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各個城市都有很出名的美食街,比如戶部巷,寬窄巷子,東關街什麼的,但是都不是當地的最地道的美食,所以你們能否推薦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有那些美食,比較特色的,接地氣


北京

去牛街吃頓羊蠍子火鍋,兩個人一百出頭吃到撐,出門再來半斤驢打滾椰蓉糕,美滋滋。

為了吃飯可千萬別去南鑼鼓巷,別去王府井美食街,別去大柵欄,吃烤鴨別去全聚德。

不過南鑼鼓巷往東有個白魁老號飯莊,幾百年的老字號了,便宜地道,但可能會吃不慣,而且人很多,早點去才有位兒。


謝邀。天南海北出差,沒有固定生活的地方,以下是待的時間比較久的。

按時間來 一個地方就說一個 儘可能在一家店裡吃到當地的特色且下限不能低。以下為答案:

出生地 宿遷泗洪:臨淮魚館

高中讀書地 徐州豐縣:三教堂狗肉館,春光酒家(考慮到有人不吃狗肉,加一個)

大學 無錫:小峰飯店

實習 蘇州:小園樓

第一份工作 宿遷:黃狗豬頭肉

出差 重慶:小面(平均水平很高,基本上踩不到雷,就不指定館子了)

出差 昆明:lost garden西餐廳(翠湖周邊給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西餐)

出差 揚州:東園小館(估計揚州人得噴我)

出差 鎮江:老趙麵館

第二份工作 南京 :夢影食園

出差 盤錦:湖濱四季城農家院

出差 西寧:馬爾沙牛雜


謝邀。

如果來福建旅行,無論是到我的出生地泉州,還是到我現在的居住地廈門,我只推薦一樣東西——潤餅菜,廈門這裡稱為薄餅。

貼一篇自己的舊文吧。這篇文章2014年發表在本地的雜誌上,對於潤餅菜,所有能說的,這篇文章大概都說全了。

《不過一卷人間煙火》

小小的一卷潤餅,咬上一口,咀嚼的是時節里鄉土的好味道,伴隨著家族特有的溫度,算得上是一生的回味。

潤餅菜並非泉州獨有,可倘若細細考究,它才是最地道的泉州好味道,有著宋人寒食的遺風。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提及泉州時,人們總是很容易想到東街的燒肉粽,想到西街的麵線糊,想到晉江的牛排,想到石獅的牛肉羹,就是想不起潤餅菜來。大概,潤餅菜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所以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

姑姑是地地道道的南安土著,恪守著閩南名目繁多的習俗與觀念,這潤餅菜,每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兒時,有了春節、清明、端午這樣的契機,我每年總能吃上幾回姑姑做的潤餅菜。油乎乎的一盆上桌,乍看顏色濃重厚實,土得掉渣,甚是無賣相。但吃上一口,整個人竟「無語凝噎」——倘若拍成動畫片,大概就是在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上慢動作奔向金黃落日,腮邊的淚滴逐漸幻化為甜美的彩色泡泡——驚詫歡喜交織其中,竟是無法用言語完整表述的。一直奉行精緻食物美學的我,也不得不在這塵土般厚重的味道面前低下頭來,老老實實地大快朵頤一番。

潤餅菜從準備食材到一切煮熟就緒,需要花上好幾個鐘頭甚至大半天。母親也曾認真的嘗試過,卻從未揣摩出姑姑手下的好味道。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兒時姑姑做潤餅菜的陣仗——鄭重其事、絕不將就——捲心菜、胡蘿蔔、荷蘭豆、豆芽、韭菜、芹菜、豆乾、海蠣等當令食材,嫩的、脆的、甜的、香的、滑的、酥的,什麽味道都有,該切絲的切絲,該切段的切段,都有它們自己應有的樣子,粗人可「無倘切七餅菜」。往後分別炒好,下上好的五花肉片,連同這一堆五顏六色的餡料,放到土鍋里細細的煨,直煨到香飄滿屋才可起鍋。還有那潤餅皮,極其講究手工現做,越薄越好,自家是鮮有這樣的閑工夫的,姑姑每每早早地從集市上取回,用濕布捂著或是放在鍋蓋邊微微加熱,以免薄薄的餅皮失去了好口感煞了風景……也許是出自鄉人安靜無爭的用心,這潤餅菜,竟是可以越煮越香的,也是奇了。

一片薄薄的餅皮攤在揩凈的桌上,用湯匙將餡料勺進卷好,雙手捧上,彷彿包金又包銀,和北方人的餃子一樣。當然,同樣也要許多人一起吃才有意思,幾個家人圍在一起,你包一卷,我包一卷,豐儉由人,變幻無窮,又隨意又熱鬧。我從前總是很貪心,往往這也喜歡,那也喜歡,餡料堆成一座小土丘,捲起來幾乎卷不住,還常常撐破了餅皮,被大人們笑話「大心肝」,但包多了也包出心得了,於是懂得什麼是恰恰好的感覺。

如今留在廈門做了孤家寡人,這一年到頭,都要把食堂與超市徹底吃穿,偶爾,也會去街上找找做泉州菜的小餐館。其實,真正正宗的泉州潤餅菜吃法,是每一樣主餡與輔料分別擺好,有主次地分別包入冷冷的吃,精緻程度可比北京人吃烤鴨。而姑姑這一手潤餅菜絕活,卻是同安一派的路數,與廈門潤餅菜的吃法同出一則。但即便如此,我也沒在廈門嘗到過昔日那穿越平和的、鋪天蓋地的鄉土味,有點心塞。

「人之犯饞,是在飽暖之餘,眼看著、回想起或是談論到某一美味,喉頭像是有饞蟲搔抓作癢,只好乾咽唾沫。一旦得遂所願,恣情享受,渾身通泰。」梁實秋的《饞》,用來形容我的狀態最適合不過了。細細一想,我所懷念的,也許只是潤餅菜里那一縷人間煙火吧。


回民街是很多遊客心中的美食天堂,但是對於很多本地人來說,灑金橋才是吃貨天堂。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哪兒「咥」得美美的。

灑金橋位於蓮湖區的回坊內,是一條南北縱街,南起大麥市街北口,北至老關廟什字正南,長約800米。

關於灑金橋名字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在南宋和元代稱為鐵爐街,明代改為鐵爐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橋,後改為灑金橋。

另一種說法則是說開元年間日本、東羅馬帝國等國的使節前來朝賀,並以金幣作為禮品。眾多金幣堆在宮中,唐玄宗突發奇想,在廣運門附近的宮城上宴請王公貴族,讓文武百官在城樓下的橋上餓著,不久成片的金幣從城門上潑灑下來,散落在橋上,這便是「灑金橋灑金」。

灑金橋不像回民街開發的那麼成熟,這裡街道狹窄,僅容兩輛車錯向路過,時不時會有摩托車,自行車擦肩而過。街道兩邊的房屋都是很古舊的,店門口的招牌散亂地伸向街道中央,特別富有市井氣息。即便在凌晨兩三點,依然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可以說一天24小時,你都可以在灑金橋吃到美味。以下是很多本地人常吃的美食:

馬洪小炒泡饃館

他家小炒泡饃用最新鮮的牛裡脊爆炒,加入醋、辣椒和掰好的饃,再兌入湯熬煮,酸辣清香。其實他家還有泡饃,但是小炒更受歡迎,不習慣泡饃味道的,可以試試小炒。

回坊馬二餃子館

他家30多年只做韭黃牛肉餡餃子,掌柜一直親手調餡。他家酸湯的醋經過熬制,綿酸不刺激,香濃又不嗆口,澆上潑得紅潤焦香的辣椒油,開胃酸爽,咬開餃子,一口酸湯牛肉韭黃餡兒灌上紅油酸湯,保證回味無窮。

老金家蛋菜夾饃

現烙的飥飥饃,先抹上一層辣醬,然後鋪一層玫瑰鹹菜,再夾上兩三個鹹鴨蛋黃,最後再灑上幾粒酥脆的花生米,饃被撐得滿滿的,瞬間理解饃都原來不是虛傳。

劉信牛羊肉泡饃小炒

他家羊肉燉得特別爛,湯汁濃郁,沒有常見的膻味,肉嫩鮮美,泡饃的饃一定要掰得小小的,這樣才能充分吸收湯汁,專業的手法可以掰得黃豆大小,大家盡量掰得小點就可以了。

老李家明明胡辣湯

湯香丸子勁道,澆上油潑辣子,再來個牛肉夾饃,吃著特別得勁。

他家每天只賣到早上10點-11點就關門,如果想吃一定玩早去。

老馬家牛肉餅

油炸的酥餅,焦黃酥脆,牛肉大蔥料很足,咬一口香味四溢,據說他家是灑金橋最好吃的牛肉餅。

甑糕

採用糯米,和田棗,雲南棉糖,芸豆一起在大鍋一起蒸制而成。和田棗蒸熟成為香甜酥爛的棗泥,芸豆軟糯香甜,香甜不膩而且勁道。

紅豆酥

酥皮中間夾著水煮紅豆,不像蜜豆甜度那麼高,顆顆圓粒飽滿,紅豆煮的很爛,面面的很細膩,一口咬下去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了,這也許就是吃貨的幸福吧。

其實灑金橋的美食還有很多,烤肉,麻醬涼皮,柿餅等等。

另外,因為灑金橋還不是很出名,這兒的很多美食價格會比回民街低很多。

西安灑金橋美食古色古韻的視頻 · 1 播放

小吃不一定好吃,小吃的地方特色太濃,口味遊客不一定喜歡,嘗嘗當然是可以的。

個人體會,但凡是小吃,不管什麼地方的,能讓外來遊客說好的很少,主要還是不習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