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你想把它當什麼去讀,想通過他學到什麼

如果你想把當做課外讀物,需要豐富自己的社科修養,那烏合之眾當然值得讀

如果你把它當做社會學至高真理,想通過他來裝逼,那建議不要讀。

還有,讀了烏合之眾之後,不要將自己排除在「crowd」之外


自然是值得一讀的。

和本書相關的另一個問題 如何評價勒龐的《烏合之眾》?中,最高贊同數的回答的內容竟然是「《烏合之眾》的50句精華」。

這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了。

在書中的第三章——群體領袖及其說服方式中,講到領袖起作用方式的第一個就是「斷言」。

斷言簡單明了,完全不用說理和證明,這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群體頭腦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斷言得越乾脆,越沒有拖拖拉拉的證明和解釋,便越有權威。

我想看到這50句精華的朋友中,有人可能覺得讀完這50句就算讀過這本書了;也有人可能會選擇其中看起來最厲害的一句,然後配上這本書的封面圖,發表在朋友圈,顯示自己正在讀一本很厲害的書;還有人可能正在寫文章,需要一句很厲害的話鎮場面,就像之前聽說很多自媒體作者都在「句子迷」中選金句一樣。

選擇其中的任意一句,不解釋,就已經很「厲害」了。

--

如果沒有讀這本書,當我想看到這個現象時,可能就只是一笑而過了,而讀了這本書後,我可以有意識的去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我比較喜歡目前點贊排行第三的方可成的回答,至少在我看完這本書後,他告訴了我這本書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另一位心理學家是如何從積極正向角度思考群體行為的——「大眾」。

--

其實只要看微博背後的用戶們就可以理解這兩種理論了。

一方面是鍵盤俠們,就像勒龐在書中所說的群體(也有譯為「群氓」)。

他們躲在屏幕後面,就可以毫無顧忌,對社會各個方面評頭論足,其中「受害」比較嚴重的就是某些易招黑體質的明星了,各種難聽的話出現在他們的微博下面,哪怕只是發個天氣的照片都會被罵。

另一方面,微博的用戶們可以擺脫距離的限制,無障礙的對話,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

比如,前些天網易辭退患病員工的事情發生之後,或許就是因為大眾的積极參与,給網易帶來了較大的輿論壓力。11月29日,「網易發布公告再次致歉,並表示雙方目前已達成和解,將幫助該員工渡過難關。」

--

勒龐雖然有點偏激,只說了群體不好的一面。但是在書中他也介紹了這種群體的心理和特徵、主張和信念,分析了影響群體主張的直接、間接因素,還分析了領袖與群眾的關係,以及隨時時代的發展,信念和主張是如何變化的等等,讓我們可以去更深入的了解群體。

綜上所述,《烏合之眾》是一本值得去讀的書。

讀完之後呢,可以考慮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些比如作者的背景,其他相關的理論等等,來完善這種略顯偏激的觀點。

不過,如果讀完後,不想了解更多也沒太大關係,畢竟已經有了「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下次有興趣再繼續了解就好。


《烏合之眾》這本書讀下來總覺得哪裡不對... 一開始慕名而來,被推薦的理由是:能夠對群體不理性行為有更深刻的認識。

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只能看出來一句話:群體是不理性的。沒有論證,依靠修辭不斷豐富。

後來,每當意見相左者狹路相逢,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偶爾會見到雙方援引書中金句用以嘲諷,成為了無端指責的幫凶,我覺得很有意思,一些想法在此記下:

這本書劃分了兩類人。

一類人是通篇都在描寫的,那些被放在人群當中,變得膽大妄為,勇敢非常,失去理智的人們。

如果某件事是不理性的,那麼看穿它,揭露它一定是理性的。

所以另一類人雖然隻字未提,卻每一個段落都沒有缺席。是作者,是預設贊同意見的讀者,是擁有理性的,人群之外的人。

當你接受了這套「烏合之眾」的邏輯,並在相當數量的公共不理性事件中找到了現實依據,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竟然冠冕堂皇地變成了一套理論而被信服。

這些看穿社會心理的「精英」從哪裡來?

如果「理性人」來自於「烏合之眾」,那烏合之眾本身就是偽命題。

如果這些「理性人」永遠區別於「烏合之眾」而存在。其真實性本身就違反直覺,需要論證。同時,這將是對公共話語權最大的壟斷,如果有人永遠是對的,那還關對錯什麼事?

邏輯自恰的答案只能是後者,而後者的價值判斷讓人恕難苟同,事實判斷也缺乏證據。

頗像《1984》中真理部的手筆。(doge


2020.5.31修改:應一位知乎網友的邀約 @楊廣 推薦了第二個精選評論,大家來評判一下是我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

2020.7.7修改:這位朋友的水平顯然不適合做友善討論...精選奇文與君共賞。


這本書可能很多人都讀不懂,或者不知道讀了有什麼用,我覺得有三個作用:知道社會群體行為的規律,幫助自己保持恰當的理性,利用群體的行為特徵為自己謀利。

這裡我從一個股民的角度寫寫我的讀後收穫。

看,這群炒股的烏合之眾!

本文是我閱讀《烏合之眾》這本研究群體心理的心得,一方面方便我了解股民這個特殊的群體,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對社會中的很多現象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群體的特質

什麼是群體呢?我們這裡討論的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即有相同心理訴求的一個群體,這群人並不一定在物理上聚集在一起,但是在特定的事情上有著相似的想法,這個時候他們就是一個群體。

比如在廣場上閑逛的人群,雖然在空間上聚集在了一起,但是他們並沒有共同的心理訴求。而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大喊說:"地震了,趕緊跑。"所有人都開始往空地上奔跑,這一瞬間,人們有了一致的自保心理,群體就形成了。

那麼群體有什麼特點呢?

1、感性思維替代理性思維,主導群體的行為。

《烏合之眾》當中被流傳最廣的一個觀點是:當人們有了相同的心理訴求之後,就會形成群體。而個人加入群體之後,自己的獨立意識便會消失,完全的隨大流,智力急劇下降,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接受簡單理想化的主張。

在這本書中勒龐通篇都是用斷言和重複的方式在闡述自己的主張,沒有嚴謹的推理和論證,他只是斬釘截鐵告訴讀者,就是這麼回事,而且反覆強調,可以說,烏合之眾理論的最佳實踐就是《烏合之眾》這本書。

2、群體所能接受的觀點,一定是簡單明了的口號式主張。複雜的推理和思辨,在群體面前毫無力量。

理性的個人是可以接受不同意見,可以接受矛盾,進行和平的討論的,但是群體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對於別人提出的想法和意見,他們要麼全盤的接受,要麼就是一概拒絕。在群體的心中,對錯和黑白,沒有中間路線。

3、群體最喜歡故事,用以滿足其想像力,真相併不重要,而傳言、流言等最有傳播力,生命力最強。群體的思維模式是形象而簡單的。

4、烏合之眾天然需要領導者,需要一個領袖在感性層次滿足群體的需求。

群體之所以出現著這樣的特點,主要原因是生物進化史形成的本能,在漫長的人類演化過程中,我們都是群居生活的。群體代表著一種天然的正義和力量,對我們的祖先來說群體即是正義,數量的多少就決定了力量的大小。所以從群體當中獲得正義感和力量感是一種深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到今天依然如此。

我們都是群居動物,從群體當中獲得安全感和力量感是天然的本能,在加入群體之後,因為法不責眾,所以之前針對個人的種種道德和法律約束會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本能表達和情感宣洩。當這種情緒在人群中擴散中時,每個人都被傳染並沉浸其中,群體的野蠻力量不斷擴大。

這個過程中只有感性的、本能的情緒才是所有人的共同點,可以快速擴散,理性和推理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所以勒龐說,只要成為了群體當中的一員,就在文明的階梯上倒退了好幾步。個人單獨存在的時候擁有清醒的意識,他當然是一個溫和的有教養的,對自己的性格缺點有基本的認知,能夠約束自己語言行為的文明人,但當他淪為群體一員的時候,就立即退化成了原始人。

應該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員,都不能從這種群體愚昧中倖免,區別是我們屬於具體哪個群體,有多長時間,陷入有多深,這就是我們的本能。

二、領袖養成秘籍

怎麼才能成為一個群體的領袖呢?勒龐認為成功的領袖具有以下幾個特質。

第一,極端的人容易成為領袖。但凡組成群體,其中的個人就會本能的讓自己臣服於某位領袖的統治之下。領袖的作用是統一群體的意見,並把它轉變成實踐的力量,轉變成為改變現實的行動。有領袖的群體像是狼群,如果沒有領袖,那群體不過是散漫而溫和的羊群。

群眾並不擁有理性和智慧,他們要的就是簡單,直接的理想主義信念,要的就是無視一切理想與現實之間隔閡的幻象,要的就是能摧毀一切阻礙的力量。那一位極端的領袖能給予群眾的不就正是這些嗎?

第二,強大的信仰。一個是極端的人會擁有堅定的信仰,這最能打動別人的靈魂信仰,可以在他自己和群體的心中喚起一股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

這種信仰可以是宗教、國家、政治,當然也可以是組織和公司。而領袖個人的能力和稟賦都會在這種群體的信仰中被迅速的放大,最終付諸於群體的行動,左右現實世界的發展。

第三,堅強的意志力。

一個人遠遠的看見南牆,調頭離開了,那麼是一個睿智的人。如果他撞到南牆上回頭,那他是一個能夠總結經驗能夠自省的人。而如果一個人不斷的往南牆上撞,那他是一意孤行,但如果,他最後集結了越來越多的人把南牆給撞塌,沖了過去,那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領袖。

勒龐說,想要成為真正的領袖,光有狂熱的信仰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這般強大的罕見意志力,這也正是人類歷史上宗教狂和野心家居多,而真正的偉大領袖寥寥無幾的原因。

那麼,在具體實踐中領袖是怎麼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呢?領袖的動員手段有三個:斷言、重複和傳染,

首先是斷言,你的觀點一定要以是簡潔有力的斷言的方式呈現出來。

像是也許、大概、可能、應該,我個人認為,這些在我的節目中同學們經常反覆聽到的詞語統統都要去掉。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群眾不喜歡推理和證明,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了,越是言之鑿鑿,越是不容置疑,它就越有威力。

斷言一定要形象,因為群體慣用形象思維;斷言要形成口號,方便傳播和自我加強;斷言要滿足群體對美好的嚮往,即使毫無邏輯,強行加在一起就行。

第二個手段,是重複,重複再重複。重要的話一定要說三遍,重複是最重要的修辭手法。

斷言在經過了不斷的重複之後,才會在群體的頭腦中生根,使人們把它當做真理接受下來。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一個無意識的深層區域,我們的行為動機就是在這裡形成的。而那些被不斷重複的斷言,會進入這個無意識區域,到了最後,這個斷言出自誰的口我們都會忘記,觀念變成了我們自己的判斷,並最終對它深信不疑。

在有了前兩步斷言和重複的鋪墊之後,病毒般的傳染就會開始發揮作用了,最終會成為整個群體共同的認知,這也形成了領袖個人的影響力。

在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名著《影響力》中對這種領袖個人的軟性力量做了大量精妙的論述。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影響力無論是以言論還是著作的形式變現出來,都可以對我們形成一種強大的支配作用,讓我們充滿敬畏。

我們對成功者、年長者、甚至某種身份的服飾,比如警察、軍人或者醫生,僅僅是服飾就能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強大的影響。

三、看,這群炒股的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這本書對我們炒股有什麼啟示呢?我覺得有三個:股票的價格總是由烏合之眾決定的,這是一個理性極少,莽撞衝動的群體,我們要對市場學會敬畏;長期看,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在投資中成功,我們要對市場學會原理;不管我們如何努力,我們總在某種程度是某個具體的烏合之眾參與者,我們應該學會自省。

總結一下:怎麼不被烏合之眾支配?怎麼才能利用烏合之眾?怎麼擺脫烏合之眾?

我覺得核心是八個字:虛懷若谷,謙虛謹慎。投資人應該有自己的投資體系,但是不應該有路徑依賴,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避免被先入為主的想法誤導。投資人應該在採集足夠信息的基礎上,關注客觀事實,參考別人的觀點而不被別人的觀點引導。

投資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情,這是我們選擇理性的必然代價,投資人應該誠實面對自己,面對事實,通過閱讀、交流和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

市場每時每刻都被烏合之眾支配,總是由很多奇葩的現象,我們應該利用市場的愚昧,而不該試圖去理解,在投資中我看到投資人有時候被所謂的北向資金、國家隊、籌碼集中,高管增持等名詞誤導,心裡就很難受,我知道這些都在把投資人拖入烏合之眾的深淵,我也知道,出於人性的本能,這將是永遠不可避免,而且還是主流。

我們提倡獨立思考,這又很容易陷入一根筋、極端化的思維讓我們畫地為牢、故步自封,最後付出慘痛的代價,方法就是真正的敬畏市場,真正的謙虛,真正的謹慎。投資人應該有糾錯對的機制,集小功而成大功,想一舉成功,下大注的人成功的快,失敗的也快,自己的修為守不住財富。

投資並不難,難的是投資人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看待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差異。

我在自己微信公眾號文章《從《逍遙遊》看股票投資"無劍無我"的宗師狀態》就這個問題專門做過論述,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投資人的試金石。

復盤也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回顧以往,到底犯了哪些錯誤,怎麼犯下的,總結得失,對於投資人的長期進步很有幫助。


烏合之眾的第一章對於群體特點的描寫讓我記憶深刻,群體的(優勢)和(劣勢)在作者的筆下清晰的表現了出來:

群體的(劣勢)表現在

1群體只能從事最(低級的勞動),而涉及到普遍利益的決定,只能由傑出人士組成的決策中心來做出。

2群體中每一個人的自我人格喪失,行動能力還在,就會對於導致自己喪失人格意識的力量唯命是從,人成為靠本能而不是理智來決定自己行為的生物,群體中的人離文明人的範疇越來越遠,人們變成了(烏合之眾)。

3群體的存在會催生(暴戾),產生多數人的暴政。群體中的人認為數量就是真理,他們缺乏負罪意識,會做出很多違反社會規範和道德的事情。


群體的劣勢也正是群體的(優勢)所在。

1 群體雖然缺乏責任意識但是正因為群體不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太大的責任,所以群體擁有最原始的(本能)表達與宣洩,更有勇氣去挑戰,試錯,創新。

2群體中的優秀(文化)能夠熏陶,渲染群體中每個人的心靈。

3正是群體中的無意識背景下的(英雄主義)創造了歷史,推動了時代的變革與發展。

所以對於任何事物都需要辯證,一分為二地看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