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會有崩盤的那一天嗎?如果崩盤了又有什麼危害呢?


你見傳銷絕跡過嗎?賭博絕跡過嗎?高風險高收益就會吸引人加入,哪怕是騙局,陷入其中的人也會努力拉其他人下水讓自己成為上家。


如果比特幣是一個泡沫最終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當比特幣第一次觸及5000美元時,全球很多機構開始叫囂著比特幣是名副其實的泡沫,華爾街的金融分析師們也聲稱這將是本世紀最大的泡沫,趁早遠離它。然後,我們看見了比特幣更為瘋狂的表演,6000美元,7000美元……10000美元,甚至昨日的18000美元,未來還會怎樣,似乎所有人都像看戲一般期待另一場好戲上演……

之前的文章我收集了一些全球各地名人對比特幣的「泡沫」評述,似乎永遠不會有停止爭論比特幣泡沫存在的話題,但現在我們不妨退一步來看,加入比特幣真的是一個泡沫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說到本世紀泡沫,我們應該想到的另一場泡沫是來自於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無數「.com」公司的市值暴跌、甚至倒閉,投資者損失慘重。2000年3月-2001年4月14日,納斯達克指數下跌68%,從5048點至1638點,再到至2002年10月的1100點。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有500家破產,有40%退市,80%的企業跌幅超過80%,3萬億的紙面財富被蒸發。InfoSpace,2000年3月達到每股1305美元,2001年4月下跌到22美元,還有國內上市的網易從幾十人民幣跌至幾毛。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互聯網泡沫的確是混亂的,但如果我們看看今天存在的一些最大的公司,它們是互聯網泡沫的產物,也正因為泡沫的洗禮留下了一部分改變世界的互聯網公司。

表面上看比特幣確實從無到有的翻了幾百萬倍,但另一個層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比特幣的背後為我們帶來一些新的科技元素,包括定位於生態擴展的以太坊,可用於支付的萊特幣等等。比特幣是區塊鏈的引入,而以太坊是區塊鏈計算的開始。

雖然擺在眼前的投機屬性無法改變,但政府已經在引導區塊鏈產業的蓬勃發展(雖然比特幣支持者也論述其應當去中心化,去政府化),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行業湧現的一批人才,無論是技術的還是運營的。一些創業型公司在面對一些監管的壓力下仍然在努力夯實自己的基礎,這是「泡沫」下的一股清流。

另一個方向我們也看到監管機構並沒有完全阻礙新技術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一些手段來保護投資者,監管機構不希望有詐騙的出現和瘋狂的投資項目,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縱觀整個科技發展史,既有癲狂也有悲涼,但每一次瘋狂的背後都會有另一個結果,悲涼也並不能阻礙科技的進步。這就好比那些喝啤酒的人而言,唯有吹開泡沫,才能嘗到真正美味的沁人心脾的小麥清香。


崩盤的定義是什麼?跌百分之五十?那麼它已經崩盤無數次了。價值歸零?那就是不太可能了。


會。

現在的幣市存在泡沫是毫無疑問的。

但泡沫與它本身存在價值並不衝突。

任何新興的,充滿機遇的市場,總是冒險家、妄人和騙子並存,這讓市場充滿活力的同時也充斥著泡沫。

泡沫破裂的時候,才是價值凸顯的時刻。

就像99年的互聯網。
現在不關心比特幣 就如十年前不關心房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