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長文預警)

按捺住追番之後的百感交集,首先詳細地回顧一下第1話的劇情和演出。

01. 萬惡之源黑白貓

《魔法記錄》第1話的開篇遵循了魔圓系列的慣例,以魔法少女與魔女的交戰作為全作的開幕式。主角環與原創角色黑江為了救迴路人的白貓,變身魔法少女後聯手對抗電車上的魔女。

白貓的設定明顯對標的是TV本篇的第一周目小圓許願拯救死於車禍的黑貓艾米。

02. 黃楊木之魔女(Witch Boxwood)

開幕式中襲擊電車的魔女是黃楊木之魔女(Witch Boxwood)。黃楊木是一種常用於製造傢具的優質木材,由黃楊木加工而成的傢具不僅外觀精美,還有淡淡的清香。

黃楊木之魔女的結界中,堆積成群的鐵絲網門飛行於空中,在近景鏡頭中像似黑壓壓的蝙蝠群,在遠景鏡頭中像似致郁系魔法少女題材中的黑色觸手。

結界的背景是扭絞成捆的黃楊木須蔓,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黃楊木在緩慢流動,營造出落日熔金般的氛圍…(其實我覺得像剛下鍋的義大利面)

黃楊木之魔女的攻擊方式將敵人淹沒在鐵絲網門的洪流之中。推測這位魔女生前酷愛精緻的黃楊木傢具,並且極端厭惡粗糙的鐵絲網門,因此化身魔女後以之為攻擊武器。

魔女的本體目測是娃娃魚或者處在變態發育中的蝌蚪(wiki百科介紹這是封印在石頭中的魚),能夠變出多重分身。

魔女本體背後的羽翼上有繁複的花紋圖案,推測這是魔女本人偏愛的黃楊木傢具的紋理。

根據圓學家的考據,黃楊木之魔女的原型可能是宮澤賢治設計的花壇「涙ぐむ眼」(淚眼)。類似於TV本篇大量致敬《浮士德》的要素,《魔法記錄》的遊戲原著據說大量地致敬了宮澤賢治的童話名著《銀河鐵道之夜》。

03.黑江

原創角色黑江在環陷入危險時登場,出手斬斷魔女的一條觸手,為環救回白貓創造了機會。通過高速截圖可以發現黑江的左腳穿鞋、右腳未穿鞋(為什麼??);黑江手上的武器大概是棒槌?

黑江的外貌設定沿用了焰的外貌特徵(黑髮和紫瞳),推測是為了讓環與黑江同屏的鏡頭營造出圓焰的既視感。

這張低眉頷首的黑江更有焰的外貌氣質(像焰戴上了熊貓發箍)。

黑江沒有出現在本話片尾的ED畫面中,因此懸念在於會以什麼方式退場。魔圓的傳統是傳承愛的戰士的精神,比如原本圓焰團聚Happy End的《叛逆的物語》被新房魔改,所以黑江的命運還是挺讓人…擔憂的。

04. 既視感

作為對標,TV本篇第1話小圓的既視感是單挑魔女之夜的焰,而環的既視感是籠罩在黑影中的妹妹憂。

《魔法紀錄》這段演出必須誇一下:環的既視感表示的是記憶中關於妹妹的部分被刻意地抽離而消失,而在動畫中是這麼演出的:環在灰暗色調的樓棟中尋找一個特定的房間,推開門之後看到了寫實的房間背景與只有黑白輪廓的妹妹。灰暗色調的樓棟代表環的全部記憶,尋找房間的過程代表了環的潛意識中存在關於妹妹的記憶,卻無法通過大腦的處理將這段記憶轉換為具體的映像。

除此之外,這段演出也是非常自然流暢的轉場過渡,從與魔女戰鬥的非現實場景切換回日常的現實場景。

相比之下,小圓的夢是對其他時間線的察覺,環的夢卻可以無中生妹。

05.車站與學校

日常場景的車站旁邊有幾隻鳥站在木樁上,它們低頭沉思的模樣莫名地像《進擊的巨人》的第一個OP。

TV本篇的學校外形借鑒於玻璃監獄,此處的學校借鑒於羅馬斗獸場。教學樓門前的許多道路也許neta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06.老師的講課內容

魔圓系列的慣例是在第1話通過老師的講課內容來奠定全作的基調。TV本篇中,班主任早乙女老師表示「男人不應該挑剔煎雞蛋是半熟還是全熟(大意)」,致敬的是恐怖電影《咒怨2》中妻子用平底鍋殺死挑剔煎雞蛋生熟的丈夫,同時為TV本篇定下了恐怖故事的基調;叛逆的物語中,早乙女老師提到信仰的毀滅,致敬的是尼採的「相同者的永恆輪迴」;而在《魔法記錄》中,老師關於銀河的介紹以及環未能回答老師的問題,致敬的是《銀河鐵道之夜》喬邦尼未能回答出關於銀河的提問。

07.環的追憶

為了探究清楚自己的既視感有何含義,環在上課過程中追憶與QB的對答。QB雖然會隱瞞情報但從不說謊,因此QB的「不知道」說明確實不清楚緣由。

環與QB對話期間的動畫內容是第二個值得大加誇讚的演出:演出的第一個分鏡是一台在《叛逆的物語》中出現過的冒著氣泡的放映機器,寓意接下來的動畫內容反映的是「追憶」這一行為。在環與QB對話時,馬戲團也在同步演出,寓意環在腦海中整理已有的情報。

最後環的追憶結束時,馬戲團同步謝幕,並且出現了兒童邪典的一幕:在台上演出的動物們將作為觀眾的兒童回收入布袋中,而環與QB卻都熟視無睹。

我個人推測這一幕的含義是:台下的觀眾實際上是台上的演員的道具,演員代表環的所有意識,觀眾代表環的作為觀察者的意識。因此,觀眾觀看馬戲團的過程,也就是環的意識的自我認知。演員回收道具的畫面表示的是意識的自我認知過程結束。

事實上,TV本篇的小圓代表的是先驗的絕對精神,TV本篇的故事可以視為絕對精神自我發展(也就是自我認識)的過程。《魔法記錄》的這一段演出可以說更明確地體現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哲學觀。

08.友情主題的暗示

TV本篇中,主要角色之間大多存在著溝通不順暢或對立的狀況,然而這種狀況並非完全由於角色溝通能力缺失所致,更不是因為編劇水平不足而牽強地推動劇情。說句題外話,部分觀眾認為TV本篇劇情過於牽強,實際上是觀眾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

而在《魔法記錄》中,通過畫面中的文字明示,來說明本作的設定是讓魔法少女們相互協助共渡難關,而不必陷入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中。

09.中二少女環

可能是目睹了黑江的近戰方式,還沒拖完地的環就拿起拖把練習近戰招式。

好吧,魔圓的傳統本就是魔法少女點滿物理攻擊技能,魔法能力純粹是在物理攻擊中加個炫光特效(誤)。

10.圓神的小號

環的台詞非常鮮明(或者說刻意)地體現了沙耶香的正義感和小圓的無私奉獻,甚至還出現了小圓的台詞…環你真的不是圓神的小號嗎?

環與黒江在電車上交談的同時,車上的電子屏幕不斷變換著表示否定的文字和圖像,渲染著違和且詭異的氛圍。

11.黃楊木之魔女的再次來襲

魔女來襲的標誌是車上乘客的脖子上出現魔女唇印。乘客像洪流一樣擁擠著下車,而在動畫演出上也同步地描述了魔女製造出的洪水將乘客裹挾下車…(硬核下車)。

黃楊木之魔女不願傷及無辜路人的精神非常可嘉。

12.水牢之術

環和黒江被黃楊木之魔女的鐵絲網門包裹在水裡並帶到天空中。環的攻擊因受到水的干擾而全部人體描邊。環可能是擔憂黒江的安危而沒有全力以赴,如果在此處打敗魔女本體,身處水牢之中的環與黒江會從高空墜落。

13. 沙地之魔女(Zenobia)

魔女結界落在神濱市的車站,沙地之魔女強行搶鏡登場,隨之而來的二維魔女結界更接近於TV本篇的珂拉琪風格。

這大概是個熱衷於沙雕的魔女,根據遊戲設定,沙地之魔女執意堆砌出令自己滿意的沙子城堡,但由於不滿足要求而無數次地推倒重來。

沙地之魔女登場後立即手撕了胡楊木之魔女,並且把環與黒江逼入絕境。

14. 小QB

小QB登場時自帶歌謠BGM,歌謠的歌詞有關於告訴魔法少女們前往神濱的夢。我個人推測小QB是託夢者(好吧,這個推測被遊戲原著的劇情否決了)。小QB拖延了魔女的攻擊後,又作為劇情道具觸發了環的記憶。

15. 七海

在神濱市與魔女戰鬥了7年的魔法阿姨(大學生)七海終於登場了,並且熟練利落地用長槍擊殺沙地之魔女。遊戲設定中七海是魔法少女戰力的天花板。

戰鬥告捷的七海攻氣十足,一邊解說著神濱市的魔法少女與魔女的情況,一邊板著臉勸退環和黒江…(虐妻一時爽,追妻火葬場)。隨後展現出富婆的一面,把兩個悲嘆之種甩手送人。

勸退過程中,鏡頭給到了背景文字「世界的花展」,可能暗示了神濱是劇情展開的主要地點。

16.魔法少女的救贖

用電車軌道與城市遠景作為轉場之後,接下來的場景是魔法少女們拖著行李紛紛行走在軌道橋面上。這個看似寫實的場景實際上是一種抽象的描述方式,為了集中地體現魔法少女們對於救贖的渴望。

可以設想一下如何描述「魔法少女們不約而同地遵循夢境前往神濱」,寫實派的監督可能會選擇敘述一個魔法少女行走在黎明時分的街景中(夢境中的言語作為此時的背景音),接著另一個魔法少女行走在中午的橋上,接著是黃昏的車站,最後用播ppt的手法快速切換5個左右的魔法少女,由她們共同說出「我想前往神濱尋求救贖」。

舉這個例子想表達的是,這麼啰嗦的演出方式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新房的作品中的,而是會選擇更為抽象簡潔的方式。另一方面,魔圓系列的詭異風格也能讓抽象的描述方式顯得更為自然。

鏡頭下方是成群老鼠在往反方向奔跑。《叛逆的物語》曾用老鼠來象徵QB,推測這群老鼠象徵著QB集體逃離神濱市。

在這個場景中不斷地插入象形文字與圖案的分鏡,emm……有圓學家解讀一下這些文字圖案的含義嗎?

17.面碼

環的妹妹憂也身處於尋求救贖的人群中,暗示了憂可能也是魔法少女。

由於環的記憶尚未恢復,憂的臉仍然被打了碼…(簡稱面碼?)

18.魔法少女們的願望

在集中描述魔法少女們對於救贖的渴望之後,接著又集中地描述魔法少女們的祈願。這一段動畫演出在台詞上由QB介紹魔法少女系統的規則,在畫面上把祈願嵌在了街景中。

目前已經有圓學家考據出每個祈願對應的魔法少女了,都是遊戲原著中出現過的角色。

19.照片

環的照片明顯都是雙人站位的拍照方式,然而另一個人卻消失不見了。這個細節又一次暗示了妹妹被刻意地從環的記憶中抹消了。

20.ED畫面

最後出現的ED大概率會是《魔法記錄》第2話之後的正式OP,看上去有著非常明顯的魔圓OP風格…(希望這個ED不像TV本篇是為了隱藏真實ED而製作的)

環在抽象的雨和街景中奔跑著,對標的是TV本篇OP中小圓的奔跑。

「焰獨自撐傘」變為了七海為環撐傘。

還有TV本篇5個角色的友情客串。

最後是ED結束後的例行插畫:環、黒江、七海在漫畫里的形象。

總而言之,第1話整體上的劇情緊湊,在「介紹基本設定」與「展開劇情」兩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平衡,氣氛與節奏的把握非常到位,劇情代入感更強烈。

作畫、分鏡、動畫演出和美術設計方面的表現完全超出預期的高水平,魔女結界的設計更加精緻更有魔圓特色,並且打鬥場景有更好的觀看體驗。

配樂方面同樣非常紮實,開場便是TV本篇的BGM營造出古典恢弘的氣氛,再逐漸過渡到新的BGM,轉變為輕度的歡快與憂傷相結合。治癒風的OP詐騙也一如既往。

《魔法記錄》唯一的不確定因素是劇本,但從第1話來看,劇情展開的思路非常清晰,可見本作在編劇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何況Shaft社的傳統是重視對原著的理解與演繹,相信不會因劇情崩壞而翻車。而只要穩住劇情,《魔法記錄》成為5G時代的霸權也並非全無可能(滑稽.jpg)。

以上。謝謝閱讀~


遊戲黨,一季劇情普通和困難全通。在日留學、劇情全能看懂。

整體從第一話來看,動機則是反悔願望,而遊戲里到動機則是歧視,比較擔心節奏會變。劇情上倒是補充了環到神濱市的原因,這點遊戲通過小焰來說明的,算是換了個觀點。表現手法還算不錯,不過看這講故事速度,我覺得這個劇情長度12集很難hold住。再加上本身手機遊戲,不敢亂殺生,深度到不了正作的高度,包括神濱市東西之爭恐怕很難體現,主線講好就謝天謝地了。

整篇外傳的時間線處於第一季和魔獸篇之間(叛逆的前面),不管如何作為官方的續作,在整體的戰略意義上都是成功的。以後出第二季或者其他的,都是可以進行銜接的。

反正BD會買

對了,小QB是玩家,偶爾會做一些沒什麼卵用的選擇題。


無內鬼,來點Magius之翼笑話

環憂,▆▆▆▆,▆▆▆▆▆▆:網上總有同人小說YY通過許願奪走QB能力的故事,所以你能實現一個給我嗎看看嗎?

QB:然而地表上最邪惡的生物不是魔女,不是Incubator,就是你們人類自己。你們獲取了莫大的力量,然而你們的祈禱能超越什麼來著?

(三個月後)

眾少女:所以我們可以許願加入對許願本身的知情同意機制嗎?

QB:你們那麼喜歡悔棋可以許願在Magius之翼活下去啊,自由主義者?


利益相關:Wiki掉落數據收集員,手游滿級滿Magia免費少女滿孔,QB廚,精神Incubator人

從主角而不是麻花焰的角度開始主線劇情的安排很巧妙,在遊戲中一回合死透強度不如使魔的沙地魔女參演動畫第一集,狗咖喱演出水平一如既往沒有下降,黑江的魔法少女造型是一個死兆星高照的flag。

希望製作組繼續魔改下去,特別是支線劇情,前期原劇情我當初是可以看到睡著的。迫害麻美學姐和Magius之翼的力度務必加大。

遊戲第一部的黑深殘程度不會怎麼樣(第二部就不同了),幾乎不會死人,比主要反派陣營還黑的少女也有的是。


高 危 職 業 魔 法 少 女


動畫都播了,國服還沒上線……

在商業上,已經是十足的敗筆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