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了解一下?肢體動作啊。

本問題是個偽命題。

「語言」的定義就是「智慧生物之間用於交流信息獨立媒介系統」,也就是說,任何可以用於交流信息且不須要指涉(refer to)其它成體系符號集合的成體系符號集合都算是「語言」,手語也是。


畫圖和叫喊。

就是那些人們刻意將之與其分割但其實又是一回事的概念所對應的東西。不然任何答案都可以用重新擴充語言概念的方式加以否定。


可以 想見,在 遙遠的 古代,不同 部落 或 不同 區域 之間的 交流,實際上 就 相當於 沒有 語言(語言 不通) 和 文字 的 交流。 人們 能夠 想到的 辦法 就是 畫圖 來 表達 意思。 比如,一方 要求 用 自己的 五隻 羊 與 對方 交換 一頭 牛,於是 便 俯身 在 泥地 或 沙地 上 畫 五隻 羊 和 一頭 牛,然後 再 畫 一個 大叉 表示 交換。 這樣的 表達,對方 應該 很容易 理解,對/不對? 只要 有 一次 這樣的 成功 交流,就會 有 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 雙方 交流得 頻繁,就 會 形成 一套 固定的 符號 和 格式 順序,久而久之 就 形成了 一套 像形表意的 文字 體系。 所以 早期的 文字 必定 是 像形文字,像形文字 不是 語言的 記錄/描述,而是 越過 語言 直接 用 形符 描述 想要 通過 語言 表達 的 意思。 當然,並不是 所有 文字 都 必須 經過 這麼 一個 自然而然的 進化 過程。 因為 人 會 相互 學習,相互 模仿,相互 啟發,所以 只要 有 一個 族群 出現 文字,那麼 其他 族群 看到 後,就會 群相效仿。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 以 形 表 意。


有個回答從語言的定義——交流溝通入手,比較啟發。

如果模糊處理你的提問,那就參考動物的交流,比如身體。

或者把emoji


善意的行為

你說」文字和語言「,那咱們要先鬧出個定義:什麼叫文字和語言?

文字和語言,是人類發明的工具,有系統結構,用來表達、記錄信息,兩者的區別是,文字是可見的,語言是聽的。

但這裡就有個小問題:

什麼叫」成系統「?

文字發展到什麼程度,就叫」成系統「了?

咱們先不說拼音語言,因為拼音語言是沒道理可講的,不管是上溯到拉丁語、希臘語還是希伯來語什麼的,它們都是拼寫語言,但單詞為什麼這麼拼?仍舊說不出道理來。先說漢字。

用」床「舉例。

大家都知道,目前發現最原始的漢字,是甲骨文。

這是甲骨文的」床「字。

甲骨文是象形字,這個字象形,就是人躺在石板上,下面那個小房子形狀的就是床,上面那幾道就是人。

這個字是床。

但,它和咱們現在中文中的」床「,意義還是有區別的。

因為這個」床「字,它不僅是」床「的意思,它還有睡、躺、卧、眠等等相關的意思;甲骨文字並不像後來的漢字分工那麼明確,它表示的是大概的意思。

那麼,甲骨文這種情況,算不算是」成系統「的?

如果不算,則它算不上是」文字「,那麼這就是在」沒有文字語言「時人們的交流方式。

如果它不算,那麼,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老的漢字了,只能向還沒有字的階段去找。

都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人會使用製造工具,然而會使用製造工具的動物也在所多有,因此我倒覺得,人和別的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會使用語言文字。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那麼在發明語言文字之前,人和別的動物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那麼來看看別的動物好了。

很多人都養著狗和貓,那就用狗舉例子:

狗的:嗷嗚,是傷著了。

汪!是興奮。

哈嗤哈嗤:熱了或是開心。

這是狗交流溝通的方式。

然而這不算是語言,因為汪是興奮,汪汪汪也是興奮,它沒有固定的模式,不成系統。

人當時就是這麼表達的。


如果沒有文字和語言,那麼,人類也不可能真正的成為智慧生物。在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有了比動物複雜的多的分工與合作的社會性集體勞作與生活關係,這時侯就開始形成語言。如果沒有語言,就無法實現複雜的分工與合作關係,無法實現複雜的思想交流與表達。這個時期,也形成了一些人類特有的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比如:笑和哭就是人類特有的表情語言,人類的肢體語言也比動物的肢體語言複雜的多。

文字形成的很晚,到奴隸社會中期才在上流社會中使用流行。

動物的思想活動與行為比人類簡單的多,它們不需要語言,通過若干種簡單的叫聲,肢體語言和面部肌肉動作,就可以完成集群生活、交配、育子以及對付捕食者時的各種表達。

人類這個概念不是指人類中的個體,人類中的個體也有聾啞人與不識字的人,這些人主要通過肢體語言、眼神、手指、簡單發聲等表達與交流。


謝邀!文字和語言是現有的溝通交流模式。還有一種以波的形式交流,屬於腦科學,好多研究團隊正在努力。也就是我們的意識會以波的形式傳遞出去,現有科技理論認為傳遞不到腦外,我認為是可以的。在以後的進步里會被發現的。這會成為更高層面的交流模式。


如題所及的語言,概指"口頭語音"交流方式吧。這應該是狹義的語言。

廣義地講,人類語言是包括口語、文字元號、肢體動作、表情、眼神口形、音樂口哨等在內的一切交流方式和方法。(在此處,不談非人類生命的交流方式)

從廣義的人類語言角度看,題主的假設是不成立的。

即使如音樂口哨之類的器響,沒有"語言"也就沒有音樂。更沒有什麼"XX電波"之類的交流方式了。

但凡有條件的(如"假設"、"如果")命題描述,都屬於閑人的玩耍打趣。

我這樣說,題主不反對吧?!


文字和語言,甚至說文化,都只是民族的,另一方面,音樂、繪畫、影視,甚至數學化學物理,這些才是世界的。世界上的文字那麼多種,大部分人只懂漢語,對吧,一部分人還掌握英語俄語日語韓語法語等,很少或者說極少數人能掌握兩門以上外語。但是電影呢?大師卓別林基本是無聲電影,你看的懂,憨豆的電視劇,也基本沒對話,你也看的懂。畫家畫個馬,全世界人都認識。一段音樂,可以沒有歌詞啊,純音樂太多了,但是不都聽得出是喜是悲。所以文字和語言只是人類間溝通的一部分,只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較其它手段能更密集縣準確的傳輸信息,所以才尤為重要,但離唯一差的太多了呵呵。再進一步說,出了地球,外星人可能沒有電影,也沒有音樂,這時候數學就成為宇宙里的基本語言,不管你說漢語英語,對外星人來說都是外星語,甚至對方可能根本不知道你是在傳達信息。但數學不一樣,你用小點,或聲音,來一串自然數列,或者質數數列,那麼只要是智慧生物,就會明白這一定是其它智慧生命傳遞的信息,因為自然界里不會有。所以,如果沒有了文字和語言,人類一定會用其它方法去溝通交流,沒有任何貶義的說,盲人和聾啞人,都在生活著啊


圖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