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視頻如下。

我跟我的基友發生了爭執,一個認為雷軍說的真對。一個認為誇大其詞,貶低前輩的種種試水,抬高自己。


——————額外添加點東西——————

評論有人提到為什麼只說價格?為什麼不說配置?為什麼不能說性價比?

之前一直覺得沒法說,單舉小米例子,又容易引起爭議罵戰……

這兩天看到有人提到尼彩手機有沒有意義,就特別想說兩句了

——第一句:尼彩

1、尼彩什麼時候出現的?

答:2011年5月左右尼彩第一部手機發售。

2、尼彩為什麼會出現?

答:尼彩的出現說明了在我們國家有手機產業完整配套的供應鏈技術。

3、尼彩怎麼火起來的?

答:主要是便宜,其次是外觀模仿。

4、尼彩怎麼沒的?

答:一次性銷售,沒有售後。

——第二句:性價比

1、什麼是性價比?

答:性能高,價格低;性能高,價格相同。

2、性價比是怎麼來的?

答: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商品的性能上升飛速,但由於製造水平的提高及成本的下跌,同型號產品的價格不斷下跌,造成了性價比的提高。

——反思及結論

1、價格和配置同時說出來,必然就要說性價比,而性價比來說對國產手機發展越來越好不是最有價值的體現

2、性價比說明科技進步,簡單來說,下一代技術要生產應用了,上一代技術肯定便宜,小米的性價比就是這麼來的(小米第五代屏下指紋技術,VIVO第六代屏下指紋技術)

3、如今的VIVO、OPPO、華為三家都在國內供應鏈技術上都有相當大投資,而且敢第一批規模化應用,也就是直接助力推動國內手機產業供應鏈技術發展。

4、想體驗或擁有最新科技的東西,就去買單,而不是抨擊大力投資推廣最新科技那個人。

5、科技發展進步是要大量小錢錢的

6、根據二八定律,窮人佔大多數。

7、小米最初的夢想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以下是原答案——————

雷總說對了一半,你的室友說對了一半。

雷總說對的一半:小米存在,國產手機越來越好,兩者之間或多或少是有一定助推劑的作用。

你的室友說對的一半:雷總發布會上的話確實誇大其詞,營銷意義更多。

————列數據講事實之年事大記分割線————

(以下數據,均來自中關村、百度等,只記年度影響力系列國產手機品牌的型號和價格以作參考對比)

一、2G網路通信時代

2005年10月,酷派728發售,價格不可考(全球首款雙卡雙待手機)

2009年2月,魅族M8發售,價格2380元左右起(魅族口碑爆炸之最)

二、3G網路通信時代

2010年3月,小米公司成立

2010年~2013年,聯想樂phone系列陸續發售,合約機價格大概在2499元左右起(聯想當年口碑系列)

2010年,中興880系列陸續發售,合約機價格大概在999元起(三網系列合約機)

2011年1月,魅族M9發售,價格2499元起

2011年,華為8800系列陸續發售,合約機價格大概在999元起(三網系列合約機)

2011年6月,OPPO Find1發售,價格2998元起(OPPO口碑最佳FIND系列首款手機)

2011年10月,小米1發售,價格1999元起(國產首款網上發售的手機)

2011年11月,華為榮耀U8860發布,具體發售日期已不可考,官方指導零售價2499元左右,線上購買可享受一定優惠(華為榮耀首款手機)

2012年年初,華為D1系列發布

2012年8月,華為D1系列發售,價格2499元起(海思麒麟首款晶元K3V2應用於手機上,型號為華為D1 Quad 價格2699元)

2012年8月,小米2發售,價格1999元起

2012年8月,天語大黃蜂系列陸續發售,價格1999元起(天語手機巔峰之作)

2012年11月,VIVO X1發售,價格2498元起(VIVO X系列第一代)

2012年12月,努比亞Z5發售,價格3456元起(國產首款支持三網通的手機)

2013年4月,小米2A發售,價格1499元(小米首款支持NFC的手機)

2013年5月,VIVO XPlay發售,價格2998元起(VIVO中高配置系列第一代)

2013年5月,華為P6發售,價格2688元起(P系列首款擁有粉色手機)

2013年7月,努比亞Z5 mini發售,價格1888元起(國產首款支持全網通的手機)

2013年9月,小米3發售,價格1999元起

2013年11月,魅族Mx3發售,價格2499元起

2013年12月,華為榮耀3C發售,價格798元起(華為榮耀品牌建立後,首款賣爆的型號,此時用聯發科晶元)

2013年12月,OPPO R1發售,價格2498元起(OPPO R系列第一代)

三、4G網路通信時代

2014年1月,酷派大神系列發售,價格998元起(酷派巔峰之作)

2014年3月,OPPO Find7發售,價格2998元起(OPPO品牌首次使用VOOC閃充技術)

2014年4月,一加1發售,價格1999元起(一加首款手機)

2014年5月,華為榮耀3C 4G版發售,價格999元起(首款賣爆的海思麒麟晶元手機——型號:麒麟910)

2014年6月,華為榮耀6發售,價格1999元起(華為榮耀口碑之作,此時麒麟920)

2014年7月,小米4發售,價格1999元起(小米首款支持紅外遙控的手機)

2014年9月,魅族Mx4發售,價格1799元起(截止目前,魅族旗艦系列銷量巔峰之作)

2014年9月,華為Mate7發售,價格2999元起(華為Mate系列崛起之作,此時麒麟925)

2014年11月,魅族Mx4 Pro發售,價格2499元起(截止目前,魅族旗艦系列銷量巔峰之作)

2014年12月,華為榮耀6 Plus發售,價格1999元起(國產首款後置雙攝手機,華為榮耀口碑之作,此時麒麟925)

2015年4月,樂視超級手機1發售,價格1499元起(國產首款使用Type-C介面的手機)

2015年9月,華為Mate s發售,價格4199元起(全球首款應用Force Touch——屏幕壓力感應觸控的手機,僅比蘋果6s早個幾天發布,此時麒麟935)

2016年2月,小米5發售,價格1999元起(小米首款支持QC3.0快充的手機)

2016年4月,華為P9發售,價格2988元起(華為首款萊卡認證相機,此時麒麟955)

2016年5月,華為榮耀V8發售,價格1999元起(華為榮耀首款2K解析度屏幕手機)

2016年6月,一加3系列發售,價格2499元起(一加首款支持DASH閃充的手機)

2016年10月,小米mix發售,價格3499元起(全面屏概念被全網普及的元年)

2016年12月,華為Mate9 Pro發售,價格4699元起(華為Mate系列首款2K解析度屏幕手機)

2016年12月,華為Mate9保時捷發售,價格8999元起(華為保時捷設計系列首款手機)

2016年12月,華為榮耀Magic發售,價格3699元起(國產首款支持40W快充的手機,此時麒麟950)

2016年12月,VIVO XPlay6發售,4498元起(截止2016年,VIVO XPlay系列最後一款手機)

2017年2月,榮耀V9發售,價格2599元起(國產首款支持雙攝3D建模的手機)

2017年4月,小米6發售,價格2499元起(近些年口碑之作)

2017年10月,華為Mate10系列發售,價格3899元起(手機標配AI元年,此時麒麟970)

2018年2月,VIVO X20Plus 屏幕指紋版發售,價格3598元(全球首款使用屏下指紋解鎖功能的手機)

2018年4月,華為P20 PRO國行發售,價格4988元起(國產首個使用後置三射、漸變配色後殼的手機)

2018年5月,小米8發售,價格2699元起(小米首款劉海屏系列手機)

2018年6月,vivo NEX系列發售,價格3898元起(國產首款正面全面屏手機)

2018年10月,華為Mate20 Pro發售,價格5399元起(國產首款支持反向無線充電、第二個支持3D建模的手機)

2019年2月,小米9發售,價格2999元起(小米首款水滴屏系列手機)

——————總結一下分割線——————

小米公司存在讓國產手機越來越好,是假的也是真的

為什麼說是假的:

1、自小米公司成立手機發售之始到如今,其發售價格對持有線下銷售渠道的傳統手機廠商來說,並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

2、自小米公司成立手機發售之始到如今,其使用技術對已經持有一定技術的傳統手機廠商來說,並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

為什麼說是真的:

1、小米所改變的——傳統手機廠商。

國際上,大部分國家手機銷售以通信運營商為主。

自小米公司成立手機發售之始到如今,國內傳統手機廠商慢慢擺脫對通信運營商的依賴,以線上發布為要,同時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為主。

2、小米所改變的——消費者。

自小米公司成立手機發售之始到如今,從選外觀買手機,到一大部分人都會選配置買手機,為不了解行業的小白避免了很多彎路。

以上

(望請大家查證指導,有誤及改)


看到了 @形影神 回答的,非常中肯,我也是經歷過那個時段的人,讓我非常有感觸。可惜鋼筋太多,答主關閉了評論,我的大段評論發不出,覺得太可惜了,那就單獨答一條吧。

----------------------------------------------------------------------------我的第一個智能機是2012年買的HTC g11,花了三千六百多買的,只用QQ,上網,打電話,拍照功能,用了一年就卡頓。總共用了兩年。

第二個智能機,2014年雙十一,花1999買的米4,一直用到它電池壞了都非常好用,流暢不卡頓,用它玩小遊戲,拍照,錄像,視頻剪輯等等都非常棒,特別喜歡它的錄製出來的就是默認720P的mp4格式,音頻是mp3格式,不用轉格式,直接能導入軟體剪輯。蘋果的mov視頻格式,m4a音頻格式,我用的軟體不能識別。小米4總共用了三年零8個月,2018年9月份徹底熄火,充不進去電。

我的第三個智能機,2018年初2399買了小米note3高配128g,我覺得非常實用。本來想等小米7出來再換,結果米4電池不行了,我也懶得去修。考慮到過年要去三亞玩,到需要大內存,拍照好,攝像要好,屏幕大一點,三千以內的價位。於是就選擇了這一款。

雖然小米7跳票了,覺得很坑,但我對小米是有情懷的,它給我實惠的價格,享受到不錯的服務。

對米9很心動,可是我的小米note3好用著呢,沒退役打算。

以前有個同事用兩部手機,拿著七八千買的iPhone,跟我吐槽九百買的紅米不好用。我也是醉了。然後我跟她安利了小米,和小米的高端系列。她說不值得買,她真的是國內部分人的縮影。

好氣哦,憑什麼國產機不能賣高價?

以前辦寬頻是送天翼的華為手機,很不好用,華為現在發展這麼好,手機也好用,特別為它開心。身邊有同事改三星用華為了,她告訴我超級好用,是當時最新款的P10系列,拍照很棒。

我對小米的情懷,就像有些人對蘋果一樣,用習慣了改不掉。每次冬天看到他們蘋果掉電厲害,或者沖不進去電,我就覺得很好笑,我的小米杠杠的,什麼問題都沒有,爽的不要不要的。

對啦,我給爸媽買的是小米系列。包括退役和正在用的,我們家用了7台小米系列手機,拋開我媽丟的一台,其它都是用了三年才換新。

感覺好經用呀!----------------------------------------------------------------------更新謝謝大家的贊,看來英雄所見略同,握爪!

再來說說小米的缺點。

小米4 ,用了一年多後充電發熱,都不敢一邊玩手機一邊充電。那段時間,經常有三星手機炸了的新聞,我很害怕它也會炸。結果我想多了,到退役都好好的。小米note3,廣告多,連天氣預報底下都有小廣告。不過,這在我眼裡都不算事兒。(更新:已經有熱心知友教我怎麼關閉廣告,感謝你們!太棒了,感覺沒有任何缺點。)在過兩年,我的米note3就可以退役了,能換新啦,想想就開心。希望那時候小米出更多新品,小錢錢以備好,小米沖鴨!

那個年代HTC敢把768M內存的機器拿出來收割用戶,而且不是一款,這是為什麼?HTC在那個年代還算Android陣營里好用一點的,其它更難用。國產手機更加的上不了檯面。

前兩天剛上市的索尼Xperia 10 Plus國行版6.5英寸1080P LCD屏幕,高通驍龍636處理器,6+64GB存儲,3000mAh電池,後置1200萬+800萬雙攝,5V/1.5A充電器,售價2799元。在小米出現前這種手機卻是市場的主力。

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可能無法理解Android手機為什麼要刷機,更不會明白MIUI在當時是怎樣的一種「佛擋殺佛,神擋殺神」的存在。

低價的手機一直都有,小米手機在當時跟低價根本掛不上鉤,而且是國產手機中第一個穩穩站上2000元兩位的手機。小米最大的功勞也不是拉低了售價,而是讓更多的人花低價享受到了優質產品,將那些坑害消費者的品牌趕出了市場,比如HTC這種貨色。

當然那時候手機市場也是有一些優秀產品的,比如defy,但是鳳毛麟角。蘋果,華為、OPPO、vivo的價格下來了嗎?小米的影響很大,但是又沒那麼大,線下市場,三四五六線城市就影響力很小。榮耀品牌,一加,vivo即將推出的IQOO,還有那些死掉的樂視們都是受到小米的影響。

有人將之歸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這種觀點總是一聽就感覺有道理,仔細一琢磨全錯。在小米之前中國手機行業已經存在十幾年了,波導們的曇花一現絲毫沒有改變現狀。山寨遍地,運營商貼牌當道是當時國產手機的現狀,歷史的進程上出現的終究是小米而不是高粱。


1、現在網友太年輕了,沒被動輒四五千塊的塞班S60、WP手機教育過啊。

2、現在小米是用50%的價格實現高價機80%的核心功能。

當年呢?

看2011年的數據,小米是用40%的價格和幾乎相同的性能來吊打外國友商的啊。。。

小米1賣1999,HTC G14、三星I9100都是4000以上接近5000的行貨價格,RAM還比小米少。

補充一下當時流行的安卓機型的價格。真的行貨貴一倍多,水貨貴一半以上,不是我瞎說啊。

雷軍說「小米以後國產機才越來越好的」,確實沒有說錯。

以前安卓機只有兩種:相對好用一點的高價旗艦機(然而體驗被同時期的iPhone吊打,價格也沒低多少),和用起來非常痛苦的低端垃圾。

你可以說「就算沒有小米,也會出現別的品牌來填補這個定位空白的」。理論上沒錯,可實際拿出能打機型的就是雷軍啊。

當時的「中華酷聯」沒有能跟三星、MOTO、索愛打的,同時期的華為U8800、中興V880隻能算中端甜品,對同時期產品的定價邏輯是沒有威脅的。

3、就算在小米已經不能領跑的現在,小米手機的存在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有重大意義的。

一是扒掉高端機的「皇帝新衣」,給消費者充分的選擇權,使得一線品牌的定價不會高的離譜。

二是斷掉了山寨機的活路,極大的提高了低端機的品質。

小米的定位其實一直是同時期最經濟適用、體驗最好的中端機、低端機。

事實上我很期盼每個行業都有這麼一個「鯰魚」品牌。

4、普通消費者不要頭腦發昏跟風黑小米,某些品牌營銷黑小米,只是想把「攪局者」搞掉,重新回到那個肆意定價的時代。


大家看下現在的黑莓手機,曾經的王者,現在 驍龍660賣4000

但是人家海報不寫什麼處理器,和十年前的海報一樣:「魔法鍵」「中英文輸入法」(笑死) 「語音助手」

國產手機的崛起讓大家可以用到更優秀的機器,不求所有人感謝,只求別否定別人的功勞。

說到這了有人再說小米沒功勞,就很無聊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