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電池能量密度的突破,體積差不多的情況下,電池容量做到一萬甚至兩萬毫安時。

還是商用高達100甚至200瓦功率的安全快充。

亦或是實現功率不低的無接觸隔空充電。

以及十米高空摔下還是不會壞的手機屏幕。

實現智商跟成年人類差不多的AI虛擬人物。

在沒有任何妥協的情況下實現100%屏佔比。

像口香糖一樣可以隨意變形揉搓的手機。

沒有屏幕,直接使用虛空投屏並且只有機主可見的手機。

嗯。腦洞大開。

更新: 以上提及的這些,後面三點過渡追求100%屏佔比,柔性形態及虛擬屏幕不一定是未來的手機發展方向。

但前面那幾點,更大的電池,更快的充電,更便捷的充電,更智能的AI,更安全的屏幕必然是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吧!


下一個技術突破點在哪裡?由於手機碼字,先把分析思路和思考簡單列下

  • 看當前專利
  • 回復用戶痛點
  • 已經曝光的趨勢
  • 展望

先來看下曝光的專利

可以看到目前在屏幕、攝像頭上比較多,可以說這是解決用戶對全面屏的訴求。然而一整塊屏幕就是痛點?

查找了相關資料,為啥沒有拍照?

拍照已經不少黑科技了,其實未必,先賣個關係,後來我們一起展望!

電池和閃充是技術趨勢么?

個人觀點續航、發熱這個問題已經比以前改善很多。

AI智慧化是技術趨勢么?

前幾年說估計是,現在不是啦

操作上的變化算不?比如這個隔空手勢

這是一個賣點,但不是趨勢。因為5年前VIVO和三星就有了

那麼技術趨勢在手機卡上?

不是有esim么?這個不算技術趨勢,也許算通訊範疇吧。

問題還是回來了,技術趨勢在哪裡?我思考很久,有以下2個判斷,歡迎交流。

  1. 多設備、不同電子產品的無縫鏈接,多屏多終端互通,打通壁壘。這個需要軟體、雲、數據、服務上的,也需要開放了(比如介面)。蘋果現在主推服務,加上蘋果的硬體,是不是說明這一趨勢呢? 華為的1+8+N、鴻蒙物聯網系統也是這個技術趨勢。OVM的互傳聯盟是不是又一個作證呢?
  2. 全息手機。AR.VR.MR喊了很多年,5G來了,該是時候了。


謝邀 @葉竹

先說結論:我們今天看到的手機早已不是最初的手機了,只是還沿用過去的名稱而已。個人觀點,以後的「手機」還會繼續往綜合平台化上進行發展,當然,若此後其能脫離目前主流手機的外表,也並不奇怪。

我們最初的手機是大哥大,只是用來進行單一通話的,且使用的還是模擬信號,當時的人們,覺得這已經相當不錯了。

但時過境遷,目前對於消費者來說,已經不僅僅只滿足於手機的通話功能了,且我們手中的手機功能,也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得愈加的豐富多彩。

目前我們的手機,除了通話功能,還因為其上的各種應用,已經具有了遊戲機功能,電腦功能、照相功能、錢包功能....至於目前(手機傳統)通話的功能,已經變成了輔助功能。而我們現在的手機,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個事實上的平台。

所以若我們以現在的手機,與最初的手機進行綜合比較,則完全可以發現,我們此時的手機,已經和最初的手機大相徑庭了,只是還沿用手機這個名稱而已了。

對於題主相關的問題描述,個人感覺,「更大的電池,更快的充電,更便捷的充電,更智能的AI,更安全的屏幕」這些都是可期的

隨著石墨烯技術的不斷提升及應用,更大的電池與快充,是短期可見的,事實上,據消息稱,三星和華為已經在設計與研發手機石墨烯電池了。

而安全的屏幕,亦將會隨著高強度材料的發展與使用,得到較大的改善。此外,更加智能的AI,也只是在我們現有手機上的其他相關功能,進行強化與擴充,且會隨著5G的普及,得到大力的助力與推廣...

在這其中,筆者更為感興趣的是,手機外部形態的改變

目前我們的手機,雖然與前期的手機相比較,有著功能上的天差地別,但畢竟還是延續著原有手機的外形,以至於我們現在(在很大程度上)還稱呼其為手機。

但是否會產生另外一種外表形態,使得我們現在的手機更具功能,且更加方便我們的攜帶與使用,這就將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了。

雖然現在的人們使用手機頻率有所增加,對於某些人來說,甚至可以用機不離手來形容,但實質上來看,現在的手機,在攜帶與保管上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若科技繼續發展,「手機」也繼續發展,也許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設備,兼具目前手機的所有功能,且更加易於保管與攜帶,而那時,是否我們還能稱其為手機,就非常難說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


太遠的沒有辦法預測,比如電池的突破,目前看也不可能一下子提升到一兩萬毫安的,但是近幾年的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手機代替電腦主機,隨著製程和架構的不斷進步,算力還會進一步提升,還有就是無線傳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那麼我們家用電腦為什麼非得要一個主機,直接一塊屏連接手機就好了。雖然性能要求高的運算還不行,但是一般的辦公視頻之類的足夠了。這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成本,還有自由,相當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腦,而不是一個家庭成員共用一台電腦。

二,摺疊屏,這個現在雖然還沒有真正商用,但基本差不多了,還剩下最後的一些問題,就等待產業鏈的進一步成熟和普及。

三,雲,現在每個人的手機內存都是越大越好,大多數人買的內存不大,用兩三年就滿了,非常的麻煩,如果都存上雲上去,是不是會省下很多成本,很多用戶分享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分別存在每個人的手機里,那麼存儲在雲端,有沒有辦法進一步提高壓縮效率,從而比手機本地存儲有更大的成本優勢?

四,屏下前攝,這肯定是手機全面屏的一個重要方向,但是難度應該還比較大。

五,交互,現在華為玩隔空手勢,這塊進一步成熟會是什麼樣子?很多比如刷鍋洗碗吃小龍蝦的時候騰不出手來,還是蠻方便的。

六,AI,這肯定是重要方向,現在也有很多應用,但是未來一定會更智能。

七、智能眼鏡,作為手機的一個延伸,那麼手機將有一顆幫你隨時觀察和記錄世界的眼睛和一雙耳朵。那麼將極大的拓展你的「記憶能力」。

八、六、七兩點,集成更多的感測器,真正成為「個人小秘書」。比如你快了喝高了,手機提醒你盡量少喝點,有什麼食物吃了對你不好,手機可以提醒你。甚至比如糖尿病人,手機可以根據病情隨時給病人合理的飲食建議。

九、更好的拍照,雖然像華為的P30開始已經把手機的暗光能力提升到之前難以想像的高度,但對比專業相機,依然有不小的差別。聽說拍照這塊還遠沒到擠牙膏的地步,未來應該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當然,他不是專業相機,但是拍更好的照片永遠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十、希望手機能幫我每年掙到100萬(別當真,剛才打瞌睡了)


從大哥大時代,到功能機,然後再到現在的智能機。手機的演進歷程大致就是幾個方向

  1. 便攜化
  2. 信息傳播內容最大化
  3. 私密化

手機新形態的出現,往往是整個行業內的進步以及成熟。新技術的研發,廠商的整合,消費者的接受。各個環節都決定新形態是實驗品還是成熟的工業品

新技術有很多,我們不缺新技術。但是技術沒經過整合也僅僅是實驗室的成果罷了。而那些小的技術進步往往要依託大的科研成果才會有整合的方向。

具體啥變革點咱也說不出來,我要是知道我早就去發財了,哈哈,我就只講講大致方向

圍繞5G的突破點

別管什麼屏幕的進步,還是電池及快充技術進步,亦或是雲端的完善,這些都是圍繞5G這個大頭展開的,都是為了達到最大化的信息傳播

5G勢必會使手機可傳播的內容更多,但是廠商是否能做到「傳播內容最大化」才是關鍵。

在現在的軟硬體基礎上,5G能發揮出來的就是利用更快的網速是我們感受不到有網路這回事存在。這充其量只能算是4G的巔峰,只是4Gpro罷了。

所以我覺得近期也就是下一個,甚至是下一系列的技術突破點都會是圍繞5G開展的。比如現在已經有概念的lot布局,物聯網,以及還未出現的新概念。

當然這期間不免會出現一些小打小鬧的進步,比如什麼"屏下攝像頭「(甚至還有傳言做液體攝像頭的),都是換湯不換藥。

而打通5G的任督二脈的應該是全行業的整體進步,甚至手機的角色都會發生變化。

再遠一點的突破點

由於再遠點就有點玄幻了,個人覺得再遠點的進步應該跨領域手機可能不僅僅是電子信息方面的產品,也許會涉及到生物啊什麼之類的;也可能不僅僅只是"手上用的機器」了

但是我覺得不管怎麼變化,便攜化,信息最大化,私密化都會是不變的大方向不然就不是手機了

技術突破點應該是爆發性的,地雷都已經布好了,就看哪位爸爸能能去引爆了。


手機有一個很小眾的領域在研究,目前來說,技術上還不是很成熟,就是模塊化,在電腦上,現在已經是很成熟的diy市場了,眾廠商標準介面統一,從外形到內部參數,都可自定義是強調個性化的產物。

所以,手機在未來,應該也會有向個性化需求方向發展的可能性,統一各部分的介面,需求什麼樣的模塊,自己配置,是很強的可玩性的,不過,就目前的手機體積技術下,目前做出的機型握感上體驗的差距太大,未來微晶元領域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會有所改善。

目前來說,廠商給出的同系列,是只有內存,儲存上不同的配置,可不可以做到設計一系列多參數供選擇呢?

某個廠商,給自己的機型,設計一套固定化介面的內部布局結構,能夠適配多種外形,在購物車中選配不同的方案,實現個性化配置。

而且,這樣操作,用戶可以在售後換最新的外殼,相當於只換電腦機箱,內存不夠,我換,相機不成,我換最新的。

這樣做,設計成本,會非常低,每一個組件專註自己的領域,發展速度會很快。

而且,手機跟電腦不同,電腦沒有誰會隔一段時間會換機箱,但是手機隔幾天買個手機殼是常事兒。如果一個品牌,每月發布一個新的機型外觀,相對於現在這種整機,價格只有十分之一,但這個是品牌設計範疇,溢價是相當高的,同時,周期非常短,要知道,手機其實利潤率不高的,賣殼可能更賺錢。

或許在將來統一的一天,你能用上miui系統,華為的芯,oppo的快充,vivo的相機,蘋果的外殼。

沒人說它是山寨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