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艺术家真的能讽刺到什么东西吗,为什么我看的作品越多越觉得「想法」其实没有所谓的那么珍贵?

我现在觉得我看到的想到一些艺术中所含的讽刺的思想都很无力,或者都很...


知乎小透明不请自来。

首先回答一下题主问题,艺术家创作作品不都为讽刺,隐喻,即便在今天也不全是观念作品,也有很多艺术家在创作区别于观念作品的作品。

其次,题主感觉看的作品越多,越觉得「想法」没这么珍贵的原因,是因为

一、当代其实没有那么多提出好问题的艺术家或好的艺术作品。

二、坦白讲,中国传统水墨画不具备讽刺,隐喻的基因。所以很大程度上题主说的这类观念作品基本靠非水墨类来实现,而西画是舶来品,我们大范围掌握油画这种技法也都是近一百年的事,更别谈以观念入画,而我们也并不习惯于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观念,而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就不一一讲了。

三、当代艺术市场是非常容易受到资本的左右的。老实说,艺术市场规模并不大,当代艺术市场就相对更小,资本的力量我不用多说,所以一些能创作出好的观念作品的艺术家也往往容易受到资本的左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创作。

四、有些好的观念作品在解读上也不一定是艺术家原本想表达的。简单点说就是你没看懂或者说解读有偏差,导致你不认为一件好的观念作品是好的。

五、一件好的观念艺术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所以光有观念是不行的,也需要有一个好的,恰当好处的形式来表达。然而往往不是那么好的形式就已经让很大部分观众感到隔膜了,不愿思考其内容就顺理成章了。本质上还是没有那么多真正好的观念作品。

再次,好的想法是很珍贵的,所以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而谁是伟大的艺术家呢?那基本上都要靠掌握话语权的那批人来说了,你还不是行业内掌握话语权的人。

以上,在中国当代观念作品的语境下展开。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写实画传统上都不具备或者说都不主要靠观念来作画。

对于当代西方观念艺术的发展情况我不是很了解,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普遍的以哲学的思辨入画这在西方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而中国才几十年,还不成熟。


我想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指的仅仅是当代观念艺术家,而我不认为他们能提供观念,提供给观众的更多的是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又只能发生在艺术展览馆或适当的安排地点。(实际上我觉得艺术馆本身也是艺术,因为他让人们带著艺术的观念与期待来看待艺术馆中的作品,因为艺术就是赋予含义,人们走进艺术馆,就在被提醒我看的是艺术,进而会深入思考可能平时不会去主动思考的事物。)

当代艺术有观众吗,比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可以说非常少,如果刨去看乐子的,那几乎没有了,只能圈内的人互相欣赏,但并不意味著它不好,是虚假造作,不是,它的确是艺术,你可以说是观众不行,但我说是不被需要,人们不需要了解他们,不需要被它们震撼,但是人们可以从别的渠道受到他们的影响。

对于当代作品的观念性我一直有疑虑,那就是观念的接收有效性,比如我创作一件观念作品,既然是观念作品,必然是去表达观念的,向谁表达?观众。那么问题来了,观众如何有效接受你的观念?艺术作品是如此晦涩,指向不明,而我们知道艺术欣赏者是可以自由解读作品的,艺术欣赏是有再创作性质的,那么这个观念一定是被误读的。

所以我不认为当代观念作品可以有效表达观念。

但是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回答完。

艺术家是可以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包括讽刺)。

为什么呢?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对人们造成巨大影响的主流艺术,现在被忽略的,没有观众的,只是以前的主流艺术地位边缘了而已,举个例子。

油画,现在已经边缘了,在图像爆炸的时代,谁会注意一幅精心描绘的图像?可是试想,在古代,一辈子没见过一幅图像的信徒看到突然在墙壁上看到散发著光芒的耶稣,什么体验?

那么如今最主流的对于人们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能表达明确观念的可以具有艺术属性的东西是啥?

电影啦。

附上一张最近没画完的没有影响力的没有观念的没有艺术属性的 大海龟~


艺术并不仅仅作为讽刺,批评,反映而存在的,当然不可否认这些是艺术非常独特的能力。

你说你看到的艺术中「思想」都很无力,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有可能你看到的不算优秀,或者优秀的你没看懂。

严格来说,讽刺(satire)是一种俗称类型,甚至带有贬义色彩,而反讽(irony)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修辞手法。

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文学上的讽刺作品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接触,比较著名的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国外有《唐吉诃德》《好兵帅克》《巨人传》《格列佛游记》等,国内讽刺小说名篇《阿Q正传》《故事新编》《赵子曰》等。从古至今,讽刺一直都是文学作品重要的内容。

文艺不分家,那么古画上有讽刺内容吗?

元?任仁发《二马图》

左瘦右肥,作者自题「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

明?李士达《三驼图》

三个驼背老者相互戏谑,上方钱允治诗云:「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齐白石《不倒翁》

不言而喻。

我们近年来看到比较多,最能走进大众群体的是插画。

类似这些:

(图源水印)

(图源网路)

(图源网路)

(图源网路)

图片所呈现的内容直击人心,引发思考,想比文字,图像更具及时的视觉冲击力。当然这种感觉消散的也快,逐渐觉得乏味。

社会在进步,艺术也为曾停下脚步,

当代引起争论最多的大概就是行为艺术了。

吉米?希基「钱衣」

艺术家不是能讽刺到什么,而是在呈现的作品中附带了某种教化意义。具体观者能得到什么,还得看观者自身的差异。

政治家说,战争。艺术家说,不要战争。一个是左右事实的权力,一个是震撼人心的努力。我想这也是艺术家存在的道理。

熬夜原创,内容粗浅,如若转载,肯请注明出处。


这个和文章是一个道理 还有电影之类的。按明面上来说 似乎只有官方文章、红色电影是真正的在批评某些时事。

但是所谓的这种「想法」讽刺些什么,其实还是在于实用性。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讽刺近代中国的种种现象,然而这种「实用性」的警言在鲁迅之前已经有许多许多,的确并没那么珍贵。但是要知道艺术品在其实用内容之上还有艺术性。

「想法」的确没那么珍贵,很多人都能想到,甚至于现在的广大网友也能思考到一些社会问题,但是能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才是珍贵的。


你想多了,艺术作品也不过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但表达什么、被不被理解又是另一个概念的事了。

有一句话叫做「艺术作品在被创作出来以后就与作者没有关系」,侧面表达的意思就是你从艺术作品当中看到的东西,大部分都来自于你心里已经有的成熟的想法(或者说以你的立场能看到的东西)。

所以在这里问题就来了:当你觉得一样广受赞誉的艺术品表达的东西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是艺术品本身水平太低,还是你所理解到的东西出了谬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