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如果就与电影相比的话(因为我对电影感触较深),我发现不出文字的优势。

就说情感体验上,《神秘岛》中尼摩船长与他的潜艇场面在深渊里时,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难过,悲痛,但鼻子都没酸。前几天王牌特工2梅林死时,他还没唱完呢我两行热泪就下来了。 情感体验应该是评判艺术品的一种标准吧?所以我就不清楚文字作为一种现在仍热门的艺术形式,到底优势何在。


你说的应该是文学吧。

按我的理解来说,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更不受局限,更抽象,更自由。我们观看电影,追求视觉效果,观影体验,它是相对具体化的,有感官上的冲击力。而文字在阅读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呈现相应的画面,这种「脑补」所带来的体验和视觉化的冲击力不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小说的同一个人物同样的情节在不同读者的想像里是不同的,它不会受电影技术的局限,演员演技的局限,至今仍有很多文学作品无法拍成电影,影视化超过原著的也只是少部分。

至于优势,我认为没必要比较,因为他们并不是谁比谁好的关系,大多影视化作品都来源于文学作品,无论文字,还是音乐或者电影,漫画,只是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媒介而已。


想这种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用个例来做反面教材,太片面了,他说文字不如电影,你说是没写好,我说是拍的好…没有意义,其他表达形式亦然

想一想如果是你来表达,在不同的形式里分别会怎么传达一个同样的感觉,异同会更明显一点

顺便抨击一下「文字才能想像」的回答,你也许是去电影院只看妹子的类型?
我们每个人都孤独地生活在世界上。谁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凭一些符号与人交流,但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所以它们的意义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地想把心灵的珍宝传递给别人,但他们却无力接受,因此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然紧挨著,却并不真正在一,既无法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了解。我们就像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对他们的语言知之甚少,想表达那些美妙而深刻的事物,只能局限于会话指南上一点平庸的词句。我们的大脑充满了奇想,却只会说「花匠的姑姑有把雨伞在屋里」———《月亮与六便士》 我觉得这段刚好说出了文字的意义
我无法去拍电影 也不会创作音乐 可是我可以用或浅显或深刻的文字记录下我所想所见所爱

文字接受所有人


文字带来的想像,无法用文字,图片,视频表现
我认为文字的力量并不在于像影视作品那样给你视觉冲击,而是在于它的张力和无限的韵味。比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或者「我整夜整夜地喝酒,我整夜整夜地想你」或者「忘掉你跟我恩怨、樱花开了几转」或者「词客飘蓬君与我」,抽象性强一点的重在营造氛围的文字,有时候光凭画面和表演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对吧。时间上的延续可以用语言展现,但影视作品呈现的会相对瞬间;文字的凝练更是一大优势。而且文字通过组合变成句子变成文学作品,从中能直接感受到作者或者人物当时发自内心的心情,我觉得这也是很宝贵的。

此外,你觉得文字的力量就不够惹人泪下么?我觉得很多时候文字比影视音乐代入感更强,「被击中」的感觉是可以一瞬贯穿身体的。

不过反过来,也有很多影视作品的镜头、细节值得深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二者都是不可替代的。或者「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种句子,本来就是人间天物了。
文字是无声胜有声呀!当然很多诗词歌赋就是拿来唱的,可是很多诗词现代人唱出来很可笑,完全是糟蹋艺术。我认为不管文字,声音,画面都有精彩的不应该互相排斥,有了好剧本才能拍出好电影对吧?


因为你学了十几年语文, ——鲁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