今天看上了兩隻簫,一隻紫竹,材質和外觀都非常好,老師說這個隨著經驗豐富,越吹越能感覺到它的好。另外一隻斑竹,花紋太好看了,音色很清亮好聽,最後看臉買了斑竹。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需要不那麼容易吹好聽,更考驗技術的簫,還是一吹就音色特好聽的簫好呢?希望有經驗豐富或者懂制簫的朋友,可以給個思路。


斑竹和紫竹,在音色上會有些許差別。差不多內外管徑、同一調性的兩把簫,斑竹音色會稍微偏暗一些。

如果是初學,一定要買相對音準準確的簫(世上沒有完全準確的簫,所以只說相對音準)。

如果不是不大好的簫,會有很多問題,比如氣息承載,比如音準。耳朵如果練歪了,那就要花很大時間精力去糾正。硬剛得不償失。

在音準相對準確的基礎上,再去追求音色。至於品相,其實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畢竟簫本身是個樂器,怎麼適合音樂表達怎麼來。


記得高中時買了一支幾十塊的好看的簫來練,發現很難練,就放棄了。

到了大學遇到了師傅,才知道我的簫原來連音都不準......還很難吹,就入手了一支四百多的簫,拿到手真的是和之前那支是雲泥之別....

好的簫在初學時也許貴,但絕對有價值,而且初學時如果你發現自己怎麼吹都不行,就會有一種想法:是簫的問題,然後心心念念想換一支更好的,忽略了自身的問題。

我寧願第一支買好些的。

黑色那支就是我高中時買的,好像是59包郵,沒送教程,現在看來也不是很好看。另一支是大一時買的,四百多,送了一本張維良的《洞簫吹奏法》。中間那支是我初中時買的六孔f調,沒吹過曲(手短.....),只是吹了能夠著的幾個音。


關鍵不在於音色,而在於音準。比如說你買了把簫,音不準,使用相同的氣去吹,某個音低了,某個音高了。你練習吹長音,吹到那個低的音的時候,就不得不稍微使點勁,讓那個音高起來,到了那個高了的音,又得稍微松點勁,讓那個音低下去,然後人就被不準的簫給帶溝里了。


目前像樣的普通簫一般180——500元,精品簫1000元以上,建議就買那幾家信譽值高的,買300-500的,都不錯,足夠練到高手層次了~(當然如果有專業演奏老師現場幫著選是最理想的)

初學者音色的細微差別根本體現不出來,都是整體感覺,吹到後面,自然知道自己該買什麼,說不定還會專門去探訪制簫名家訂簫~


簫一般般的都要一千多了,一千多的音色肯定好不到哪裡去,剛學的就直接買1000多就好了,簫還想買幾根啊,g調f調兩根就夠一輩子了,別換來換去了,一次就買差不多能吹的,等工作有錢了自己愛買再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