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5G技術的應用可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於交通擁堵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5G並不是萬能的,在節假日一樣會出現擁堵。

即使有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等,但是人工駕駛的車輛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被大範圍取代的。所以,路就那麼寬,如果一下子湧入大量的車輛,依然會發生擁堵。其次,5G結合人工智慧現階段能做的是告訴人們什麼時候出門、走哪條路、什麼時候該停、什麼時候該走等等,並不能憑空讓車輛減少,或者讓大部分人不出門。


5G帶來的是萬物互聯,以及催生出一大批新興行業。交通擁堵問題其實是城市規劃問題,城市核心功能區在市中心,而所住地位於離市中心較遠地方,不可避免帶來上下班高峰人流車流。

5G時代的無人汽車+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紅綠燈,人工智慧等能夠一定程度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但緩解交通擁堵主要辦法還是提倡大家要以公共交通為主,舉個栗子:日本。以新幹線為主的高速鐵路的公共交通極大緩解了東京的交通擁堵,東京的公共交通經驗值得學習與借鑒。

為什麼我要說東京的公共交通呢?因為東京的人口高達3700萬東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東京總面積2155平方千米。而我們中國最大城市上海2423萬人口,上海市總面積6340平方千米。

以下內容來源於 百度百科

新幹線(Shinkansen)是貫通日本全國(除四國地方)的高速鐵路系統,其首條線路於1964年開通運行,不僅是當今世界上先進的高速鐵路系統之一,還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旅客運輸的高速鐵路系統。可以說,誕生於20世紀下半葉的日本新幹線,是世界高速鐵路的先驅,和法國TGV、德國ICE、中國CRH一起,並列為世界高鐵四巨頭,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尚未或正在發展高速鐵路的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有償轉讓了部分技術予這些國家,以幫助其更快、更方便地發展高速鐵路系統。

新幹線以「子彈列車」聞名,軌距屬於標準軌(1435mm)。除了"迷你新幹線"的路段外,列車載客運行車速可達到每小時250-350公里,空車試驗速度已高達443km/h。新幹線的穩定運行全靠日本成熟的高鐵調度控制技術,列車發車間隔可以縮短至5分鐘,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種適合大量運輸的高速鐵路系統之一。除此之外由於全部列車都採用動力分散式設計,新幹線也是世界上行駛過程較為平穩的列車之一。

2007年2月1日開始營運的台灣高速鐵路即採用新幹線系統作為基礎,也是新幹線技術首次向海外輸出。2006年3月,由E2系1000番台改造而來的CRH2A型列車從神戶港裝船出發前往中國青島,這是新幹線技術第二次向海外輸出。


能啊!理論上來說,智能系通反應應該是統一的,走神的概率不大,能夠做到同時起步,同時停車。


當然不可能了,你看2G3G4G一路走來哪次能緩解了交通阻塞的?

有了5G就不用出門搬磚了?我覺得沒可能。


不能。交通擁堵的本質不在於是否提前預知路面情況,而取決於人們的行駛習慣和突發情況。我們現在節假日走高速出發前大家已經都可以事先看到路面情況的,但為什麼還是那麼堵?一個沒得選,二個路面突發情況多,出個事故就堵了,這種情況5g也無能為力。另一種情況上下班,這種情況下更多是取決於大家的行駛習慣,大家按部就班,不變道不加塞不出事故,再多車也能順利走過去,只要有人強行變道,整個路面全部車速將被整體拉低,擁塞隨之而來。寄希望於5g不如多擴路,多教育那些駕駛員。


單就緩解來說,我持肯定意見。

在高速網路的支持下,時間,空間,速度等資源能得到最合理的配置,這樣至少能在部分情況下緩解擁堵。

更進一步,無人駕駛技術的演進和成熟也會促生更先進的停車系統,路況監視系統。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們的出行將會精確到分。


5G技術能為世界帶來的改變確實引人遐想,而交通領域正是其釋放效能的主場。那麼5G技術能否緩解交通擁堵?

這個問題在一周前浙江出口網上交易會上就被提及了。宇視科技國際市場部副總裁周春梅在演講中介紹:我們現在無法判斷某一時間有多少車在行駛,有多少車處於停滯,無法預知哪裡將發生擁堵。這是因為道路交通狀況只是通過監控系統收集到的靜態數據。

到了5G時代,整個車的行駛軌跡都會呈現為動態數據。交警可以通過總行駛數據、延遲數據、熱度指數、登錄數據,幹道平均速度等指標來分析交通狀況,對道路進行優化和疏散。

如何看待這些預測?先從5G本身說起,這是是通信技術的大變革,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擴大了帶寬,提升了傳輸速度。一條道路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因為道路上的車輛狀況時刻發生著變化,要將每輛車的關鍵數據信息都捕捉並匯總到雲端,這對通信技術的要求是極高的。

可以這麼理解,5G技術是在前端攝像頭感知的視頻圖像和智能分析平台之間架設了一條通路。如果通信能力跟不上,那攝像頭畫面中的信息是蘊藏在其中沒有被有效利用的,能獲取的只是一些靜態的截面。後端分析平台雖然空有一套智能演算法,但卻無從入手,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當5G通信將兩者使兩者能更緊密地聯通,道路視頻就被轉化成各個維度的數據指標,供管理者參考分析,疏導交通就只是其中一個用途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