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時常會有藝人隨著負面新聞爆料而迅速涼涼,似乎大眾對於藝人犯錯的包容感更低,也有人對此表示不滿,但對藝人道德要求高真的有錯嗎?


湊個熱鬧:

沒錯!

但是沒用!

不說大道理,就說經過千錘百鍊認真考察還得莊嚴宣誓才能加入的我黨,不是還要有紀律委員會這個機構嗎?


以前覺得有錯,因為總覺得專業能力和人品無關。人品不好但有能力的藝人,和人品好但能力為負的藝人,我肯定選前者。但是自從我弟弟開始進入青春期,我恨不得把那些品行不好的明星從我家電腦電視前屏蔽掉,傻白甜就傻白甜,能力差無所謂,頂多電影電視不好看,大不了不看。


我覺得沒錯啊,本來ta的影響力就比較大,甚至是一些人的人生標杆,那ta就得道德上沒有什麼問題,不然帶來的影響……

而且,ta的道德至少要配得起ta拿的錢,不是說用金錢來衡量道德,而是一個道德差、人品差的藝人卻受到追捧就會讓人很不舒服。

況且,道德這個事兒雖然不能強求,但身為公眾人物,道德,最起碼在我這兒是底線。

換個說法,一個人品好、業務能力也不錯的人和一個人品差,業務水平差不多的人,我憑什麼選擇後者呢?


不談對錯。

高尚的思想與低下的思想是構成一個人的總和。如果我們要把一個人腦中的低下思想連根拔出來,那麼這個人是誰就成了問題。個人有權保持他自己思想上的連續性,除非能夠證明此人死有餘辜,否則這種做法總是存疑的。

一個人,有權活成自己想的樣子,無論好壞,其他人無法去干涉。

王小波說過,在一切的人類智能活動當中,沒有比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情了。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太痛苦了,於是,我們便把矛頭對準別人,這樣真的太簡單、太舒服了。


我個人認為是沒有錯的,

但是社會公眾太多,對道德要求總是有高有低的,更橫跨還有人壓根兒是鄙視道德的。不然為什麼會有法律呢,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律才是一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在這裡我想說人,人不是完美的,都是有缺陷的,娛樂圈很多實力派的人品或者素質都是存疑的,甚至包括現在口碑好的一些前輩,婚姻戀情都出過問題(出軌級)。

但是人品好的那些愛豆出身的呢,大眾也是口誅筆伐,覺得這些愛豆不配待在娛樂圈。

說白了德藝雙馨目前來說還真是高要求。不然為什麼這麼個詞是個榮譽稱號呢?


有好有壞的 普遍的都不是太高的 因為演藝事業一般都是很小就要培養 所以文化課程的學習就會被耽誤 學歷一般不大高 那素質就。。。。。。。


如果只要求藝人會演技,不需人品,那電影就沒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了


沒有錯 藝人成名光靠努力可真沒用 你得有耐看的顏值 唱歌跳舞演技的磨鍊 謙虛的品格 善良的為人 藝人也是人 但是他們和普通人不一樣 他們比普通人更容易被公眾認識到 所以藝德就是他們做人的根本 做藝人之前就是先做人 因為你的每個行為都會影響其他一大部分關注你的人 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假如藝德不咋地 你帶來了負面影響 造成了他人生活的困擾 這可是你一輩子也彌補不了的(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有,因為每個藝人都有粉絲,可以說傻話不能做傻事


我覺得沒有什麼錯。畢竟你賺的錢就在那 你要對得起自己賺的錢


沒有錯 因為對一個人喜歡就是忠於人品 但是網路發達 什麼樣的人都能紅 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上網 沒有形成正確三觀的人很多他們只會看藝人的臉和才藝 但是藝人要起到帶頭作用 用端正的三觀來約束自己


沒有錯啊,能力多大責任多大,她們是偶像早起帶頭作用啊,小時候老師也會對班長要求高啊


沒錯當然是沒錯的。本來「對道德要求高」這種事很難說是錯的,好比我們很難說「對別人道德要求低」是一件對的事那樣。

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在公司裡被爆出頗負面的事情時,在公司內很快被邊緣也是常見的事。

是說,對其他人有道德要求本來就經常發生,如果是因為「迅速涼涼」而覺得大眾對藝人犯錯的包容感更低,我想當中不免有部份原因是由於藝人本身曝光率比平常人高而引致的錯覺。

還有就是,藝人的民眾支持度就是他們的命脈時,我們難免對自己可以選擇的事物有多了要求。就好比,要是你知道了你的上司有婚外情,然後你知道你曝出這件事對自己沒有正面影響,而那個上司還會是你上司時,你心中就是對上司有再多的鄙視,也不會拿出來公然討論吧。


追求高素質高道德高責任感的藝人是應該倡導的,因為是公眾人物 影響力大,要弘揚正能量

當然每個人心裡衡量的標準不一樣能接受的度不一樣,所以法律是底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