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了,離異多年,孩子5歲是父母在帶,經人介紹與一個同齡離異帶孩的男士交往7個月後被分手,身心受重創,誘發抑鬱症,輕身的念頭總在心中環繞,身邊同事都是85後,感覺沒有共同語言,心很累很疲倦,對世界失望、每天都很痛苦,看不到希望,我該怎麼辦?


謝謝邀請。建議是看專業醫生,堅持吃藥,堅持按時睡覺,睡不著就閉目養神。

原創: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抑鬱症的發病機理及治療

這是我在網上義務接受無償公益心理諮詢給出的答覆,裡面的心理醫學的知識不忍棄置湮沒,冒昧無理群發給大家分享,可能是對健康朋友的騷擾與不尊重,希望大家包涵:抑鬱症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單相抑鬱症,另外一種是雙相抑鬱症,也稱為躁鬱症,兩種疾病的患者各占抑鬱症患者的一半左右,這兩種病性質與治療方法完全不同,但是表現卻非常相似,一般經驗不足的醫師很難區分,很容易造成誤診,必須要專業醫院專業醫師才能準確判斷,所以建議一定要去較為正規的醫院去找經驗比較豐富的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台灣精神病學泰斗陸汝斌教授在北大六院的培訓講座中指出:男性30歲以前、女性35歲以前首次發作的抑鬱症一般最終發現其實都是躁鬱症(註:將陸汝斌教授的言論摘錄於此,僅代表陸汝斌教授他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人觀點)。

人為什麼會患抑鬱症?

五羥色胺讓人情緒安詳穩定,如果分泌不足就會產生抑鬱情緒,表現為情緒低落痛苦、自卑自責,感覺前途沒有希望,產生自罪心理,覺得對不起別人,還有人表現為失眠多夢,思維變得非常緩慢遲滯,記憶力與工作能力降低等等,而且容易產生攻擊性,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讓人感覺精力旺盛、情緒飽滿、感覺振奮,如果缺乏則表現為快感缺失,心情不愉快,沒有精力,沒有精神與動力,思考遲緩,學習能力變低,反之,如果過剩則表現為情緒過盛、脾氣大、攻擊性強。單相抑鬱症患者五羥色胺分泌不足,同時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表現為疲憊無力,情緒低落,沒有動力、精力不濟,自卑、自責、自罪,悲觀失望,而雙相障礙患者大腦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但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卻分泌過剩,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迴路發生紊亂失調,表現為攻擊性強且精力旺盛,這些都是患者先天的基因問題造成的。更通俗一點說:馬牛鹿羊這些草食動物五羥色胺分泌充足,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所以安詳平靜、溫柔善良,而虎狼鷹豹這些肉食猛獸五羥色胺分泌較少,大腦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旺盛,所以導致它們情緒不穩,有著兇狠暴戾的攻擊性,這樣解釋應該比較簡單通俗了。

抗抑鬱劑能夠治療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抗抑鬱劑能夠調節人腦的上述神經遞質的濃度,從而改善人的情緒與感受。

有很多抑鬱症患者以為自己之所以會出現不開心、自卑自責等等心理癥狀是因為以往的經歷特別是挫折、傷害等造成的,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患者天生的掌管大腦神經生化活動的基因造成的,好比艷陽天下的一塊窪地上的一灘水浸潤了下面的砂土,從表面上看來,砂土被濕潤是因為這一灘水,但是為何其他地方的砂土卻是乾燥的?你會說:那是因為其他地方沒有積水。沒錯!但是之所以窪地上會有積水,那是因為窪地天然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它比較容易積聚水流,換而言之,遭受同等強度的雨水(挫折),平坦的地面(正常的健康人的大腦)比較容易能夠排瀉雨水(抵禦平復傷害與痛苦),而低洼的地面(有著天生抑鬱質基因的大腦)比較難以排瀉雨水(抵禦平復傷害與痛苦),反而比較容易積聚雨水(傷害與痛苦),所以從表面上看,嚴重的抑鬱(窪地濕潤)來源於事件(雨水),而從最深層的根源來分析,嚴重的抑鬱(窪地濕潤)根源於導致影響情緒的若干種神經遞質缺乏或不平衡的基因(窪地天然的物理特徵——天然容易聚積雨水),而抗抑鬱劑能夠改善這種基因缺陷造成的神經遞質的缺乏或不平衡,從而改善患者的抑鬱癥狀。

心理諮詢對抑鬱症或躁鬱症效果不太好,抑鬱症治療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助,心理治療方法中效果較被公認的方法為認知行為療法,但只適用於中輕度抑鬱症,程度較重的抑鬱症還是要請專門的精神科醫生開具處方葯進行有效治療,否則抑鬱症反覆發作或病情遷延會導致大腦神經細胞受到難以逆轉的廣泛性損傷。很多行業外的患者擔心抗抑鬱葯有副作用、成癮性、依賴性,甚至外行地以為抗抑鬱葯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這完全是杞人憂天,其實不僅不用擔心抗抑鬱葯會對大腦造成傷害,而且恰恰相反,抗抑鬱葯會有效保護滋養大腦神經細胞,修復抑鬱症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的廣泛性損傷,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與思維效率,而且既不會成癮也不會有依賴性,至於副作用而言,新一代的抗抑鬱葯的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可以通過醫師調配或搭配用藥加以解決。有少部分患者經過多次更換藥物,治療效果也不理想,這種稱為「難治性抑鬱症」,這種患者比例大約為20%,但是即便是這小部分患者,其中相當一部分並不是因為藥物不適用,而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藥物配伍(需要聯用多種藥物,往往需要醫術非常高明的權威醫生才能準確把握),所以絕大多數抑鬱症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總而言之一句話:抑鬱症,建議吃藥效果最好!

抑鬱症是非常複雜的疾病,「難治性抑鬱症」需要多管齊下,針對病根精準靶向治療,很多情況下,必須要著名的精神科大夫才能治好,如果孩子被確診為「難治性抑鬱症」,建議在「好大夫網」上找著名精神衛生醫院的著名精神科醫師進行治療,說難聽點,讓水平不高的醫師治療「難治性抑鬱症」,這是誤了孩子一生、毀了孩子一生!抑鬱症與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特別是單純型精神分裂症)癥狀表現非常相像,以至於一些經驗缺乏、水平不高的精神醫生把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誤診為抑鬱症,導致病人病情延誤、越治越糟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不用多言。

對於有著強烈自殺衝動的重度抑鬱症患者,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是遏制自殺意念與衝動的殺手鐧,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又稱為改良電痙攣治療、無痙攣電痙攣治療,是在通電治療前,先注射適量的肌肉鬆弛劑,然後利用一定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患者意識喪失,造成患者大腦神經遞質活動與神經連接通路的快速(有益)變化,從而達到無抽搐、無痛苦而治療精神疾患的一種方法。

網上外行電影往往因為外行無知,過度渲染了電休克療法的可怕,極大地誤導了觀眾,其實現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在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情況下,患者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根本不會產生痛苦,基本上跟睡一覺差不多,無抽搐電休克療法雖對有強烈自殺意念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效果顯著,但也不應單獨使用,應與抗抑鬱藥物配合使用。


都有過婚姻,確實對再次走進婚姻有種不安和恐懼。如有可能就多給對方一些時間,若沒有可能就放手吧!畢竟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兩家的事情。婚姻對雙方的滲透更深入,對雙方生活的影響更大,責任和義務也更大。

也許在期待和恐慌中的心理中,他臨門一腳的時候畏懼了!

當然也不排除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走進婚姻。

無論怎樣,調整心情,活好自己才是根本!
感覺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啊,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下
卧槽!你這是悲觀和要求太高。35了怎麼滴。找和你相配的在一起不就行了。人一輩子不是誰,多麼渺小,想想你當初來這世界最簡單的願景,越長大越討苦吃。
病了就要找大夫,上知乎沒用

謝邀。

關於你的經歷,你給的信息有點少,沒辦法幫你評價,然後有關抑鬱症的問題,上面有專業級的解答了,我也不重複了,說點別的方面的東西。

我覺得你的問題在於你活著的目的迷失了。其實被分手,孤獨,對世界失望其實都是我們從20歲開始就經歷的過的不是么?只不過那個時候說不定你覺得你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所以看得風輕雲淡,但是到了35歲了就覺得自己已經沒有未來了,必須著眼於當下,所以沒辦法解開心結。

我要說的是,你其實也就35啊,你活著並不是為了那些放棄你的男人,也不是為了養活你的孩子,你是一個獨立的完整人格的人,那麼你一定會有些你想要去追求的東西,這個追求可以是任何東西,比如藝術,比如地位,比如金錢,一定有什麼是在家庭、孩子、丈夫之外能夠實現你自身價值的東西。

去找到他們。然後在奔向新價值的時候你會接觸到更大的世界,會有更多的新的想法。

不要困死在自己的繭里了。


困境:1次離異,再次被分手

想法:自己太差,自己沒人要,自己以後也沒有要

結果:痛苦,無助,無望

爭辯:婚姻是雙方的事情,分手的原因有很多,他可能想找一個未婚的女子,他可能至少想找一個沒有孩子的女子,他擔心以後自己會不把愛放在他小孩身上,而且他可能本身心態就不太好,沒法看到女人的優點,所以分手不能證明我自己太差,而且分手多半是對方的損失而不是自己的損失。而且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自己的工作還不錯,自己與自己小孩的關係都還不錯。自己還年輕,人生的路還有很多都沒走,人生的幸福還有很多都沒有經過,所以不能輕生,想結婚可以再找,而且自己還有自己最親愛的孩子。而且這種痛苦狀態,我想沒人會喜歡,這隻能降低自己的價值,只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對當前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不可以無望,不可以無助。自己可以每天進行1小間體育鍛煉(如跑步、游泳)來增強自己的信心。

新的結果:現在如何呢?

為什麼同一件壞的事情發生,

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解釋,

一些人還在高興地生活,

一些人卻長期處於痛苦之中,

其實憂鬱其實就是自己的負面思考,

當我們改變自己的負面思考時,

我們就能治好我們的憂鬱。


人整天整天的不清醒,緊張,面如表情,不敢看同事眼睛,害怕恐懼,提心弔膽,時而鼓勵自己勇敢面對,時而對生活完全絕望,很孤單,很難過,很委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