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一場針對的華為的黑公關狂歡


現在來看,華為選擇了先喊口號後落實。而且,這符合C語言的用法……

右下角手機靠macos自帶的畫圖實在搞不定了

@我鴻 ,你這ID很有意思。

當初鴻蒙的ppt別說代碼了,就是設計思想本身,也就是幾個空泛的「分散式軟匯流排」這種叫法。假如當初鴻蒙就是個完成度很高的東西的話,那麼至少會像「方舟編譯器」一樣給「分散式軟匯流排」取個名字,比如說什麼「九頭鳥分散式軟匯流排系統」這樣。

如果用更加產品化的思路來看,當初的ppt僅僅是「存在可行性」,但「缺乏具體的要求」。比如說「分散式軟匯流排」,要是按華為的企業文化,如果一個成熟的東西肯定會講「延遲小於xx毫秒」這樣精確的參數目標的。但是當初ppt連量化指標都沒有,說明大概率是「一個還未深入討論的設想」,甚至連「產品的大方向都沒得到共識」。

很可能是余承東玩了一手「下克上」,直接按自己的想法發布了這玩意,架著全公司跟著調轉方向。也正是如此,余承東話才說的如此滿,當然也有他一貫大嘴的習慣在裡面。

後面包括任正非的態度都是反覆橫跳的,可見華為內部並沒能統一思想。甚至我認為在2020年,華為內部仍然只是一部分人堅定地想做鴻蒙,但另外的人猶豫,同時還沒有別的解決方案。

用《流浪地球》做比喻,就是面臨太陽要炸這個問題:飛船派事實上不可行,僅能保存人類的冷凍精子卵子,同時這也和流浪地球基本不衝突;流浪地球派儘管看著荒唐,但反對派和其他派連荒唐都不如,所以先行一步為流浪地球做準備;反抗軍不滿,但沒什麼有用的建議,只是拚命證明太陽不會爆炸。

對於華為來說,HMS就是個飛船,而鴻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內部外部肯定有反抗軍的存在,但最終並不能提出什麼除了等死之外的任何解決方案。於是HMS這邊大家做,都認同;鴻蒙這邊只有一部分人堅定地做,另一部分人惶惶;反對派這邊寄希望於美國不制裁,而這幾乎是不可能……

但是余承東在年初信里講的很清楚了,他也很明白,不做鴻蒙長期來看死路一條,但做鴻蒙又是九死一生

那麼只能祝他好運了。


我覺得,如果這個CC不是托的話,應該不就不是空城計。

「2019年9月6日,華為鴻蒙獲得了國際CC的EAL5+的證書 」

新聞圖片:

淺談華為鴻蒙獲得國際安全評估EAL5+證書_finery77的博客-CSDN博客?

blog.csdn.net圖標【轉載】華為TEE(鴻蒙v1.2)通過CC EAL5+認證 採用形式化方法設計 網易新聞?

c.m.163.com圖標

附上一些評論區的討論

Q1:TEE和宣傳的完整鴻蒙還是差別很大的.....只能說內核完成了一半吧

A1:TEE並不是內核的一部分,概念上來說,恰恰相反。

TEE是一個硬體級別隔離的概念,隔離層次高過os,高過kernel,高過虛擬化,簡單來說,TEE里也需要一個os,需要一個內核。

所以就huawei最早公布的鴻蒙是一個微內核來看,送檢的應該是使用鴻蒙內核的TEE方案。

也就是說,鴻蒙作為一個OS內核是肯定完成並通過認證的。

只有鴻蒙後來好像還有其他概念的衍生我就不是特別清楚了。

我發個回答也是想說明,人家做沒做和開沒開源並不直接掛鉤的,即使這個項目已經獲得了業界認可。

商業項目開源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

Q2:關鍵是鴻蒙到底是什麼?取代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備胎,還是一個OS的內核加上HMS。

如果只是內核和HMS,那對於提問者來說就是空城計。

A2:OS內核是OS的一個部分,除了內核,OS還有很多其他部分。 google的移動軟體棧是: 增強版的Linux內核 + Android OS其他部分 + GMS。

GMS是運行在OS之上的應用程序。

華為的鴻蒙最初公布的時候就是一個內核吧,我回答里的鏈接證明的也是這個。

當然,如果要和google對抗,只有一個內核是肯定不行的,還要構建OS的其他部分,還有HMS。

(1)如果華為構建OS的其他部分,那麼其他部分的對上介面也會和Android保持一致,不然你的微信,QQ,王者榮耀都不能玩了誰還買華為?

(2)同理,華為如果構建HMS,其形式和功能也必然包含GMS已有的形式和功能。不然應用程序開發商的遷移成本就太高了,例如Facebook等。

(3)簡單來說,你可以多一些能力和介面,但是google有的,你不能少。

(4)退一萬步,其實Android是開源的。如果華為以後用鴻蒙內核替代Linux內核,搞一個 鴻蒙內核+Android OS其他部分(當然,華為在非OS對外介面層還是要做大量修改的),然後這個OS取名 也叫鴻蒙或者綠蒙,你覺得這個算不算空城計呢?


年後要入職搞操作系統了,實驗室好幾個哥們一起,有南京團隊有杭州團隊。方向就兩個,鴻蒙和虛擬化,具體是不是空城計,不清楚。大力投入是真的!希望有功成那一天吧。按華為一貫風格,成是大概率。


嘲笑的不要急著嘲笑,諷刺的也不要急著諷刺,崇拜吹捧的極少數也不必急,總會有水落石出的那天。在十多年以前華為說要做研發的時候這些都經歷過,哪時候沒人想到華為能在高端核心路由器上趕超Cisco,Juniper,也沒人相信無線能趕超諾基亞,更沒人相信華為光網路能達到今天的地步。慢慢看吧急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