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反光板的數碼相機都叫「微單」,那麼已經有了中畫幅的微單了。

例如ALPA的12系列搭配飛思645全畫幅後背IQ3系列1億像素後背。(圖片來自alpa官網)

又或者120殘幅的哈蘇X1D和富士GFX50S考慮到問題可能是好幾年前的,我只能說中畫幅技術相機(也是無反)搭配中畫幅後背這事兒在10年前就已經有攝影師在用了~


索尼不會做這個中畫幅的微單的 索尼會做一個跟RX1一樣的東西賣錢 開闢一個中畫幅鏡頭系統 索尼沒有這個精力 收益也劃不來
請看哈蘇和富士今天新發布的GFX
確實,中畫幅與微單的消費羣體不太一致。所以,索尼先開發了中畫幅的感測器,提供給相機生產商。很顯然,這一舉動,既可以獨立的半導體業務,又可以看作是為中畫幅相機進行的有益探索。中畫幅裝不到微單裡面,可以試試35mm單反嘛,像Leica那樣。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定義微單,如果微單就是指沒有反光板的相機(單電),那肯定會有;如果是微型單電的話,畢竟畫幅在哪兒擺著,機身體積不是問題,鏡頭無論如何都沒法做小,可能性不高。

【少圖預警,圖侵刪】

時代在召喚,中畫幅無反已出

知乎已有相關話題在討論了,具體怎麼樣,誰用誰知道。重點是這貨因為是無反,所以法蘭距很有優勢,幾乎可以做到有轉介面就可以用一大批鏡頭,這樣誰有錢誰就可以用心燒了。總結一下,單反窮三代,無反變乞丐。

搜了一下,萬能寶已經有代Go了,土豪Go!!!

【圖侵刪】


只要索尼能,只要索尼肯......
這事情的可能性比較低。首先索尼自身在中畫幅的終端產品上等於是空白的,單反時代的機身都沒有。再者中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那麼大,機身縮小的幅度受限制,做得不夠小巧微單的價值就很低了。中畫幅的用戶對於小巧真不是那麼感冒,要用中畫幅乾的事情,微單的價值體現不出來,更多的恐怕是拖後腿。索尼也沒中畫幅鏡頭,讓他再補一遍說不定又10年後了。


這要看能做到多少價錢,市場有多大,有是會有,但短期內不會有全畫幅也就是66畫幅的微單出現,一般也就做個一點五倍的全畫幅最多了,做太大,體積大了,成本高了賣不出去,而且推出一個全新的系統要完善鏡頭羣需要很長的時間,sony目前自己的fe系統已經統治半壁江山,但鏡頭羣還是非常簡單,就那麼幾個。
有,哈蘇已經出了
這得問索尼,咱說都不算數,索尼一任性,什麼東西做不出來
時機未到。以前很少人能購買的了單反,現在能夠有一些人閑下錢來,但是還是中低單反或者微單的多。所以,即便大力氣投入了開發及生產,那麼目前看銷量也是問題。畢竟單反價格高,而又新品快。很多人不會盲目入手。非專業的買個中等,能夠學習、留念、發現與保留美的能力就更夠了。
只要索尼繼續發表黑科技
哈蘇的 X1D 算嗎?

This is X1D

At less than half the weight of a conventional digital medium format camera, the mirrorless X1D is a game changer in the world of photography.


如果微單專指索尼相關產品,很可能會有。如果微單指單電,已經有了。
大法表示那都不是事兒!
你們都不知道數碼後背麼……

我覺得用戶羣體很難定位

120的微單小不了 價格也高

誰買阿?

微單重在便攜 便攜前提下135畫幅的畫質足夠了

也不會有專業攝影師用120微單拍棚吧 不穩定不可靠

當然也不能說死就一定不會有

就算出了也只是因為情懷

我認為賺不了什麼錢
我覺得,中畫幅要真的做微單也不是因為微單的體積小吧,微單的優勢在於實時取景,君不見現在主流中畫幅後背不都開始做實時取景了嗎(更正,看來俺對非反光學取景有偏見呵,alpa也不是中畫幅選擇的主流……),其實是各家後背都加入了實時取景功能。雖然微單有個「微」字,不過各家更願意將其微單產品翻譯成「無反」纔是,畢竟微單是因為取消了傳統稜鏡取景的結構才「微」的。總結起來,對!就是要革反光板的命!!
微單就是走輕量化路線的。用中畫幅的底,其輕量且小型化的鏡頭組未必跟得上。其實12 tc+iq2這樣的組合就算中畫幅裏最輕便的了
樓主可以搜搜比較小的中幅膠片旁軸富士GA645有多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