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綿延了這麼久 理論上應該旁系支系應該有成千上萬了吧……那些皇室後裔一般何去何從呢?日本的皇室血統又是如何判定的呢?


男性皇族去向:

  1. 繼承皇位
  2. 開設/過繼宮家
  3. 賜姓臣籍降下
  4. 收養臣籍降下
  5. 出家為僧
  6. 不出家獨身或早逝

賜姓臣籍降下:

最初,律令規定,四世以內為皇親,五世不為皇親但能擁有王號並獲從五位下,國家要給皇親分配土地與祿,皇親數量非常龐大,國家財政壓力很大,所以臣籍降下就誕生了

奈良時代的賜姓臣籍降下的姓氏沒有像後世那樣源平滿街走,而是各種各樣的姓

公元736年,聖武天皇御世,敏達天皇的六世孫葛城王與弟弟佐為王上表聖武天皇,請求臣籍降下與賜姓橘,聖武天皇許之

橘姓來自他們的母親·橘三千代的姓氏。三千代原姓縣犬養,天武朝入宮服侍皇室,一直到聖武朝去世,死後追贈正一位,勞苦功高,為宮人第一位,還是權臣藤原不比等的妻子,他們的女兒後來成了史上第一個人臣出身的皇后·光明皇后

708年,天皇御宴上,元明女帝讚揚三千代忠誠之至,並賜浮杯之橘,詔敕曰:「橘者果子之長上,人之所好。柯凌霜雪而繁茂,葉經寒暑而不雕。與珠玉共競光,交金銀以逾美。是以汝姓者賜橘宿禰也」

丙戌。從三位葛城王。從四位上佐爲王等上表曰…(中略)…和銅元年十一月廿一日。供奉擧國大甞。廿五日御宴。天皇(元明女帝)譽忠誠之至。賜浮杯之橘。勅曰。橘者果子之長上。人之所好。柯凌霜雪而繁茂。葉經寒暑而不彫。與珠玉共競光。交金銀以逾美。是以汝姓者賜橘宿禰也。而今無繼嗣者。恐失明詔。伏惟皇帝陛下(聖武天皇)。光宅天下。充塞八。化被海路之所通。徳蓋陸道之所極。方船之貢。府無空時。河圖之靈。史不絶記。四民安業。萬姓謳衢。臣葛城。幸蒙遭時之恩。濫接九卿之末。進以可否。志在盡忠。身隆絳闕。妻子康家。夫王賜姓定氏由來遠矣。是以。臣葛城等。願賜橘宿禰之姓。戴先帝(元明女帝)之厚命。流橘氏之殊名。萬歳無窮。千葉相傳。 —《續日本紀》聖武天皇紀

一些奈良時代臣籍降下例子

  1. 御船王→淡海三船,天智天皇五世孫,給神武天皇到元正女帝的幾十個天皇上了漢風謚號
  2. 智努王與大市王→文室智努與文室大市,天武天皇二世孫,文室氏即後來的文屋氏,六歌仙之一的文屋康秀與兒子文屋朝康出身的家族
  3. 鹽燒王→冰上鹽燒,天武天皇二世孫,但可惜傳到第二代就無後斷絕了
  4. 貞代王→清原有雄,天武天皇三世孫,清少納言的祖先

天武天皇的後裔·文屋朝康 作歌

平安開始後,天皇的皇子們,大多是一世而降與二世而降,偶爾有三世而降。一世而降的基本都是生母娘家地位低的皇子。臣籍降下的皇子們,還能保證一、二代的榮華,有的能在朝廷任職,但三代過後就不行了,就去鄉下混了

787年初,桓武天皇的皇子岡成被臣籍降下,賜姓長岡,這是史上第一例一世而降的皇子。理由很簡單,因為母親·多治比豐繼只是個女孺(負責打掃衛生等雜活的下級女官),地位太低,而且岡成在皇子時代沒有親王尊號

803年,桓武天皇的又一個皇子安世被臣籍降下,賜姓良岑。安世他的哥哥岡成一樣,沒有親王尊號,母親·百濟永繼也是女孺

不過安世的兒子就非常出息了,就是良辰宗曾,一開始侍從朝廷,後來出家,後世最熟悉的是他的法名·僧正遍昭,遍昭是六歌仙之一,與古代日本最著名的美女·小野小町、古代日本最著名的帥哥·在原業平是好朋友

桓武天皇的孫子·僧正遍昭 作歌

814年,嵯峨天皇詔敕,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將母親不是皇后、女御的皇子皇女賜姓臣籍降下。因此,嵯峨天皇的四個皇子(信、弘、常、明)與四個皇女(潔姬、貞姬、全姬、善姬)被臣籍降下,賜姓「源」。著名的源氏誕生了。源氏的名稱來歷眾說紛紛,有說來自中國南涼的宗室·源賀,有說和水源有關

源朝臣信,年六,腹廣井氏。弟,源朝臣弘,年四,腹上毛野氏。弟,源朝臣常,年四。弟,源朝臣明,年二。已上二人,腹飯高氏。妹,源朝臣貞姬,年六,腹布勢氏。妹,源朝臣潔姬,年六。妹,源朝臣全姬,年四。已上二人,腹當麻氏。妹,源朝臣善姬,年二,腹百濟氏。信等八人。是今上親王(嵯峨天皇)也,而依弘仁五年五月八日敕賜姓,貫於左京一條一坊。即以信為戶主。 —《新撰姓氏錄》左京·皇別·上

825年,淳和天皇御世,在桓武天皇的兒子·葛原親王的屢次上表請求之下,其子高棟王被臣籍降下,賜姓「平」,著名的平氏誕生了。和源氏一樣,平氏名稱的來歷也沒有定論,有說法認為來自平安京的「平」

三月丁卯,二品行彈正尹兼大宰帥葛原親王上表,臣之男女,一皆被賜姓平朝臣,不許。 —《日本紀略》淳和天皇紀。

秋七月壬寅朔丁末,二品行彈正尹兼大宰帥葛原親王上表,割愛子息庶王號,昭許之。 —《日本紀略》淳和天皇紀

從此以後,源氏與平氏成了後世臣籍降下的皇子的慣用姓氏,但冠源氏的皇子遠遠超過冠平氏的皇子

即使臣籍降下了,也能復歸皇位,如不破內親王,聖武天皇皇女,因稱德女帝詛咒事件而賜姓臣籍降下,過了四年,光仁天皇御世,查明是被誣告,於是復歸皇籍。還有宇多天皇,為光孝天皇的皇子,在光孝天皇潛龍之時被臣籍降下,賜姓源氏,還和在原業平玩過相撲,光孝天皇即位後,復歸皇籍

另外,因為皇族能擔任的官職有限制,所以有的皇族因為收入不穩定而主動要求臣籍降下

藤原氏利用過「皇族任職受限」這一點的。醍醐天皇的十一皇子·兼明親王,一開始,臣籍降下成為源兼明,40年來從播磨權守開始,經右近衛中將、參議、大納言等官職,最後在971年官至左大臣,本來左大臣當得好好的,結果…… 當時,關白內大臣藤原兼通與右大臣藤原賴忠關係很好,兼通想讓賴忠成為他的繼任者,想把他扶持為左大臣,但是左大臣的位置被源兼明占著,於是在977年,兼通讓圓融天皇下旨源兼明復歸皇籍,源兼明成為兼明親王,失去了左大臣的官職,當了個中務卿,雖然是律令八省第一,但遠遠不如左大臣

可憐的兼明親王,花了半輩子,好不容易從播磨權守爬到了左大臣,結果僅僅五年就被藤原氏趕下去了…… 後來,兼明親王寫了一首《兔裘賦》,在序文里憤慨自己的遭遇,大罵圓融天皇是昏君,藤原氏諂媚

佘龜山之下,聊卜幽居。欲辭官休身,終老於此。逮草堂之漸成,為執政者,枉被陷矣。君昏臣諛,無處於愬。命矣天也。後代俗士,必罪吾以不遂其宿志。然魯隱飲營菟裘之地而老,為公子翬所害。春秋之義,贊成其志,以為賢君。後來君子,若有知吾者,無隱之焉。因擬賈生鵬鳥賦,作菟裘賦以自廣。其詞曰。 —《兔裘賦》序文

兼明親王

源氏並不是皇子想得就能得到的

創造源氏的嵯峨天皇,留有遺旨說,母親有過失,其子不得為源氏。仁明天皇的皇子·源登,母親三國町被懷疑與藤原有貞密通,因此源登被剝奪了源氏,不久後出家為僧。後來被重新賜姓,但因為母親的過失,不能姓源,於是賜姓貞

二日戊寅。授大和國從五位下神皇産靈神正五位下。』▼是日。勅。沙深寂賜姓貞朝臣名登。敘正六位上。貫右京一條一坊。先是。貞觀五年九月廿日。三品行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四品兵部卿兼行上総太守本康親王。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兵衛督源朝臣多。從四位上行伊勢守源朝臣冷。散位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等奏言。深寂。是仁明天皇更衣三國氏所生也。承和之初。賜姓源朝臣。預時服月。厥後依母過失。被削屬籍。仍出家入道。嘉祥之末。更垂優矜。同於法榮。尋道之列。預時服月。聖躬不豫之間。與諱等共侍甞藥。登遐之時。縁身出家。不預處分。今善縁不遂。再落俗塵。所生之子。隨亦有數。而名猶編僧。身未有貫。出仕之理既絶。沈淪之悲良深。夫爲子之道。緇素無別。出家之時既列皇子。還俗之日何爲非兒。然則准之人間。宜復本姓。但伏聞。嵯峨遺旨。母氏有過者。其子不得爲源氏。望請。賜姓名貞朝臣登。敘位階。貫京。至是詔許之。 —《日本三代實錄》太上天皇(清和天皇)實錄

有個可憐的孩子,因為身障而得不到源氏

嵯峨天皇的兒子、初代源氏長者·左大臣源信,有幾個兒子,其中有個叫尋,患有先天的智力障礙,源信嫌棄尋,不把尋當兒子,也不將尋列入自己家的籍。源信去世後,尋的哥哥們不想弟弟沒有姓氏,於是上表陽成天皇,請求賜姓春,編入本坊,陽成天皇應允

九日乙丑,故左大臣源朝臣信男,尋,賜姓·春朝臣。先是,散位從四位下源朝臣平,從四位下行大和守源朝臣恭,散位從五位下源朝臣保等言:「尋天賜朱愚,世謂白廢。父大臣棄期不為子,削除系譜,為父之道,尚憐不肖,顧復之恩,更命召之。尋身在外所,即時不諧,其後未幾,大臣薨殂。平等孔懷之意,愍尋之無姓氏。望請,賜姓春朝臣,編之本坊。」詔許之。 —《日本三代實錄》後太上天皇(陽成天皇)實錄

發現一個現象,源氏誕生後,能得到源氏的皇子皇孫,基本都是嵯峨天皇的後裔。而平氏的冠姓者,桓武天皇后裔最多,嵯峨系的天皇后裔也有一些,但不多

其實在平安時代,還是能看見飛鳥時代天皇的後裔被賜姓,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獲得的姓氏,都不是源氏與平氏,也不是單姓,而是各種各樣的複姓,比如高市皇子後裔成相王等人獲賜高階氏,舍人親王后裔秋岡王等人獲賜清原氏,新田部親王后裔高原王獲賜三原氏,志貴皇子後裔氏宗王等人的兒子獲賜惟原氏等等

曾經和嵯峨天皇作對,並被嵯峨天皇打敗,只好跑去平城宮養老的平城天皇(桓武天皇的皇子),他的皇子里,只有阿保親王、高岳親王留有後

葯子之變結束後,高岳親王兩個孩子被臣籍降下賜姓在原,因為史書沒有記載詳細賜姓時間,只說了「弘仁之初。廢爲親王。後賜男女姓在原朝臣」,因此不知道賜姓在原是在源氏平氏誕生之前還是之後

到了826年,高岳親王的弟弟·阿保親王上表淳和天皇,請求將他的三個兒子臣籍降下,淳和天皇許之,賜姓在原,著名的在原業平就是其中之一。現代有說法認為阿保親王主動要求臣籍降下是因為平城天皇政變失敗,為了避嫌

業平行平守平三兄弟們獲賜在原的時候,此時平氏已經在前一年誕生了,作為桓武天皇的曾孫,卻沒有獲得平氏,估計是因為前面有同家的高岳親王的皇子獲賜在原,就跟著姓了在原

平城天皇的孫子·在原業平 作歌

並不是所有皇子都是時機到了就臣籍降下

有的因為殺人而臣籍降下,山前王的兒子·葦原王(忍壁皇子之孫),天性兇惡,喜歡喝酒,有一次葦原王與御使麻呂在一起,喝酒後突然發怒,殺死了御使麻呂,然後用刀割其屁股肉,在胸部上切片食用。被捉到後,本來判其死罪,淳仁天皇念其為宗室,不忍殺害,改為除去王名,賜姓龍田,流放小島

葦原王坐以刄殺人。賜姓龍田眞人。流多嶋。男女六人復令相隨。葦原王者。三品忍壁親王之孫。從四位下山前王之男。天性凶惡。喜遊酒肆。時與御使連麻呂。博飮忽發怒。刺殺屠其股完。便置胸上而膾之。及他罪狀明白。有司奏請其罪。帝以宗室之故。不忍致法。仍除王名配流。 —《續日本紀》淳仁天皇紀

有的因為通姦而被臣籍降下,772年,菅生王與小家內親王通姦,菅生王被剝奪官職,小家內親王被臣籍降下

冬十月壬子。中務大輔從五位上検少納言信濃守菅生王。坐姦小家內親王除名。內親王削屬籍。 —《續日本紀》光仁天皇紀

也有的什麼都沒做,僅僅是因為出身而被臣籍降下的。橘奈良麻呂之亂後,池田王的幾個孩子,因為母親是橘奈良麻呂的親族或其支持者的親族,而被父親上表淳仁天皇請求臣籍降下

己丑。糺政臺尹三品池田親王上表曰。臣男女五人。其母出自凶族。臣惡其逆黨不預王籍。然今日月稍邁。聖澤頻流。當是時也。不爲處置。恐聖化之內。有失所之民。伏乞。賜姓御長眞人。永爲海內一族。詔許之。 —《續日本紀》淳仁天皇紀

大約從平安院政期開始,流行將皇子送去當和尚,這樣做是為了保證皇位嫡流繼承的穩定,有了新的消化皇子庫存方式後,賜姓臣籍降下的例子越來越少

後來,與皇位繼承無關又與世襲親王家繼承無關的皇子一般都會出家。鎌倉時代到明治維新,出家的越來越多,賜姓臣籍降下的越來越少,鎌倉時代只有順德天皇、後嵯峨天皇、後深草天皇、後醍醐天皇的子孫臣籍降下獲賜源氏,室町、戰國、織豐沒有再出現臣籍降下的例子。江戶之後,只有一個賜姓臣籍降下的例子,是公家,賜姓源氏,苗字廣幡,家祖是八條宮智仁親王的兒子,血統源自正親町天皇

臣籍降下在平安院政之前最熱鬧,像源賴朝、平清盛,以及各個源氏公家、源氏大名,基本都平安院政之前的,著名的織田信長自稱桓武平氏,德川家康自稱清和源氏

明治時代,賜姓臣籍降下重新出現,對象都是宮家皇族,都是與宮家繼承無關的皇子,都是伏見宮系的宮家皇族,近代天皇的皇子都是創設宮家,沒有臣籍降下的例子,也可能是皇子太少了,來不及人滿為患就戰後民主改革了

之所以將宮家的多餘皇子臣籍降下,應該是因為明治後不能像以前那樣用出家來消化庫存了,畢竟皇室崇敬神道,出家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宮家的多餘皇族們被臣籍降下並賜予爵位,成為華族。此時的姓氏,沒有像過去那樣用源氏、平氏了,也沒有像江戶的廣幡家那樣,源氏本姓,廣幡苗字,而是像奈良時代那樣,用各種各樣的姓氏,不分苗字本姓,多來自與家族相關的地名,比如清棲家教、鹿島萩麿、音羽正彥等等。只有很少數的是用宮家宮號去掉宮字作為姓氏,宮號姓氏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出自的宮家,比如山階芳麿、伏見博英、久邇邦久。另一種是為了接繼已經斷絕或預定斷絕的宮家的祭祀而冠上該宮家去宮號姓氏,比如華頂博信、小松輝久、東伏見邦英。戰前的宮號姓氏的臣籍降下皇族就只有前面說的六個人

梨本德彥,久邇宮多嘉王第三王子·,1943年臣籍降下,賜姓龍田,授爵伯爵。戰後,梨本伊都子(梨本宮伊都子妃)去世後,繼承了梨本家,改姓梨本

近現代最著名的賜姓臣籍降下是戰後的直系以外的十一個旁系宮家臣籍降下,其中包括古老的四大世襲親王家的伏見宮與閑院宮(另外兩個在明治就斷絕了),一共五十一人,姓氏都採用了宮號去掉宮字的方式,比如東久邇宮盛厚王,臣籍降下後成為東久邇盛厚

1947年10月18日,赤坂離宮(現·赤坂迎賓館),告別晚餐會,十一宮家成員們,此時這些皇族們已經在前幾天臣籍降下了

十一宮家雖然成為平民,但是與皇室仍然保持著交流。1947年,赤坂離宮(現·赤坂迎賓館),十一宮家告別晚餐會,昭和天皇告誡他們「即使皇籍脫離,與皇室的交流一點都不要變」。之後,十一宮家組建了菊榮親睦會,繼續與皇室保持著聯繫,每年都會參加皇室的活動。舊北白川宮的現當主北白川道久現在是霞會館(曾經的華族會館)的理事長,2005年為明仁天皇的女兒紀宮清子內親王主持了神道婚禮

20世紀70年代,菊榮親睦會與皇室的聚會,昭和天皇正與梨本伊都子(梨本宮伊都子妃)互相問候,遠處的香淳皇后在與東久邇稔彥(東久邇宮稔彥王)及其孫子交談

其實在現代,臣籍降下的路也沒有被阻斷

《皇室典範》有規定,十五歲以上的內親王、王、女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脫離皇籍,但親王要有不得已的理由才能脫離,皇太子與皇太孫沒有脫離的選擇。丈夫去世的親王妃、王妃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脫離,如果是離婚就即刻脫離

到目前(2019)為止,未出現一個自願皇籍脫離的皇族

古代的臣籍降下主要因為皇子皇孫太多,對國家財政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目前日本皇室男丁稀少,女性一旦出嫁就臣籍降下,取消所有皇室待遇,所以皇室還沒有人滿為患。在未來,皇室如果有成百上千個王的話,會對國家財政造成很大的壓力,不知到時候,會不會出現皇籍脫離的王呢

收養臣籍降下:

即作為臣下的養子而脫離皇籍,姓氏自然是冠上養父的姓氏,作為皇子養父的臣下都是非尊即貴,要麼是人臣之首,要麼是先前降下的皇子皇孫,畢竟是天皇的孩子。但和賜姓臣籍降下相比,收養臣籍降下的例子非常非常少

最早的是石津王,成了藤原仲麻呂的養子,冠上了藤原之姓,不過後來改為仲姓,估計是來自養父名字里的仲。可惜的是,這個仲家還沒傳到二代就因為藤原仲麻呂之亂而滅絕了。然後,到江戶時代之前,收養臣籍降下的例子,只有一位女王,是一條天皇的孫女·嫄子女王,養父是關白藤原賴通。但嫄子後來嫁給了後朱雀天皇,又回到了皇室

江戶時代開始後,最先進行收養臣籍降下的是伏見宮光子女王,為八代將軍吉宗的養女,後來嫁給了松平宣雄。然後就是著名的皇別攝家,後陽成天皇的兩個皇子繼承了五攝家的近衛家、一條家。東山天皇的孫子(閑院宮)繼承了鷹司家。近衛、一條、鷹司因擁有了天皇的男系血統,成為了皇別攝家。不過在近現代開始後,近衛、一條、鷹司三家都迎了別家的子孫來繼承,因此現在已經不是皇別了。不過三家的分家與送出的養子還是有皇別的

明治後,有個宮家的皇族·清棲家教,同時經歷了收養臣籍降下、賜姓臣籍降下,最初作為藤原氏涉谷家的養子而降下,1888年復歸皇籍,同年又降下,賜姓清棲

皇別攝家裡最出名的是後陽成天皇的第四皇子·近衛信尋,奈良時代石津王以來第一個收養臣籍降下的男性皇族,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小哥哥,當時著名的文化人,精通書法、連歌、茶道等等。很受歡迎,是以後水尾天皇為中心的宮廷文藝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信尋與伊達政宗有一段趣事。當年,政宗隨三代將軍家光上洛,信尋與叔叔八條宮智仁親王邀請政宗一起賞能,政宗在宴上喝酒後,大撒酒瘋,抓著信尋的烏帽子大喊:「沒有公家這樣的衣服!!(公家ほどぬるきものはなき!!)」

出家為僧:

平安院政以來,出家取代了賜姓臣籍降下,成為皇室(包括宮家)的消化不能繼承皇位的皇子的庫存的主要方式。鎌倉以來,加入世襲宮家裡的多餘皇子

出家的皇子大多都絕了後,不過,有的皇子在出家前已經結婚,所有留有後。但幼小出家的皇子基本都無後

平安院政期之前,偶爾可以看見有幾位皇子出家,但大多數都是中年出家、晚年出家。大約從平安院政期開始,到明治為止,流行將年幼的皇子送入寺院,未來成為住持或者普通僧侶,也有成年後進入的。後白河天皇,十個兒子,守仁親王與憲仁親王當天皇,以仁王臣籍降下賜姓源氏,剩下七個全出家。有栖川宮織仁親王,八個兒子,韶仁親王接繼有栖川宮家,三個夭折,剩下四個全出家

皇子即使出家,也可以是親王,如「法親王」,用於稱呼出家入僧籍後獲得親王宣下的男性皇族。還有「入道親王」,用於稱呼親王宣下後才出家入僧籍的男性皇族。「法親王」與「入道親王」的尊號只限一代,不能世襲

另外,有的皇子即使出家也沒有獲得親王封號,比如高峰顯日(後嵯峨天皇第二皇子),是北條貞時、北條高時的皈依師父,還是著名造園大師·夢窗疏石(作品有苔寺庭園、天龍寺庭園等)的師父。還有後鳥羽天皇的幾個皇子,道緣、覺譽、道尹等人。還有很多世襲宮家的皇子也是這樣

平安中期以來,出了好幾個出家的親王,尊號各種各樣,如法親王、入道親王、禪師親王、法師親王等,這個時候的封號與親王宣下的先後順序無關。從白河天皇的兒子·覺行法親王開始,「法親王」開始專門被用來稱呼入僧籍後親王宣下的皇族

後世,經常有入道親王被稱為法親王,可能是流行皇子在年幼就送入寺院,因此,出家前獲得親王宣下的皇子太少,所以「入道親王」被提及的次數就少了,漸漸消失了。古代又不能上網查,誰知道你的親王宣下是出家前還是出家後

後陽成天皇第一皇子·覺深入道親王,這位經常被稱為法親王

出家的皇子,大多數都是默默無聞,想必大家也沒聽說過什麼著名的法親王、入道親王吧,畢竟吃齋念佛能幹出啥名堂,除非重新回到政台上來,比如天武天皇、順德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小松宮彰仁親王等等

在出家的皇子里,有一位很著名,可能是出家皇子里除還俗以外最出名的一個了,不僅聞名日本,在中國也很著名,是中國的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想必大家一定猜出來了,就是聰明的一休~ 後小松天皇的皇子(有爭議),對了,一休沒有法親王或入道親王的封號

說一些法親王、入道親王的故事

良純入道親王(後陽成天皇第八皇子),39歲的時候,突然被流放甲斐國天目山。理由是良純與參寺民眾對立,酒後亂行,對幕府介入朝廷與寺院發表不滿言論。後被幽閉甲府的一個寺院。16年後,後西天皇敕許良純歸京,良純歸京後,沒有回知恩院,在泉涌寺暫住後還俗,在北野度過餘生。不愧是被幕府氣得退位的後陽成帝的兒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啊,都很討厭幕府

慈胤法親王(後陽成天皇十三皇子),與福岡藩主黑田忠之關係很好,有交往書信傳世,還為黑田家的祭祀神社·みぢ山八幡宮題了匾額

堯恕法親王(後水尾天皇第十皇子),為妙法院門跡(延曆寺別院),隱居後,號稱獅子吼院,這名稱……

性助入道親王(後嵯峨天皇第六皇子),被認為可能是後深草院二條的《とはずがたり》里的「有明の月」的原型

皇子出家的寺院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延曆寺、仁和寺、大覺寺、輪王寺、勸修寺、聖護院、青蓮院等等,一般是當門跡(住持)。另外,不只是皇族,公家的孩子也可以進這些寺院當門跡(仁和寺、輪王寺等少部分寺院除外)。也有的皇子自己開創了寺院

下面來說說仁和寺、大覺寺、輪王寺這三座與皇室的因緣非常深的寺院

京都的賞櫻名地·仁和寺,宇多天皇開創,第一代門跡(住持)是宇多天皇本人,宇多天皇退位後在此出家,成為法皇,這是日本的第一位法皇。之後,一直到明治改元為止,都是皇族擔任門跡。最後的皇族仁和寺門跡是純仁法親王(小松宮彰仁親王),明治改元的前一年被命令還俗,名為仁和寺宮嘉彰親王,戊辰戰爭時成為奧羽征討總督,率領官軍。明治後改宮號東伏見宮,過了十幾年,改宮號小松宮,小松之名來自仁和寺所在的寺域的舊名小松鄉

仁和寺門跡現在還在,自小松宮還俗後,仁和寺門跡剛開始由公家傳承,後來由普通人傳承了,現在的仁和寺門跡是立部佑道。在明治之前,仁和寺門跡都是擔任一輩子,明治之後,有的卸任,有的任期去世

仁和寺鳥瞰

大覺寺,在仁和寺的西南方向,最初是嵯峨天皇的離宮,嵯峨天皇崩御後,嵯峨天皇的女兒,同時也是淳和天皇的皇后·正子內親王將離宮改成了寺院,大覺寺誕生了,淳和天皇與正子內親王的皇子·恆貞親王(恆寂法親王)成為初代住持

鎌倉時代,後嵯峨法皇、龜山法皇、後宇多法皇陸續擔任大覺寺的住持,後宇多法皇任住持時期,修整了寺院的建築,在寺院里開展了院政,大覺寺因此被稱為嵯峨御所,後宇多法皇的父親是龜山天皇,因此龜山天皇的子孫們被稱為大覺寺統。南北和解時,在大覺寺,南朝的後龜山天皇將三神器讓渡給了北朝的後小松天皇

在千年以來,大覺寺的很多建築物都沒有逃過時間的無情,嵯峨天皇時期的建築、南北和解讓渡三神器的建築等等,都無一倖存,現在的大覺寺大部分都是明治、大正時期的建築,但即使這樣,大覺寺還是保留了一些與皇室有關的遺存,寺院的宸殿,是東福門院(德川和子,後水尾天皇中宮)在皇宮的舊邸。寺院保存有後宇多天皇親筆寫的遺書,上面有後宇多天皇的手印。庭院的大澤池,是日本最早的人工湖,是嵯峨離宮的遺存,仿照中國洞庭湖而來,每到中秋節,嵯峨天皇會在大澤池上的龍頭船、鷁首船召開觀月之宴,皇族與貴族們吃著茶點,聽著琴聲,觀賞皎潔的明月

輪王寺,遠在關東的日光山,在日光東照宮(德川家康之墓)與大猷院靈廟(三代將軍家光之墓)的旁邊,輪王寺最開始不叫輪王寺,曾經是關東的一大寺院,在戰國亂世衰退,江戶開幕後由天海和尚復興。本來與京都的皇室沒啥關係,直到1655年,後水尾上皇下達院宣,改寺名為輪王寺,後水尾上皇的第三皇子·守澄法親王成為初代輪王寺宮門跡,輪王寺與皇室的因緣開始了,從此輪王寺門跡都由皇族來擔任,一直持續到明治改元前。最出名的輪王寺門跡是所謂的「東武皇帝」—輪王寺宮(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幕末戊辰戰爭里大放光彩,明治後創設宮家·北白川宮

說個現代的「宮門跡」吧~

東伏見慈洽(1910—2014),原為久邇宮邦英王,久邇宮邦彥王第三王子,香淳皇后的弟弟,明仁天皇的舅舅。1931年臣籍降下成為華族,因被賦予接繼東伏見宮的祭祀而獲姓·東伏見氏。1945年在京都的古老的皇族門跡寺院·青蓮院出家為僧(不知是日本投降前還是投降後),1953年成為青蓮院門主,法名慈洽。1985年出任京都佛教會會長

臣籍降下之前的東伏見慈洽

慈洽想把青蓮院門主傳給自己的兒子,青蓮院所屬的天台宗(總本山是延曆寺),因為屬下大部分寺院沒有世襲,因此不願意,與慈洽爭了很久,最後結果是2004年,慈洽把門主讓給了兒子·慈晃。不知在未來,慈晃會將門主傳給兒子嗎

真是有趣,本來早在明治就消失了的有著千年歷史的宮門跡,竟然在現代社會復活了

慈洽從1910活到了2014,活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近現代都活滿了。不知見證了大正浪漫、昭和瘋狂、平成萌萌噠的慈洽,有什麼感想hhhhh

東伏見慈洽(右一)與外甥·明仁天皇、美智子皇后

女性皇族的去向:

  1. 出嫁皇族
  2. 臣籍降嫁
  3. 賜姓臣籍降下
  4. 收養臣籍降下
  5. 出家為尼
  6. 伊勢齋王、賀茂齋王
  7. 伊勢神宮祭主
  8. 不出家獨身或早逝

臣籍降嫁:

律令規定,內親王的結婚對象只能是天皇或四世以內的皇親

到了平安時代,延曆12年9月1日,桓武天皇下達詔書,大臣、良家的子孫可以迎娶三世以後的女王,但藤原家因擁立桓武天皇有功可以迎娶二世以後的女王。但在初期,因為自古以來的禁止迎娶皇女的觀念的影響,迎娶女王的貴族寥寥可數,後來才慢慢緩解

大約到了10世紀,嵯峨天皇御世,藤原良房迎娶了嵯峨天皇的女兒·潔姫,但是,潔姫在小時候就已經賜姓臣籍降下了,所以並不算天皇女兒降嫁,順便說下,良房與潔姬的女兒·明子嫁給了文德天皇,生下了清和天皇

隨著藤原氏的壯大,律令逐漸被破壞,開始出現臣下迎娶天皇女兒的例子。當然,和收養臣籍降下一樣,能迎娶天皇女兒的臣下,都是非尊即貴

藤原師輔,迎娶了醍醐天皇的女兒·勤子內親王,這是史上第一個內親王降嫁的例子。但是,學界認為勤子內親王是在醍醐天皇崩御後出嫁,因此沒有醍醐天皇的敕許。既有內親王身份又明確得到天皇敕許的內親王是禔子內親王,三條天皇的女兒,嫁給了藤原道長的長男·教通

從藤原師輔之後,好幾位攝政關白迎娶了天皇女兒,也有幾個天皇的源氏皇孫迎娶了天皇女兒

從當時的著作《源氏物語》里可以看出天皇女兒降嫁臣下的現象,書里有很多天皇女兒降嫁的例子,如桐壺帝妹妹·大宮(左大臣正室,頭中將與葵之上的母親)、朱雀帝第三皇女·女三宮(光源氏繼室)、朱雀帝第二皇女·落葉之宮(柏木正室,後嫁夕霧)、今上帝第二皇女·女二宮(薰正室)等等

但是,平安之後,天皇女兒出嫁的例子越來越少…

嵯峨天皇以來,到明治天皇為止,一千多年來,天皇的女兒們少說也有成千上百個了,而嫁出去的卻不到三十個……

那麼哪兒去了呢,都出家了。在鎌倉、室町、織豐這一階段,天皇女兒嫁出去的一個手掌都數得清… 絕大多數出家了,甚至還出現天皇女兒全部出家的現象,比如後奈良天皇、正親町天皇

江戶時代,天皇女兒的臣籍降嫁再次重新出現了,出嫁的例子不少,都是嫁給了藤原五攝家,嫁給武家的只有一例,就是和宮親子內親王,嫁給了十四代將軍家茂。其實,本來史上第一位降嫁武家的天皇女兒應是吉子內親王,靈元天皇的女兒,出生一個月就被預定為了七代將軍家繼的正室,因為家繼六歲去世,所以就沒能成功嫁出去

對了,天皇女兒出嫁的三十幾個例子里,一半以上都是江戶的

雖然近代以前,天皇女兒出嫁的例子很少,但天皇的孫女、曾孫女,以及各宮家的女王們嫁人就容易了,第一個臣籍降嫁的女王是仁明天皇的孫女·人康親王女,嫁給了藤原基經。生下了著名的藤原時平、藤原忠平、藤原穩子。這個出嫁例子符合桓武天皇規定的藤原氏可以迎娶天皇孫女

女王出嫁的限制沒有內親王那麼多,無論公家武家都可以嫁。比如藤原伊尹正室·惠子女王(代明親王女,醍醐天皇孫女),藤原賴通正室·隆姬女王(具明親王女,村上天皇孫女),土佐一條家的一條房東正室·玉姬宮(伏見宮邦高親王女),水戶德川家的德川齊昭正室·吉子女王(有栖川宮織仁親王女),還有好幾位德川將軍的正室都是伏見宮的女王,也有的女王嫁給了其他宮家。其實也能嫁給和尚,比如西本願寺的本願寺良如正室·殊光院(八條宮智仁親王女)

不過,這些女王們,雖然出嫁比內親王多,但出家的也不少,女王太多了沒精力全部統計,因此不知道是出家多還是出嫁多

明治以後,天皇女兒出嫁的對象選擇又回到了飛鳥奈良的出嫁皇族,幸好有個分家幾百年的伏見宮以及它的血脈衍生出的宮家們,才不至於近親結婚

明治天皇的女兒們,都嫁給了宮家當主,比如房子內親王嫁北白川宮成久王、昌子內親王嫁朝香宮鳩彥王、聰子內親王嫁東久邇宮稔彥王。大正天皇沒有女兒跳過。昭和天皇的女兒們,戰前,第一皇女照宮成子內親王嫁給了東久邇宮的繼承者·盛厚王,只有在戰後,才開始出現了天皇女兒出嫁非皇族人士的例子。直到現在,戰後的天皇女兒們都是嫁給了非舊皇族人士。另外,其實如果帝國日本繼續延續的話,皇室也會將天皇女兒繼續嫁宮家當主,比如上世紀60年代出嫁玉里島津家的清宮貴子內親王(昭和天皇第五皇女),在40年代出生不久就被預定好了夫婿,是同齡的伏見宮的繼承者·博明王

成子內親王與東久邇宮盛厚王

可見,在日本歷史裡,娶一個天皇女兒是一個非常稀奇的事,男方都非尊即貴,即使到了民主的戰後,雖然沒有出嫁舊皇族,但也是出嫁世家大族,比如孝宮和子內親王嫁給了舊攝家·鷹司家,順宮厚子內親王嫁給了舊大名·岡山藩主池田家,清宮貴子內親王嫁給了舊藩士·玉里島津家(島津久光家),還有三笠宮崇仁親王的兩個女兒,寧子內親王嫁給了舊大名·肥後藩主細川家的次子(後來繼承了舊攝家·近衛家),容子內親王嫁給了茶道名門·里千家

20世紀70年代,貴子內親王(左1)與丈夫島津久永

20世紀80年代,三笠宮容子內親王出嫁。前左起秩父宮妃勢津子、三笠宮妃百合子、三笠宮容子內親王、三笠宮崇仁親王、高松宮妃喜久子、高松宮宣仁親王。後左起高圓宮憲仁親王、寬仁親王、桂宮宜仁親王

所以2005年,明仁天皇的女兒·紀宮清子內親王嫁給了代代都是平民的黑田慶樹,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21世紀00年代,清子內親王與丈夫黑田慶樹在公園

下一個天皇女兒出嫁,就是愛子內親王了,愛子內親王過後的天皇女兒降嫁,得等悠仁親王的女兒了,悠仁親王三十幾歲生子的話,差不多要2080年代

賜姓臣籍降下:

天皇皇女雖然也可以賜姓臣籍降下。但和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源氏皇子皇孫相比,賜姓臣籍降下的天皇皇女太少了

臣籍降下的天皇女兒基本集中在平安初期,越到後世越少,然後沒了。天皇女兒最先開始臣籍降下的是嵯峨天皇的女兒們,也是最多的一個,其中最出名的是源潔姫,嫁給了藤原良房,前文有說過

然後,越到後世,臣籍降下的天皇女兒越少,偶爾能看見一兩個,大部分還是作為皇女。平安院政後,出家的越來越多

收養臣籍降下:

但是目前答主只發現兩個例子,在前文男性皇族的「收養臣籍降下」一文里有提到過。一個是一條天皇孫女·嫄子女王,成了關白藤原賴通的養女,後來嫁給了後朱雀天皇,又回到了皇室。還有個是伏見宮光子女王,作為八代將軍吉宗的養女而臣籍降下,嫁給了松平宣雄

出家為尼:

和男性皇族一樣,皇女也有特定的出家寺院,也可以當門跡(住持)或普通僧侶,另外,公家的女兒也可以去這些寺院當普通僧侶或住持

到了明治時代,和皇子一樣,皇女也被禁止出家。皇女出家的寺院,在江戶時代被稱為「比丘尼御所」,近代以來,以「尼門跡」稱呼代替了「比丘尼御所」,下面是江戶時代的比丘尼御所,御宮室指內親王、女王出家寺院,御禪室指攝關家的女兒出家的寺院,但皇女也可以去。江戶的比丘尼御所現在貌似只剩下十三所了

寶鏡寺,尼門跡的代表寺院之一,人稱人偶寺,收藏了大量人偶。寶鏡寺由光嚴天皇的皇女·華林宮惠嚴開創,17世紀中旬,後水尾天皇的皇女·仙壽院宮成為寶鏡寺皇族尼門跡初代

每到特定節日,天皇會贈送雛人形給在寶鏡寺的皇女,因此寶鏡寺保存了非常多的雛人形。除了雛人形以外,寶鏡寺還保存有皇女們的曾用品,比如雙六、歌留多,這些是皇女幼小進入寶鏡寺時,為了給皇女玩耍,家人們贈送的

公家遠行 江戶後期

幼狗 江戶後期

和宮親子內親王在小時候經常和姐姐、女官們一起去寶鏡寺玩耍,和宮小時候在寶鏡寺玩耍的庭園·鶴龜之庭至今還在。和宮去世後,將一部分自己的東西贈給了寶鏡寺

和宮的生前用品

寶鏡寺收藏的天皇贈與的人偶里,比較出名的是1863年,光格天皇贈與當住持的女兒三摩地院宮(蓁子內親王)的人偶

伊勢齋王、賀茂齋王:

每代天皇會將幾個女兒送去當賀茂齋王(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伊勢齋王(伊勢神宮),進行祭祀神明的工作

當皇女的齋王工作結束後,慣例是終生獨身,不結婚,不過有幾個皇女被天皇允許破例結婚,比如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的齋宮女御·徽子女王。另外,也有不少皇女齋王工作結束後選擇了出家為尼

伊勢齋王,信史上起源於天武天皇時期,齋王的任務是代替天皇祭祀神明,居住在伊勢的齋宮,有著很多禁忌。齋王換代由天皇換代而決定,或者因為凶事(齋王家人去世等等)

賀茂齋王,仿效伊勢齋王而來,起源於平安初期,當年,葯子之變,嵯峨天皇向賀茂大神祈禱,如果勝利就將我女兒送來進行祭祀神明的工作,勝利後,嵯峨天皇將有智子內親王送去當了賀茂齋王

伊勢齋宮遠在偏僻郊野,賀茂齋院在最繁榮的平安京,在那個時代,鄉下和都內差別可是天大了去的,如果能選擇,皇女們估計沒人會選去伊勢。當時,被送去賀茂齋院的皇女往往是生母地位高的。相比伊勢齋宮的冷冷清清,賀茂齋院就很繁榮了,是平安歌人、貴族們的雅集之地,在華麗的平安文化留下了重重的一筆,每年四月的賀茂祭人氣非常高,清少納言在《枕草子》記載過。最後,因為承久之亂的混亂與皇室資金不足,齋院制度結束了,伊勢齋宮較晚一點,結束於後醍醐天皇的御世,但在鎌倉時代就已經形同虛設了

到了現代,賀茂齋王以不同的形式在現代社會復活了,賀茂齋王依託於京都三大祭之一的葵祭,從未婚的女性市民里選出一位當齋王,稱為齋王代,在葵祭進行齋王的祭祀工作

21世紀10年代,京都,葵祭,齋王行列,右邊淺色唐衣者是齋王代

伊勢神宮祭主:

其實在現代,出現了一個很像伊勢齋王的制度,就是臣籍降嫁的皇女成為伊勢神宮的祭主

伊勢神宮是供奉皇祖神·天照大御神的神宮,為日本地位最高的神宮,正式名稱是「神宮」,沒有伊勢二字,是為了方便區分其他神宮而加上的。祭主這種職位是伊勢神宮特有,其他神社、神宮的最高職位只有宮司

平民身份的皇女擔任祭主,是從上世紀50年代北白川房子(明治天皇第七皇女)擔任祭主開始的,然後,鷹司和子(昭和天皇第三皇女)、池田厚子(昭和天皇第四皇女)接任,現在的祭主是明仁天皇的女兒·黑田清子,2017年上任。雖然清子擔任神宮祭主,但仍然是結婚狀態,神宮祭主與結婚與否沒有關係,之前的三位皇女祭主也是這樣

另外,神宮還有一個職位·大宮司,僅次於祭主。自古以來,大宮司一直由藤波家世襲,所謂藤波家,就是藤原鐮足出自的中臣氏的宗家,藤波家的大宮司世襲結束於明治時代,後來大宮司由公家、皇族任職

20世紀90年代開始,形成由舊皇族或舊皇族後裔擔任大宮司的慣例。1990年,久邇邦昭(久邇宮邦昭王、久邇家現當主、久邇宮朝融王之子)成為神宮大宮司,這是明治維新以來第一次由舊皇族擔任大宮司。其後北白川道久(北白川宮道久王、北白川家現當主、北白川宮永久王之子)接任,比較特殊的是接繼北白川道久的鷹司尚武(舊鷹司公爵家、舊藤原五攝家),不是舊皇族的後裔,應該是因其作為鷹司和子(昭和天皇第三皇女)的養子而獲得了資格。2017年,神宮祭主池田厚子卸任的同時,鷹司尚武也卸任了,接任的是小松輝世久(臣籍降下、舊小松侯爵家、北白川宮輝久王后裔)

2017年,黑田清子(右)上任神宮祭主、小松輝世久(藍條紋領帶西裝男性)上任神宮大宮司

近現代以來,獨身的皇女還沒有出現,不過現在可能快要出現了,寬仁親王家的彬子女王今年已經37歲了,還有她的妹妹瑤子女王也35歲了,近現代以來,皇室出嫁年齡最大的是明仁天皇的女兒·紀宮清子內親王35歲出嫁

作個小總結

皇子版:

皇子多了財政壓力大,臣籍降降降~

當念佛聲飄蕩在平安京

這方法不錯呢,當和尚不鬧事,也不生崽搶皇位

好,出家出出出~

寺院的皇子們,念念經、交交際、畫畫畫、插插花、喝喝茶、彈彈琴

不知不覺,世上已千年

轟!黑船來航

明治改元,文明開化的腳步聲,噠噠噠

不能出家了,畢竟神道啊,降為華族吧

皇子們,換上西裝革履

華族會館的舞會裡,流連忘返

轟!巨大的蘑菇雲升起

叼著煙斗、帶著墨鏡的男人帶來了民主

和平憲法,華族被廢,旁系宮家皇籍脫離

一瞬間,不得不像普通人一樣為生計奮鬥

都內某商業街,長長的隊伍,人們翹首等著特賣

熟悉的身影,曾經至高無上的內親王,也在其中

皇女版:

最初,皇族內部通婚

後來,允許臣下迎娶五世女王,藤原氏特例,可以娶二世女王

在藤原氏的淫威下,內親王開始被迎娶

當念佛聲飄蕩在平安京,皇女們開始流行出家

直到明治,漫長的千年,內親王們、女王們,有的嫁宮家了,有的嫁臣下了,有的出家了

嵯峨天皇以來,內親王臣籍降嫁例子只有三十幾個…

比中國的太皇太后還要少

明治後,從最初的出嫁宮家,到戰後的降嫁世家大族,最後到現代的自由戀愛、獨身、家人朋友介紹對象等等

伊勢齋王相關: 伊勢神社二十年一換位置,他們的神官是一族人一直在擔任嗎?

十一宮家相關:日本在戰後被廢除的宮家現在還有多少?

THE END

謝謝觀看啦~

參考

書籍與文章:

  • 《續日本紀》
  • 《日本三代實錄》
  • 《岩波講座日本歴史》第十卷,1935年出版
  • 《新撰姓氏錄》
  • 《日本紀略》
  • 舊皇室典範における男系男子による皇位継承製と永世皇族制の 確立 國立國會図書館 調査及び立法考査局
  • 「比丘尼御所」から「尼門跡」寺院へ

日文維基:

各天皇以及各皇族的條目、源氏、平氏、臣籍降下、門跡、法親王、降嫁、仁和寺、輪王寺、大覚寺、大聖寺

其他網站:

仁和寺官網、大覺寺官網、輪王寺官網、泰元山三光院官網、寶鏡寺官網


說說出家為僧的皇子

平安時代以前幾乎沒有有出家的皇子。(唯一一個主動出家的還是在當時尚未為皇子的開成和尚)。攝關時代開始,皇子出家增多,但也不佔主流。

戰國時代開始,日本皇子出家的越來越多,大概是皇室和公家沒錢養,又不願意降低身份成為武士的養子,只好出家了。日本的和尚很多都可以娶妻生子,但是日本皇子出家的那些寺廟所屬的宗派卻都是不能娶妻生子的。

所以目前有留下後裔到今天的也就是戰國之前的天皇皇子,以及幾個宮家的後裔。他們絕大部分出自是天武、桓武、嵯峨、仁明、清和、光孝、宇多、醍醐、村上、崇光、後陽成、東山這十二位天皇的皇子。

日本現存皇室後裔里,我認為最風光的大概是出自清和天皇后裔的細川家以及出自東山天皇后裔的西園寺家、德大寺家和住友家。西園寺家出了首相西園寺公望(此人的父親來自德大寺家),細川家出了首相細川護熙,住友家則是日本四大財閥之一。當然出自後陽成天皇后裔的近衛家也出了首相近衛文麿。不過他是二戰戰犯,就算別人覺得他風光,作為中國人我還是跟鄙視他和他的家族的。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隨著時代的前進,一些過去被看做板上釘釘的結論也在不斷變化,比如德川家。德川家過去一般認為出自清和天皇后裔的河內源氏,但是現在又有研究認為其實為藤原氏後裔。德川只是一個例子,從中可以看出很多看似出自皇室後裔的家族有可能並非如此。

此外關於「臣籍降下」我也有一點思考。

臣籍降下是為了天皇為解決皇室人口增加帶來的財政問題而採取的一種策略(與此相同的還有「親王任國制」)但江戶時代的「臣籍降下」和「皇別攝關」還有另一層意思在內。

江戶時代唯一一例臣籍降下是廣幡家,廣幡家的首任當主是廣幡忠幸,他是後陽成天皇弟弟智仁親王的兒子。起初朝廷本來有打算讓他接續斷絕很長時間的松殿家當主之位(松殿家是藤原家的分支,本來很早就成為攝家之一,要不是在政治鬥爭中失勢恐怕日本就是六攝家了)。但朝廷後來還是將忠幸王降格為源朝臣,專門給他賜了個家名「廣幡」,列為清華家,還給予其1000石的家祿(僅次於1355石的今出川家),並讓他直接擔任從三位權中納言。(之所以沒繼承松殿家我想可能是朝廷受到了同為攝家之一的九條家的干涉。因為之前松殿家的當主來自九條家。松殿家斷絕後,九條家順水推舟地兼并了松殿家的田產。如果朝廷讓不屬於九條家人的忠幸王擔任松殿家新當主,那麼九條家就只得把田產乖乖送出去作為松殿家的家祿)

這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臣籍降下之事,然而我卻想到此前後陽成天皇的兩個兒子,一個做了攝關家中地位最高的的近衛家當主,一個做了同樣是攝關家的一條家當主。而在此之前就算攝關家遇到再難辦的繼承人問題,也不會找皇子作為養子。天皇這樣做的後果,相當於是在攝關家內有了兩個有力的同盟者。而新設一個皇族公家,也就等於讓一個本來只能與青燈黃卷度日的皇族子弟參與朝政,那麼天皇這樣做等於說是以皇別攝家和臣籍降下的方式為自己培育黨羽以對抗德川家。

如果說近衛家和一條家擁有皇族養子是後陽成天皇在位時期(與德川家關係尚好)的事所以還不能很清晰地證明這個觀點,那麼發生在後水尾上皇院政期(以與德川幕府周旋對抗為最大特點)的這件臣籍降下之事也許可以作為一個證據。

@藍果子 我對伏見宮家當主的血統有一些疑問,江戶時代伏見宮的當主貞致親王在沒有成為當主前是個民間的鐵匠學徒(詳情見http://www.geocities.jp/ahmadjan_aqsaqal/seuden/seuden03.html)。我覺得一個宮家的孩子不可能以鐵匠的身份過一輩子,哪怕他的母親地位再低。或者這其中有什麼曲折的故事呢


多的很啊

多到啥程度?

一年政府得的錢不夠皇室用度

那咋辦?

找理由安罪削爵

降為臣藉 一邊玩去


少部分成為高級貴族,大多數降為臣籍後就迅速下滑成了地方勢力,其中一部分成了高級貴族的打手(武士),並且在平安時代末期逆襲,建立了六波羅政權和鎌倉幕府。


降為臣籍。參考源平兩家


參考《源氏物語》賜姓源氏,降為臣藉。

明治前就有的姓氏,藤原德川之流應該有不少都是皇室後代。


理論上,日本的二戰結束前的貴族不是父系的天皇后裔(源氏平氏),就是母系的天皇后裔(藤原氏尚公主),雖然也有少部分渡來人後裔也成為了日本貴族,但考慮到貴族與貴族之間的聯姻,這些渡來人的身上大概也流淌著天皇的血脈。所以天皇的後裔無窮盡也,只是極少部分有著皇族身份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