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是相互卧底,為什麼成為香港電影的經典?連好萊塢都翻拍?想不通


要警惕這種不就是XX嘛這種思維。

確實如你所說是,警匪卧底故事,如果僅僅用這樣的詞語來概括這部劇,那麼《無間道》和其他警匪卧底故事沒有區別了。

這部劇因為讓很多人可以代入情感,讓人能夠感受到主角和配角的心理變化,讓我們能夠感受到那種猶豫糾結。

如果你是進入警察的卧底,你有漂亮的老婆,但是你老婆不知道你的身份,她永遠看不透你,你永遠在表演,你會不會瞞著她一輩子?

你可以用一個按鈕刪除卧底的資料,由於他的上線死了,從此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他是警察,你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安全刪除他的資料,他沒有?

如果你和另一個人會暴露你身份的人在電梯裡面,你有槍,殺了他你就永遠站在正義那一邊,而且還可以升職,你會不會殺掉這個威脅獲得榮譽呢?

你又是否願意過著這種不能和任何人分享秘密的生活呢?


「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劇情中兩位卧底的身份認知矛盾和道德困境,加上主演奉獻的世界級的內心戲,早已突破了正邪分明的傳統卧底片

「出來行走江湖的,是生是死,該由自己決定」

是被迫接收命運的無奈和漩渦,還是奮起反抗做命運的主人,兩位卧底選擇了後者,這又為影片疊加了哈姆雷特般的「命運」母題

「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電影名為「無間道」,以及影片最後出現的這段「佛曰」,將道德困境與命運抉擇的問題交給了佛家以尋求解答,從「接受美學」的視角,即留給了觀眾信仰宗教層面更深的追索

「跟法官說,看他讓不讓你做個好人」

這是理想在觸碰現實稀碎滿地的無奈,生活中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無奈,就像余華所說,活著的意義在於忍受,忍受與生命偕來的苦難和現實,這是影片抓住的觀眾情感共鳴點


這裡,想引用豆瓣一段影評:

「當年麥兆輝和庄文強撰寫的《無間道》劇本在香港數個電影公司和製片人的手裡流轉,大部分人看完的反應都是:這是警匪片么?怎麼劇本讀了一半連一槍都沒開過?

彼時銀幕上的香港還沉浸在舊有商業娛樂電影的模式中:交織橫飛的彈雨、騰空翻滾爆炸的汽車和誇張過火的連翻打鬥依然是警匪黑幫片的標配。一個情節如此複雜含蓄,依靠文本對話和表意暗示而撐起來的警匪故事一時讓這些電影圈人士都摸不著頭腦。需要等到影片在銀幕上放映,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麥庄二人意在重新書寫香港電影的風格,以細膩和帶著省略意味的情緒性和哲理性內涵替代讓人們看了二十年的粗糲直白語言和肢體對撞。《無間道》真的做到了這點,它把一股細膩的情感趨勢和冷峻的辯證思維帶進了警匪電影,成為那個年代業已沒落的香港電影迴光返照的標誌。」

——作者:九隻蒼蠅撞牆(來自豆瓣)

香港無間VS美國原罪?

www.douban.com圖標



《無間道》這個卧底故事之所以能成為經典, 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紮根於香港的真實歷史——在那段黑幫橫行的歲月里,《無間道》就是隨時都在上演的真實故事。

香港的毒品問題跟當地黑幫的發展密切相關,其源頭都是來自洪門。洪門講忠義,因此對應的黑幫都有拜關公的習慣。可是隨著黑幫對毒品的介入,這個習俗開始變了,販毒的黑幫成員居然用劉關張來形容阿片類毒品了,張飛是黑臉,其對應的毒品是鴉片膏等;關二爺是紅臉,對應的毒品是紅丸(嗎啡類毒品);劉備臉白點,對應的毒品是白粉(海洛因)。如果關二爺顯靈的話,真的會用青龍偃月刀劈了這幫販毒的龜孫子……


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香港幫派的變化


自南京條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起,香港就充斥著各種幫派,成員們的社會活動可以說是公開化的,這點跟上海的青幫公開化、合法化非常相似。與上海青幫的傳承不同,香港幫會主要是來自於洪門天地會,結構如下圖。



其中的前期的五大堂跟金庸小說中的天地會五大堂類似,比如韋小寶是青木堂的堂主,又稱為韋香主。當然,歷史現實中的各堂,跟鹿鼎記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的洪順堂在香港後來發展壯大。


到了後期洪門又稱紅幫、三點會、三合會等,其中致公堂是洪門海外分支機構,現如今我國的民主黨派中的致公黨即來源於此,他們一致地對外稱為天地會或紅幫,對內則稱洪門。


據史料記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7 月),也就是香港剛開埠不久,三合會就已在香港設立堂口,建立組織,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香港三合會產生的最早記錄。


香港三合會跟內地的幫會類似,其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入會儀式、組織制度,早期使用的禁條、誓詞和隱語等。


洪門幫會在反帝,反封建統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於 1903 年(一說 1904 年年初)在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檀香山分壇,任職洪(紅)棍。同時在其革命生涯里成立的興漢會就是整合了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等力量其中的三合會與哥老會都是源自洪門的幫會力量。


英國殖民者很早就發現了香港幫會的力量,在 1845 年,港英政府就頒布了《壓制黑社會及其他秘密會社之條例》。明確打壓反英、反清的幫會,當然首要目的是壓制幫會反抗英帝國主義。


該條例規定凡是三合會成員,抓到後一律判處 3 年以下徒刑,刑滿後還要在臉上刺字。儘管有這個法案,但根本擋不住幫會組織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尤其是在廣東各地的「粵匪」如惠州、東莞、番禺、順德、香山等地的幫會成員因遭清政府的圍剿與鎮壓而避地香港,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夕,港島已成為華南地區三合會的重要據點。


由於香港黑幫的源頭幾乎都可以說是來自三合會,所以直到現在,香港警方依然把黑社會組織統稱為三合會(Triad Society),目前的香港警務處專門負責反黑行動的機構名稱就叫「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從歷史上看,三合會在解放前可以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即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和民國成立到 1949 年兩個大的階段。


清朝末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是由有兩股力量組成,一個是信仰洪秀全、拜上帝會的會眾;另外一股就是以洪門為主的力量。如太平天國名將羅大綱就是紅幫(洪門)成員,但他不信拜上帝那一套,更不信洪秀全是上帝耶和華的二兒子的說法。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就有不少成員躲避到香港,仍堅持以推翻清朝為己任。1900 年 10 月,孫中山先生安排鄭士良等志士在廣東惠州組織起義,其中就有洪秀全的族侄,號稱「三千歲」的原太平天國成員洪全福參與。



辛亥革命以後,香港幫會為了擺脫英國的打擊,逐漸改名,更多的是一種工會的替代形式。很多出賣勞力的工人,為了維持工作,必須加入幫會,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對應的幫派地盤上得到工作。


此時的香港幫會有著明顯的地域與行業特徵:


如:義興公司——同鄉會,主要吸納潮州、海南和福建等地來港的人;東字會主要是東莞人;「青年國術社」是環衛工人抱團組成的幫會;全字型大小幫會是艇戶和小商販;勝字型大小是客家人為主……


在 1949 年前夕,香港的幫會形成了以新義安、14K,和勝和為主的三大幫派,其中和勝和的歷史最悠久,也最具有典型性。


當時三合會裡有個叫勇義堂的,該話事人即龍頭老大的外號叫黑骨仁,當時他看到香港各小堂口太多太亂呈現一個有組織無紀律,散亂弱,且相互間打來打去的情形,於是他主張各個小堂口應該團結起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了麻煩也應該先嘗試協商解決,實在商量不成再打架,總之一切要有組織有紀律,以和為貴。


各個小堂口一聽有道理,於是紛紛響應黑骨仁的倡議,各個小堂口名字一律加上和字用於表示響應他的號召,比如「洪勝會」改叫「和洪勝」,「勇義堂」改叫「和勇義」,「洪興」改成「和洪興」等等。


黑骨仁一看自己的提議得到同道的響應與支持,於是召開了香港史上第一次「洪門大會」,黑骨仁被推舉為香港洪門的「開山祖師」。

解放前,香港的幫派對毒品的介入並不深,或者說他們只處於販賣毒品的最低端,當時壟斷毒品交易的是以猶太人為主的洋行。同時香港所輻射的範圍主要是面向東南亞,對廣州的影響力也有限。


在毒品交易中,香港更多是起了交易結算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毒販子沙遜洋行聯合其它資本成立了滙豐銀行,而滙豐銀行可以說是用販賣鴉片賺的錢而建立的銀行。


自然而然,買賣鴉片等毒品大部分是通過香港類似滙豐銀行這樣的正規金融機構進行結算。隨著 1931 年英國政府正式禁煙,這些金融機構從正規的結算,變成了暗地裡的洗錢中心。


香港黑幫四大家族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幫派逐漸形成了黑幫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分別叫新義安、14K、和勝和、義群。其中新義安跟義群又叫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 



新義安


新義安前身是成立於 1919 年的義安幫,是當時公認的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之首,主要原因是其規模最為龐大,延續時間最長,同時組織最為嚴密。


1947 年,國民黨保密局將領在香港對其進行重組,並創立了新義安。

2012 年 3 月,深圳公安機關一舉摧毀香港黑社會組織「新義安」成員在深圳寶安區建立的號稱「沙井新義安」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先後抓獲了組織頭目陳垚東及其骨幹成員 102 人,其中逮捕 80 人,刑事拘留 22 人,繳獲槍支 4 支,子彈 37 發及涉案刀具一批,扣押、凍結涉案資產數億元,而這個就是所謂的香港黑幫北上。

14K



14K,是葛肇煌於 1949 年在香港創立,前身是忠義堂。關於「14K」的「K」的來源跟葛肇煌緊密相關,同時這個 K 也有多重意思:第一是指國民黨(KuoMinTang)的首字母;第二指「K」是指九龍(Kowloon);第三指「K」是代表「K 金」(Karat),K 金比一般的黃金更為堅硬,喻意組織的強大。


而「14」,第一是指 14K 的發源地,即廣州市西關寶華路 14 號,是由葛肇煌在廣州創立的根據地,這亦成為 14K 之間的暗號;第二指 14 位原來國民黨的成員。


葛肇煌身份很不簡單,他是黃埔六期的學員,官銜為中將,而他原來所屬的國民黨 93 師在遠征軍中是非常能打的。盤踞在金三角,屢次打敗緬軍的國民黨殘軍就是重組過 N 次的 93 師。


和勝和


和勝和相對於前兩個幫會屬於老牌的幫會了,同時也屬於本土幫會。新中國成立後和勝和低調行事,在新義安跟 14K 全盛時期,和勝和的幾個把頭還帶著手下的小弟投奔到新義安。


隨著港英政府對前兩個幫會打擊力度的增大,以及跛豪的落馬,和勝和慢慢發展壯大起來。1974 年至 1981 年期間,和勝和獨大於香港。

義群



義群是是大名鼎鼎的跛豪吳錫豪創立的,跛豪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最大的毒販,其故事曾被拍成電影《跛豪》與《追龍》。


跛豪於潮汕地區的達濠鎮出生,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在石硤尾開字花檔起家(賭博)。之後改為販毒,在 60 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販賣毒品超過 30 噸,價值 3 億元以上,義群更與香港警隊高層勾結,同時亦牽涉殺人等嚴重案件,隨著跛豪坐牢,義群隨之銷聲匿跡。之所以把跛豪的義群單列,是因為他太有名了,事實上跛豪就是香港歷史上除了猶太人外的最大毒販。


雙十暴動與廉政公署成立


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一敗塗地,為了活命,大量的國民黨士兵逃進了香港。按照慣例,上繳武器後,集中在難民營。當時港英當局在摩星嶺設置了收容所,從設置難民營起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收容了 8200 多名殘軍。


逃兵的進入,加之港英政府處置不得當,使得當地民眾意見很大,很快殘軍跟本地居民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這些逃兵打解放軍打不過,但是打本地人則完全沒問題。


在 1950 年 6 月,發生了一次劇烈的衝突,幾百個香港本地人找這些士兵的麻煩。最後殘軍把 130 多名香港年輕人打進了醫院,而這些住院的人不少是和勝和的人。


港英政府一看不是事,並且預估後期逃過來的士兵人數會大增,於是撤銷了摩星嶺難民營,設立了調景嶺難民營。誠如港英政府預估,到了 1951 年 8 月,新的難民營人數突破 2.5 萬人,大部分是光棍,並且都是非常能打的人。

這些人當中有 2500 多人是黃埔軍校或者黃埔軍校分校出來的。黃埔三期的盧石英,黃埔六期張翼揚等等以老鄉會的名義把這些殘兵組織起來。 


葛肇煌由於在廣東經營很久,他在 1942 年加入軍統,並立下赫赫戰功。在 1944 年暗殺汪偽政府廣東省長陳耀祖。1945 年搗毀日本支持的「五洲華僑洪門西南本部」的洪門組織(這個堂口被稱為漢奸),並自稱「洪門護法」。同時軍階比葛肇煌低一級為少將軍銜的向前,成立新義安。


這兩個新改組成立的幫派很快在香港打下了地盤。道理很簡單,碰到搶地盤打架的事,幫派的人只要回到調景嶺說一聲,片刻之間就有一群人跟著出去。這些雖然沒有槍,但是都打過仗,懂得配合,即便打輸了,只要退回到調景嶺再說一聲,各位老大,我們吃虧了,那下次出去的人更多。畢竟有一大票人閑著。


由於有國民黨特務機關在後面撐腰。14K 發展最為迅速,最早是從開賭檔收保護費起家,接著就是當雞頭,組織賣淫,到了後來開始販毒。


當毒販,14K 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時販毒最主要的通道是去緬北收毒品,然後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護送毒品到泰國,之後到西貢,然後再到香港,香港本地消耗一部分,然後再有部分通過香港中轉到歐美。


而此時的難民營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王國,在調景嶺沒有警察局,也沒有其它行政管理單位,幾乎完全是自治。陌生人要進調景嶺會通過這些軍人背景的幫派分子的層層審查,港英政府想要到調景嶺抓人壓根沒門。



到了 1956 年 10 月 10 日,港英當局覺得調景嶺的環境實在髒亂差,而且在那裡貼滿了國民黨黨旗和標語還有不少蔣介石的畫像,有礙觀瞻,於是衛生管理的人動手撕下了一些標語。


這下不得了,底下的人很快把這消息彙報給 14K 龍頭老大葛志雄(葛肇煌的兒子),他罵了一句:「干他娘的鬼佬」,然後派出 500 多幫派成員去鬧事。撕掉海報的辦公室職員在 14K 成員的圍攻下,被迫同意重新幫他們張貼那些標語。


14K 哪裡肯答應,他們本來就是想藉機鬧事的。於是提出了三條要求。


第一,買 10 萬頭鞭炮;


第二,在政府大廈外懸掛蔣介石畫像和國民黨黨旗;


第三登報道歉,撕標語的人要下跪道歉。


港英政府一看情況要失控了,於是派警察來增援。到了下午港英政府出動了 400 多防爆警察,並發射催淚彈等把第一波人驅散開。這是香港歷史第一次宣布戒嚴,並出動軍隊鎮壓的暴亂。

當天下午開始下午 6 點,14K 重新調集人馬,並四處出動,打砸搶。其中有一支娘子軍,在寶星紗廠外,高唱《反攻大陸》及《幾時回家鄉》等歌曲,在她們的衝擊下,不少 14K 的幫派分子衝進工廠打砸搶,並且還輪姦了一名醫護人員。

直到 10 月 16 日,港英當局才正式宣布,九龍暴亂已完全平息,暴亂總共造成數百人死傷。事後,港英當局逮捕 1000 多人,並正式成立「三合會調查科」,在隨後的 10 年港英當局,嚴厲打擊黑幫,在 1956 年至 1966 年,有 1 萬多名三合會分子被定罪。檢控超過 600 名三合會頭頭。


這場暴動雖然讓 14K 龍頭葛志雄一舉揚名天下,但是經過港英政府的打擊,幫會已經開始分裂,他已經淪為名義上的老大,下面的 36 個分支各自為政,不過對外都稱「14K」。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真實黑歷史:毒梟和他們的邪惡帝國

陳敏 戒毒所的管理人員

¥19.90 會員免費


無間道的得以成為類型中的經典,跟它的雙峰對峙和對稱的結構有關。正反兩個角色是互為對稱的,主要配角也是對稱的,這樣一種對稱的結構在類型片中確屬少見,在香港同類型中是個創新。

無論是吳宇森還是林嶺東,更不用說成龍了,都是一個中心,主要角色的反面都是一種綠葉式的陪襯,吳宇森的喋血雙雄曾更接近過無間道,還有他的變臉。

無間道的精神氣質更接近張之亮的籠民,就是一種羅伯特奧特曼式的群戲氣質,平均著墨,無明顯的揚此抑彼的偏愛。杜琪峰是另外一種反向的一個中心。

雙峰對峙應該是無間道最大的亮點,無間道的心靈吞噬鏈接著雙峰。


匪徒走在正道上依然賊心不死。

警察走在地獄邊依然正心不變。

警察是匪徒卧底,匪徒是警察卧底。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一邊是無間道,一邊是無間地獄。

一切眾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  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  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  世間亦如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