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很好奇,總覺得似乎男生那邊的關係很錯綜複雜,內部好像分出了類似於領導和員工一樣的身份差異。

總之很蒙。


首先,我們應該達成一致共識的是:

1、階級是無處不在的

2、階級劃分的本質是生產資料(物質)的掌握,或者是認知體系(精神)的壓迫。

3、相較於女性,男性對於暴力和強權有更清晰的認知和嚮往。

所以,其實題主的問題答案已經很明確了:

1、男性群體中毋庸置疑的存在著階級劃分。

2、階級劃分的標準就是「錢、權、勢」,而且相差必須相對較大。

3、因為男性天生比女性更具備力量和攻擊性,對強權的渴望使得依附強者(良禽擇木而棲)或者成為強者(君子以自強不息)成為一種天然的本能。


動機是內心的佔有慾,決定手段是綜合實力。不光男性群體中存在類似階級的關係,讓我來給你細數一下社會中的類似階級關係的現象。家庭中存在當家的,黑社會中存在扛把子,土匪中存在頭子,班級中存在班長,老師中存在校長,工廠中存在廠長,村,鎮,縣,省,國我就不說了。你看,這社會其實處處山頭林立,而你只發現了男性群體!!!!


身份地位的不完全平等,應該是普遍存在於各類群體中的,可以說,但凡涉及到群體,就不會有完全的、絕對的平等。但這種不完全平等是否已到了形成「階級」的地步,還值得商榷。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不平等的地位是相對並可逆轉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也有很多,但本質上,主要是對資源佔有的不平衡——這種資源,有經濟資源,有知識資源,有信息資源,甚至有個人魅力的資源,當不同個體的綜合實力有差異時,在不同的情境下,就會產生等級,而等級的形態逐漸穩固,等級之間的鴻溝逐漸加大,量變產生質變,就比較容易產生階級。從這個角度看,階級不僅存在於男性群體中,而應該是廣泛存在於各類群體中的。只是由於社會文化很大程度上默許男性佔有較多的社會資源,男性的社會性別定位和個人定位又往往偏向於競爭與佔有,才會使得這種情況相對明顯吧。


以不同情況分不同等級(只是中國)。

10≥的沒有人權10-12一般12-14普通

14-16良

16-18優18≤對不起,請出去

身為一個在國外住宿男校生活了兩年的男生我覺得這個情況是看人的,這種等級制度的社交關係在白人群體里或者拉丁裔集體里其實並不多見,反而是在亞洲人的特定人群里十分常見,接下來的討論集中在中國留學生這個群體裡面。

在國外生活了四年以後我明白了一個事情,人群並不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相似的人集中在一起成為一個團體也佔有很大比例。例如在國內上省市重點的學習好的中國人湊在一起,氛圍就沒有這種階級的感覺,大家都在好好學習討論升學考試之類的問題,偶爾一起打打遊戲或者聊聊最近看的電影電視劇或書,整體氣氛很和諧,早上吵架中午吃飯就好了。

大家平等對待在這個集體裡面的所有人但是一致歧視著另一群中國留學生,也就是某些富二代,拿著家長的錢在學校不學習純屬揮霍浪費的這群人,階級是在這類人群裡面形成的,因為我平常都是和那群好好學習的人打交道對於這類特殊人群我並沒有很多接觸,這裡就談一下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這類留學生感覺就是國內並沒有努力學習,閑余時間都是在人際交往上,變成了「社會哥」,他們喜好用暴力解決問題,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動用暴力,比如說我們學校里因為一個中國人新生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下某個社會哥就被社會哥和他同伴被痛毆一頓,見識過暴力的新生因為害怕二次報復也沒向學校反應。在這樣的港片氛圍下這些社會哥就開始拉幫結派和其他類似的人稱哥稱弟(一般界定的方法是誰更有錢更強壯),用暴力或口頭來穩固「小弟們」,新生來的時候也會被這種陣勢嚇到反而加入某個群體裡面,本來並沒有什麼的新生「近墨者黑」也變得社會的起來形成了一個循環,大哥畢業小弟接班繼續在新一屆發展小弟。

大多數新生這種過於懼怕暴力的現象也能理解。主要原因就是年齡小,大部分新生都是國內上完初二或初三就出國的,他們對於這種沒見過的場面還不會保護自己,下意識的屈服他們止損,但其實越陷越深,對於他們沒有完全塑造好的三觀在出國的一開始就受到了這種改變其實我個人覺得比較惋惜,但是自己也沒做出什麼事情,出國了以後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過自己的,對人對事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面對這種事情雖然很想幫助他人但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這種階級形成/校園霸凌/校園暴力的助長正是這種態度,也就是我們學校大部分看不慣這種現象人的態度吧,如果能回到一開始我願意直接為了這些人站出來抵制這種階級制度,但這個世界不存在如果。

馬上就要都大學了希望大學裡沒有這種現象吧,如果有我會願意為了他人站出來。

【很久不怎麼寫這種東西了文筆太差大家湊活看吧】


不用蒙,每個群體都有領頭羊,都有渾渾噩噩的小綿羊,還有逆反羊。千奇百怪。

。。。你看什麼方面,從來都有階級劃分不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