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o,琉球分為南山、中山、北山三國,互相征戰不休,又同時向明朝進貢。明太祖將這三國作為「大琉球」,列入不征之國。

1393年,21歲的尚巴志在伊霸按司的推薦下,接替父親尚思紹擔任佐敷按司,隸屬於山南王。

山南、山北就是南山、北山的明朝一側稱呼,不要糾結……

在尚巴志的勵精圖治下,佐敷這一彈丸之地突然爆種,在1406年攻滅了中山國,奉自己的父親為中山王,且將中山國的王都從浦添遷到了首里。

隨後,1416年,尚巴志率兵消滅了北山國,北山王攀知安兵敗自刃身亡。

在1421年父親去世後,尚巴志繼承王位,最後在1429年消滅了原先的宗主國南山,統一了琉球全島。此時,琉球以北的兩個人口較多的島嶼——與論島與沖永良部島也被傳檄而定,德之島在之後順勢臣服於尚巴志,南方的宮古島、八重山也開始向尚巴志朝貢。

尚巴志的擴張

雖然說尚巴志的政權此時控制的人口也不過幾萬人,不過想想,他從一大村村長的兒子起步,消滅了三個明朝「不征之國」級別的朝貢國,是不是也顯得「特彆強大」?

尚巴志的孫子,第四代國王尚思達在1447年征服了奄美大島。奄美北部的吐噶喇列島也同時兩屬於日本與琉球。

第五代國王尚思金王起,琉球開始用兵攻打喜界島(奇界島),但是這個小島意外的強大,加上琉球人少也不可能組織大規模的水軍,因此遲遲沒有使其臣服。

直到第七代國王尚德時,因為與明朝的朝貢、日本、朝鮮、馬六甲和暹羅的貿易等,使得琉球的經濟實力大規模提升,他在1466年親自率領兩三千的部隊討伐喜界島,終於將喜界島納入囊中。接著又征服了慶良間群島(馬齒山),並且完善了對奄美大島、宮古島的統治制度。

但是,尚德王對外的「大規模用兵」激怒了群臣,而擔任御物城御鎖側官(管理貿易的長官)一職的金丸則趁機收買人心。

尚德王在1469年以29歲的壯年去世,死因不明。其世子被群臣所殺,群臣擁立金丸為王。

也有尚德王在久高島祭祀的時候與祝女陷入愛河,遲遲不歸,尚德王在返回途中聽到了發生政變,王族慘遭殺戮的消息,悲憤之餘投海自盡的說法。

金丸冒認為尚德王之子,改名尚圓,獲得了明朝朝廷的認可,開創了第二尚氏王朝。在滅亡前的最後時刻還在不停擴張的第一尚氏就此終結。

第一尚氏傳七王,國祚六十四年。論統一琉球全島開始計算,國祚更是只有四十年。但是第一尚氏王朝除八重山、與那國沒有完全征服外,奠定了琉球歷史上最大的版圖。

(雖然全國只有十幾萬人口……)←__←


既然有了阿夫沙爾王朝,那比阿夫沙爾王朝還短命的桑德王朝必須榜上有名。國祚43年。如果算上定鼎天下之後到滅亡,那只有33年。

桑德王朝的創立人卡里姆汗,同樣是部落起家,在納迪爾沙死後的亂局中,逐漸坐大,並且學著納迪爾沙同樣先擁立了一個薩法維的王室作為沙哈。最後又把傀儡換成自己。桑德部落和古雍魯部落纏鬥十年之久,最終在1763年得以奠定勝局,把古雍魯部落首領穆罕默德·哈桑的兒子阿迦·穆罕默德汗收為人質。

桑德王朝極盛時期領土

大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這張地圖裡,怎麼缺了一塊呼羅珊,其實是卡里姆汗沒有徹底消滅掉阿夫沙兒王朝,讓他們在呼羅珊苟延殘喘。當時阿夫沙爾的首領是沙魯克·阿夫沙爾。

卡里姆汗定都設拉子,走親民路線,更喜歡管自己叫」人民的代表「而不是沙哈。

走得也是親民路線,定都設拉子,直到今天設拉子人民對卡里姆汗仍然抱有好感。他支持什葉派,維持公正的稅收,且沒有殘忍的刑法(這些都與殘忍的納迪爾沙背道而馳)。而且授權了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在伊朗建立據點,以便於在歐洲和印度的貿易中分一杯羹。由於他讓這個國家在薩法維王朝末期的動亂中徹底擺脫出來,所以贏得了令人羨慕的美名。

卡里姆汗的城堡,塔樓的地基已經下沉

城堡正門

世界聞名的設拉子「粉紅清真寺」

粉紅清真寺

設拉子四景之一的哈菲茲墓

設拉子真正的寶藏——冰淇淋,和土耳其冰淇淋一樣是那種加了蘭花莖粘稠度特別高的,可是人家不玩那些花哨的,這麼一份人民幣三塊

1779年,卡里姆汗去世,國家急速滅亡,很多時候都同時存在三個王位宣稱人。最終桑德王朝亡於之前古雍魯部落的人質,閹人阿迦·穆罕默德汗之手,卡扎爾王朝建立。


西晉立國時可以說得上是很強悍了,但僅僅過了一代皇帝,這個國家就在八王之亂中走向衰敗,最後四分五裂。


到底是什麼樣的政變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葬送帝國呢?這件事情,還要從司馬氏代曹說起。

楔子:三分歸一統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馬懿的生平,大家想必都比較熟悉。簡單來說,曹丕與其子曹叡都比較短命,於是曹叡死後託孤於司馬懿與曹爽,而司馬懿最終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於嘉平元年,也就是公元 249 年幹掉了曹爽,把持了魏國的朝政。

於是推司馬懿上位的這些人就都不太爽。


為什麼不爽呢?道理很簡單,我們推你上位,是因為曹爽搞什麼「正始改制」,動了我們的蛋糕。結果沒想到司馬懿你上來之後就弄死了曹爽,然後玩的比曹爽還大,你這不合適吧!


司馬懿當然明白這點,所以他一方面加緊封官許願,一方面開始著手控制關中和淮南這倆地方——關中是魏蜀兩國對抗的重點地區,淮南則是魏吳對抗的焦點,常年屯有重兵。而司馬懿在關中作戰多年,根基深厚,所以沒費多大勁就把關中給控制住了。


然而等到了淮南,出事了。


淮南軍分區司令王凌表示你跟 sei 倆呢?把持朝政為非作歹你當我看不出來嗎?盤他!


於是王凌擁立楚王曹彪,造反了。


王凌是王允(就是誅殺董卓的那位)的侄子,也是曹魏一等一的重臣,所以他這麼一鬧,影響那是十分的惡劣。更關鍵的是淮南地處魏吳對抗一線,你造反了,吳國趁機打過來怎麼辦?


所以司馬懿顧不得當時自己身體不好,親自帶前去平叛。結果這麼一折騰,叛是平了,司馬懿的身體也造完了。要說有什麼好處,那就是由於王凌同學造反時擁立了楚王,所以給了司馬懿一個絕佳的借口把曹氏諸王都給半軟禁起來了。


魏嘉平三年(公元 251 年)八月,司馬懿一命嗚呼,他兒子司馬師上位掌舵,接了父親的班。


曹魏的老臣們就更不爽了。

咋的,老子英雄兒好漢啊?這大魏是你家開的啊?你司馬懿把持朝政也就算了,畢竟是先帝臨終前欽點的託孤重臣,在我大魏南征北戰幾十年功勛卓著。現在你死了讓兒子來管我們?想啥呢?


司馬師很苦惱。


把這些人都弄死吧,力有不逮。天天讓人戳脊梁骨吧,渾身難受。


最後思來想去,我建功立業吧。當年曹操是怎麼乾的?盡復天下十三州之九啊!最後那些個漢臣們嘴上叫得歡,身體還不是很誠實地迎接了大魏的統治?所以我也這麼搞,我把蜀吳滅了,看你們還敢跟我叫喚不了。


於是嘉平四年(公元 252 年)十一月,司馬師讓自己兄弟司馬昭指揮人馬三路伐吳,大敗。


嗯,看來魏蜀吳三國鼎立不是沒有道理的,咱們還是琢磨琢磨打胡人吧。


於是嘉平五年(公元 253 年)又下令讓陳泰討胡。


無功而返。


這就很尷尬了,你想建功立業,問題是建不起來啊!最後沒招了,維護大家既得利益,慢慢磨吧。於是司馬師一邊籠絡朝中重臣,一邊捏住兵權,隨時準備跟朝中的反革命分子做鬥爭。結果朝中最大的反革命分子——小皇帝曹芳——跳出來了:朕要搞你!


公元 254 年,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反攻中原。按照慣例,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被派出去跟姜維作戰,出征之前曹芳總是要檢閱一下部隊、講兩句話鼓舞一下士氣的。曹芳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司馬師跟司馬昭兩兄弟平時並不待在一起,他倆一個在中央把持朝政,一個在外面執掌兵權,確保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里。而這次曹芳則準備借著自己檢閱部隊的機會,出其不意的幹掉司馬昭,然後奪取軍權,掉頭來再幹掉司馬師。


完美!


曹芳覺得自己規劃好了所有的環節,然而有一件事,是他萬萬沒想到的。


那就是等到了發難的當口,曹芳自己慫了。


可你布置了這麼久,連「天誅國賊」的詔書都寫好了,最後慫了難道是打個哈哈開個玩笑就能混過去的么?顯然不是啊!而且就在這年的二月,一小撮忠於曹魏皇室的臣子剛剛密謀了一次宮廷政變,被司馬師提前得到風聲將其一網打盡,所有的涉事人員都被全家殺光光了。所以司馬師覺得你這屆皇帝明顯不行啊!廢了,給老子換一個!


換誰呢?在太后的強烈要求下,換了個十四歲的宗室,高貴鄉公,曹髦。


結果這一廢立皇帝不要緊,淮南又叛了。


平吧!


於是「目有瘤疾」的司馬師走上了自己父親的老路:帶病平叛,平叛之後迅速病逝升天,權力再次轉移到了司馬昭手上。


司馬昭很難過。

比他更難過的,是小皇帝曹髦。


這位小皇帝據說年紀雖小,但「才同陳思,武類太祖」——就是說曹髦文如曹植,武比曹操。眼下司馬師死在許昌,而司馬昭則趕去探望自己的兄長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啊!因此曹髦迅速下詔,對司馬家掌門人的不幸逝世表示了衷心地慰問,並說哎呀,這個咱們剛平叛完,司馬師怎麼說死就死了呢?可難過死我了,不過幸好還有你司馬昭在,這樣吧,平叛剛結束地面上還不太平,您受累,在許昌給我照應著點外面成不?什麼?司馬師當初帶出去的那些部隊怎麼辦?那自然是帶回洛陽啦!


這道旨意看上去貌似沒什麼問題,然而傻子也能想得出大軍回到洛陽以後會發生些什麼。不過到底姜還是老的辣,司馬昭身邊的幕僚果斷指出咱們不能留在許昌!你要是跟隊伍分開了,指不定就得出什麼事!咱們跟隊伍一起回洛陽!


於是在曹髦絕望的目光中,司馬昭帶著隊伍回到了洛陽。這位小皇帝翻盤的最後一次機會也被殘忍地畫上了句號。


大局已定。


在這之後,淮南又發動了一次叛亂,又不出意料地被搞定了——咱們需要解釋一下,張遼、曹仁、曹休、滿寵這些昔日的曹魏大將都曾坐鎮揚州,淮南人民跟曹氏家族的感情顯然十分深厚。而作為軍事重鎮,淮南肯定也不缺兵馬。因此在整個魏晉交接之際,大規模的軍事叛亂基本都是從這個地方發動的。


此時的三國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烽煙滿地、豪傑輩出的前三國時代了。什麼轅門射戟、什麼草船借箭、什麼威震中原、什麼血戰長坂,都隨著一眾英雄奸雄梟雄的逝世而雨打風吹去了。此時吳國內部日常性忙著撕逼,國力內耗;而蜀國的掌門人是我們熟悉的劉禪,其治理水平毋須多言,大家都懂。只有魏國,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在國力上遠遠超出兩個對手。而三次淮南之叛以後司馬昭的勢力一再膨脹——通過之前的幾次平叛,曹氏家族在地方上的死忠與殘留勢力基本上被解決殆盡。因此第三次淮南之叛被搞定之後三個月,朝廷上就開始有人要求給司馬昭封晉公、加九錫的提議了!


這眼瞅著篡位的事就要提上日程了啊。


司馬昭的野心曹髦知道,不僅曹髦知道,大魏滿朝上下的任何一個人都知道。時間一天天的過去,而曹髦也變得愈發絕望。終於在公元 260 年,瀕臨崩潰的曹髦帶著宮中僅剩的忠於他的侍衛與奴僕向司馬昭發起了一次荒誕的自殺式攻擊!


這下問題大條了。

從上古時代開始,想做天子一般只有兩條路,一個叫禪讓,就是說你個人能力與品行過於突出,前一任天子覺得你太牛了,於是乾脆你行你上了;另一個叫征伐,就是說現任天子昏庸無道,搞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你帶領群眾起義,救萬民於水火。而一個臣子向主子動刀,那個叫篡弒,是要被釘到恥辱柱上被人唾罵的!


所以大家誰也不敢跟曹髦動手。


曹髦優勢很大!


曹髦 A 了上去!


大夥說這啥玩意啊?這咋整啊?天子帶頭衝鋒咱咋辦啊?


司馬昭的死忠,賈充站了出來——請大家務必記住這個名字,因為他在晉初的一系列破事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說大家不要慌,弄死他!


最後一個頭鐵的哥們——太子舍人成濟——重拳出擊,弄死了小皇帝。


曹髦甚至沒有見到司馬昭的面就死在了半路上,用自己的血見證了大魏末代皇族的尊嚴。


司馬昭一下子就懵了。


一方面他篡位的條件還不充足,而另一方面全天下的指責都沖著他過來了,最後司馬昭迫於壓力,不得不把成濟給族誅了。成濟得到消息後整個人都不好了:老子可是為了你動手弄死的皇帝!你轉頭就把我給賣了??於是他光著身子躥到房上破口大罵,司馬昭的名聲現在是頂風都臭八百里了。


煎熬中的司馬昭只好在扶持了一個新的傀儡的同時加緊了攻蜀的步伐,終於,公元 263 年魏國伐蜀成功,司馬昭總算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絕世之功了!


剩下的事情就相當簡單了,公元 264 年,司馬昭被封為晉王,而他的兒子司馬炎則在次年自己父親死後稱帝,終結了魏國的國祚。而公元 280 年,司馬炎又滅掉了東吳,統一了天下。


整個三國亂世,終於迎來了他的終結者。

序幕

司馬炎統一天下之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優雅地治理國家?


經過深思熟慮,司馬家決定採取三個方針來管理國家。


首先是「寬」,對臣下要儘可能地寬厚一點,只要你們不扯旗造反,有點什麼眷戀舊主之類的那都不叫個事!咱們晉朝用的本來就是大魏的班底,以前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只要大夥總體上擁戴我們司馬家,剩下的都好說。


其次是「孝」,強調「以孝治國」。既然咱們司馬家上位過程不太光彩,那麼就盡量少談「忠」這種事,多談談孝,孝道多好啊,長幼有序。


最後是「親」。大魏怎麼完的?自秦漢之後諸王虛封,手裡沒權啊!所以最後咱們司馬家上位的時候宗室王爺沒一個能打的,才讓咱們有機可乘,這個教訓是一定要吸取的。所以咱們司馬家呢,自然就是要依靠宗室、發動宗室,用司馬家的這些人把這錦繡河山管起來,這樣外人就沒機會乘虛而入啦!


大家覺得這個主意太棒了。


不過以孝治國還是以法治國,其實都無所謂。當時連年戰亂,人死了一茬又一茬,蜀漢投降的時候才二十八萬戶,東吳好一點,被滅的時候也不過五十二萬戶。因此晉朝統一天下以後一旦開始休養生息,人口啊生產力啊什麼,馬上刷刷的就回來了。


此時天下的形勢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司馬族人封王四處鎮守天下,世家大族擁護朝廷,可以說大晉正處於走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之上。然而司馬炎卻不是很開心。


他不開心的原因很簡單:他的太子司馬衷是個傻子。


不是假傻,是真傻,智力測驗都過不了 80 的那種。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出自這位太子之口。


其實用傻子來形容他可能有點不太恰當,現代的精神病學將智力缺陷人群劃分為「白痴」、「痴愚」和「愚魯」三種,而學者們認為司馬衷應當可以被劃分到「愚魯」這個等級里。司馬炎當年立太子的時候司馬衷只有 9 歲,他可能只是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發育得稍稍有點慢,也沒太在意這事。然而隨著司馬衷年紀越來越大,司馬炎終於也醒悟過來了——朕這太子,是不是缺心眼啊?


正常來講,知道自己立的太子缺心眼也好辦,司馬炎有子女 30 多個,雖然夭折了一些,不過想找個智力發育正常來的接班還是很容易的。可問題在於兩點,第一,我大晉剛剛確定了以孝治國的基本方針,強調長幼有序,太子沒有明顯缺陷的情況下隨便就換掉,不太合適;第二,司馬衷成婚時間較早,這位太子的身後……可是有太子妃的。


這位太子妃姓賈,名南風。長相感人,性格粗獷,還大司馬衷兩歲。智力發育有缺陷的司馬衷經常被自己的太子妃壓得抬不起頭來。而這位賈南風能被選為太子妃的原因也很簡單:她爸爸叫賈充。


賈充咱們前邊提過,他是司馬氏反魏集團的核心骨幹成員之一,親自指揮了剿滅大魏皇帝曹髦「叛亂」的戰鬥,這名聲比司馬昭都臭。然而你說殺了吧,不是那麼回事,畢竟人家背上罵名都是為了你們司馬家。重用吧,也不是那麼回事,總不能讓天下人一直戳著司馬家的脊梁骨吧?所以司馬炎思前想後,決定逐漸疏遠以賈充為代表的這些「亂臣賊子」。然後自己親近一些忠正之士——這名聲不就回來了么?


於是泰始末年(公元 270 年前後),河西鮮卑族作亂,司馬炎馬上表態:賈充你能力出眾、才智卓絕,要不就去西邊挂帥出征吧!


賈充當然不幹,不僅賈充不幹,當年一票幫著司馬家族謀朝篡位的大臣們都不幹——合著我們是衛生紙么?用的時候拿起來,用完了就丟廁所里衝掉?這丟到西邊出征還回的來么?所以大家群策群力,最後想出來的辦法就是讓賈充的姑娘嫁給司馬衷,這樣賈充就可以以姻親的身份留在中央了。


賈充的媳婦在這件事里出力巨大,她走的是皇后楊艷的路子,直接砸錢讓皇后幫著說話。最後皇后吹了好久的枕頭風,終於讓司馬炎點頭同意了這樁婚事。由此,皇后所在的楊氏一族跟賈氏一族算是捆到了一起。


所以,假如司馬炎想要換掉自己這位太子,就必須要同時換掉自己的太子妃,在得罪賈氏一族與皇后的楊氏一族。而他對自己這個傻兒子的幾次試探,又在賈南風等人的通力協作下被糊弄了過去,因此司馬炎在這個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件大事發生了。


咸寧二年,洛陽大疫,司馬炎中招了。


這次瘟疫橫行死人無數,正值壯年的司馬炎差點一命嗚呼,在小半年的時間裡無法理事,賈充和齊王司馬攸等幾個人在關鍵時刻構成了西晉的權力核心。


齊王司馬攸。


這哥們是司馬昭的次子,後來因為司馬師沒兒子,就過繼給了司馬師。其個人能力出眾,品行俱佳,極受司馬懿器重。司馬昭一度曾想傳位給司馬攸,後來因為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而作罷,最終司馬炎在「長幼有序」的口號下上了位。


而賈充也是齊王司馬攸的老丈人。


眼下司馬炎要掛,讓誰繼位?


對賈充來說,誰上位都一樣啊!都是自己女婿嘛!讓傻子干也是干,讓齊王來干也是干,大家普遍認為那就不如讓齊王來繼位!


司馬炎驚了,然後垂死病中驚坐起——扶朕起來!朕還能接著干!那什麼,把賈充的兵權給我奪了!給朕打壓齊王司馬攸!至於朕這個缺心眼的太子……


嗯,反正是朕的種!朕看著挺好噠!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更何況司馬衷在「愚魯」的群體中還算是比較好的那一種,偶爾也會表現出接近於正常人的一面。因此司馬炎最後沒奈何地認了命——朕給你留下這片江山,再留下顧命大臣,你做個守成之君總沒什麼問題吧?


司馬炎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司馬衷或許能在大臣們的輔佐下做個守成之君,然而他的那個剽悍的太子妃賈南風,可能安分守己地做一個皇后么?


當然不能。


不過司馬炎此時還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太子妃將在日後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他眼下的首要目標,是要重新平衡朝中的各方勢力。因此在咸寧二年,他先是把自己的老丈人楊駿提拔為車騎將軍、臨晉侯;然後又在咸寧三年改封諸王,把自己幾個成年的兒子都封了王。然後大封異姓功臣——順便把軍權進行了小小的調整,接下來就是繼續堅定不移地禍害自己齊王司馬攸。


司馬攸表示為啥啊?幹啥啊?有病吧?沒完了?


一生氣,憋屈死了。


於是眼下的晉朝里主要有兩股勢力,一股是以楊駿為首的後黨;另一股則是司馬宗室的諸位王爺們。至於剩下的那些功臣們,他們的位置雖高,手中的權力卻在一直都在縮水。而楊駿雖然出身弘農楊氏(就是楊修的那個士族,只不過大家屬於不同的分支),卻粗鄙不文,相當的不受其他士族的待見,因此大家都楊駿的上位是充滿怨念的。而楊家雖然本來也想跟別的士族一起玩耍玩耍,搞搞聯姻什麼的。結果卻尷尬的發現,自己這姑娘死活嫁不出去!誰都不要!自己一提聯姻這事,別人不是拒絕就是裝瘋,可以說是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留。


司馬炎覺得這事挺好,大家不待見你,你以後就老老實實地輔佐你外孫子我那個傻兒子吧!


成!楊駿一咬牙,索性徹底死了這條心,專心致志地把楊家綁到了司馬炎的戰車上。在司馬炎執政的後期,楊家在許多關鍵問題上都表現出了堅定的立場,穩穩地站在了司馬炎的一側。


於是在驚濤駭浪中,司馬衷磕磕絆絆的迎來了自己的勝利。讓司馬炎稍稍得到一點安慰的地方在於,自己的兒子雖然是個白痴,可孫子卻聰明的很,只要皇位能順利地傳到自己孫子的手中,那麼我大晉還是很有希望的嘛!


因此在太康十年,司馬炎再次調整了諸侯王,將自己幾個兒子的封國進行了調整,並讓他們都督一方軍事;皇孫司馬遹則成為了這次事件中最大的收益者,他以皇孫的身份被封為廣陵王——要知道,廣陵這地方可是謠傳說有天子氣的。而同時宗室王爺里的老好人司馬亮則被封為大司馬、大都督。


司馬亮乃是司馬懿的四兒子、司馬昭的弟弟。這位老王爺德高望重,不過才能平庸,沒什麼野心,把他捧起來,正好給司馬衷保駕護航,順便鉗制楊駿。安排妥當之後司馬炎覺得這下就穩了,內有楊駿與司馬亮互相制約,外有諸王拱衛皇室,自己的好孫子又被提前加封為王,這等司馬遹一成年,妥妥的就是個順順利利的權力轉移啊!這還能有什麼幺蛾子發生么?


事實證明,不僅有,而且幺蛾子還一樁接著一樁。


太康十年,司馬炎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楊駿則終於露出了自己的毒牙。他跟皇后(大家應該還沒忘吧?楊駿是外戚,皇后是楊家人)一起矯詔將自己任命為唯一的顧命大臣。


病榻上的司馬炎這一次沒能再「驚坐起」了,他不甘心地閉上了自己的眼睛。而他所選擇的宗室代表司馬亮則沒有辜負他的期待——司馬炎當初選擇司馬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相信司馬亮缺乏野心,即使在自己死後也不會有所異動。而此時司馬亮則表示自己確實沒有野心!我就是一個佛系的人!因此在明知道楊駿可能在宮中搞事的情況下,司馬亮竟然什麼也沒有做!


楊駿本來是十分緊張的,他知道自己在朝中的人望一直都不太行,現在又矯詔把持了朝政,說不定大家已經在等著司馬亮振臂一呼領兵天誅國賊了。因此楊駿做好了戰鬥準備,甚至動用了禁軍將自己保護了起來,等待著司馬亮可能的發難。


然而什麼也沒有發生。


司馬亮化身忍者神龜,用一種慫到令人髮指的姿態,在人們的期待甚至是煽動下毅然而然的離開了洛陽,奔赴許昌。


楊駿長出了一口氣。現在,這洛陽姓楊了。


楊駿控制朝政的手段其實相當簡單粗暴,他用自己的外甥接管了近衛,然後在禁軍中安插親信,以確保軍隊的穩定。又巧妙地利用新皇司馬衷的腦子有問題這點,要求所有的聖旨必須經過皇太后——也就是自己姑娘——的審批才能發布。然而朝中文武百官看楊駿的眼神就像在看小丑一樣,絲毫沒有掩飾他們對楊駿的鄙視,這讓楊駿十分苦惱:我都這麼牛了,你們怎麼就不知道尊敬我!?恩!?


楊駿的兄弟楊珧和楊濟是明白人,說哥咱不能這樣,你這搞得跟篡位似的,咱們本來人望也不行,你還是別折騰了。要不把司馬亮叫回來跟他一起治國得了。


這其實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司馬亮這人慫的要命,叫回來之後楊駿依然有機會把持朝政。然而楊駿卻對此不屑一顧:你倆跟我鬧呢?


楊駿表示,放權是不可能放權的,這輩子都不會再放權了。正經治國又不太會,就是把持朝政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打定主意的楊駿乾脆把自己的兩個兄弟都關在了家裡——讓你們廢話多!然後開始實施自己的人心凝聚工程。


楊駿的人心凝聚工程繼承了他一貫簡單粗暴的作風,大把的金銀與官職借著新帝登基的名義被撒了下去。其封賞之誇張匪夷所思。因此雖然大家對楊駿的印象並沒有什麼改觀,然而畢竟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到底也就勉強接受了楊駿主政的現實。而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楊駿是沒有兒子的!因此大家普遍認為他雖然熱衷權勢,但卻也只能是熱衷權勢而已了,難道他還能篡位不成?他篡位之後傳位給誰呢?


給自己外孫子?現在的皇帝司馬衷就是他的外孫啊!


給自己弟弟?沒看人家已經把自己倆弟弟都關家裡看起來了么!


所以大家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好像楊駿雖然是做的過分了一點,但是確實也沒什麼造反的理由。於是看在賞賜的份上,也就勉強原諒他了。


然而有一個人卻不打算原諒他。


這個人就是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

賈后亂政

其實楊駿是很忌憚自己這個陰險刻薄的外孫媳婦的,然而當時的情況讓楊駿覺得自己的操作很穩——我內有外甥控制近侍、有親信安插禁軍,外有高官厚祿賄賂群臣,最關鍵的是,皇上那裡我還有個太后壓著,這種情況下你一個婦人能翻出什麼浪花來?


賈南風用事實證明了自己不但能翻,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撥開歷史迷霧:那些人那些事為何被後人銘記

喪心病狂劉老濕 等 會講點兒故事,略懂點兒歷史,稍有點兒意思。

¥39.00 會員免費


那必然是被說臭了大街的大隋啊。

581年建國,589年滅南陳完成統一。幾年後順道又「閑著無聊」滅了林邑國,海陰郡的南極縣緯度在北緯十三度附近,都快到湄公河三角洲了,不算三沙群島的話,此為歷代疆土最南極(當然,也不算大明的舊港宣慰司)。西邊滅了吐谷渾,又進抵西域,高昌伊吾且末置郡縣,沒記錯的話,這也是史上頭一遭(十六國的前涼曾在高昌置郡縣)。那歌咋唱的來著?文質彬彬、威風凜凜、怎麼著氣吞八荒。

嗯,618年滅亡,享年三十八歲。


長文預警,以下三個王朝加在一起不超過100年。

外加一個大家總聽說卻不明所以的游牧帝國。

第一個故事:

公元前256年,富農家的劉家老三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魏國,後舉家搬遷到魏國的「豐邑」(如今徐州),沒想到不久後魏國衰落,豐邑和隔壁的沛縣被楚國染指。

  • 劉三5歲,秦昭襄王「稷」駕崩,也就是宣太后「羋月」的那個牛x兒子。
  • 劉三6歲,秦昭襄王的兒子「安國君」服喪一年,沒想到正式稱王3天就掛了。

同年,大商人呂不韋扶持的秦國流浪王子「異人」繼秦王位,是為秦莊襄王。

  • 劉三9歲,僅僅在位3年的秦莊襄王早逝,年僅12歲的兒子「政」繼位,呂不韋攝政。

同年,一個韓國人鄭國跑到秦國修了個「鄭國渠」,為本狹小的秦國關中帶來千里沃土。

  • 劉三10歲,因感嘆魏信陵君、趙平原君等「戰國四君子」養了一票食客,呂不韋開始建設人才梯隊,李斯被發掘。
  • 劉三13歲,他非常崇拜的魏國公子魏無忌去世,非常不爽。
  • 劉三15歲,為拉攏王后趙姬,呂不韋尋找x能穿車輪的大x男神嫪毐(lào ǎi)成為其相好。
  • 劉三18歲,秦王政22歲行成年禮,嫪毐權勢熏天意圖政變,小政初試牛刀粉碎之大鳥野心。
  • 劉三19歲,受嫪毐事件牽連,秦王以失職罷呂不韋相國,掌握權力。
  • 劉三22歲,因仰慕信陵君,劉三退而求其次尋找到了信陵君食客張耳,交談甚歡。
  • 劉三23歲,李斯的老同學韓非到達秦國,為秦國締造法術勢結合大方針,隨後被李斯迫害致死。
  • 劉三24歲,楚國大將項燕喜得孫子項籍,字羽,又被稱作項羽。
  • 劉三26歲,秦國發動對山東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之戰爭。
  • 劉三27歲,韓國被滅,秦國開始發動對趙戰爭,將軍王翦節節勝利。
  • 劉三28歲,趙國被滅,邯鄲被占,秦始皇大殺趙王室。
  • 劉三29歲,感到唇亡齒寒的燕國,爆發荊軻刺秦事件,失敗,燕國被吊打到就剩最後一口氣。
  • 劉三30歲,秦王政借口楚王並未遵守承諾獻出長沙以西領土,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大軍攻佔了楚魏交界的十幾座城然後停戰,在無後顧之憂情況下開始進攻中原的魏國,劉三緊密關注局勢。
  • 劉三31歲,秦軍水淹魏都大梁(開封)已三個月,魏國被王賁滅亡,劉三親眼看見秦人在自己家這邊設置了「泗水(川)郡」——但與此同時,秦派去滅楚的將軍李信被楚國大將項燕打了個大敗虧輸。

因為魏國被滅,張耳不願服務秦國,開始流亡。劉三返回老家豐邑,或許感嘆生不逢時,俠客夢破滅,日漸遊戲人生。

或許劉三還不知道,炎炎烈日只需陰涼處歇息,只要你有熬的住,太陽終會落山,黑暗的夜晚才是英雄的舞台。

  • 劉三32歲,老將王翦出馬,楚國首都壽春被攻克,楚王被俘,項燕在淮南負隅頑抗。
  • 劉三33歲,項燕在安徽宿州兵敗王翦,自殺。
  • 劉三34歲,江東吳越地被秦軍佔領,設會稽郡,楚國徹底滅亡,同年,燕國被滅——至此天下只剩下還在做夢當「東帝」的齊國。

劉三35歲,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齊國在幾乎沒怎麼抵抗的情況下被滅,二傻子齊王建被俘——至此天下一統,秦王政在天下徹底推行郡縣制,稱「始皇帝」,秦帝國建立

  • 劉三36—41歲之間,意氣風發的秦始皇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依崤函之固天下大穩——把全國各郡縣的一把手都弄成了秦人,只留下辦公室主任(主吏)、看守所所長(獄掾)、亭長(街委會治保主任)、三老(鄉書記)等這些基層公務員由當地人擔任。同時,命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有個大俠夢的三哥,看著越發穩定的天下很是沒勁,離家在沛縣當了個亭長也不正經上班,天天和白道的基層公務員和黑道的混子們玩耍,人到中年還不結婚,且和縣裡酒館小寡婦生了個私生子劉肥,老爹表示你看你二哥現在老婆孩子都有了,我這大孫子劉濞都比你流弊。劉三不管,依舊去嫂子家蹭吃蹭喝,被厭惡。

  • 劉三42歲,秦始皇已經發動了對珠江流域的「南越人、西甌越人」13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大量的趙國人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炮灰,但此一戰也是「廣東、廣西」納入中國版圖之始,秦帝國領土空前龐大。

也就是這一年,外地土豪呂公逃荒來到沛縣,沛縣地頭蛇劉三被這位呂公莫名看中,非要把自己女兒呂雉嫁給老劉,老劉大喜。

  • 劉三44歲,秦始皇覺得天下已固若金湯,開始琢磨長生不老,可能把自己吃的汞中毒了。隨後大修工事,徵發各地勞役,前往咸陽修築宮殿。
  • 劉三45歲,作為基層公務員,押犯人到咸陽服役,走到芒碭山(安徽宿州蕭縣一帶),人跑了不少,知道自己怎麼都得被治罪的他,索性賣個人情放走所有人並逃亡,沒想到引起一大票刑徒跟隨,只能在芒碭山落草為寇。

劉三46歲,在山裡基本要成野人了,秦始皇卻在東巡時於巨鹿(河北邢台)暴斃。趙高設計逼死本應繼位,在長城蒙恬手下戍邊的公子扶蘇,擁立小兒子胡亥繼位,不久蒙恬也被逼死,王翦的孫子王離接管長城軍團。

  • 劉三47歲,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又是安徽宿州)起義,「苦秦久矣」的各地百姓加上各地舊六國勢力雲集響應,自然包括不遠處的沛縣;三哥在沛縣黑白兩道的好兄弟們召喚劉三回來一同造反,並一起設計殺死沛縣的秦人縣令,有了根據地。
  • 劉三一看自己這破名太難聽了,遂改名「劉邦」號稱「沛公」打算實施展雄才成為一方諸侯,結果基本就沒打贏過。反倒是他當年的大哥張耳跑到河北擁立了個趙國貴族復趙國,浙江項燕的兒子項梁擁立了個楚國已經放羊的王室也復國。

無奈,劉邦投奔項梁,和他大侄子項羽稱兄道弟,反倒打了不少勝仗。

  • 劉邦48歲,秦國的文官少府——章邯,征伐了大量罪犯戴罪立功,沒想到成為了秦國最後的希望,陳勝吳廣戰敗被殺。章邯乘勝追擊「齊國」,項梁來救,最終在「定陶之戰」大敗戰死。
  • 劉邦49歲,本以為「楚國」不足為懼的章邯,開始向北圍攻張耳扶植的「趙國」,同率領長城軍團的王離一道,將趙王圍困於巨鹿這個秦始皇掛掉的地方。

也就是在此時,項羽展示出其戰鬥天才,破釜沉舟打贏巨鹿之戰,王翦的孫子最終被項燕的孫子擊敗

因為精銳都被拖住了,項羽的好兄弟劉邦暗搓搓的前往關中咸陽,接過了大秦朝的傳國玉璽——秦帝國正式滅亡——國祚從劉邦35歲到49歲,一共14年

按理說,故事到這就算結束了,因為項羽畢竟勢力遠超劉邦,雖然鴻門宴沒殺他,卻給他封到了閉塞的漢中、巴蜀,讓他當了個「漢王」,領土基本相當於三國的蜀漢。

但僅僅在這之後4年時間,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向北拿下秦國關中,佔據咸陽,成為「秦國2.0」,隨後按照秦國滅六國一樣的模式搞掉東部勢力,最終垓下之戰逼死項羽。

說句題外話:項羽死後,一個叫做楊喜的小官,和同僚王翳、楊武、呂勝、呂馬童分屍之,因此被封為「赤泉侯」,他的後代官越當越大,最終成為極度鼎盛的士族「弘農楊氏」,這個東西和我們之後的兩個故事都有關。

  • 劉邦54歲,前202年,于山東曹縣稱帝建國,國號仍為「漢」,先定都於洛陽,後遷都於咸陽旁的「長安鄉」,至此開始了大漢400年之國祚,此時距離秦統一六國也不過19年。

劉邦此時曾問老爹,你總說我二哥比我樸實肯干,置辦了不少家業,你看看現在我倆誰家業大啊。

沒想到他死後,他這樸實二哥的兒子吳王劉濞挑頭搞起了倒霉的「吳楚七國之亂」

其實劉邦也明白,自己親眼看著建起來的秦帝國大廈,絕非如它曇花一現的生命一般「根基不穩」,分封諸侯制度的消亡是歷史的必然,秦正是因為其過於快速超前的政治模式,讓自己成為了2000年歷史的祭品。

劉邦手中的漢帝國,搞成了「郡國並行」制度,早已習慣郡縣制、集權制的秦國故土仍推行舊制,而把自己的劉姓親族全部封往曾經的舊六國土地,比如他私生子劉肥的齊國、他小老弟劉交的楚國、以及劉濞的吳國。

所以,遭受「七國之亂」的漢朝已不是當年的秦朝,在休養中緩慢推行秦制的大漢,最終由大將周亞夫平定叛亂。

隨後繼位的漢武帝,頒發「推恩令」,劉姓封國開始被各國王子平分,最終在漢朝中期後,完成了當年秦帝國的夢想,也讓「漢」這個字,從一條江、一個城,最終成為一個民族的名字。

  • 劉邦56歲:率大軍于山西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年邁的劉邦知道自己這一輩是別想徹底戰勝匈奴了,於是以宗室和親,和冒頓互為兄弟。

147年後,南匈奴呼韓邪歸漢,北匈奴郅支單于被陳湯擊敗,喊出「明犯強漢,雖遠必誅」。

第一個故事結束。


第二個故事:

劉淵,公元251年出生於山西忻州,別看叫這名,他爺爺其實叫於扶羅,是個趁是趁著黃巾之亂崛起的南匈奴首領,因為號稱祖上冒頓單于是劉邦兄弟,等到他爸爸就已經漢化叫了「劉豹」,被曹操收編很是重用。

他出生的這一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魏國權臣老狐狸司馬懿終於掛掉,但國家權力已經徹底轉移到自己的兒子司馬師手裡,也正是在這一年,蜀漢的姜維正在進行第五次北伐攻伐魏國。

  • 劉淵2歲,吳大帝孫權駕崩,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大侄子諸葛恪輔政孫亮。
  • 劉淵4歲,司馬師病逝,弟弟司馬昭繼任權力,姜維再次北伐,又失敗。
  • 劉淵5歲,曹魏將軍諸葛誕(諸葛亮堂弟)造反(諸葛家三國到處押寶),姜維再次北伐。
  • 劉淵7歲,諸葛誕兵敗,姜維失敗,退回成都。
  • 劉淵11歲,姜維再次北伐失敗,魏國開始由鍾會、鄧艾率領的大軍反攻。

劉淵12歲,鍾會軍一直不克劍門,而鄧艾反倒從西北甘肅越過700多里的無人區,殺出一支偏師奇襲四川江油,然後順利攻入綿陽,阿斗嚇得出城投降——蜀漢滅亡

  • 劉淵13歲,作為外族王子被送到洛陽當人質,司馬昭很喜歡這個愛讀書的匈奴小朋友,倍加關愛——因為蜀漢滅亡,交趾(越南)反叛,孫權年紀較大的孫子孫皓繼位吳國皇帝。
  • 劉淵14歲,司馬昭中風掛掉,兒子司馬炎繼承父親王爵,孫皓開始倒行逆施,短暫遷都武昌。

劉淵15歲,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改國號「晉」,是為晉武帝。

  • 劉淵16——22歲,劉淵成為匈奴人中少有熟讀各類經典的全才,極具性格魅力的它吸引了大批士族死黨,尤其是此時鮮卑禿髮(拓跋)部造反,司馬炎屢次想重用之而未決。
  • 劉淵23歲,晉國六路大軍伐吳,吳國大敗,苟延殘喘。司馬炎再次想重用劉淵應對吳國經略,卻被孔恂、楊珧說出了著名的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劉淵24歲,父親劉豹去世,西晉命劉淵為代理左部帥。洛陽發生大瘟疫,人口死亡大半。

劉淵29歲,晉國派杜預十萬大軍伐吳,暴君孫皓幾乎已無人可用,最終長江被攻克,於建業(南京)投降,至此東吳滅亡,本來含義為「建功立業」的建業城,被改名為「建鄴」——三國時代結束——至此算作晉帝國真正的開始。

吳末主孫皓這個人,治國不行,嘴炮卻很厲害——

司馬炎給他封了個「歸命侯」,並表示「老哥在這給你設座等了好久啦」。孫皓:「嘿嘿,我在建業的那把椅子也給您留著呢」。

這就算,一語成讖了吧。

  • 劉淵30歲,經過連年戰亂,全國人口已銳減,按理說是一個重新洗牌建立盛世的大好機會。但全球此時進入了一個大冷期,華北冰雹不斷,處處受災。司馬炎知道司馬家的天下時欺人孤兒寡母上位,很沒安全感,於是大封宗室開歷史倒車,全天下出現一票有實權的司馬們。
  • 劉淵31歲,郡國16紛紛遭受冰雹大災;淮南、丹陽地震;江夏(武漢)發生洪水。人口銳減到安全線之下。遼西鮮卑慕容部(白部)首領慕容廆大舉進攻,被平叛。
  • 劉淵32歲,河南、湖北、江蘇多地發大水。而志得意滿的司馬炎並不覺得有啥危險,全身心的投入在享樂中,後宮之多導致要搞個羊車拉著自己在宮裡隨機翻牌子,士族除了每天空談玄學扯淡,剩下就是比著炫富。

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大量少數民族開始被內遷,以至於「關中戶口百萬,外族已佔半」

  • 劉淵38歲,司馬炎封他為北部都尉,掌握大量兵權的他基本統一南匈奴五部,因為飽讀詩書,大量有抱負的漢人士族開始歸順。
  • 劉淵39歲,司馬炎病重,但他擁立的太子是楊皇后(弘農楊氏)之子司馬衷,是個生理性智力發育不足的人,司馬炎命國丈楊駿輔政,然後撒手人寰,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

晉惠帝著名事迹,就是大家說天下饑荒太嚴重啦,老百姓已經沒糧食吃啦!

晉惠帝:沒糧食吃,那為啥不吃肉醬啊?(何不食肉糜?)。

  • 劉淵40歲,為了排斥士族,鞏固地位,楊駿命劉淵這個外族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不久後,司馬衷的悍婦老婆賈南風隨後設計幹掉楊駿,獨攬大權。
  • 劉淵48歲,賈南風因為不孕,又開始搞事情想要扶植太子,結果觸發了司馬炎分封的這批王子的大動亂——成為徹底摧毀晉朝的——「八王之亂」,劉淵站隊到了成都王司馬穎身上。
  • 劉淵52歲,四川甘肅交界大災荒,少數民族氐族崛起,氐族首領李特一路攻入四川,攻打成都戰死,李特兒子李雄接任氐族大首領。

劉淵53歲,司馬穎暫時在八王之亂取得優勢,劉淵也因此被封為「北部單于」,割據山西基本成為獨立王國

至此,已經看出來晉朝這群司馬爛泥扶不上牆的情況下,開始利用輿論造勢,表示自己因祖上冒頓單于和漢朝結為兄弟才姓劉,屬於漢室正統,而曹魏、司馬這群垃圾都是篡漢的逆賊。

最終,劉淵於在山西左國城(山西呂梁)建國「漢」,宣稱繼承蜀漢法統,追尊劉阿斗為孝懷皇帝——在四川,李雄徹底攻下成都,自封為成都王割據巴蜀。

  • 劉淵54歲,八王之亂白熱化,大量起義軍蜂擁而起。一個流民首領汲桑,帶領一個小弟石勒造反。
  • 這個石勒是個來自於中亞的羯族,大多數都在中原做奴隸。
  • 汲桑不久後被晉軍除掉,石勒被迫投靠劉淵,劉淵覺得這個小夥子一看就不得了,開始重用。隨後石勒攻克遼西烏桓部,劉淵全面佔領山西

劉淵55歲,八王之亂最後階段,東海王司馬越佔據優勢,李雄在成都建國「成」,後來此國又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國土基本和蜀漢相當。

  • 劉淵56歲,八王之亂終於結束,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勝出,扶植晉懷帝司馬熾登基,但此時的晉朝已千瘡百孔。

劉淵57歲,公元308年,石勒又一次捷報,攻陷晉朝陪都鄴城(河北臨漳),劉淵正式於平陽(山西臨汾)稱帝,建立「漢帝國」,因為後來又改國號為「趙」,史稱「漢趙」

  • 劉淵58歲,兒子劉聰,小弟石勒、養子劉曜形成鐵三角,開始屢次對西晉國都進攻。
  • 劉淵59歲,病重,遺憾的託孤太子劉和於鐵三角,沒想到劉淵剛死,劉聰就幹掉劉和,自立為帝。

劉聰剛剛即位,派劉曜進攻洛陽,石勒在山東、蘇北大勝,最終兩方會師,河南大量土地被攻佔。

  • 劉淵死後1年,司馬越病死,匈奴三路大軍圍獵洛陽攻克之,劉曜殺晉朝官員和宗室三萬人,晉懷帝被俘虜。
  • 隨後,宗室司馬鄴於晉朝僅剩的長安稱帝,並下令皇族司馬睿反攻漢國首都平陽,沒想到在士族的鼓動下司馬睿完全不聽,並且動了南遷的心思

316年,劉淵死後5年,長安最終被劉聰佔領,司馬鄴被殺,晉朝滅亡——而那個不抵抗的司馬睿,已經逃到建鄴,帶跑了一堆北方士族,又給曾經吳國的貴族大賠笑臉,最終以建鄴為都稱帝,史稱「東晉」

  • 這個司馬睿,因為「建鄴」犯了晉愍帝司馬鄴的名諱,然後像模像樣的改了個「建康」的名字,聽起來就身體倍兒棒。

至此,漢趙匈奴幾乎控制整個中原,北方只剩下三個「飛地」——并州劉琨、幽州段匹磾、涼州張寔,仍作為軍閥的模式忠於晉朝——但不久後,除了涼州張家,其他兩家也分別被劉曜、石勒幹掉。

  • 也就是說,從司馬炎滅吳算起,僅僅37年——天下就重歸「三分」——

然而這三分可不比三國,所謂「漢人政權」的東晉一屁股坐回了東吳孫皓的椅子上。

反倒是北方這個從上古時期就從未淪陷的「龍興之地」,在司馬們的手裡首次被外族全面佔領,而且人家的國號還叫「漢」——劉備知道了肯定要把棺材掀起來。

而就在巴蜀,人家氐族人同樣割據,後來也叫了「漢」。

  • 只剩下這個晉朝,你臊不臊。

其實,晉朝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口碑最差、存在感最薄弱的大一統王朝,主觀上,肯定有這些司馬得位真的不正,且過分依託血族、士族,政治能力比起諸葛丞相屬於負分滾粗等等。

  • 但客觀上的原因,其實要遠大於主觀,三國從來就不是什麼浪花淘盡英雄,而是百姓的累累白骨,天下又碰巧進入了天災不斷的大冷期,人口的銳減讓晉朝不得不吸收大量少數民族

然而西晉這群士族起家的統治者,完全不懂大漢朝是怎麼恩威並施的吸納周邊族群,壓迫遠大於安撫,而不斷進化的少數民族,也最終出現劉淵、慕容垂、苻堅這一票文化程度極高、戰鬥力極強的首領,他們一方面深諳農耕民族治國之道,一方面又是純粹的蠻族首領——

  • 那麼人數不夠、道義不夠、名分不夠的西晉,在打著「大漢」旗號的外族政權洪流中,成為歷史的渣子,幾乎是一個必然
  • ——諸葛武侯的復興漢室,其實早已不是王朝的「漢」,也不是民族的「漢」——而是代表這片大地精神的「漢」,可惜西晉不配。

前面說的石勒就曾問群臣「自己能比上什麼君主」——

其他人說陛下陛下你這最起碼比漢高祖要強吧石勒表示:「你們太能扯——曹家、司馬家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我大丈夫光明磊落,看不上他們;要是光武帝,我和他逐鹿中原,不知道鹿死誰手;但要是漢高祖這個等級的……我只能和張良、蕭何、韓信這票人競爭下,北面事之。」
  • 所以,成就「漢」的精神的,不僅僅有成功的劉邦,還有失敗的司馬。

而且不同於之前說的秦和之後要說的隋,西晉並非是新秩序的犧牲品,好未來的締造者——它承上啟下的,都是血腥的亂世,而它,只是那個最低的低谷。

在這之後的故事就很好玩了,因為北方的天下基本都是劉曜、石勒打下來的,劉聰死後倆人迅速鬧掰,最終羯族的石勒自立,帶來了歷史上最血腥的後趙政權,鮮卑慕容部、氐族符家、匈奴鐵弗部先後崛起——史稱「五胡十六國」,最終鮮卑最落後的拓跋部一舉定乾坤,統一北方,史稱「北魏」

而在南方,東晉的司馬們幾乎已經淪為士族手裡的傀儡,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豪族成為實際的當家人——

圖 王家和謝家,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最終,譙國桓氏的桓溫在荊楚崛起,滅亡成漢統一南方,成為操控東晉的黑手,也最終倒行逆施葬送整個東晉王朝——最終鎮江一帶的江淮軍閥劉裕崛起,徹底滅亡晉朝。

好玩的是,無論西晉東晉,包括唐朝之後還有個「後晉」,都是被劉家人滅的。

至此,南方劉宋,北方北魏——「南北朝」時代正式拉開帷幕——結束這一切的,卻是一個號稱弘農楊氏的神人,不過這就是我們的第三個故事了。


第三個故事:

公元566年,李淵出生於北周長安,我這一個劉邦、一個劉淵、現在又來了個李淵。

李淵爸爸為李昞,北周大官,在他出生前2年受封「唐國公」,母親為北周貴族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信另外一個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同僚楊堅,在李淵3歲時,喜得大表弟楊廣

  • 李淵出生10年前,西魏權臣宇文泰病逝,關於這個宇文泰,可以多扯兩句。

前面我們說過,曇花一現的西晉,承接了更為嚴重的國家分裂,大量少數民族進入北方割據,晉朝廷只能逃亡東南。

  • 在北方,最終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笑到最後——而南方的晉朝司馬則被江淮軍閥劉裕篡權,建國宋,史稱「劉宋」——南北朝時代正式開始。

南朝這邊基本上是正常的改朝換代,從劉宋後分別經歷了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又叫「宋齊梁陳」,基本上是「單傳」。

北朝的北魏,一開始比較穩定,尤其這個北魏孝文帝為了徹底把自己變成個中原王朝,最終全面漢化,把都城從大同遷到洛陽,把拓跋改成了「元」姓,也開始學著士族淫了一手好濕,後來唐朝的大官元載、詩人元稹就都是他家人。

孝文帝這麼一搞,鮮卑皇族開始跑到中原高貴起來,反而曾經的舊軍功貴族瞬間就變成了蒼涼野蠻的邊防軍,要知道,可是有不少漢人為了榮華,甘願「鮮卑化」充當所謂「六鎮兵」

  • 果不其然,孝文帝死後不久,邊防六鎮(如今內蒙河套—河北張家口)在匈奴人破六韓拔陵的帶領下,爆發了盛大的「六鎮之亂」

——這場動亂的過程我們在這不多說,你只要知道六鎮軍閥徹底架空皇權,最終笑到最後的兩個大軍閥——鮮卑化的漢人高歡、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硬生生撕開北魏——

  • 高歡擁立孝文帝曾孫元善見,佔據河北、山東等地,定都鄴城,史稱「東魏」
  • 宇文泰擁立孝文帝孫子元寶炬,佔據陝西關中、甘肅等地,定都長安,史稱「西魏」

至於河南山西,就成了倆家撕扯的前線了——北朝名義還是拓跋家的東魏西魏、其實已經成了宇文、高家的玩物。

圖 北朝分裂、南朝梁階段。

就在此時,一個同樣在六鎮之亂崛起的軍閥侯景,因為不願意和宇文、高哥倆混,南下投靠南朝梁,結果給人家攪和了個天翻地覆,史稱「侯景之亂」,這爺們到南朝犯了中二病,號稱「宇宙大將軍」——大殺南朝門閥宗族,國力急轉直下——

就在此時,本來三國中最弱下的西魏宇文泰,卻趁機南下攻取南朝的四川,再一次成為「秦國3.0」,實力瞬間增加。

  • 而在南朝,幫助平亂的大將「陳霸先」逐漸獲得權力,成為南朝實際控制者。

在漠北,李淵出生前14年,當年花木蘭對抗的那個,一直讓北魏頭疼的柔然,出現了大問題。

  • 柔然的上層其實和北魏同宗,都是鮮卑拓跋部,但因為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這兩位「同胞」的仇恨遠大於北魏內部的漢人鮮卑人。柔然人在塞北統治時,一直奴役一群在貝加爾湖直到阿爾泰山游牧的族群「鐵勒」,導致這群人動不動就造反。

就在鐵勒各部中,有著一個柔然的狗腿子偽軍,他們的首領叫做阿史那土門,居住在如今新疆和外蒙交界的阿爾泰山一帶,因為那富含鐵礦,他們已柔然「打鐵奴」的身份,屢次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

於是,就在阿史那土門又一次擊敗並收編5萬餘戶鐵勒同胞後,開始向柔然可汗阿那懐提出要求,說能不能把你家大臉盤子公主嫁給我啊?

  • 阿那懐大怒,哎呀你個低賤的鐵勒三姓的家奴,還好意思要我家大臉盤子公主?遂拒絕之。

阿史那土門的也大怒,就你個垃圾柔然,沒我你還能活?稀罕你家大臉盤子那麼丑啊,於是命弟弟阿史那室點密在阿爾泰山看家,然後帶領鐵勒大軍大舉進攻柔然,柔然殘部逃回大興安嶺,是為後來蒙古—韃靼人的祖先——

而這個「鐵勒」,其實就是「tyrk」的音譯,它還有個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突厥」

  • 至此,在如今的外蒙,阿史那土門聚集眾部,仿柔然建立汗國——突厥汗國,然後號稱「伊利可汗」,他弟弟阿史那室點密一看呀老哥你厲害啊,我看家你吆五喝六當了個伊利可汗,老弟我連個蒙牛可汗都當不上。

於是,同樣率大軍西征,一路打到中亞,布哈拉之戰擊敗中亞霸主「嚈噠(yàn dā)」,然後和波斯薩珊王朝擁有商路衝突,遂一路打到歐洲的黑海,大量高鼻深目說印歐語的「東伊朗人」被同化成了「突厥烏古斯」,這塊突厥汗國西部領土,又稱「十箭(on oq)」。

——隨後室點密和東羅馬帝國結盟,共克波斯,勢力達到頂峰。

圖 出場後迅速登頂的突厥汗國(李淵出生時期)。

對於內地,宇文泰、高歡也像曹操司馬一樣,在他們去世後——

  • 留下宇文泰兒子宇文覺(侄子宇文護攝政)篡權建立的「北周」
  • 高歡兒子高洋篡權建立的「北齊」——
  • 幾乎同時,南朝梁被大將陳霸先篡權,迎來了最後一個時代「南朝陳」

圖 南北朝最後時期,李淵出生時。

李淵出生的家族,在北周本就不一般,當年宇文泰打天下靠的就是手下7為非常能幹的,和自己在甘肅陝西創業的小弟,分別為李虎、元欣、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這一票人又被稱為「關隴集團」,李淵就是他們里李虎的孫子。

除了這些大佬外,還有鮮卑貴族長孫稚、鐵勒貴族竇毅、六鎮漢人楊忠(號稱弘農楊氏)都是較早跟隨宇文泰的人,也都是關隴集團的重要分子——後面的故事,也基本都源自他們。

  • 李淵2歲,為征討北齊,獲得突厥支持,權臣宇文護為他扶持的皇帝宇文邕迎娶突厥木杆可汗之女阿史那氏
  • 李淵6歲,權勢熏天的宇文護被宇文邕斬殺,一代雄主北周武帝正式掌權。
  • 李淵9歲,宇文邕命楊堅(楊忠兒子)、薛迥、李穆等掩護,帝率大軍六萬,發動河陰之戰進入河南攻打北齊,失敗。

因堤防突厥,宇文邕疏遠阿史那皇后,年僅6歲的宇文邕外甥女竇氏(竇毅女兒勸諫,表示舅舅要和你老婆處好關係,沒有突厥套馬的漢子們咱可能打不過北齊,宇文邕大為喜愛,轉變想法。

  • 李淵10歲,宇文邕改變戰略,以14萬大軍進攻山西,在突厥的不侵擾和援助下,平陽城(臨汾)攻克,北齊毫無感覺。
  • 李淵11歲,宇文邕以平陽為據點,和北齊展開決戰,連連潰敗的齊帝高緯在斛律孝卿的建議下,打算搞個大演講振奮人心,結果臨場忘詞,笑場——後首都鄴城被攻破,高緯打算南逃陳國,被抓捕。

圖 北周滅北齊戰爭。
  • 李淵12歲,高緯在長安被殺,北齊正式滅亡,至此北周三分天下有其二,回到了當年西晉滅吳之前的樣子——讓人難過的是,同年,宇文邕壯志未酬,病死。

宇文邕這輩子干過還有件大事,就是大規模的「滅佛」事件,從漢末三國持續了300多年的戰亂,不僅讓普通人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所有的豪門大戶也比韭菜好不到哪去,人人自危的天下成為宗教勢力滋生的溫床。

宇文邕滅佛也成為了北周徹底從夢境醒來,投入到大國未來的一次覺醒。

  • 李淵13歲,在北齊事業中立下功勞的楊堅的支持下,他女婿宇文贇即位,這爺們明顯不太愛當皇帝,1年後傳位於兒子,楊堅正式控制朝政。
  • 李淵14歲,楊堅成為大丞相,兒子楊勇被封北齊故土。隨後楊堅被封為「隨國公」。同時,突厥沙缽略可汗請求通婚,楊堅派長孫稚的兒子長孫晟出使突厥,突厥也想不到,這麼個小子竟成為了讓自己崩潰的特工。

李淵15歲,楊堅「上乘天命」篡位,改國號為「隋」,大殺宇文宗室。

  • 李淵18歲,楊堅命宇文愷修建「廣通渠」大力灌溉關中,使之成為「鄭國渠」後又一次富庶關中的大型工事。

李淵21歲,長孫晟開始天天在突厥當攪屎棍,最終攛掇突厥四位王族混戰——

圖 突厥四可汗混戰。

最終,阿史那土門孫子阿史那處羅侯單獨在阿爾泰山東部稱汗,號稱——莫何可汗;而在西側,阿史那室點密兒子阿史那玷厥脫離突厥汗國,自立可汗,號稱——達頭可汗——

  • 至此,突厥汗國在僅僅存在35年後,就被狡猾的隋人給搞分裂了。

李淵22歲,準備多年的楊堅覺得時機成熟,命楊廣、楊俊、楊素三路大軍伐陳。同年,李淵娶宇文邕的機靈外甥女竇氏為妻

同年,東突厥莫何可汗死,兒子突利可汗繼位,但聲望不大,同時他叔叔阿史那雍虞閭也稱汗,號稱「都藍可汗」

  • 李淵23歲(589年),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陳叔寶於建康投降隋朝,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184年)到此時405年的天下大亂終於結束。

至此,大一統王朝隋朝正式開始自己短暫的壽命。

剛建國的楊堅,廢除整個南北朝時代混亂的中央行政機構,推出了著名的「三省六部制」(雛形),成為秦漢制度的直接繼承者。

  • 隨後,廢除完全為士族當官服務的「九品中正制」,此制度已演變為完全靠出身進行推薦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奇葩體系。
  • 在官員選拔上,開始建設通過考試來選取官員的「科舉制」雛形,極大觸動已經屠龍勇士變惡龍的關隴貴族利益,但因為當年老百姓也都沒看過啥書,至此還沒爆發。
  • 地方制度上,裁撤地方兵權,去除從漢朝就存在的「郡」級,簡化全國行政制度為「州縣二級」制,同時命州縣佐吏三年必須更換,按照基本法不得連任,不許用當地人,必須用外地人,又是一個徹底針對地方門閥的政策,把他們又得罪了一番。

法律上,編纂《開皇律》,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民眾苦難開始降低。

更重要的是,隋朝統一時天災極少,世界開始進入大暖期,農作物產量迅速上升,人口極速增長,國庫越發充盈,史稱開皇之治

  • 李淵31歲,在國家的順調中度過了幾年,卻隱隱的感覺到自己家這票門閥士族的不滿,因為楊堅的屠刀,開始伸向自己身邊大量的叔伯大爺了。

同年,東突厥突利可汗隨長孫晟來隋迎親,他叔叔都藍可汗大怒,率部抄略隋境。

  • 李淵32歲,二兒子李世民出生。
  • 李淵33歲,都藍可汗被長孫晟鬧的大軍攻隋,隋早有防備,派百戰名將楊素為首的三路大軍攻突厥,都藍可汗嚇尿,趕緊聯繫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叔叔幫忙。

同年,西突厥達頭可汗被長孫晟帶路的楊素、楊廣軍大敗,逃亡吐谷渾,西突厥汗國事實性崩潰,東突厥突利可汗歸順隋朝為「啟民可汗」

  • 李淵37歲,隋朝扶持啟民可汗,由長孫晟徹底收納東突厥所有不服從部落,東突厥成為「隋朝領土」——(啟民可汗)見天子欲來,十里外跪伏叩頭,走路下騎馬,親斬雜草開路。
  • 李淵38歲,隋文帝病重,李淵大表弟楊廣聯合楊素,發動仁壽宮變,老皇帝突然去世,隨後楊廣繼位,並處死哥哥楊勇。

同年,為拉攏手握突厥勢力的長孫晟,楊廣封其高官,而這位爺正是後來李世民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爸爸。

楊廣早年繼承父親基業,繼續完善科舉制度,在「秀才」的基礎上加「進士科」,大力削弱門閥扶植寒門,影響力遠不如爸爸的楊廣開始把這些親戚們得罪了個透。

  • 李淵39歲,通濟渠、山陽瀆兩條運河先後修建,皇帝可直接於長安洛陽乘船去往江都(揚州)。

圖 隋運河修建時間。

當然,這條運河的最終目的,乃是讓已經越發富庶的江南,同中原甚至後來的北方幽州,構建一個三角形的溝通網,讓這個大帝國開始更緊密的連軸運轉。

  • 李淵40歲,楊素被楊廣逼死,不僅因為恐懼其權力,更是要拿弘農楊氏出身的他家開個刀(楊堅也自稱出身弘農楊氏)。
  • 李淵42歲,連通河北的永濟渠(濟水到永定河)修建結束,江南、中原物資可直接運往涿州(北京西南)。
  • 李淵46歲,楊廣開始爆發對東北老強國高句麗的戰爭,戰況慘烈,隋軍並未佔到便宜。
  • 李淵47歲,為大表哥征伐高句麗運送糧草,沒想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起兵反叛,關隴貴族李密進而投奔,門閥矛盾和皇權已不可調和,宇文述平叛,李密逃亡
  • 李淵48歲,楊廣第三次征高句麗失敗——一仗沒贏,老爹家底被打了個差不多,人口卻減少不多,資源不夠,百姓苦於饑荒勞役——各地農民、流民起義開始燃燒。
  • 李淵49歲,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山西先後遇到母端兒造反軍、柴保昌造反軍,全部平叛,實力大增。

同年,李密投奔靠劫永濟渠發家的河南瓦崗軍,設計襲破興洛倉,以「就倉吃米」極大擴大饑民造反勢力,隨後擊敗名將張須陀,逐漸控制河南,皇帝被困在南方江都。

  • 李淵50歲,一個參加過高句麗戰爭的小兵竇建德崛起,在河北滄州稱王,逐漸控制整個河北。

同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成為山西王,打著為隋朝平叛的名義把大量反叛軍收到自己麾下,同時,和長孫家關係緊密的李家,也和突厥千絲萬縷,開始有取隋而代之的想法。

  • 李淵51歲——打著匡扶隋朝正統的旗號,竟然閃電般的進入關中,佔領長安。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他孫字代王楊侑,稀里糊塗的就挾天子令諸侯了。

李淵52歲,楊廣於江都死於兵變,隋恭帝被禪位於李淵,老李即位於長安,國號——隋朝滅亡,從大一統開始享年29歲

但也就是此時,所謂的「唐朝」不過只佔據陝西山西,隋煬帝被殺後,軍閥王世充——也就是《少林寺》里那個大壞蛋王仁澤的叔叔——最終擊敗李密,佔領洛陽,號稱「鄭王」,李密的瓦崗軍勢力投奔李淵。

同年,李世民戰敗甘肅薛舉,西北平定。

  • 李淵55歲,李世民武牢關俘獲竇建德,王世充投降。
  • 李淵57歲,李建成殺竇建德殘部劉黑闥,河北收復。
  • 李淵58歲,江南勢力被迅速收復,唐朝再次完成統一

李淵60歲,戰功赫赫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哥哥李建成被殺,同年,李淵讓位於李世民,退位為太上皇。

同年,突厥趁機復甦,攻入長安城邊。

  • 李淵61歲,東突厥又一次被唐朝忽悠分裂,新突利可汗暗中與唐聯絡,與頡利可汗決裂。
  • 李淵63歲,李世民命李靖等征討東突厥,一路順利。
  • 李淵64歲,頡利可汗兵敗被俘,東突厥徹底滅亡,唐於東突厥設順、祐、化、長、定襄、雲中都督府,正式納入國家管制——不可一世的東突厥汗國享年52歲。

李淵69歲,病逝,是為唐高祖。

  • 李淵死後5年,西突厥佔領的如今新疆地區被收復,李世民被尊稱「天可汗」——隋文帝時代的開皇之治重新得見——史稱「貞觀之治」

18年後,西突厥汗國可汗阿史那賀魯降唐,西突厥汗國正式滅亡,唐領土達到中亞鹹海。

  • 也正是在李淵66歲,死前3年,大漠中的穆罕默德去尋找了他天堂上的72個xx,但他留下來的戰鬥力無雙的阿拉伯帝國,即將給波斯、東羅馬,以及後來唐帝國的西域地盤帶來一片綠色的美景。

曇花一現的隋帝國一方面類似秦帝國,它成為了天選結束了數個世紀亂世的存在,一個努力解決固有的分封制,一個努力解決固有的門閥制,紛紛成為了歷史的犧牲品。

  • 但隋朝的新制度並未如秦朝如此強硬,所謂的科舉也是到了宋朝才徹底紮根。門閥雖然最終滅亡大隋,但隋亡的本質,還是有著不可避免的特殊原因——

和西晉完全不同,隋朝面臨的不是一個戰亂後大冷期的銳減的主體民族——本身脫胎於少民政權的隋唐,反倒遇到了人口大量增加的大暖期——

各族人口的迅速增加,導致物資的極度不足,本以為一場戰爭能解決這一切矛盾的楊廣,卻又水平太差,打輸了。

  • 戰爭這門買賣,遠高於任何生意的利潤,必然帶來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的風險,通貨膨脹、人民勞役都成為國家根基不穩炸彈,只等著門閥前去點燃——但是點燃他們的門閥,卻即將帶給這片大地,這片大地上生活人們,永遠懷念的「盛世」——

這個盛世,不是如現在的生活富足,而是站在世界上那骨子裡的自信——我的一切都是世界的,世界的人也都願向我而來——包括那時候來到內地的我的祖先。

  • 而在漠北的突厥,也真的是生不逢時,迅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亞歐汗國的它,卻被新興的隋唐迅速斬滅,這群在荒地游牧的族群,從未體驗過什麼叫做「政治手腕」、「組織術」——

我們來看一個在外蒙古發現的突厥古碑——《闕特勤碑》上的銘文——

修邊貢,爰逮朕躬,結為父子,父子之義,既在敦崇;

兄弟之親,得無連類。俱為子愛,再感深情。是用故製作豐碑,發揮遐徼,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突厥古碑《闕特勤碑》正面漢文版。

但你卻想不到,這石碑的背後,開用突厥如尼文刻著另外的一段話——

原來的老爺們成了漢人的奴僕,原來的太太們成了漢人的婢女。

突厥的伯克們放棄了突厥官銜,在漢人那裡的伯克們擁有了漢人的官銜,並聽命於漢人可汗,事奉他五十年之久。漢人不讓真正的智者和真正勇者有晉陞的機會,若有人犯了錯誤,漢人決不赦免任何一個,還會株連————你們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言蜜語與精金良玉之惑,大批人遭到殺害。啊,突厥人,你們將要死亡。——突厥古碑《闕特勤碑》背面突厥文版。

東部突厥曇花一現,最終消失於歷史長河,甚至最後都不敵當年他們的手下敗將鮮卑的後裔蒙古。

  • 而西邊的突厥,讓大量的白種印歐人同化為「新突厥人」很是成功,但缺乏政治能力的他們,為了避免「你要死亡」——
  • 最終選擇了那蔓延過來的綠色。

其實如果我們把視角移向世界,好玩的事情還有很多,這次我就先不講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