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肺炎」?
  • 「肺炎」的致病原因是什麼?
  • 「肺炎」是如何傳播的?我們該如何對待「肺炎」?

本問題將作為「知識庫」欄目的一部分,你的創作將有機會被收錄在相關話題的百科簡介中,為知友們解答各種十萬個是什麼。


謝邀,樓上拍了教科書,槓精可以研讀一下。

科普一下,廣義肺炎究其本質就是發生在肺部的炎症,其中的疾病包羅萬象,但實際醫學上所指的肺炎是指:發生在肺實質或肺間質的特定感染(包括常見細菌、不典型病原體)。

而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水腫、塵肺病、肺結核、嗜酸性粒細胞肺炎等疾病均與肺部炎症有關,但均不是通常所指的肺炎。

感染是什麼意思?人體本身和大量細菌共存,一些對人體造成有害影響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醫學上稱為病原體。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識別病原體,從而做出響應,然而空氣中時刻都有病原體,每時每刻我們都能吸入病原體,是不是每時每刻免疫系統都在響應?

不是。因為我們免疫系統不是一個空的、虛的概念,他是由一個個免疫分子、免疫細胞構成的,前者稱體液免疫,後者稱為細胞免疫。免疫分子(抗體、補體)幾乎只在血裏流淌,只有結合了病原體產生化學反應之後釋放激活炎症的分子信號,換句話說,病原體不進入血液中就不會激活體液免疫。免疫細胞比較複雜,他們在血液裏穿行,然後通過血管壁爬出來到組織裡面,擠到一簇簇的細胞中間去。

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了,我們吸入了空氣中的病原體,吸入到肺泡裏,病原體和空氣攪在一起,幾秒後又隨著空氣立刻被呼出,既不進入一簇簇的細胞裏,也不進入血液裏,這時候病原體既不進入人體,也不產生免疫響應,相安無事兩不相干。病原體感染人體的必備條件是相當數量的病原體能夠進入人體

什麼時候病原體有機會進入人體,就是病原體不和空氣攪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是空氣傳播的具體途徑,分兩種,一種叫氣溶膠,一種叫飛沫。氣溶膠就是病原體爬在空氣中的小顆粒物(灰塵、揚沙)上,人吸入了顆粒物,又不能很快把顆粒物呼出來,於是顆粒物留在肺泡裏,沉澱下來了,就掉在肺泡牆壁上了,病原體順著牆壁就爬進去了。飛沫就是病原體泡在空氣中的大顆粒物中,最常見的就是別人噴出來的鼻涕、痰。

氣溶膠傳播的特點是因為顆粒物小,傳播範圍比較遠,但是所能攜帶的病原體就少,需要致病性特彆強的病原體種類、特別密閉的環境或特別大量的顆粒物。這也是為什麼碰上灰霾、冬天室內不通風、碰上致病性強的流感病毒毒株時流感特別容易大流行的原因。預防的方法是勤通風,稀釋病原體,改善氣污染、戴PM2.5口罩。

飛沫傳播的特點是因為顆粒物大,同時帶著相當大數量的病原體同時進入人體的機會比較大,然而因為顆粒物大,顆粒物咳出來或者擤出來以後,很快落地,因此傳播範圍比較近,因此在公共交通工具等狹窄的空間中特別容易傳播。預防的方法是戴口罩,盡量不去人多擁擠的場所,與人交往保持社交距離。

治療方面,沒有多少科普價值,就按下不提了。

讀者有什麼想我補充的可以在評論提問或者質疑。我就先寫到這裡,希望我講得清楚,大家看得懂。


謝邀!

肺炎有很多種,比如: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黴菌感染肺炎等等。

肺炎一般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有的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

所以普通人預防肺炎主要是注意以下幾點:

1.勤洗手:不洗手別接觸自己的身體,尤其是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

2.注意咳嗽禮儀:咳嗽、打噴嚏時用胳膊肘遮擋,千萬不要用手捂;

3.戴口罩:不要扎堆去人多的密集場所,如果要去,戴上口罩(最好是外科口罩,並正確配戴)。

如果咳嗽並發熱要及時去醫院看病,懷疑呼吸道傳染病,要和家人保持隔離,自己和家人都要正確戴口罩,別傳給他人。

我是公共衛生主任醫師,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解答健康相關問題、分享健康養老、科學就醫經驗是我的職責!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老有所養、幸福快樂是我的願望!

有什麼健康問題或疑問都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知乎號、企鵝號、抖音號,名字都是「遠見健康養老」,向我提問,我將儘力幫助你。

讓我們一起為健康加油!


水個自製的視頻

有時間的話補一補文字版的/手動狗頭


謝邀。

肺炎就是肺部發生炎症的簡稱,肺部發生炎症是一個偽概念,實際上肺炎指的是終末氣道炎症、肺泡炎、肺間質炎症三大問題。但一般三者同時出現,因此統一稱為肺部感染,或稱肺炎。

發病原因其實跟傳染病傳播類似,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發病,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易感人羣而非傳染源或傳播途徑。

事實上,導致非流行性肺炎(流行性的是傳染病)的菌、病毒大部分都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是部分人在特定時間段出現了易感傾向,因此會被這些日常不會引起疾病反應的菌、病毒感染,引起身體的反應,而發生肺炎。

通常來說,肺炎往往發生於:老年人、兒童、有過寒冷或過熱刺激或其他環境刺激的人羣、身體虛弱的其他人羣。

分開來講,老人、兒童、身體虛弱人羣自不必說,都屬於免疫力有問題的人羣。

有過寒冷或過熱刺激的人羣——【此處私貨】是因為受到溫度刺激後,人體會傾向於通過提高代謝速度、加速血液循環等方式,向組織補充液體來維持溫度穩定,因此受寒冷刺激的人回到溫暖處會有腫脹感;受高溫刺激的人在高溫處往往流汗相對少,但到常溫處會大量出汗伴口乾舌燥(常見於澡堂子汗蒸房)——提早出現了炎性反應,而抗炎反應本身依賴於人體激素作用,而激素作用會降低免疫應答效應,因此會導致病原體趁虛而入,從而導致疾病。其他環境刺激同理,包括但不限於致敏原接觸、過於刺激的食物等。

因此,流行感冒的時間段,往往都是寒冷的冬天、部分地區寒熱交替的春天、夏天最熱的那一段時間,這種日子也是呼吸科比較忙的日子。

然後就說回怎麼預防,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預防肺炎有三種方式,即:

1.維持身體不受過度刺激。

2.提高免疫力。

3.預防接種。

但目前來說,病毒、細菌本身具備的特點——易突變——導致了預防接種這一塊兒其實結果並不理想,所以只好從不受過度刺激、提高免疫力這個方面來預防肺炎了。

一般來講,人體時刻都在發生炎症,因此保不齊什麼時候就會有不適感,如咽痛、咽乾、流涕、咳嗽、關節疼痛等早期癥狀,這時候就是身體發出信息,告訴你「老子已經遭不住了」。

此時開始,建議儘早就醫,儘早休息,進行抗炎治療的同時儘早確定病原體(當然這裡是需要花費的,尤其確定病原體這個還是蠻花錢的)。

病毒性的多喝溫水,抗炎治療,極其特殊的某些病毒是有特效藥的,不過一般趕不上;細菌性的規範補液、抗炎、抗感染治療。

當然,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這麼如臨大敵地預防、治療、確診肺炎是對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因為大部分肺炎都可以通過經驗用藥進行治療,而小部分肺炎住院也是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因為人體本身還是蠻剛的。


既然樓上已經說了那麼多,我就補充肺炎和肺結核的區分吧。這兩個其實在病症的表現特徵上還挺像的,傻傻的不好區分。他們均有炎性浸潤並且在X影像檢查均有陰影。我將拿肺結核舉例子,因為肺炎可以看成是他的反面。肺功能疾病會做三項檢查,血常規,結核菌素實驗,CT(這三項是必須的,否則根本不知道是啥病)。CT的作用只有一個目的,證明你有肺功能疾病。如果肺功能有異常,一般會有陰影,經驗豐富的醫生會從陰影的形狀,大小判斷你可能得了什麼病。血常規有兩個指標比較重要,一是白細胞數目,二是中性粒細胞數目。白細胞的總數和中性粒的細胞數有明顯的增高,可以懷疑有肺結核感染(因為血常規的這兩個指標只能判斷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而我們的肺結核是由肺結核分支桿菌引發的,當然是細菌),而最後的結核菌素實驗是一個絕對指標(可以判斷是否為肺炎和肺結核),簡單說就是將被滅活後的結核分枝桿菌注入你的體內,看看注射部位會不會形成硬結甚至發生水泡、壞死。一般來說強陽性說明有感染,陽性的話說明可能患有肺結核(因為可能以前注射過卡介疫苗)。如果醫生想要進一步確診,就需要做痰塗片,簡單說就是從你的痰中培養出結合分支桿菌。痰塗片比較便宜,大概100來塊。這基本上是一個標準流程,先證明你確實有病,哪裡有病,然後假設可能你患有哪些病,再做相應的檢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多做檢查還真不是醫生的錯,在肺功能疾病裡面,常規的檢查是跑不了的。


病因很多 一般是細菌感染造成 感冒咳嗽及早治療 平時空氣不好可以戴口罩 沒有什麼特別的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病例

比如吧,它在一個廣大的地域是不存在的

但是呢,一坐飛機出了這個地域,它就出現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肺炎」就是『肺部發炎』..可以由多種『細菌』或『病毒』甚至『化學物品』所引起..

『治療』就『設法消炎』..讓『肺』保持『滋潤有水』..『炎』就消退的了..


反正是個麻煩病


肺炎的病因特別多。大部分可能一開始只是感冒這樣的上復吸道癥狀,而隨著病情的進展,就會蔓延到肺,引起肺炎。肺炎可以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和醫院獲得性肺炎,正常人最常感染的肺炎一般屬於社區獲得性的。而肺炎又治病微生物不同又可以分為病毒性的,細菌性的,真菌性的。平常輸液用的頭孢類,青黴素類抗生素只適用於有些細菌性感染的肺炎。所以,如果感染肺炎後,最重要的是明確那種類型的引起的,痰培養及葯敏檢測結果非常重要。一旦確診,治療就非常容易了。

對於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冬天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除了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增強免疫力以外,濕潤溫暖的環境也是必須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