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上講非常簡單。留學生凡具有中國國籍的,在法理上必須允許其入境。返回權(作為公民返回國籍國的權利,right of return)是強有力的習慣法和國際法原則。

有一個答案說的很對,這跟之前留學生有沒有捐款、捐物沒任何關係,是基於國籍的基本權利。不能這個人捐款了就允許入境,那個人沒捐款就拒絕入境。如果真的因為疫情拒絕本國公民入境,實在不是文明國家所為,註定萬古貽羞。

至於入境時不如實申報、隱瞞疫情的,完全可以按照法律規定處理,但是另外一回事了。對於在國外拿綠卡但保留中國國籍的情況,政策上可以有千條萬條拒絕的理由,但還是要依法允許入境。如果不能接受,那就去修改國籍法。

上一次有國家認真考慮拒絕本國公民入境,可能是西方國家不希望參加恐怖組織的本國公民回國。而且上述處理大多是通過剝奪國籍的方式來實現的,沒聽說在海關拒之門外的。更何況,疫情和參加恐怖組織可差遠了。

說到底,這不難理解。一個國家的公民不能返回本國,這國籍/公民權究竟有什麼用呢?


1、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大概在一個月前多一點,我們都還在為中華民族的團結而感動

全球各地多數華人、學生,都在千方百計地搞醫療物資(口罩、防護服),然後千方百計的運回國內。航班上只有醫療物資,沒有乘客。

截至2月8日,中國一共進口約3.3億個口罩。其中8000萬個是包括留學生的海外華人籌集的。買不到口罩?其實全球都缺!但中國有個好消息

我們不能一邊在自己有困難時享受海外華人的捐助,另一邊卻在留學生有困難時把他們拒之門外

只有東南蛙島才會做得出這種事。

2、要知道,很多國家現在發生疫情後,輕症的根本不管不問。留學生在海外,一旦患病,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

前幾天紐約華人小哥在網上求救的視頻,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萬不得以,絕在多數留學生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冒險買天價機票坐飛機。與您想像的不同,絕大多數留學生及其家庭並不十分富裕。

3、防疫花費的錢其實都是小錢錢,比起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干擾、對生產活動的干擾產生的損失,防疫的花費簡直少得可憐。

我們國家現在有如一個戰勝了病毒的康復體質的人。擁有一套嚴謹的體系防範疫情的爆發。少量的病患輸入,不足以撼動我國的防疫成果。

4、當然,留學生此時回國必須如實彙報自己的身體狀況,必須積極配合國內的防控工作。如有隱瞞和欺騙,應該按照相關法律嚴格處罰。對一些拒不配合防控工作,行徑惡劣的,絕不能姑息

畢竟,我們的成果也是來之不易。

5、再怎麼說,留學生仍然是中國人。而且,金政委說過,海外4-5千萬華人華僑,遲早是要認祖歸宗的。


二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醫院物資十分緊缺,記得當時我們被派去發熱門診輪崗的時候,防護用具也不完善,同事的防護工具剛開始都是用雨衣。

一開始是好一點的雨衣,後來越來越薄,雨衣也快不夠用。而由於我們城市出去做生意的多,春節回來,僅僅一周內我們也確診了不少。

當時凡是不是什麼引人矚目的大城市,基本網上大型組織的捐贈物資都輪不到,好在我們城市出去留學的人多,海外華僑多,捐贈許多物資回家鄉。

但是即便如此,分到我們這些駐紮本地手上的也並不充裕。我的知友里有在海外的留學生,知道我當時的情況後,還馬上到處給我找資源,N95賣完了,就找韓國KF94,防護服不夠了,給我去澳洲、非洲、印度,全球各地找,如果沒有他們當時的幫助,我們可能在最困難的時候連雨衣都不夠用。

從瘦癟的雨衣到鼓實的防護服,最後基本都是靠這些海外捐贈物資。

印象深刻一個朋友在日本,疫情前期的時候把所有口罩都寄過來了,結果日本疫情開始出現的時候,自己差點沒有口罩用。

知友檀信介當時也給我寄了口罩

所以,不管網上出現多少海歸奇葩,反正我是不會忘了當時幫助過我的海外同胞,不要因為幾個個別破壞了整體。

同胞之間的極端與對立,正是敵人想看到的。


回國的他們,許多也曾包機送口罩

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目前,國內疫情已逐步得到遏制,海外疫情發展態勢卻日漸嚴峻。

受限於其他國家的出入境限制措施或航班等因素,許多在外的遊子面臨一種窘境:無安全感的他鄉,「回不去」的故鄉。在國外,有人因疫情受到歧視,歸國後,也有人因疫情受到一些網友的辱罵。

近日,在疫情的壓力下,一些在海外的同胞選擇回國。由於一些原因,他們在輿論場上卻被「另眼相待」,甚至在網路語言的暴力中被中傷。

部分網友的憤怒有跡可溯。自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底爆發以來,中國上下付出了極為巨大的犧牲與努力,才取得了如今良好的疫情防控形勢,境外疫情輸入已經成為當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風險。

最近新聞中有部分入境人員不配合防疫工作,比如瞞報行程等,這類讓人寒心的行為,在網路上傳播地飛快,引發部分網友的不滿情緒,擔心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被破壞。

隱瞞疫情、干擾防疫工作應該受到法律的罰處,道德的譴責。但隨之輿論風向也有點歪,出現了污名化的情況,出現了一些辱罵歸國人員群體的聲音。事實上,輿論的極端化把少數個體的錯誤行為歸因到了歸國人員整體身上,製造了粗糙的對立,進而給這一群體造成了心理負擔。

3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自3月11日以來,我國陸地口岸、海港、空港入境日均1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八成多。其中乘坐國際航班入境人員日均2萬人次,外國人佔比一成左右。

按照數據,為防疫添堵的歸國人員,只佔了歸國人員中的極少數,絕大多數人認真履行相關規定,依法配合防疫工作。

從湖北人到歸國同胞,出現歧視是令人遺憾的。在一個多月以前,部分網友歧視湖北人的言論和行為就引發過不小的爭議。在當時,出現的這樣行為還可以由對病毒認知不足、出於恐慌的自我保護引發而態度過激來解釋。

而疫情發展到當下階段,人不等於病毒、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常識早已深入人心,可網路上還是有部分人,敲著冷酷的字去傷害他人,片面的偏見和極端的情緒背後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來自網線背後的冷漠字眼,總是忽視一個基本常識:他們是我們的同胞。

回顧抗疫初期:包機的「口罩」航班,日本留學生用僅有的8萬元為家鄉採買口罩,海外華人華僑在全球範圍內奔走採購防疫物資……當時物資緊缺的我們應該能更理解現在渴望尋求祖國庇護的他們。

有網友說:如果中國人打疫情阻擊戰的前半場、外國人打後半場,海外華人華僑則打全場。這可能是一句玩笑,但足以證明現在海外華人華僑正經歷著我們之前經歷的不易。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與全人類休戚相關,對立與歧視無益抗疫工作。全球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需要各國攜手應對、風雨同舟。若同胞回,我們的國門為同胞而開,當然,前提是做好各項防疫工作。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外交部例行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對於入境人員採取有關檢驗檢疫和防控措施,同時也會一視同仁、充分照顧當事人的合理關切。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流行病」。在這種情況下,境外輸入已經成為中國不少地方疫情防控面臨的主要風險。

中國各地方政府依法依規,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需要和國際疫情形勢發展,對於入境人員採取有關檢驗檢疫和防控措施。這既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同時也可有效阻止疫情跨國傳播;既是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外國公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有關措施對於外國公民和中國公民一視同仁,各地方會充分照顧當事人的合理關切,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協助。隨著疫情的發展變化,中國地方政府還會及時、動態地調整對境外人員入境後的防控措施。

所有歸國人員應達成共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積極配合防疫工作。對於隱瞞病情、破壞防疫工作的人將零容忍。

目前,北京、上海等多地均已明確境外回國人員新冠肺炎輸入病例醫療費用支付政策。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在1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說,境外回國人員輸入病例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醫療費用後,個人負擔部分財政給予補助。

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醫療費用原則上由患者個人負擔。參加了商業健康保險的人員,由商業保險公司按合同支付。

此前在14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也介紹了相關政策。一是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報銷以後再實施財政的補助。個人不需要負擔相關費用。二是對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原則上由患者個人負擔。參加了商業保險的人員,可以按照商業保險的合同規定支付相應的費用。」

同時,近期準備回國的人員,也應摒除心理負擔,科學評估風險

「網紅醫生」張文宏建議:

「不管回不回,你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要多長時間,回來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呢,你讀書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來待在那裡怎麼辦?」

如果經過多方考量後,回國是最好的打算,那麼祖國也將是同胞們最堅實的後盾。這位從韓國返回上海的女生,就用她的親身經歷為海外同胞們打了一針「強心劑」。

二月底韓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因為一個人住在首爾市中心人流量密集地區的木西,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提前結束了在韓國的行程,乘飛機回國。根據防疫要求,木西乘坐航班抵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後,開始了14天的集中隔離生活。

機場問詢處,工作人員對入境人員進行詢問

回國前做好防護措施

在回國前,木西收到了國內朋友「贊助」的防護服和護目鏡,她表示做好防護工作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海關登臨檢查

3月5日,木西穿著防護服辦理登機時,她看見櫃檯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到上海機場之後,要被14天隔離。」在這之前,她也做好了回上海要被隔離的心理準備。

飛機上,她觀察到,乘務員都戴上了口罩,手上也戴了兩層手套,裡面一層戴著橡膠手套,外面還有一層塑料手套。在飛機上,除了填寫入境表,木西還要填隔離同意書。

3月5日下午5點,木西乘坐的航班抵達上海虹橋機場,乘客都需要配合海關做登臨檢查和測溫工作。

防護服上被貼上了小鹿吉祥物

下飛機後的第一件事,是排隊交入境表。接下來,等待她的是問詢環節。工作人員會詢問乘客有沒有去過重點疫情國家與地區,有沒有去人多的集市集會場所,身體有沒有發燒或者咳嗽的癥狀等。木西都仔細回憶著。排隊和詢問環節很流暢,20分鐘內,木西很快答完了工作人員所有的提問。

走到入境大廳等候區,海關關員會逐個核對旅客的健康申明卡。為了緩解旅客的焦慮情緒,工作人員還會拿出小鹿圖案的卡通貼紙對乘客說,「等一下等一下,讓我貼一下這個吉祥物。」話音剛落,木西的防護服上就被貼上一枚小鹿圖案的貼紙,木西看著「大白」防護服下的姐姐,緊張情緒瞬間消失。

凌晨兩點,也有人在服務

酒店發放的消毒藥片和體溫計

因為沒有固定住所和隔離條件,根據防疫要求,出關後,木西需要坐上統一的車輛,由工作人員陪同到達集中隔離的酒店,由駐點醫護人員安排入住。

3月5日晚上9:30,機場依然忙碌著。木西等來了接自己的大巴車。雖然對即將要去的隔離點充滿未知,木西還是感受到了回國的溫暖,「很多人在高壓工作下,都會有一些沮喪和不耐煩,但是我沒有在她們身上感覺到。」

大巴車上有15人,都是去酒店集中隔離。晚上11點,車輛終於抵達了隔離點。酒店門口,早就有醫護人員拿著噴槍,等著這批乘客。他們一到,醫護人員就開始對行李進行大範圍消毒。

木西分到了在三樓的標間,所有乘客都先要回到安排的房間。過了一會兒,工作人員通知木西,行李消毒好了,可以去電梯口取自己的行李。接過行李,木西給工作人員鞠了一躬說,「真的辛苦了,謝謝。」

一切安頓妥當後,14天的隔離生活開始了。

入住當晚,酒店還給從國外回來的旅客發放了生活用品包,五個醫療廢物包裝袋,體溫計,消毒藥片,酒精棉球……裡面的消毒品一應俱全。

隔離生活超出預期,「早餐營養均衡」

面對獨自隔離的生活,木西還是會感到些許不安。朋友聽說她被隔離,也會給木西投食,送來一些奶茶和零食。

漸漸地,她也覺得隔離生活是超出預期的。不僅飯菜種類多,而且搭配合理,「早餐會非常健康,經常會給紅薯、玉米這樣的粗糧,有時候會有豆漿,營養很均衡。」午餐有鴨肉或者豬蹄,素菜搭配白菜、黃瓜。

午餐有鴨肉和蔬菜

幾次下來,她發現,這和她自己宅在家生活並無兩樣。

上海的隔離點,不僅每天都提供一日三餐,還會把她點的外賣、快遞等一起送到門口。送餐的工作人員會貼心地把外賣掛在門把手上。「門把手上是濕的,聞起來是剛噴過消毒液。」從各種細節中,木西確認這裡會定時反覆消毒。

在這樣安全、安靜的環境中,慢慢地木西也和工作人員也建立了「隱形的默契」。

每次處理垃圾的時候,木西都會把垃圾袋口紮緊,用消毒水把垃圾袋噴到濕潤,放到門外,工作人員會定時來收。整個流程下來,她覺得這一套防疫工作是滴水不漏的,是一絲不苟的,讓她很安心。

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早點回到父母身邊

在隔離期間,木西會定期和父母通電話。作為一個天生樂天派,木西和父母聊天的語氣越來越輕快。通過聲音,父母聽出來女兒在隔離點生活得很好。

3月16日,木西已經被隔離了11天。木西說,在這裡,自己已經找到了一個很舒服的狀態。因為自己平時就很享受獨處,在隔離期間,木西也會聽聽歌,看看電子書,看看電影,線上處理一些工作的事情。木西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的一個「小基地」。她說,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早點回到父母身邊。

春天已至,這場戰「疫」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希望每位「遊子」都能早日回到自己的父母身邊,也希望廣大同胞能多點理解與同情,少些極端與對立,那些莫須有的歧視該被按下停止鍵了。

——————————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ID:rmrbwx)、「光明日報」(ID:gmrb1949 作者:常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澎湃新聞


人之常情。

相互理解。

你做好防護,我做好接納。

建議兩出入境檢驗檢疫中心制定詳細的公眾號推文。

包括以下內容——

登機前準備工作。

飛機途中注意事項。

抵達機場之後會有什麼安排?具體流程。

越詳細越好。

並在各大微信公號平台推送,讓有意回來的留學生和華僑提前做好準備。

臨危不亂,你好我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