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wp.com/pic4.zhimg.com/v2-e87b0fee7fabaf21d9227fb0d3eb7eba_b.jpeg" dw="479" dh="619" data-size="normal" w="479" src="//i1.wp.com/pic4.zhimg.com/v2-e87b0fee7fabaf21d9227fb0d3eb7eba_r.jpg">

有評論說不知道哪兒跌的,,,希望大家理性討論問題,還有圖不是本人編輯的,侵刪,如果有錯誤,歡迎指正

這是剛剛在別的知乎上看到的,我希望大家不是一定要聽到房價必跌,或者必漲這個答案,而是希望大家認真理性的去討論,房產小白,謝謝之前各路大神的解釋,這廂有禮了


我有很多朋友給 @青山布衣 的回答點贊。他的答案有很多地方是對的——在建國初期國家用剪刀差收割了農村,21世紀國家用房地產收割了買房者——可能是絕大部分人。但我沒點贊的原因是這篇答案隱隱約約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政策的讚賞態度——認為這是中國實力提升的必經之路甚至是最好的方法,這一點我不敢苟同。當然如果誤解了作者,我提前道歉。

國家確實需要巨額剩餘價值來發展軍事,科技。建國初期用剪刀差收割農村確實是無奈之舉——畢竟我們不能像日本一樣有美國資金,而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又撤走了專家和援助。但是21世紀之後用房地產來籌集剩餘價值並非最好的方法——至少1978到2005沒有用這個方法,國家和人民實現了雙贏,而這27年中國國力的增長速度不亞於最近15年。

事實上土地財政主要是給地方政府用了——中央政府發展軍事、科技的的資金並不依賴於土地財政。華為也沒有靠土地財政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是深圳高昂的房價剝削了華為的員工。高昂的房價也讓中央政府越來越難留住科研人員——不斷有航天系統的科研人員因為房價問題離開科研崗位(如果房價很低,航天所開的工資本來是可以留住人才的)。

所以最近幾年中央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但無奈地方財政已經嚴重依賴『靠房地產收集老百姓的剩餘價值』,無論是城市道路,很多地方新建的體育館(為了全運會,省運會),高標準的城市公園,還是公務員的工資,都無法離開土地財政了。這其實是惡性循環——因為本來可以靠個人所得稅,企業稅和房產稅來做上述事情的。

歸根結底還是地方政府的收稅能力弱——以個人所得稅為例,現在已經淪為了工資稅,中產稅。而朱一旦階層的個稅卻收不上來,更何況廣大包租婆階層。遺產稅這樣能割富人韭菜的好東西,至今也沒有出臺。地方政府嚴重依賴房地產商代收老百姓們的剩餘價值,把房地產商當成自己最高效的稅務部門,其實是暴露了自己的無能。

我們國家積累的巨大剩餘勞動,投給科研人才和一流企業(例如華為)是能發揮出最大價值的,交給鐵路高速公路之類的基建也不錯。最低效的就是建了一座又一座全運會省運會場館,一個個堪比鳥巢。我們本來可以把老百姓的錢交給股市流進華為這種企業,但是我們沒把股市搞好,搞成美國那樣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所以我們現在只能交給房市,然後地方政府拿來建了一座又一座高標準體育館。

最後說一句,中國老百姓是熱愛奮鬥的,如果房價很低,不會把錢肆意揮霍——大家會生二胎,會把錢投到教育上。而00後和10後的數量纔是我們國家未來保持競爭力的根本——中國最大的產業升級其實是用平均學曆本科碩士的新生代替代平均學歷初中的老一輩 。現在房價已經嚴重打擊老百姓們的二胎慾望了,畢竟養育一胎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有人用分稅制給地方政府開脫。而我認為地方財政拿到太多錢不是好事,有可能肆意揮霍。例如獨山縣:

看了睡前消息 140 期「親眼看看獨山縣怎麼燒掉 400 億」,大傢什麼感覺??

www.zhihu.com圖標

謝邀,我來說兩句。

我們這代人,註定有夢想,無希望。

奮鬥多年,也趕不上房價漲幅,奮鬥還有什麼意義?

要想富,只能加槓桿,上賭場。

輸還是贏,全靠國運。

寡頭的盛宴與平民的絕望

一天早晨,周立齊緩緩從森嚴的監獄走出,發現自己燃爆互聯網變成了最當紅的竊·格瓦拉。無產階級愛死他的名言: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

同期,知乎上一位網友的詰問爆火:

奮鬥五年還不如深圳三個月漲的房價多,奮鬥還有什麼意義?

老槍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我就是靠房價上漲這血淋淋的事實,「教育」老母親,一把年紀了,不要再勞動致病,要安享晚年,反正一畝三分田刨一生,也買不起一線城市一個廁所。

這幾年,一邊賣資產,一邊否認自己要「跑路」的地產網紅潘董,連公司都要一股腦賣了。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計劃斥資40億美元,將港股上市的SOHO中國私有化。

有人跑到潘董的微博下留言,問他是不是「真要跑了」,剛剛因為「武漢0捐款」被輿論暴擊的潘董,假裝醉心於用Python打出「Hello World」的大業,概不回應。

在王石勸年輕人即使有錢,也別著急買房時,有人對年輕人吶喊:

沒買房的是傻子。

這句話,令買不起房的年輕人憤怒了,在大連演講時,臺下的年輕人抄起兩隻鞋就扔過去,全場嘩然,叫好聲雷動。

最終,聽他話的人早早買房收穫了財富住內環漂亮公寓,罵他是房地產走狗的人獲得了智慧住地下室。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房價上漲浩浩湯湯,平民的絕望、中產的掙扎和寡頭的盛宴,共同匯聚成這盛世之歌。

壹 寡頭的盛宴

2018年,深圳GDP實現對香港的反超。也是這一年,華為將大量員工從深圳龍崗的總部搬遷至東莞松山湖。

從梅林關驅車到梅觀高速,仍能看到那塊醒目的路牌,上面寫著「富士康——華為」,但與28年前相比,已是滄海桑田。

龍華城中之城——「郭臺銘的紫禁城」裏的人數,較最鼎盛的時候少了很多。千里之外的貴州,在挖空三座山後,富士康的大數據中心和iPhone生產中心落地。

這一劇本,在1987年,深圳市頂著巨大壓力,拍出第一塊土地時就已寫定。這是深圳吸的土地財政的一小口,卻是中國的一大口,後來就再也戒斷不了了。

遙想1950年代,土地批租制度的祖師爺香港,還有「獅子山精神」。

1957年的春天,李嘉誠還在義大利的一家塑膠花工廠「學習」生產工藝,待掌握後,火速回國辦廠報效祖國,憑藉香港廉價的勞動力,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贏得「花王」之稱。

那些年,大佬們還在幹實業。

劉鑾雄靠古典吊頂風扇成為大亨,李兆基的五金店鋪日進鬥金,郭得勝的雜貨店廣為稱讚,鄭裕彤的周大福珠寶深受追捧。

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後,泥腿子才幹的製造業被一股腦的轉移到了大陸,離香港最近的深圳近水樓臺先得月,除了帶來深圳製造業的興起,還有二奶村和紅燈區的繁榮。

敏銳的大佬們及時從製造業轉型到房地產,從操作檯割塑膠帶到港交所縱情收割,從糟糠之妻舉案齊眉到高爾夫球進洞。

李超人的長江實業、大劉的華人置業、四叔李兆基的恆基兆業、郭主席的新鴻基、鯊膽彤(鄭裕彤)的新世界,佔據香港經濟的半壁江山。

大佬們的生意並不侷限於香港,一江之隔的深圳是他們的最佳獵物。不過,吸過房地產的奶,沒人再願意啃製造業的草,大佬們盯上了深圳的土地。

大佬們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大幅飆升,世紀之交時,新世界中國在內地的土地儲備超2000萬平方米。

此時,內地房企還在懵懂之中。深圳華僑城南、深圳灣北的填海區,面積達2.9平方公里的黃金地塊,被新世界、恆基、和黃、新鴻基等羣狼環伺,內地房企只能靠邊站。

2000年,「靈魂歌手」王首富才開發出第一座萬達廣場。而10年前,李超人就在長安街的絕佳之地,花20億美元建造了著名的東方廣場。

如深圳GDP超過香港一樣,屬於香港房企的時代更早落幕,內地房企寡頭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2016年9月29日,鯊膽彤離世,昭示一個時代的終結。這一年,鄭氏家庭將九個位於內地的二三線城市項目作價339億元,全部賣給恆大,香港房企在內地獨自長袖善舞的年代過去了。

作為曾經的啟蒙者,香港的地產巨頭與內地房企相比,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2017年8月,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恆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直言:

大陸房企商人瞧不起香港商人,也瞧不起香港市場。

同年。,王首富站在清華大學企業家講堂上,口吐芬芳:

什麼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

過去三十年,香港的大佬們通過低廉的價格大規模拿地建設,坐享土地和房產升值帶來的巨大紅利,但更大的蛋糕還是被內地房企寡頭分享。

伴隨而來的高房價之痛,被製造業和居民承受。

華為這樣的中國科技公司的標杆,也在高地價高房價面前低下頭顱。任正非炮轟高房價:

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深圳的高房價成了東莞崛起的最大動力,也讓莞式ISO標準享譽天下。

中產的掙扎

從遼寧大學幹部專修班畢業的王首富,在清華損萬千清華學子時,臺下的幾百名清華高材生只是乖乖的聽著,鼓掌。

放在幾十年前,清華園裡充滿血性的革命師生早就衝上臺,將他打倒在地。

現在,宇宙的中心——五道口的房價已經升至6位數開外,天之驕子的傲嬌,被快速上漲的房價拍死在沙灘上,化為齏粉。

王首富一輛車,臺下很多清華學子畢業後不喫不喝得上幾十年班。他們一生,流血流汗、胼手胝足、苦心孤詣、積勞成疾、禿頂、腎虛、腰間盤突出……創造出來的價值,王首富伸出一根手指,一個小目標就碾沒了。

在王首富口袋裡超過你我想像的錢面前,天之驕子「硬」不起來。香港社會紀實片《有樓萬事足》,一位22歲的珠寶公司女職員,膚白胸大頂著一副韓式半永久的臉,理直氣壯的闡述她的婚戀觀:

冇樓咪白撞,有樓有高潮!

在幾十年房價的高歌猛進後,典型的從清華北大畢業的白領們,也不覺得王首富是在騙他們,他們仍抱著一絲希望在掙扎。

雖然他們不會像賈躍亭、孫宇晨這樣的「青年才俊」一樣賭,但他們很清楚,在這個賭徒的時代,勤懇上班成了傻瓜。

他們知道GDP會短期收縮但長期向好,M2增速時高時低,但流動性的鐮刀從未停止揮舞。在這個國家,你可以不會呼吸,但不能不相信國運,不然,又得莫名其妙白上十年班。畢竟:

賭國運成功的人,有曾被虧待過嗎?

年輕人,要想富,趕緊加槓桿,上賭場吧。

前年在深圳搶到華潤城三期的人,不到兩年,首付480萬、總價1600萬的房子,現在市值3100萬。相當於每天早上醒來,枕頭邊就多3萬塊,真正的睡後收入。

深圳房市的悸動,引來全國人民的關注。

深圳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每次價格都是最敏銳的。2014年下半年,權威人士從幕後走到臺前,印鈔機啟動、央行放水,房地產政策全面放開,流動性閘門的負責人川哥鼓勵大家:

個人住房加槓桿邏輯是對的。

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深圳率先開漲,熱錢很快蔓延到北京和上海。當時,還在北京「搬磚」的老槍囊中羞澀,只好拚命忽悠親朋好友在二級城市加槓桿買房,這一歷史性的決定,讓老槍在家族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他們不再罵我:

你個搞金融的,為什麼就不能告訴我神祕代碼呢?

那輪殘暴的樓市洗牌,讓中國人相信:

個人的努力在時代洪流面前不值一提。

也弄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難題:

為什麼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

勤懇上班的人,自此都被當做了傻瓜。

這次的悸動,又將改變無數中產的命運,無數白領家庭,將在離婚、消費貸、借錢等選項中輾轉徘徊掙扎,押上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一生的賭注。

掙扎意味著還抱有希望,當人失去希望時,就會離開寡頭或社會預設的正常路徑。

平民的絕望

2007年,一篇爆文中的兩段話,令人記憶猶新:

如果你是一個躊躇滿志的男人,但在事業上卻毫無建樹而又收入平平,那就趁早離開,否則多年後,你還是一無所有。這座城市在吸乾你滿腔的熱血之後會無情地將你唾棄,它得到的是繁華,你逝去的是青春。

如果你是風姿綽約的女人,卻還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歸屬,還是趁早離開深圳,蔡屋圍的摩天大廈承載不了你的夢想,東門的繁華市井給不了你幸福的生活。這座城市得到的是快感,你破滅的是夢想。

那時,深圳的房價才1萬出頭,寫和看到那篇爆文的中產階級,卻流露著難以在深圳立足的深重哀怨,他們覺得自己的骨血被吸乾後,像垃圾一樣被拋棄。

其實,中產階級的奶子總能擠出點東西,自己擠不出,還有六個奶子,不對,六個錢包,再搞搞首付貸,做做收入,加足槓桿,還是能夠換得片瓦遮身,變成深圳人。

而龐大的農民工羣體,纔是真的遊離於主流視線之外,如浮萍漂泊,寄居在寡頭們的「紫禁城」,悲苦無人知曉。

2010年,郭臺銘的「紫禁城」出事了。「十二連跳」後,他的紫禁城成了風暴眼,全球200多家媒體湧入討伐。

《南方週末》的記者臥底一個月,寫了篇《潛伏富士康28天手記》,紫禁城一夜之間成了沾滿鮮血的廉價代工廠。

「血汗工廠」的污名並未減弱富士康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在員工飛身躍下的5月,30度高溫的深圳,成千上萬名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聚集在紫禁城外,排隊等待招聘。

在紫禁城,他們將忍受被機器捆綁的痛楚和瘡痍,為代工皇帝創造財富和榮耀,從這繁盛分得微不足道的塵埃。

一部iPhone X的生產成本,大約為417美元,而屬於組裝的只有4.2美元。

世界工廠的普通工人們終將明白,只要他們沒有飛身而下,深圳就不會成為他們人生的終點,再多的努力,也改變不了他們返回故土的命運。

對此,寡頭們看得很明白,碧桂園老闆楊國強直言:

農民工的收入想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部分人羣大概率會進入三四五線城市發展。

然而,即便是低線城市的房價,也不是返鄉農民工能輕易承受的,廠房裡枯燥重複的體力勞動,毫無隱私和尊嚴的集體宿舍,並未給他們任何美好未來的承諾。沒有城裡的房子,就娶不到老婆,甚至連KTV工作小姐妹的盤都接不到。

小姐妹們的心思也放在存錢買房上,房子成為她們在寡頭身上努力工作的最強動力。一不小心,還能夠變成女朋友換來一套房。

極端情況下,張三來自內陸農村,初中畢業,到了海邊的大都市,進入寡頭的代工廠,30歲在縣城買下寡頭蓋的房,迎娶為寡頭服務過的小麗,生下小張,夫妻倆人重回沿海大都市打工,小張變成了留守兒童,學習一塌糊塗……

也許,竊·格瓦拉只是想打破這個循環,不想再做人肉乾電池。

歷史的悲劇

1973年,許鞍華等人拍攝了電視劇《獅子山下》,展現了香港底層人物不服輸敢拼搏的精神。

大陸改革開放的次年,著名詞人黃霑寫下《獅子山下》同名曲:

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但到了2010年,香港電影《維多利亞壹號》,故事變成了女主角為了買套兩居室,一晚上殺了11人。

5年後,在香港幸福葯業的《獅子山精神》的廣告中,有一句話:

我們這代呢,有夢想,無希望。

黑白的鏡頭裡站著一羣抬頭仰望天空的迷茫青年,這一青年羣體,將是幾年後,香港暴力事件的主力軍。

在他們眼中,香港已經變成李超人等寡頭的城,是《李家的城》,而不是他們的城,他們耗盡一生,也買不起寡頭建造的任何一間房屋。

大陸電影《追兇者也》,夜總會領班董小鳳,為給身為舞女的女友萍姐買一套房而殺人。

「三和大神」在網吧和街頭遊盪,竊·格瓦拉拒絕打工。

失去了希望,不想上班,那他們想幹嘛?

《21世紀金融監管》的序言中,在總結金融危機教訓時引用過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萬年小學生柯南里有一幕:

政治家的兒子會成為政治家,銀行家的孩子會成為銀行家,伴隨這種醜惡的世襲制度,人類歷史的悲劇才會不斷重演。

細思恐極。

全文完。本文首發於「投研雙傑」公眾號,敬請關注!

投研雙傑文章素材、配圖及字體,均來自公開免費網路,並無刻意侵權的主觀故意,如無意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絡刪除。

參考資料:

1.《不平等的代價》,約瑟夫 E. 斯蒂格利茨

2.《特殊利益政治學》,吉恩·M.格羅斯曼

3.《21世紀金融監管》,Kellermann

4.《深圳製造:歷史進程中的華為與富士康》,飯統戴老闆

5.《賭徒的時代》,獸樓處

6.《想死?墓地買得起嗎》,獸樓處


房價不是放之全國皆準的事,首先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城市。我們來具體看看,哪些城市值得「相信房價會漲」。

一線城市

目前政策上,一線城市的房價肯定是限漲不限跌。即使不漲,房價依然很高,但為什麼還有一羣人想去買?


究其原因,有些複雜,我找了 4 點可以聊聊的:


1.從金融投資看,在過去的幾年,由於降準降息,產生不少熱錢,但實業萎靡、產能過剩,錢無法進入實業,於是隻能「避實就虛」地進入投資市場。


(降準降息:2015 年,央行罕見地在一年之內,連續五次降準降息,首套房貸利率一度低至 4.165%,作為對比,2019 年北京首套房貸利率為 5.39%)


2.從消費心理學看,由於稀缺效應,越是限購,人們就越是願意把錢買入其中——為了投資、上車與跑贏通脹。何況當下的中國,大量的教育、醫療、就業資源,都真實地高度集中於少數城市之中。


(稀缺效應:在消費心理學中,因為「物以希為貴」而引起的消費行為增加的現象)


3.從規模效應看,在仍屬於發展中國家,仍處於城鎮化進程中的中國,一線城市有著先佔優勢、規模效應,這些是超脫於金字塔騙局這類零和博弈的多贏、共贏模式。


因為當人口密度、數量和質量足夠大、多、高之後,就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1+1 真的可以大於 2。後來者心甘情願地為「上車」支付高昂的溢價,這就是北京大媽可以調侃外來互聯網碼農經濟學基礎的原因。


4.從人口遷移的規律來看。即便有千種苦難,萬種不適,北上深廣等一二線城市,依然吸引著大量的外來人口。


對歸國精英,這裡是實現夢想的最佳沃土;對公司白領,這裡是升職加薪的最好地帶;對普通的打工者,這裡是「工資翻倍」的神奇場所。


人們願意捨棄部分居住上的舒適度,來換取未來的可能性,願意支付更多的錢款,去購買單價已然高昂的住房。

二線城市

影響二線城市的房價主要因素,是人口。一線城市的政策正在限制人口數量,並已顯現出效果。一般來說,如果城市有不錯的發展前景,房產的價格相對適中,未來的房價也可以隨著城市的發展水漲船高。


百度地圖曾做過一個「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數排行榜:


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數增長及下降 TOP10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2018 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

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數增長及下降 TOP10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2018 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
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數增長及下降 TOP10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2018 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

排在同比指數增長前十位的,除第九位為廣州外,其餘所有皆為二線城市;


排在同比指數下降前兩位的,是上海、深圳這兩大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正以讓人驚異的速度,瘋狂地搶奪著越來越「值錢」的人口。


那麼二線城市的房價又如何呢?


短期或許增長放緩,但長期必然穩健上升。


與一線城市動輒 5-10 萬的房價相比,大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依舊不足兩萬。考慮到城市的發展速度、積極的人才政策以及快速湧入的人口,二線城市的房價還遠未到頂。


預測二線上漲並不難,難的是去預測二線城市一定會漲,且是所有的二線城市一定會漲。這就需要足夠普世的公理,以及絕對堅實的事實作為支撐。


而公理與事實,現在都有,所以我才會如此篤定。


二線一定會漲的「公理」有:


1.供需關係:二線城市依舊採取土地招拍掛制度,供應端被嚴格控制,而需求端又有大量湧入的三四線人口與迴流的一二線人口。供小於需,房價自會上漲。


2.規模效應:規模增大會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在二線城市的規模擴張的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人們的薪資收入。居民有錢後,自然願意為伴隨而來的高房價買單。


3.人口遷移:拉文斯坦的人口遷移理論認為,每一次移民潮出現後,都會有一次反向的移民潮。在過去的 20 年,人口大量湧入一線之後,已經明顯地出現了因為一線主動與被動提升門檻,導致的人口外溢至二線城市的現象。


除此之外,人們更願意做短途遷移,大多會做省內遷移。所以人口大省的省會,已經迎來了最佳發展時機。


二線一定會漲的「事實」有:


1.二線城市人口吸引力,正在逐漸接近並超越一線。


2.二線城市房價同比環比增長、房地產熱度以及房價現值。


3.二線城市快速發展的事實。


即便是很多人曾經看不上、看不起的西部與東北,也正在通過堅實地改革與發展,迎頭趕上。房價的增長?只不過是城市發展的副產品罷了。在我國 GDP 增速放緩至 7% 以下的同時,甘肅省的各類貿易數據,卻普遍增長 15% 以上;


曾經封閉的西部,依託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向世界敞開大門——向東,西部地區可通過長江出海;向西,重慶等西部城市均已開通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向南,「陸海新通道」可通達世界各地。


甘肅省已經形成了中歐、中亞、南亞、「陸海新通道」四大國際貿易大通道,去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 172.9 億元,同比增長 18.6%,成為甘肅省外貿增長新動能。2018 年,甘肅省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達 154.9 億元,增長 15.5%,佔全省進出口總值近四成。


東北的振興,也不再是空喊的口號。

三四線城市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從 2018 年到 2020 年,三四線城市在 2 年的光景裏,新房、二手房房價都普遍上漲了 20% 還多,這樣的漲幅,即便是北京上海,也是望塵莫及。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6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從決策到細節:2020 買房課

羊迪 雜誌

¥29.90 會員免費


我把中國的房地產,給大家聊透,能明白多少,就看個人自己了。

首先,請大家拋開任何常規的房地產邏輯,什麼國家政策、土地供應、人口流向,balabala……,不要帶入這些,然後仔細的琢磨下面的文字。

1、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要素,是資本+科技,而這兩個因素其實對應同一個東西——勞動剩餘。

用微觀層面舉例子,如果一個工廠,把勞動產出全部都分掉,是沒法發展的,工廠需要有研發人員來提升效率,工廠需要購入新的設備來提升產能。所以,本質上相當於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剩餘的一部分讓渡出來,用於供養可能暫時沒有產出的研發人員;同樣的道理,購買新設備的資本也是來源於工人的一部分勞動剩餘。

記住這個結論,經濟要發展,當前勞動者就必須要讓渡一部分勞動剩餘

勞動剩餘越多,則對發展越有利,勞動剩餘越少,則對發展越不利。

2、經濟發展的成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

而且,經濟發展的成果,每個人享受到的程度並不相同,

於是問題來了,有的人不願意讓渡勞動剩餘咋辦?

動用國家力量強行獲取?恭喜你,每個統治者都想過這種方法。

強取當然可以拿到任何你想要的的比例,但又一個問題來,勞動者的能動性下降了咋辦?

最極端的情況,你要是想100%都要拿走,那我乾脆就不幹了,你毛都拿不到。

如何在基本保持勞動者能動性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積累勞動剩餘,是一個大課題。

3、建國後,新中國一窮二白,純農業國家,如何完成積累,如何發展工業?

大道理誰都懂,但真到了要每個人交出勞動剩餘的時候,談何容易。如果直接價稅,則會打擊生產積極性,並且當時全國絕大多數人口是農民,農業稅徵收自古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於是,重點方向放到了如何提高企業利潤上面來,企業有利潤才能完成積累,才能再投資,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如何提高利潤呢?1)提高收入;2)降低成本。

如何提高收入?國家直接賦予企業壟斷地位,而為了確保企業有了利潤之後能夠繼續再投資而不是揮霍掉,並且防止投資的方向不是國家想要的,於是國家全面接管各大企業。這就是壟斷國企的來源。

如何降低成本?大幅壓低員工的工資。但是員工總要生存對吧,與此同時就要壓低員工的生活成本。於是乎,生活必需品開始全面管控。因為人為扭曲價格必然造成短缺,而短缺就必然帶來管控,糧票等票證制度隨之誕生。

對農民來說,由於管控,由於統購統銷,意思就是國家要你種什麼你就要種什麼,你的產出只能賣給國家,而價格是由國家來定。而國家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壓低城市工人的生活成本。所以本質上,相當於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全國農民的勞動剩餘轉移到了城市企業。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剪刀差。同樣的道理,人為的扭曲必然造成短缺,什麼短缺呢?城市的位置,於是農民紛紛想要進城當工人,但是崗位是不足的,於是,大家都知道的,戶口制度誕生。現在碰到跟你說懷念八九十年代的,鐵定不是當年的農村人。

農民積極性下降怎麼辦,基本無解,因為你無法同時滿足既要大幅積累勞動剩餘還要維繫農民的積極性。最後折中的辦法——農村合作社誕生,用規模效應來解決。

不是聊房價嗎,怎麼降到農民那裡去了?

你只有看懂了農業剪刀差,才能進一步理解房地產的本質。

4、再次回到勞動剩餘,怎麼理解勞動剩餘?

不要談錢,錢只是一個符號,是國家政治信用的派生而已。

勞動剩餘,本質上是不用向勞動者兌現或者暫時不用兌現的勞動產出積累

你交的稅,企業的利潤,這些是勞動剩餘,很容易理解。

而我要重點講的,是你自己的錢,也可以是國家的勞動剩餘。你把錢存銀行了,就是國家的勞動剩餘;你把錢買房子了,同樣也是國家的勞動剩餘。只有當你把錢買了喫喝玩樂的,這些勞動剩餘纔是你自己的。而如果你把錢換成外匯,那麼勞動剩餘就從中國所有變成了該外匯國所有。

是不是有點迷糊?

考慮下這麼一個問題,我國可以用外匯、可以用糧食、可用鋼鐵、可以用襯衫、可以用口罩,去美國換晶元,但是我國可以用房子換嗎?可以用人民幣換嗎?

把第四點想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房地產的本質。

5、房地產的本質,是國家積累勞動剩餘的一種工具,

既積累了勞動剩餘,又沒有太打擊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

想一想,你是不是因為買房,而沒有去把手中的錢和未來的錢拿去兌現當前的物資?

永遠記住,資本積累不是積累錢,錢在國家層面只是數字,錢要多少可以印多少,但是印錢本身沒意義,印錢不可能讓國家富裕,沒有基礎的印錢只會變成辛巴威,單純印錢不會增大外部購買力,但是積累的勞動剩餘可以。勞動剩餘纔是真正的貨幣之錨,中國能夠支撐多少體量的貨幣,根本不在於有多少美元儲備,或者其他的貴金屬云云,而在於中國的勞動剩餘積累是什麼規模!

用微觀層面舉例子,假設我的勞動可以獲得100個紅薯,但我並沒有真正得到100個紅薯,這裡面有幾十個紅薯被用於供養某個科學家了,又有幾十個人紅薯被拿去國外換石油了。如果這100個紅薯都被我自己消耗掉了,這個科學家喫什麼?石油又用什麼去換呢?

當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去買房,去讓渡自己的勞動剩餘的時候,國家才能把這部分勞動剩餘轉換成為經濟發展的資本積累,才能去供養大批暫時沒有產出的研發,才能去把這些勞動剩餘轉換成為外部購買設備和技術的美元歐元日元。

如果想更容易理解,你可以大致把房地產看作是稅收的一種工具也是可以的。

房地產在國家層面,是幾乎不用支付什麼成本就能產生的資產,土地沒什麼成本,所謂附著在房子上面的福利(子女上學、落戶等等)在國家角度也沒有什麼成本,這些用低成本就能批量創造的資產可以換來大量的勞動剩餘。

別看好像一直再提內需不足,但如果大家不買房子,而是把自己的勞動剩餘拿去兌現,或者把房子賣了去消費,無非是會導致物價上漲或者貿易逆差而已,因為物資就那麼多,要麼就是出現物資管制,物價變化不大但是你就是買不到。如果大家要去把勞動剩餘換成外匯,那更是不行,直接會削弱國家的外部購買力,結局就是更加嚴厲的外匯管制。

中國分房時代,沒有買房壓力,大家買買買了嗎?並沒有,要麼沒有足夠的存款,要麼有錢也沒有票,甚至是國內根本沒有合法銷售渠道。

非洲和南美很多國家的勞動者都是掙多少花多少,不存錢也不買房,當天掙完當天花完,完美符合拉動內需的所有想法,結果國家發展起來了嗎?實現工業化了嗎?向發達國家邁進了嗎?如果刺激消費就能快速發展那太簡單了,政府只要給國民大量發送限時消費券就完事了,問題是,有哪一個國家是靠刺激國內民眾內生性消費而成為發達國家的?別被西方經濟學忽悠瘸了,別看他們怎麼說的,看看他們怎麼做的。殖民、掠奪、戰爭財、科技革命,這些纔是西方發達國家起來的關鍵。

需求要和生產能力相匹配,有了足夠的生產能力需求自然而然就有根本不需要刺激。反過來說為什麼國內表面上看起來內需不足,根本原因還是在生產能力還不夠,我們人均gdp堪堪過1萬美元而已,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德國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韓國的三分之一。

6、只要你的勞動剩餘還是一串數字,或者任何登記在中國境內的資產(不僅僅是房產,可以是任何資產),那麼本質上這些勞動剩餘都是沒有兌現的,都是國家可以使用的,使用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體現為稅收,可以體現為企業利潤,可以體現為增發的貨幣,可以體現為政府發的債……

不要簡單把這些理解為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只是這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事實上整個社會運行體系都包含在裡面。當你全款買一個二手房的時候,你的勞動剩餘已經讓渡出來了。當你貸款買房的時候,你未來的勞動剩餘也讓渡出來了。不僅買房子的如此,開發商也是如此。房產交易,除了土地出讓金和其他稅費,剩下的錢是被開發商和賣房子的房東賺走了嗎?看起來好像是,但你把鏈條再看遠一點,開發商的錢能幹什麼,房東賣了房子拿了錢能幹什麼?為什麼要嚴格的外匯管制?為什麼有行業進入牌照?為什麼核心命脈行業和大工程都掌握在國企手中?就是為了確保勞動剩餘不管經過多少環節都能最終回到國家手中。

網上曾經有一篇帖子,詳細的論證了其實大部分中國人現在都可以住上獨棟,土地空間和生產能力都可以滿足,但為什麼這件事情沒有發生,甚至連影子都沒看見呢?

網頁鏈接?

mp.weixin.qq.com圖標

再好好想想前面說的,如何既要拿走大家的大部分勞動剩餘,又要大家保持繼續勞動。

你月入1萬,如果直接抽走6-7千塊,你是不是很難接受?但如果是換做這6-7千是首付和月供,是不是就好多了?

當然,現在佛系的人很多,丁克的人很多,獨身的人很多,很多人打算不買房,沒關係。想想金稅三期和全面推進個人所得稅體系。北京地鐵,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是2塊錢通票,只要2塊錢你就可以隨便坐地鐵,不管你坐多少個站,都是2塊。但是北京地鐵的閘機系統,卻是在一開始就設計好了可以分段計價,只要時機到位,票價體系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隨著金稅三期的普及,金稅四期的上馬,銀行和稅務打通,大數據建設,未來個人所得稅體繫有的是辦法可以引導你的勞動剩餘,比如買首套房可以減稅,有月供可以減稅,你買不買房?方法多的很。

但是要注意,全國勞動人民的勞動剩餘也切切實實轉化成了發展動力,中國幾十年高速發展怎麼來的?世界第一齊全的工業門類怎麼發展來的?高鐵怎麼修起來的?公路、基站怎麼普及的?基建狂魔怎麼煉成的?下餃子的資源怎麼來的?這次疫情表現出來的各種動員力、組織力、生產力怎麼來的?

7、農業剩餘積累什麼時候減弱的?當有其他積累方式的時候。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房地產什麼時候真正的結束,

——什麼時候有替代房地產的勞動剩餘積累方式出現的時候。也許是高度發達的所得稅徵收體系,也許是人民幣收割其他國家,不知道。

在此之前,不可能房地產會出問題。

而在此之後,沒有了房地產,也會有其他的東西來繼續完成勞動剩餘積累的使命。


以上,如何解讀大家見仁見智。

===========

聲明:

  1. 本文首發於2020年4月2日,知乎為本人本文唯一發布平臺。
  2. 本文的構思受到溫鐵軍和林毅夫兩位大師的著作、演講啟發,相關書籍我列在下面,本文主要闡述本人的思路想法和觀點意見,供大家參考而已。
  3. 本文完全由本人獨立原創,若在其他地方看到,皆為侵權,得到本人授權除外。

推薦參考書籍

解讀中國經濟 林毅夫京東去購買?

去依附——中國化解第一次經濟危機的真實經驗京東去購買?

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京東去購買?

告別百年激進:溫鐵軍演講錄(2004-2014)京東去購買?


房價漲不漲的我是不大清楚,但是就業這個問題我算是比較清楚了。大家都在喝西北風。

因為新冠這檔子事,嚴重影響了應屆畢業生就業。政府不得不出面放政策,事業單位招聘要多找應屆生。大家看看新冠這個東西危害是多麼的大啊,不僅讓全國人民宅家裡一個月以上,而且還讓一些人找不到工作。其實這句話是狗屁,新冠危害是大,這個鍋新冠可不背。

在年前11月份,那時候新冠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全國人民根本不知道這個年將要過不好的時候,我在逛招聘網站。倒不是我先知先覺,也不是因為沒有工作,因為我本來打算喫著碗裏看著鍋裏的。但是這個鍋讓我不太滿意。因為除了程序員一類的算是很正經的工作,和些許高端人才常年招聘之外根本沒有適合普通大眾的工作,就連我所知的一些人員流動比較大,雖然待遇不怎麼樣但起碼可以掙口飯喫的企業連點影子都看不見。招聘網站上掛的最多的就是找銷售、賣保險的、跑業務、推理財的,就是那種「白嫖」一類的工作,給你個剛夠喫飯的底薪,你能幫我賺2000我分給你1000那種。大面上的經濟數據很好看,各種增長,各種穩定,各種發展。事實上,這種側面數據才能反映一些實際情況。實際情況就是大家都在喝西北風。

然後是,我這裡十八線小城市,年後政府又賣了一大片地,就是那個董事長嫖幼女的集團拿的。嚯,那個氣勢,那個規劃,我一度以為我們這裡已經是大城市級別了,雖不及北上廣,怎麼也得混個3線吧。奇怪的就是這麼大的規劃,周邊房價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小動作倒是有,拉個羣搞個「內部」人員促銷啊,要不是不讓出門,很可能要再走一場砸售樓處的流程了。

企業在裝死,這個事情我覺得冰凍三尺了,畢竟房地產是不可持續發展,未來漲不漲的不好說,已經吸幹了其他行業是事實擺在面前。 與其房價上漲,坐等拆遷和現在房子升值,我更希望其他行業能好點,我從碗裏跳到鍋裏找個好點工作,畢竟,大家都沒有包租婆的命,就算你是全款,就算你的房子再漲,沒有工作收入都是扯J8蛋。

————————————————————————

2020年6月26日再補充點吧

本地兩個大的企業已經宣佈破產了,這兩個企業大到什麼程度?大到我們本地人都不相信他們居然能破產。理由當然是因為疫情資金鏈斷裂無法周轉了,實際上呢,正經業務早就沒有了,全指望倒騰銀行貸款。這兩家企業幾千人的失業,新冠就老老實實背了吧。

新城拿地當然要開發了,沒事去售樓處轉了一圈,看商鋪的人還真不少,一人一天怎麼也得100外加管盒飯吧。所以,你看,經濟再不好,工作總是有的,就看你找不找。

有機會公務員還是要考一考的,畢竟這時候就看出來什麼叫穩定。普通企業拖欠三兩月工資算拖欠?這叫良心企業好不好。公務員就不行了,10號拖到月底就算拖了。雖然公務員工資是借錢發的,但是ZF沒有倒閉一說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