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驗,那不叫飄,叫浮躁,是對已學過知識再回顧的倦怠感。對復讀生而言,反覆學已經有過幾輪複習的知識會是一件更枯燥的事,很多復讀生對某一章節那些已掌握的知識感到飄,對這一章節自己之前複習未掌握的部分卻採取放棄的態度,因此整個過程只是使已會知識更熟練,沒有實質提升。復讀要有提升就只能忍受痛苦,已會的要忍受枯燥再學一遍(這根本不可能避免,每天能進行的有效學習本來就不多),曾經不會的也要爭取搞會(你也會發現有些東西你再學一遍還是不會),反正大部分人都是帶著迷茫復讀的,去自己體會唄,每個人感覺都不一樣的。


這是我之前回答過類似問題的一個答案,可以參考一下:

作為一個復讀過的人,我覺得挺有必要將我當時復讀的一些真實想法說給你們聽。

我覺得首先要想把復讀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降到最小,最關鍵的前提條件是:認清楚自己的決心。

那如何才能確認好自己的決心?有三個考慮因素。

第一:目前的高考成績是在哪個階段

1??如果成績是處在A段,想要進擊A+段。有兩種情況下,我是推薦你可以考慮一下復讀,一是最後志願你選擇得不滿意,去到了另一個不喜歡也適應不了的地域;二是沒能選上你一直夢想的專業。除了這兩種情況以外,我不是特別推薦你去復讀。因為你最後上的學校也已經是一本了,在大學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讓自己成長。

我身邊的例子就有過好幾起,有一個是姐姐的朋友,高中讀的是汕頭金山中學(是很有名很厲害的學校),第一次高考考上重本,但是最後被調到了重慶大學。他自己和家裡人都不是很滿意這樣的結果,不想要出省。

於是這個男生就決定復讀,後來去到了另一個很厲害的民辦中學復讀一年,最後考上了華南理工的建築學專業。(這個例子就是因為地域不合適而選擇的復讀);

2??如果成績是B或B+,想要衝擊A。我覺得會考慮復讀的,大多數都是集中在這部分群體上。我的想法是,這部分的群體如果想復讀的話,其實我是挺支持的。因為進步的空間很大,並且有方法可循,能夠針對薄弱地方重點補習,是能夠有比較好的收穫的。

我身邊復讀最多的人也是這部分群體,當然,有的人從之前2B多出幾分(這是我們那時候的叫法)直接考到深圳大學,也有就只是從2B考到2A。

3??如果成績是C或者C-,想要衝擊B。我覺得除非是那種自己真的下定決心,並且能吃苦立志要學習的同學,否則不建議。

當初我在復讀的時候,有一位男生,印象很深刻,他的成績不好,但是他真的超級用功努力,但是不是那種封閉自己,閉門造車的那種。他經常向比自己厲害的人請教任何問題,一整年下來,他真的提高進步了挺多。我和他不是特別熟,所以不知道他最後考了幾本,但是聽別人說,他在大學積極當團隊領導,並且還去日本交流學習,我也很驚訝,但是我後來想了想又覺得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當他在復讀的時候,他就已經立志要改變自己了,他很珍惜那次復讀的機會。一到大學裡,他在復讀時期的困難時期都經歷過來了,還有什麼是能讓他害怕的呢?大學,就是他歷練過後綻放光彩的地方。

第二:你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對於復讀這件事情,你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你願不願意花一年的時候,去讓自己有變得有所提升?這個問題,你一定要好好思考。就算你身邊的人再怎麼說他們的想法,你可以聽,但是,你更多也要多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因為一旦選擇,學習的是你,而不是他們。所以,不能完全沒有主見,全部都聽別人說,最後去復讀了,卻發現和想像中的不一樣,然後就埋怨他人。

過了高考,也是成年人了。要開始學會用成年人的思維去想事情,而不能再是以前那種父母包辦一切。

自己思考,傾聽別人意見,再權衡利弊,作出決定。無論哪個決定,都要學會自己去承擔那個後果,不能再有依賴別人幫你擦屁股的孩童心態。

成長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自立。

但是自立,並不是故意和父母「對立」。不要因為叛逆,而錯過了人生更好的開端。

第三:你的心理素質如何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就造就了每個人抗壓能力不同。

大部分人都會說「復讀」好苦,好煎熬啊。然後很多人聽到之後就對「復讀」有了一種很大的心理負擔。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我們做每件事情或多或少都會有覺得困難的時候,復讀,也是一樣的,在剛開始,你會面對突然和同齡人不一樣的階段,看著別人曬大一軍訓照,你心裡會特別痒痒,而自己卻坐在自習室里還在刷題寫作業。這時候落差感會特別明顯,你就會突然在那一刻,有一種追趕不上同齡人而且又提前擔心二戰又失利了怎麼辦的心情,然後就又陷入「自己是不是不應該復讀」的糾結中。

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糾結太多了,最後又選擇了去讀大學;也有的人扛下來了,最後在忙碌的學習中繼續戰鬥了。

這兩類人,我在復讀時期都遇到過。

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強調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有的人在後期的考試,也有可能因為患得患失,最後又發揮失常了。

第四:家裡人的支持態度

我在復讀期間,讓我覺得能夠唯一放鬆的時候,就是每隔半個月回到家裡的時候,我媽會煮好吃的給我吃,每次回校都會買水果讓我帶回去,而且每次都是媽媽送我去坐校車。

這些,都是我在壓力大的時候,讓我能夠繼續堅持下來的動力。

所以,復讀的事情,如果家裡人反對,但是你自己又決定要嘗試一下,那就要真誠地和家裡人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能夠支持你。

來自家裡人和朋友的支持,那股力量,真的能讓你在每一個黑夜裡堅定你的腳步!

如果以上四點,如果你都認真考慮好了,復讀的風險就會降到很低。

然後,做每一件事情都會有風險性,而決定風險性的大小,一方面來自你自身(能力、意願、心理素質),還有另一方面周圍的環境(人、物)對你產生的影響。

我上面列舉四點,其實都包括在這兩個方面。

所以自己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好好地去衡量思考,從而做出一個理智的決定。

不要因為成績的影響,就亂做決定。

木已成舟,成績已經是過去式。

你要思考的是,怎麼利用手上現有的棋子,去好好翻盤。

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最後說一下,我復讀的這段期間,其實對我後來的人生產生了挺重大的影響,是好的影響。

如果不是因為復讀,可能我也不會在這裡編輯這麼多想法給你們作為參考的意見。

所以,說句題外話,不要害怕改變,也不要害怕遠離舒適區,這些其實都是在幫助你成長。


飄了的話,等各種模擬考的成績出來之後你會沉到水底。

我本人就是例子,初三第一學期以為進了尖子班就可以,一直得過且過,後來月考成績出來打得自己臉疼。


1、不為外物所擾:在你復讀的頭幾個月,招生沒有結束,身邊會有很多人去了一些很不好的學校,這時候你一定不要被他們的行為所干擾,安心複習;

2、耐得住寂寞:複習這一年需要堅持,上大學的同學都沒事了,會很自由,但你一定要堅持每天的複習功課;3、自信:第二次入高考考場一定要自信,讓自己覺得第一次失敗是發揮失誤。4、勤奮刻苦:學習就要勤奮刻苦。


你都復讀了 有什麼資格飄?還會被那些下一年的考生看不起。自己複習好自己的就行了


漂?

是對比當下同一層面的競爭者所產生的優越感嗎

還是對已經學過一遍的知識在學一遍而產生的厭煩

既然已經都復讀了,還漂啥啊


既然選擇了復讀,那就要好好對待,別人說再多都幫不了你

高三也會飄啊

自律最重要


都會還考不好去復讀,有啥可飄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