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weibo.cn/1689618340/4379088700010995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小米這次不僅披露出手速度非常快,而且在展示視頻的同時,也直接拿出了技術宣傳海報,讓我甚至都以為,這機子已經開始量產了。

想看展示視頻的同學們可以直接看 @趙剛-零零發 的回答。

下面我們聊聊小米這次,有哪些亮點。


亮點一:技術的獨特性

這次小米並不是和友商用一樣的方案,而是自己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對OPPO屏下攝像的技術推測?

www.zhihu.com圖標

(想了解友商方案可以看看上面的回答)

關於屏下攝像,對攝像最大的挑戰或許就是透光率和演算法水平吧。除此以外就是對屏幕顯示效果的考驗。

如果看了關於OPPO技術的論證,會發現OPPO運用了微透鏡技術來解決透光的問題,而小米則是直接在屏幕上做到了「高透光」和「低反射」的水平。保證良好成像效果的硬體基礎。

這樣屏幕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關閉顯示,看上去就像一塊普通的「玻璃」,下面的前置攝像頭開始工作。

無疑,小米的做法沒有增置更多的元器件,在穩定性上或許佔優。

但在屏幕的顯示效果上,或許有所妥協(如果不降低像素排列密度,怎麼能做到高透光率呢?),但是滿足日常使用應該沒有問題。

而且,如果這個方案成功了,或許會給機身帶來更大的空間,或許手機再一次能兼顧輕薄和續航,甚至同時保留3.5mm耳機孔和紅外線。

如果vivo nex3用的是PMOLED技術,那麼或許會比小米搶先首發量產,但是成像上限未必有小米的方案高。

亮點二:該技術有很大可能性在奔向量產路上

和OPPO展示的視頻不同,小米沒有用一台沒有量產的機型進行技術展示,而是以小米9為基礎直接實現了屏下攝像,也就是說屏下攝像和其他的手機組件已經實現了不錯的兼容效果。

在展示視頻中也可以看到,當前置攝像頭開啟,屏幕上方有大面積區域關閉顯示,應該也是為了保證更好的成像效果。並不是因為優化沒到位

且從王騰提到的,一直在進行努力的優化。個人猜測除了硬體以外,還在做軟體方面的調試,儘力讓屏下攝像達到水滴屏結構和升降結構下的拍攝效果。

屏下攝像頭應該是給廠商帶來了演算法上的壓力。(比較起來硬體還是遭受了限制)

亮點三:宣傳速度極快,視頻和海報兼具精美

速度快,用的小米9原型機,海報清晰精美,讓我懷疑這部機子正在奔向量產的路上。甚至就在近幾個月內。

即便不是這樣,也說明小米的宣傳水平越來越高,也說明小米對自己的技術越來越自信,這是一件好事兒。也側面顯示出了投入的研發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也能給小米帶來更多的正向口碑。


等你,小米的第一台屏下攝像機型~


最後送上一波Redmi K20知乎首發真機圖和實拍圖。

紅米 Redmi K20 和 Redmi K20 Pro 的實際體驗如何??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美國科研能力那麼強,為什麼在5G技術落後了??

www.zhihu.com圖標

偶然間搜到個挖墳貼,是2018年6月14號的帖子,有位網友在小米論壇里問屏下攝像頭的問題

一年之前,這個技術還是天方夜譚

最靠譜的可行性方案也行不通

直到一年後的6月3號,成了!

不得不說,技術的更新換代太快了,新技術總是來的這麼突然

國內大環境太激烈了,你看看把這些廠商逼成什麼樣了

但是,我很喜歡

抓緊量產啊啊啊啊啊啊(雖然知道不可能)

原貼在這裡:

http://www.miui.com/thread-15447508-349-1.html


雖然不是米粉,但是看著小米一點點加重技術研發上,還是值得鼓勵和尊重的。目前來看,似乎不是量產技術。

期待更多的國內手機廠商有自己的創新,百花齊放才會增強我們的競爭力。


謝邀

技術層面的東西大佬們都在另一個問題下面已經講過了,我就談談淺薄一點的其他的層面吧。

自從全面屏出現了之後啊,為了實現「真全面屏」,廠商用的各種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有劉海屏,挖孔屏,對稱全面屏,機械結構,等等。但這些方案中多少都存在一些問題。

以下是我幾個月前寫的一段關於我對全面屏手機技術實現方式的探討的文字。

縱觀近些年的手機市場,全面屏無疑是最大的熱點,而對於全面屏的解決方案,各家都給出了不同的方案。從最早的小米MIX的去額頭留下巴方案,到後來的縮窄上下邊框(vivo X20等),再到蘋果ipX的劉海屏,再到vivo nex和oppo findX的機械升降式攝像頭,再到近期oppo r17的水滴屏,MIX3和magic2的滑蓋屏,再到努比亞給出的雙屏方案等等。

個人認為這些都是手機廠商對全面屏時代的探索,而這些方案無幾乎都存在一些問題,MIX系列的前置攝線頭給自拍帶來的不便,劉海屏的顏值問題,機械結構和滑蓋屏的積灰問題,雙屏手機的耐摔問題,以及雖然已經有了方案但是存在清晰度問題的屏下攝像頭問題。在當前技術水平的制約下,如何解決前置攝像頭這個邁向真全面屏時代的最大的問題成為了各家手機廠商攻克的方向。這時,隨著一款疑似****的真機的曝光和華為官方的預熱,打孔屏出現了,在最小限度佔用屏幕、不影響自拍、不運用機械結構的前提下,成為了目前技術條件下可實現的最新也是最佳的方案。

當然,這個方案對於強迫症患者可能不太友好,不過這也算是各大手機廠商在探索的路上走出的一步,也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這大概也是探索的意義吧。

這些方式的缺點上面都說了,屏下攝像頭相較這些方式有什麼優點呢。

首先,顯而易見的是美觀,不會破壞屏幕的完整性,使得顯示的內容是一塊完整的內容,不會有割裂感。

同時,還不會過分的佔用手機的內部空間,全面屏時代手機越來越大的事實大家也都看到了。用了屏下攝像頭,就可以使得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可以放更多的東西,還能進一步縮小手機的尺寸。

最後,說一些擔心吧。

首先是屏下攝像頭的成像問題,這個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也有大佬直言不諱說第一代技術成像質量可能不會太好。希望廠商可以通過軟體優化來增強成像質量吧。

其次是成本問題,技術初期的良品率、成本均攤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希望廠商可以控制好成本。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量產的問題,當然也是上一個問題衍生出來的,希望各大手機廠商可以勇於探索吧。


最後,向所有勇於探索的廠商致敬。


2016年MIX發布時就指明全面屏手機面臨三個問題:指紋方案的選擇、下天線凈空區的縮小以及前置攝像的安放。

隨著OLED屏幕的普及,屏下指紋的成熟和手機內部工業設計的優化,前兩個問題順利解決。

所以,前置攝像模組的安放成了阻擋全面屏的最大障礙。業內有兩種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是不斷縮小前置攝像模組的面積。超窄上邊框→劉海→水滴→打孔,不斷極致前置攝像模組的佔比。

二是轉移前置攝像模組的位置。下移、升降、滑蓋、翻轉,五花八門。

儘管手機廠商極盡所能,但總歸是不完美和遺憾的,屏下攝像才是最終的歸宿。

橙綠藍三家都拿出來了屏下的解決方案。目前來看,信息量最大的是我米。結合之前的100W快充和廣域屏指。

我覺得,下半年MIX4,未來可期!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