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要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把胸襟、氣度、眼界、格局提升上去,在面對複雜的形勢和局面時,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做出不那麼壞的選擇,讓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


每次下任何結論之前問問自己,我看到的是事情的結果,或現象?(現象就是結果,是當前現下的結果),還是背後的本質?背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本質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繼續下去還會產生什麼新的結果?

一個結果難道只有一個成因么?那如果看到了那些個成因,這些成因裡面有哪些共性?這在歷史上是以什麼樣的情況發生的?

多試圖剖視自己的內心,別人的內心,理解人性,理解大眾心理,理解組織(家庭,企業,國家,世界)心理。盡量理解每一種供需背後的關係和心理,然後把它們進行一些分類,做到這些,對這個世界基本就理解的差不多了。

格局的提升,關鍵在於對事物的多角度和多層次的理解。說白了其實是悟性的增長,一些相對不那麼智慧的人,只能吃一塹長一智(素質更低,更笨蛋的要吃N塹才能長一智),一年吃個N多塹,長個N多智,可是這樣效率太低,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出來一點格局(為什麼有的人開車是那個死樣子呢?不撞都不行,就是這種原因。)。但另一種人是可以從別人的失敗和成功中獲得東西的(一塹都不用吃,卻在長智,或者吃一塹長N智),這種能力不是看什麼書就帶來的,首先是放寬自己的心,倒空心裡以往的執念,剩下的就是思考的能力和悟性了。總之心要靜,不能亂。

最後多羅唣一些關於心的問題。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在某一層面對某一技能感到滿足時,那時的心就是滿的。為什麼說自信滿滿呢?後面這個滿滿說的就是心裡已經裝不下東西了,格局已然被封住。然而這是很危險的。很難有人能控制住自信滿滿和得意洋洋中間的這條線。但在虛心謹慎和謹小慎微中就容易控制得多了。

心滿的時候特別容易漏。容易忽視。容易失誤。 所以,我們的文化里說 虛懷若谷。就是要虛。不管是謙虛還是什麼,是真正的做到心虛。因為心虛的時候是異常謹慎小心的,這樣犯錯的機率會有效降低,會保持「緊張」,也就是不容易大意。但虛絕對不是怕,兩者有質的區別。怕是退縮,龜縮,關閉。而虛,是虛掩,是把控,是節制。

在思考問題上做到虛,對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很多問題自己認為我已經理解的非常透徹了,無需再多想,無需再多聽,那一般來說,在那個問題和關於它的眼界上也就到頭了,因為不再虛心了。為什麼說驕兵必敗,因為自信滿滿呀。 古人都喜歡用驕兵之計,真的很好用,亘古不變。


【思想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

鷹在山谷中,終會一飛衝天。雞在雲端上,只能越飛越低。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思想的高度,而不是現實的位置。關鍵是看,我們把自己比作什麼,並以怎樣的視角看待世界。

古時候,有一位名師,座下弟子三千。

一天,名師與兩位新弟子閑坐。

名師說:「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吧。」

師兄說:「我想成為一盞燈,讓屋舍明亮。」

師弟說:「我想成為一輪紅日,讓世界光明。」

師兄嗤笑著說:「師傅,師弟他好高務遠。」

師弟也反駁道:「師傅,師兄他鼠目寸光。」

二弟子齊說:「我們說的是對是錯,就讓老師來決斷吧。」

名師說:「沒有什麼對,也沒有什麼錯,不過就是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

俗語道:人生如夢!

那夢中,有一個宇宙。宇宙能讓每個人都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只見宇宙中——

師弟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舉足輕重。

師兄螢光一點,黯然失色,微不足道。

但,他們各自回蕩在歷史的星空中,遠去了,縹緲了……

又是多少年之後,天之下,有兩個兄弟坐在屋檐下談論成功之道。

哥哥說:「好高務遠,當與腳踏實地相互融洽的時候,就會成為勢在必得。即使再遙遠的夢想,只要追求,也會變得如願以償。」

弟弟說:「堪笑的是那些鼠目寸光之輩,不但不思進取,反而以安分守己為一葉,來障蔽住自己茫然而又懦弱的雙目,以至使人生失去了如泰山般的勇氣,泯滅了如泰山般的功就。」

哥哥指著那一點螢光,讚賞地說:「你說的太對了。」

弟弟望了望那一輪紅日,對他哥哥說:「你說的也是啊,人生在世,平平庸庸也是一生,輝輝煌煌也是一生,生命是無價的,生命僅有一次,既然來到世間,不去轟轟烈烈的追求一番,不去輝輝煌煌的成就一番,那是多麼的索然無味啊。」

自此,他們在心中立下了大志,默默的奮鬥著。終於,他們偉大了人生,並對先前名師的話語有了新的註解:在別人眼中,我們自甘渺小沒有錯,我們心懷遠志也沒有錯;但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人本該大材卻成小用,或者無用,那就是錯!

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曾國藩說:「士人第一要有志,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讀書之志,須以勤勉之功,志大人之學。」

拿破崙.希爾說:「記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心目中所認為的那個限制。」

奧格.曼狄諾說:「橄欖樹需要一百年的時間,而洋蔥九個星期就會枯老,我不留戀從前那種洋蔥式的生活, 我要成為萬樹之王——橄欖樹。」

胡雪岩說:「眼光看到一個省,就能做到一個省的生意。眼光看到一個國家,就能做到一個國家的生意。眼光看到一個世界,就能做到一個世界的生意。」

人的思想就是一個容器,思想如井,就能容下一井清泉,思想如湖,就能容下一湖碧波,思想如海,就能擁有百川歸海的氣魄。

很多人看似努力,卻只是肢體上的努力,在思想上卻是停滯的,緩慢的,這也就是大多數人不能進步、安於現狀,卻也無可奈何的原因。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為重要。擁有正確的思想,才會擁有正確的人生。思想不是一個成功後的結果,而是一個奮鬥的過程,趨勢的引導。

站的位置比別人低,這不是你繼續卑微下去的理由,其罪魁禍首是,因為你站的低,所以局限了目光,狹隘了思想,困頓了人生。

鷹在山谷中,可以一飛衝天。雞在雲端上,只會越飛越低。擁有了鷹的思想,才會扶搖直上。擁有了雞的思想,只能匍匐在地。

鷹為什麼比麻雀飛的高,真正的原因是眼光。鷹飛的再高,也能看清地面上的一切。而麻雀飛高了,因目光限制,便形同目盲,什麼也看不見了。

所以說,眼光的高低,思想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你目前站立的位置,你已然擁有的高度,並不重要,你將會成為什麼,到達多高,才是最重要的。


瀉藥

如果說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常心,也算格局的話。我也許可以說兩句。

《道德經》上說,「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

不知道了世界運行的常規,肆意妄為就很危險。能體悟世界運行的常規,就容易寬容,保持平常心並豁達。一但內心平靜,心胸豁達,就容易大公無私,陽光和格局變大。

那什麼是世界運行的常規呢?是一種宏觀上的循環。

這個,其實可以從大自然和生活的日常去了解。

月亮圓了又缺,太陽出來又下去,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就是大自然的一種常規。

人早上起來,狀態極好。晚上睡覺時,往往萎靡不振。一天天過去,人的狀態在亢奮和萎靡之間循環。

雖然每一輪月圓月缺,都有細微的不同。雖然太陽的東升西落,每一次都有些許差別。但總體上,卻構成了天地不變的常道。

人轉態也是時好時壞。

這才是正常。

如果太陽一直出來,或者不出來。如果月亮沒有消長,如果人類一直亢奮,不用睡覺,或者都是睡美人,可能世界反而麻煩了~~~~~


花錢,或者花時間。


多看書吧多出去旅行


講眼光格局,首先那是權謀、錢權者乾的事,然後是那些大企大伽們的,若不是就不用去太注重這個,這個講條件、命運、時勢、學習,如李嘉誠的兒子,人講究的是條件、培養、打造、歷練(順便在這踩下講考驗的呵呵),學習上是多看些價值高的名記名傳,及政經時事。(不細說沒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