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問主同學:眩暈是屬於缺乏實體物的學習障礙。

人在學習任何科目時,都會碰到學習障礙。目前已經發現的,有三大明確的學習障礙:缺乏實體物、梯度過陡和不理解的字詞。它們會造成各種各樣的身心反應。

其中,缺乏實體物會造成頭痛、眩暈、揉眼睛、彎腰駝背等現象。

解決辦法是去補充實體物。

梯度過陡會造成困惑和暈頭轉向的身心反應。

不理解的字詞會造成非常廣泛的身心反應,包括精疲力竭、大腦一片空白、逃學、心不在焉、塗鴉、做白日夢等身心現象。

根據問主你的反應,你碰到的學習障礙應該是梯度過陡加上缺乏實體物。

你需要針對你閱讀的材料大量畫圖,舉生活中的例子,看圖片看視頻等;而且你要先弄懂第一句,很懂很懂哦,然後再讀第二句。擺出或畫出流程圖,都可以減輕癥狀。

基本上,當人遇到學習障礙時,情緒都會變得比較不好。情緒不好的狀況下,人的思維也會跟著遲鈍。這是心靈科學中基本的觀察。你見過憤怒的人,他會清晰思考嗎?不開心的、有點悲傷的人,他會做出理性的行為嗎?你看那些因為學習壓力大而跳樓的學生們,他們做出的行為是不利生存的。他們其實是被學習障礙壓垮了

當學習者能很好處理他遇到的學習障礙,他的情緒就會上升。你肯定有過這種經歷,一個你一直不理解的東西弄懂了,你是不是會有心情舒暢或者豁然開朗的感覺,至少你會覺得放鬆了一些。但是,如果這個學習者不會處理學習障礙,那麼他就會持續處於不怎麼開心的狀況。再過一陣子,他很可能就會逃學了。

這些在這本書 基本學習手冊 里有完整的描述。


題主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從小就好奇,一直試圖解開這個秘密。

我最開始的猜測是類似肌肉疲勞的機制,但是這個猜測有很多疑點。

疑點之一疲勞度與勞動時間成正比,但是在思維活動中,如果順利就算整整一天也不會出現眩暈,而一旦不順利,短短半小時甚至十分鐘就會出現。

疑點之二疲勞度與勞動強度成正比,但是思維活動是否有明顯的強度之分,我持懷疑態度,計算機的計算機能力不是靠加大電量供應就能提高的。

我還有過其它猜測,但目前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是一種成本控制機制,簡單的說,就是通過眩暈阻止我們繼續進行無意義的思考,類似恐懼促使我們退縮,是通過情緒控制行為的一種機制。

它的觸發條件是——在思考時,當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後,仍然沒有或極少取得收穫。

但是這個猜測也有疑點,即和沮喪情緒的作用雷同,那眩暈機製為何不用沮喪情緒代替?

首先我們觀察沮喪情緒的作用,比如我們選擇了某個地方釣魚,但半天過去了,一個魚都沒看到,我們會產生一種沮喪情緒,這種情緒都作用是促使我們放棄當前行為。

眩暈機制和沮喪機制到底有何區別?

目前我觀察到的區別是——我們因為沮喪而放棄之後一般不會再試,但眩暈只是一段時間,一旦恢復我們通常會再次嘗試。


謝邀。

電腦在長時間處理大功率的工作時會明顯感覺電腦速度變慢。手機在長時間玩遊戲時,手機會明顯感覺變燙。這兩者長時間工作會產生變化,都是由於CPU在長時間工作。人體的CPU就是大腦了。當你長時間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是長時間使用CPU,其實由於大腦在思考問題時,是在緊張地活動的,所以氧氣的消耗量要比平時多,那在思考問題時,大腦消耗的氧可能不能及時的得到補充而保持平衡狀態,所以就容易產生頭暈或頭痛等現象了.就好像長步時不能像正常狀態時呼吸,需要特殊的呼吸方式,使自己保持狀態。那麼大腦思考問題時,按正常狀態的呼吸已經出現不適應的狀態怎麼辦?大口深呼吸,使頭腦保持供氧充足的狀態就好了。

這個問題現在應該還沒有定論。提幾個(聽說過的)假說:

1。頭暈腦脹可能是頭部肌肉緊張引起的。思考難題的時候,容易皺眉、頭部肌肉用力,頭部肌肉可能會酸痛甚至輕微抽筋,出現頭暈腦脹的現象。

2。這種頭暈腦脹可能不是生理性而是心理性的。思考難題的時候,會讓人覺得自己要解出這道題目必須付出很多努力(通常稱之為cognitive cost),如果你覺得解出題目給你帶來的愉快感覺不能抵消做題目過程中的這些代價,你就會不願意去做,而如果你因為某種原因在做這個題目,那麼做的過程中你就會持續產生一種不適的感覺,這種不適的感覺可能會被解釋為身體不舒服的感覺(這一部分是完全瞎猜的)。也就是說大腦總是在判斷自己花精力去做思考問題值不值,最後會得出一個期望值來(稱之為expected value of cognitive control),幾位學術大牛們認為前扣帶回的背側部(dACC)是整合出這個expected value of control的地方。

3。接上面的說法,如果你心裏面暗暗覺得這個問題這麼難,自己肯定做不出來,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在白費力氣,就會很煩,進而通過心理或者和1一樣的生理機制產生出頭暈的感覺。

4。關於期望值為負數的假說的一點點補充: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前額葉需要一定濃度的多巴胺(當然太高了也不好),如果期望值很低甚至是負的,就可能導致中腦多巴胺神經元發放少了,前額葉的多巴胺濃度不夠,不能支撐難題的思考過程,而此時你如果嘗試去做題目就有可能出現思路不斷中斷的現象,可能被解釋為頭暈?

這個問題其實意義很大,如果我們弄清楚了以後,就能知道為什麼有人不願意思考,或許也能知道如何促使人們去思考。


醫學生的推測:

思考難題時腦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產量增多,二氧化碳能使腦血管擴張,腦血流量增加,顱內壓稍稍上升,於是你就感到眩暈


長時間慢跑,調養


神經遞質不足,腦區供能不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