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中 大學準備出國

非常喜歡大提琴可是家人說現在學業緊張而且說樂器都是從小就學的。我準備出國自己攢錢學可是怕到大學再學太晚了。


本人33歲,學琴6個月,朋友是杭州師範學院大提琴專業本科。跟著他每周上一次課(由於工作忙有時十幾天上一次),現在拉到鈴木第三冊,170課第22課。對比其他人學琴時間,我的進度屬於飛速。原因如下:

1、成人學琴有成人的優勢,資金足,理解能力強。

關於琴的選購:

不會為了圖便宜買太爛的琴,雖然不確定自己是否能一直學下去,但爛琴會加速放棄的可能,弦樂難就難在音準和音色的把控,我第一把琴是問朋友借的3/4琴,音色渣,在練習空弦的時候怎麼都拉不出老師拉的那個音色,技術當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現在技術提高了再去拉那把琴,聲音就一個字:渣!後來從朋友那淘了一把二手琴(原主人要上大學了,想換吧更好的琴)原價6000,2000淘到手,原主人不愛惜,沒琴盒,邊角磕碰很厲害,但音色不錯,買回來之後,把能換的部件全換了,換了套藍雅閣的弦(500RMB左右)全新的一體式微調拉線板(本來想換機械琴軸,但是軸孔需要自行打磨,沒有專業工具,放棄掉了),鈦合金尾柱,碳纖維弓(好木頭太貴,爛木頭太坑,所以選了500塊左右的碳纖維材質弓,效果不錯,彈性和柔韌度都很好),買了專用的擦琴工具,每個月擦一次。樓主喜歡自己琢磨,不愛找人幫忙,擅長學習,折騰的過程中斷過兩次A弦,倒過一次音柱,現在這把琴的音色秒殺10000以內的絕大多數琴。理解能力:我不是音樂專業,之前沒學過樂器,花2個月自學把基礎樂理生啃下來,現在在啃斯波索斌和勛伯格的和聲學。樂理是學習樂器的基礎,初學時可能覺得不重要,但往深學會影響你的學習進度,現在參加藝考的孩子臨時抱佛腳去學小三門是一種本末倒置!一個學了N年鋼琴的孩子搞不清楚音程關係,我真不知道他那譜子是怎麼理解的。對於初學者練的曲子,知道調性和分解和聲很多時候能去蒙旋律,你練琴的時候不看譜子就把下一個音拉對的感覺非常爽。我們上學的時候做閱讀理解題是要跟寫作者產生共鳴,那我們學樂理其實就是為了在練曲子的時候跟曲作者產生共鳴。2、關於學習方法:學習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而且方法還驚人的相似。對於學習我有一些自己的方法論: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只要做到隻字不差的讀,一遍、兩遍、三遍,也許就懂了;如果還是不行,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嘗試弄懂一句話中的每一個詞的意思,掌握每一個小的知識點;如果還是不行,大概是知識框架不對,去構架正確的知識框架。在這個過程中,只能靠自己,你需要自己動腦子,自己查閱資料、自己嘗試,未經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過,未經苦惱得來的知識不記憶猶新,當完成上述循環之後,還是搞不定的事,用錢來買,找最好的老師,上最貴的課,因為時間成本遠大於金錢。懂的朋友已經知道我的方法論來自哪裡了,來自李笑來老師。

那有沒有辦法速成?

沒有!但是我學琴確實做到了快速入門。

對很多新手來說右手手型是個難過的坎兒,尤其是拇指,怎麼都找不到那個放鬆的感覺。我剛開始也一樣,但我很快度過了那個過程,我是這樣做的:1.嘗試把老師說得要點精鍊總結(腦子要清楚我要幹什麼);2.不斷嘗試,找出那些做不到的地方(找出問題所在);3.查資料:知乎、Google、YouTube、大師教學書籍(查找別人解決的方法,相信我你的問題別人之前一定遇到過)4.把別人的方法挨個試一遍(挑選最適合你的解決方案);5.找到那個正確的感覺,哪怕只有一次(不斷向對的方向修正);6.鞏固它!

再送大家一個讓演奏水平達到巔峰的絕妙方法:

3、如何練

我的摯友是中央院作曲系畢業的,演奏級鋼琴水平。他跟我分享了他的練琴方法:二十四個大小調音階走一遍(5-10分鐘)哈農練指法從頭到尾走一遍(40-50分鐘,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嚇尿了)然後開始練習樂曲(三小時左右,練習時錄音,彈完一遍聽一遍,標註出來彈得不理想的地方,重點解決)

整個過程下來4小時左右,對於一個懂音樂的人來說,練四個小時不會覺得難熬,只會覺的時間飛速流逝。

我之前每天練琴2小時左右,現在加到4個小時,很多低級問題都消失了(音準、節奏、旋律),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音樂表現方面了。早上6點到8點,中午一小時,晚飯後一小時,練的時候必錄音。以上~

補充:

關於工作和練琴的平衡,我覺得也不必像我這麼亢奮,但至少要保持每天20分鐘以上的練習。

由於我家獨門獨院,所以能吵到的只有家人,不存在打擾鄰居的問題。如果會打擾到鄰居,可以嘗試多跟鄰居示好,沒事串串門,聯絡一下情感。

下面補充一下關於錄音的一些小心得:(因為我用的是mac系統,所以以logic為例,Windows系統的朋友可以使用Cubase或者是Audition,道理都是相通的)

前文我說凡練琴必錄音。那麼怎麼才能讓錄音來更好的輔助自己的練習呢?有的朋友會說打開手機錄音app唄。安卓和ios手機自帶的錄音軟體很好,但還不足夠好,我的建議是用專業的編曲軟體來錄。

專業的編曲軟體比手機錄音app在練琴過程中有哪些優勢?

1、編曲軟體在練琴過程中相對手機錄音app有哪些優勢?

(1)編曲軟體有節拍器;

高質量的節奏和音準是專業演奏的第一步,搞定了節奏音準才談得上去細扣表情符號和織體感覺。否則都是瞎練!

編曲軟體的節拍器調節方便,拍號、速度、調性都可以輕鬆調節。

(2)編曲軟體可以錄製多軌;

我們練琴錄音其實是為了跟之前的演奏作對比,這個時候多軌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同樣的曲子,同樣的速度,兩軌同時播放,會很清楚的聽到之前的毛病又沒有改進,又出現了哪些新的瑕疵?

(3)編曲軟體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

相對於手機錄製壓縮音質,編曲軟體的音質是高質量的原聲,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記得剛開始用logic錄音的時候,練習D大調一弓4個音的連弓音階,清楚的聽到了自己上行音階時,一換弦就把弱拍音拉強的瑕疵,在手機錄音里並沒有注意到,於是花了一個小時,重複練了幾百遍,自己總結出了經驗:右手不要在左手換弦時無腦加力道,要平穩控制,左右分工;換弦時一定要提前調整好弦面,盡量貼近要換的弦的弦面,這樣才能做到無痕。錄音軟體就像一個客觀公正耳音一流的老師,避免你練琴自我感動(人總會自動美化自己拉的曲子)。這些細扣後的改進,不知能少走多少彎路,省多少課時。

(4)最好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

用YouTube搜到自己正在練習的曲子,把聲音倒入編曲軟體,跟著大師的音軌模仿,不斷追隨大師的腳步,像大師一樣去處理細節,絕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有時我們追不上原速,編曲軟體可以輕鬆放慢音軌速度,然後一點點追隨原速而去。

(5)看到時間的力量。

每個調、每個練習曲建立單獨的文件,每天在對應的的練習文件里重新演奏一軌,一個星期、一個月、半年,對比一下之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你一定會有滿滿的成就感,讓進步看得見。

祝各位琴友終能成功。


最好的時機是十歲前,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


如果只作為愛好,那還是不晚的,而且大提琴蠻適合成人學的。
不晚啊,只要自己有興趣能學下去,什麼時候學都來的及

愛好而已,有什麼晚不晚的,你又不去追求開專場音樂會的水準,或者是國際大賽拿獎。

我博士都畢業了,在自學馬頭琴,雖然不熟練,但我開心啊。有人說要從三五歲開始,這是人家專業人士的路子,話說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拿個博士也算是專業人士了,三五歲上的幼兒園,你看完全沒毛病。

如果有人說要學我的研究領域的知識,我肯定不會勸他說這東西要從三五歲學起,一定是喜極而泣,奔走呼號,蒼天吶,有人居然喜歡我做的這bullshit,老衲有後啦,來來來,我明天就帶你去實驗室,包教包會。


我讀研以後才開始練鋼琴的啦,只要開始練,啥時候都不晚
看你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走專業那肯定是晚了,但是如果是作為愛好的話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活到老學到老嘛
如果不為了考音樂學院一點都不晚 學習一樣東西沒有年齡之分

想學大提琴


想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 關鍵是看你是不是真的想拉大提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