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是實用價值不高。

現在雷電3大家最關注的用途是顯卡外接,是因為筆記本作為一款便攜設備,大家都希望越輕薄越好,但輕薄的體積又無法滿足高性能顯卡需要的散熱需求。但是目前來看,目前雷電三的外接顯卡方案有兩個嚴重的缺點:對於顯卡來說帶寬還是不夠,顯卡擴展塢的價格太高——現在在售的大部分都要接近兩千甚至三千——已經是一張甜點級顯卡的價格了,這個時候願意接受2K顯卡塢的用戶肯定是極少數。

至於其它需要高帶寬的外設,例如高速磁碟陣列、固態移動硬碟等,畢竟一來需要用到的用戶還是少數,二來USB 3.2 Gen 2x2(以下簡稱USB 3.2,每次打這個東西我就想吐槽USB-IF)能提供的20Gbps帶寬並不比雷電3能提供的22Gbps少多少——雖然雷電3標稱是40Gbps,但那是Data+DisplayPort的合計帶寬,Data最多只能使用22Gbps,連到PCI-e 3.0 4x的32 GT/s都沒到,更別說40Gbps了。最多的意思是如果DisplayPort需要使用更高帶寬,會進一步擠壓Data所能使用的輸出帶寬(見下圖)[1]——對於這類外設來說,使用USB 3.2顯然要比使用雷電3更方便。

Data單向不超過22Gbps,同時輸出5K視頻時只有18Gbps,雙4K視頻則只有8Gbps

這是上面說目前實用價值不高的原因。

但科技的發展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火車剛發明的時候還沒有馬車快,現在誰還會懷疑火車有沒有實用價值?今年8月發布的USB4標準已經包含了雷電3,USB的意義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因為USB4引入了雷電3,目前不清楚還會不會有雷電4,起碼我沒看到有比較靠譜一點的雷電4的消息。但不妨想像一下,如果雷電4或者再將來的USB5帶寬再翻倍,顯卡的性能下降幅度可以忽略,然後有廠家推出相應的外置顯卡,並且價格比單獨買相同晶元的顯卡+電源只貴300~500左右,屆時外接顯卡的實用價值將會大大提升。

參考

  1. ^Thunderbolt? 3 - Thunderbolt Technology Community https://thunderbolttechnology.net/sites/default/files/Thunderbolt3_TechBrief_FINAL.pdf


關於Type-C 、雷電3介面的詳細科普,可以讀一下鮁魚的大作:

聯想拯救者:【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上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聯想拯救者:【從入門到放棄】關於Type-C/雷電3介面的兩萬字科普(下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萬字……這麼鐵憨憨的大號第一次見,還把短板說的這麼明白,大概是不想賣顯卡擴展塢了 @聯想拯救者

我用小白能聽懂的語言總結一下:

1、如果你不知道雷電3有什麼用,那麼大概率對你也沒什麼用;

2、對於多數用戶而言,全功能的Type-C(支持PD充電和DP視頻輸出)更有用一些;

3、滿速雷電3相對於全功能C 的優勢是數據、視頻傳輸帶寬,主要適用場景是外接多台高分屏顯示器、外接顯卡(有折損,受制於帶寬不適合高端顯卡)等。剛需可考慮。

廠商在主流價位筆記本上不普及雷電3,只有兩個原因

1、節省成本

很多人覺得不就兩三刀的成本,這麼摳門,我差你這20塊錢嗎?但是2020年了,還有新發布的筆記本配USB 2.0,主流USB 3.1還是5Gbps 的gen1。這跟蘋果的五福一安一樣,就是節省成本。

2、產品線區分

高端產品總得有點獨特的賣點。沒有,就造它幾個。雷電3這種需求場景尚待開發,增加了之後邊際效應也不明顯的配置,用來做高端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年前鹹魚1800收了個這東西,重量700g左右,內置了一個M1050,接XPS15(自帶顯卡960M已壞,當集顯機使用)可以當低端遊戲本,玩戰爭機器5非常流暢。對於15寸獨顯輕薄本,用外置顯卡玩遊戲可以極大地降低散熱供電負擔,因為顯卡分出來了,原有電源和散熱系統只要供CPU就可以了。

我覺得現在市面上那些用台式機顯卡的盒子完全就是荒謬的產物,價格不說,這些盒子本身體積重量已經堪比ITX機箱了,移動性完全沒有,受制於帶寬性能也根本發揮不出來——這種使用50-60級移動顯卡的小盒子才有價值。搭配XPS13級核顯輕薄本,這全套下來旅行重量也就2kg多,跟一般遊戲本差不多,然後如果你不玩遊戲的話,完全可以不接顯卡,此時輕薄本的續航可以隨便吊錘遊戲本。


有。

我們想像一個應用場景:

你從外面回家,無論這個外面是圖書館還是學校還是公司,回到家,從包里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久經沙場,打算接上家裡的顯示器鍵盤滑鼠,並開始處理一個工作。在尋找各種連接線插上筆記本的介面的時候,你突然意識到僅僅用自己筆記本上羸弱的Intel HD Graphics如果強行進行高耗能運算不僅電池遭不住主板的PCB也藍瘦香菇。但是,你的筆記本既不是Allenware又不是GS30,也沒有聯想的光碟機位GPU可選,這時,你怎麼辦?

在另一個世界線,你遇見了同樣的情況。這次運氣不錯,你的電腦帶有雷電3介面。你馬上找出一個顯卡拓展塢,插上自己珍藏的GT610 1T狂牛版,接上顯示器和其他外設。你的筆記本只鏈接了一根線,但你不僅可以鏈接到顯示器、鍵盤滑鼠、有線網路和音箱,還給自己的任務導入了CUDA加速

甚至不用考慮高耗能場景。商務本(類似本人使用的T430)幾乎都會有一個拓展塢介面,這個介面就是讓用戶在需要移動的情況下機器一拔直接走人,回到據點一接上去馬上全生產力。我覺得這個思路相當不錯。

這就是雷電三在現在來講最大的用處。至於某些生產力應用(磁帶機、DAS),你都能問出這個問題了我覺得你也用不到


USB3.0有個2.4GHz的bug,TB可以解決很多煩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