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nvme是全雙工協議,sata是半雙工


謝邀,目前市面上的SSD分為2大類型:一種是那種2.5英寸的小方盒,就是我們說的SATA 介面的SSD,另一種就是小長條形的M.2介面SSD。

為什麼M.2+NVMe協議的SSD,能夠輕鬆跑贏SATA介面SSD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們採用了不同的通信協議(介面),傳統的2.5/3.5英寸固態硬碟用的是SATA介面,以前的SATA介面都是2.0標準,也就是3Gbps,現在市面上的SATA介面硬碟採用的是SATA 3標準,帶寬是6 Gbps。SATA 3.0定義的介面理論帶寬是6Gbps,經過這幾年的改進,SATA 3.0標準這幾年又陸續推出了幾個後續版本,什麼SATA 3.1,SATA 3.2,SATA 3.3,SATA 3.4,後面這幾個SATA 3標準在SATA 3.0的基礎上改進了一些細節、提升了兼容性和穩定性,不過介面帶寬依舊是6Gbps,也就是說,SATA3介面的任何設備(當然也包括固態硬碟),速度最快也只能達到550MB/s這是SATA介面所導致的瓶頸,跟SSD本身的性能無關。

而M.2+NVMe協議的SSD就不同了,支持NVMe協議的SSD,傳輸數據實際上用的是PCI-E通道(也就是顯卡通道),PCI-E通道是由CPU提供並且直連CPU的、能不快么,以現在市面上紫光P100 SSD為例,這款就是M.2介面,支持NVMe協議,讀取速度1600M/S,寫入速度是1100M/S,這速度秒殺SATA介面的SSD幾條街,而且之前在網上我看過紫光爆出來過PCIE X4.0 SSD的速度,讀寫是5000M/S,和4200M/S,帶寬增加了,速度也增加了。打比方就像是高速公路上一樣,車道寬了,當然能發揮跑車的速度了,如果車道窄的話,那還怎麼跑的快。除了速度快之外,在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上,紫光的這款P100可達200萬小時,一般的SSD長25%。而且M.2 SSD在擴展性方面也是不錯的,買一個M.2的移動硬碟盒就可以當移動硬碟用,而且速度也比一般的移動硬碟高太多,最高能達到1GB/S,一般的SATA SSD也就最高400M/S。

所以,在主板支持的情況下,推薦大家盡量用上M.2的固態硬碟,現在市面上同容量的M.2比SATA也沒貴多少,M.2固態硬碟的各方面性能都要強於SATA,無論是連續讀寫性能(體現在大文件拷貝速度方面)、還是4K隨機讀寫性能方面(體現在大量小文件拷貝、以及遊戲載入時間等方面),M.2都是穩贏的。不過SATA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擴展性強,可以通用在很多老主板上,M.2 SSD只支持新主板,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筆記本上SATA介面的還預留裝機械硬碟的位置,可以雙硬碟,2TB的機械硬碟才四五百,讀寫速度如下圖所示,也不差了,現在新M2主板,都不留了,全叉SSD,經費有限的話,我還是選老的


一個是體靜脈直接連心臟,一個是肺動脈先過肺,再進心臟。所以一個快,一個慢


關鍵是要看m.2介面支持什麼協議的。如果支持nvme,肯定是選m.2介面的固態性能強了。走pcie通道,帶寬比sata介面的高一倍。如果m.2介面只支持走sata通道。就和sata介面沒什麼區別了,性能一樣。


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便宜,M.2介面的帶寬大。sata3的帶寬是6Gb/s,而m.2最小是10Gb/s,大的達到了32Gb/s,據說PCIE 4.0的已經翻倍了,如果平時對於固態硬碟傳輸速度要求不高,就用sata3,如果大於550M/S這個帶寬,就用m.2。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