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很多人都喜歡拿四大說事,瞧不起nike,這是為什麼?


在中高端市場中,從實際的市場份額和頂尖職業選手的選擇上,NIKE將(也已經)全面吊打友商。

運動鞋的核心技術簡單來說就兩個:(功能)設計和材料。作為歷史最悠久的運動鞋,今天的跑鞋的功能設計已經很難再玩出什麼新花樣。足跟托、足弓支撐組件、踝關節支撐組件、輕量化大底和各式包裹性鞋面,品牌之間都把這些技術排列組合著用了不知多少遍,所以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唯有靠材料革命了。ASICS的GEL就是最初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其後adidas靠BOOST翻身也是同理,所以NIKE推出ZOOM X和React這樣成功的技術後,同樣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我在幾年前答過一題,問為什麼大家對NIKE跑鞋不待見:

為什麼國內跑步界對 Nike 的鞋款大多不屑一顧??

www.zhihu.com圖標

這個答案即使到今天,也是有意義的,簡言之就是那時的NIKE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好。NIKE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為了抗衡老對手的BOOST,NIKE近年用過的材料技術可以出書了:看家的ZOOM氣墊,通過切割大底實現的FREE,以及近乎曇花一現的LUNAR,卧薪嘗膽的React,再到最後一錘定音的ZOOM X,當然了後來還有個搞笑擔當JOYRIDE。所以反過來看,為什麼adidas的市場份額又掉回去了,2015年就出的UB,到去年的UB 19和今年的UB 20(實際就是19的換鞋面版),產品研發的人難道去了武漢抗疫了嗎。就更不用說ASICS的祖傳GEL 和毫無存在感的FlyteFoam了。所以說,NIKE現在的成功近乎是必然的,它在過去十年的跑鞋設計中始終大膽嘗試,敢於投入,所以才最終乘上一股材料革命的東風絕塵而去。

那麼說說「四大」吧,把ASICS和其它幾個品牌放一起,或多或少有點委屈了它。ASICS是一個悠久歷史的品牌,相對於其它「三大」,也更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運動品牌。早在上世紀70年代,ASICS的各種產品已經打入了歐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市場,可以說在NIKE之前,能夠和adidas在全球的各個運動項目作競爭的就只有ASICS了。而NIKE的前身藍帶體育最開始的時候就是ASICS的美國經銷商。我在加拿大ASICS上班的時候,曾經和不少長者顧客聊天,當他們告訴我高中時穿著MEXICO 66在跑步比賽中拿名次的時候,我馬上就明白這個品牌在很早之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影響力。再看看其它的「幾大」(是的,Mizuno表示憑什麼不帶我),雖然沒有「行銷海內外」,但在各自的鄰域也頗有特點,產品也非常紮實,所以無論你心儀哪個品牌,大概都無可厚非。

但是在國內談跑鞋品牌,基本上說不了幾句,大家就開始吵架,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因為工作和個人興趣的原因,我經常會看一些外國跑步論壇、跑鞋網站的資料,但從來沒有見到跑者為自己所支持的品牌爭得面紅耳赤的。我個人的觀點是,跑步在中國具有特彆強的社交屬性,所以大家對品牌的選擇和對產品的理解,某種意義上呈現出個人的一種狀態,所以大家特別有動力去說明和維護它。歸根到底,著可能是因為跑步運動在國內發展的時間尚短,而發展的速度卻非常快,其形成的文化還處於一種很年輕的階段,而年輕嘛,自然就比較暴躁的。所以,無論是幾年前的「四大」看不起NA,到現在的NA反嘲「四大」,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一種過於青澀的社交表現罷了。

我很清楚記得14年參加廣馬的時候,放眼過去60%的人穿著ASICS。沒幾年過去了,換成滿眼都是帶著大勾的青色粉色VAPORFLY。變化很大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為我留意到很多穿VAPORFLY的跑者有嚴重內翻,理論上不應該使用柔軟缺乏支撐且厚度高的中底。他們中的很多配速也和我差不多(5分或者慢於5分),實際步幅不大,因而沒有形成足夠的背屈來有效利用中底碳纖維板的能量反饋,使其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累贅。

作為跑者,當你跑步跑到一定量的時候,你開始不再掙扎於控制呼吸,苟延殘存地多跑一公里,而是可以有餘力聽自己的腳步,感受身體在空氣中的流動。這時你可能已經穿個不同的幾個品牌、幾個系列,能比較清楚地了解鞋與鞋之間地區別,在每年數以百計的款式中找到最鍾情的一兩雙時,你自然就會明白為品牌孰優孰劣的爭論時多麼幼稚的事情。說到底,每個人的步態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尺碼也不是單純的掌長掌寬,最適合的永遠是不一樣的,永遠不會有一雙鞋/一個品牌能稱之為絕對更好。


毫無疑問Nike is the BOSS,和過去兩年一樣。

在講Nike做了什麼之前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在Nike重新得志之前,在更早一些得時候adidas也曾引領過潮流。憑藉Boost中底贏得市場,柔軟舒適、回彈好是這一材料的特點。高顏值、穿著舒適,讓它贏得了眾多粉絲的心。

但實際上,在真正有經驗的跑步者(或者說那些跑得較長,甚至參加比賽的人)眼裡,Boost的受歡迎程度就不算那麼高了。全Boost中底太軟會導致泄力,跑長距離舒適度沒有日常穿那麼高。而在使用部分Boost中底的跑鞋,譬如Takumi和adios系列,同樣沒有特別的出彩。但由於Boost技術在當時過於先進,跑鞋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加成。

Nike為了對抗adidas在Boost中底上的優勢。Nike先是推出了更新後的Lunarlon中底,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6年重磅發布的Lunar Epic跑鞋,隨後在這雙鞋的第二代上,重新打造物理緩震結構。然後是基普喬格的Breaking 2活動,搭載全新ZoomX中底的Vaporfly 4%在當年上市。當然,受限於ZoomX中底的產能,Nike也只是把它用在了這一雙跑鞋。隨後在2018年正式推出了搭載另一款React中底以及像同樣重磅發布的Epic React Flyknit。

有了ZoomX,為什麼要有React中底呢?個人猜測原因在於,可以彌補ZoomX在昂貴的造價以及在產能上的限制,能夠更廣泛應用。但傳遞出來的另一個信息是,Nike一直在不斷進行研發,提高水平。反觀adidas在推出Boost之後似乎沒有太大的進展。

***

在Nike結合Breaking 2活動推出4%之後,在跑步競技的領域直接樹立了霸主地位。不僅僅是基普喬格在Breaking 2穿著這雙鞋跑出誇張的2小時0分25秒的馬拉松時間(未被承認為世界紀錄),2018年柏林馬拉松他也正是穿著這雙鞋將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到了2小時1分39秒。當然你可能說基普喬格是神,但神之外有更多穿著這雙跑鞋的出色成績,在世界最重大的馬拉松賽事中呈現。

為此,小悅翻到了一篇介紹2018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六場比賽冠軍和領獎選手穿著跑鞋的統計,Nike的持有率佔到了非常誇張的地步:6場比賽男女前三總共36人,其中25人穿著Nike跑鞋,除了東京馬拉松冠軍迪科森春巴穿著Zoom Streak 6之外,其餘24人全部穿著4%或專門定製的衍生款,全部ZoomX跑鞋。總共誕生12位冠軍,其中8位穿著Nike跑鞋,7人穿著帶ZoomX中底的跑鞋。而相比之下只有6位獲獎者和2位冠軍穿著adidas跑鞋。而四大?Asics、Saucony、New Balance和Brooks,各只有一位獲獎選手。下面是這篇文章的鏈接:

大神穿什麼跑鞋:2018馬拉松大滿貫獲獎者跑鞋大起底?

www.runners.cn圖標

Vaporfly 4%跑鞋大放異彩一年多以後,Nike終於在2019年發布了新款Vaporfly Next%。同樣的是,這雙跑鞋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以及更加廣泛的世界頂尖運動員的成績背書。而基普喬格在2019年10月更是穿著Next%的升級款Alphafly的原型鞋成功將人類馬拉松的最好成績提高到2小時以內。而Brigid Kosgei在芝加哥馬拉松居然將原本被認為世界上最難破記錄之一的拉德克里夫的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了1分21秒之多,這個記錄在之前保持了16年之久,甚至無人能夠接近。

而這一年Next%在國際頂尖賽場的競爭力表現就更加驚艷了。最重大的田徑世錦賽馬拉松,男女馬拉松前三名共有5人穿了4%或Next%,中國男女前三的六位選手同樣都穿了這兩雙跑鞋。而六大滿貫所有男女前三的36名選手里,有31個成績來自Vaporfly 4%和Next%,其他五個均來自adidas。而四大跑鞋,無一上榜。具體數據文章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一篇文章:

【冠軍跑鞋盤點】 過去的2019, Next%真的「一統江湖」了嗎?_值客原創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圖標

這篇文章里還有很多國內重大馬拉松賽事的前幾名的跑鞋穿著情況,大家可以看一看。Nike的這兩雙競速鞋是絕對的主角。

***

最近兩年,不計其數關於馬拉松、破二、世界紀錄的報道,讓Nike跑鞋影響力大幅度提高,不只是在經常跑步者以及參賽者的圈子裡,很多不跑步的人同樣有過耳聞。但凡有些跑步速度追求的跑者,幾乎都嘗試購買一雙Next%或4%,其中不乏一些經濟並不算富裕的跑步者。而還有一部分人,退而求其次選擇購買降階版、價格只有Vaporfly一半左右Zoomfly系列。

為什麼是這幾雙跑鞋而不是其他品牌的產品,大眾的選擇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不只是精英選手,更多的大眾選手都在選擇Nike的跑鞋,這足以說明問題。

另外,去年悅跑圈對國內的包括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和廣州馬拉松等國內眾多大型馬拉松賽事進行了一項特殊的工作,那就是通過實地拍攝對跑者所穿著的跑鞋進行統計。列舉北上廣三場比賽成績在5小時以內的跑者跑鞋選用情況——在北京馬拉松,Nike跑鞋佔比進一步提高,超越adidas排名第二,僅次於Asics;在上海馬拉松,Nike超越Asics穩居第一,而Adidas排名第三;在廣州馬拉松,落後於Asics排名第二。

北馬近千人破三,國產品牌大放異彩?

mp.weixin.qq.com圖標最熱的上馬賽道,帶你看最熱的鞋款?

mp.weixin.qq.com圖標兩人奧運達標的廣馬,跑者都穿什麼鞋??

mp.weixin.qq.com圖標

在競速跑鞋層面上,Nike正在引領全新的風潮。競速跑鞋的形態進化——從薄底競速Racing Flat到Vaporfly一樣的厚底競速,這一切的根源是中底材料以及其附加產品內嵌板(碳板)

要知道在Nike推出中底超過30mm的Vaporfly 4%之前,沒有任何一家跑步公司敢嘗試這樣顛覆傳統的做法。在這一點上,Nike是毫無疑問的開拓者(當然在普通跑者穿的跑鞋上面這類鞋子的另一個開拓者是Hoka One One,這裡按下不表)

為什麼是開拓者呢?因為傳統競速跑鞋幾乎都是是中底纖薄、前後落差小、低緩震,強調地面感覺和迅速回彈。這樣的跑鞋被稱作Racing Flat,是緩震(還是有一點的)和重量權衡的產物,利於減輕頂級運動員的負擔,有助於跑出好成績。

這樣的跑鞋,大家說的四大里Asics有Sortiemagic、New Balance有1400、Brooks有Hyperion、Saucony有Type-A,而adidas則有神鞋Takumi Sen和adios。但當Vaporfly 4%出現之後,其他大部分產品都黯然失色。

一款足夠回彈,但高速奔跑卻絲毫不顯軟(不泄力);中底雖厚,但重量卻和傳統競速鞋無異的完美跑鞋。究竟是什麼怪物?這一切都得益於Nike全新使用Pebax材料研發的ZoomX中底,擁有顛覆傳統的彈性和重量。

全球各大品牌紛紛開始跟進,將競速跑鞋的未來押寶在厚底跑鞋上。甚至有部分品牌也開始用起了同樣的Pebax材料做研發,比如去年轟動一時的李寧跑鞋,他們的beng中底同樣使用了這一材料。

除了中底材料之外,碳板是另一個被更多跑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因為和厚底的風潮一樣,也正是在Nike Vaporfly和Next%的推動下,碳板變成了各大廠商追逐的零一重點。一眼望去,2019年幾乎所有重要品牌都在研究碳板厚底跑鞋,都在研究中底材料。而這其實是厚底競速跑鞋革新帶來的一個不大不小的變化。

說它不大把,是因為碳板的作用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明顯。甚至有人覺得帶有內嵌板(碳板)的跑鞋,逼格瞬間上了一個檔次。但其實碳板的作用並非有那麼大,其主要作用在於提高中底的穩定性並增加回饋,避免奔跑過程中中底材料過軟而發生形變,這對於厚底的競速跑鞋不可或缺。

說它不小,指的是跑鞋中底碳板結構形態、數量分布,同樣需要投入技術研究,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同跑鞋碳板帶來的差異並不算小。目前比較流行的解決方案是鏟形碳板,前低後高。

有人會問,這是精英選手的選擇,對普通馬拉松或者日常跑者有什麼好處?

很明顯。傳統競速跑鞋的輕量是建立在薄底低緩震的基礎之上,這對於核心、肌肉、關節力量強大高水平選手來說駕馭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普通跑步愛好者來說就非常困難了。而ZoomX讓輕量和高緩震,同時實現了。這意味著即便你是普通的馬拉松跑者,這樣的跑鞋依然會對你有用,用處在哪裡呢?跑同樣的速度,你會發現更省力一些,這是這塊中底的彈性為你提供比其他跑鞋更多的幫助。當然,對於普通的遛彎跑者來說,並不需要買售價如此高昂的跑鞋。但如果是有一定成績追求的跑者,其實不妨一試。

***

還有一些關於Nike Vaporfly系列跑鞋的好玩的事情,大家看個熱鬧。

  1. 有運動員集體向國際田聯投訴,說Nike Vaporfly系列跑鞋存在違規的現象,要求在今後的正式比賽上禁用Nike的相關競速跑鞋。關於這件事情,之前我們曾經出過一篇國外專家分析是否應該禁用這幾款跑鞋的文章,鏈接如下:

悅跑圈:穿耐克跑得快,但真的有必要禁用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如今國際田聯已經發布了最新的規定。幾個比較重要的點如下:

  • 從2020年4月30日起,運動員穿著的比賽鞋必須在公開零售市場(在線或實體店)銷售至少四個月後方能用於比賽。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買到的鞋子,將禁止在比賽中使用(為了奧運會能夠用上最新的產品,包括adidas和Nike在內的很多品牌都在近期發布了全新的跑鞋產品);
  • 鞋底厚度不得超過40毫米;
  • 鞋底只能使用一個嵌入板,使用超過一個以上的嵌入板將被視作違規;
  • 對於帶有鞋釘的鞋,可以使用嵌入板,但鞋底的厚度不得超過30毫米;

2. 2020年箱根驛傳在1月初落下帷幕,冠軍被老牌強隊青山學院奪走,他們順帶打破了箱根驛傳的總成績紀錄。青山學院一直以來都與adidas有合作,今年箱根驛傳比賽他們的所有隊員在比賽里全部穿了Vaporfly Next%,而在出席其他場合時才穿adidas的跑鞋。

3. 今年孟買馬拉松,有一位來自衣索比亞的精英選手Derara Hurisa,是adidas贊助的精英選手。他在飛往孟買的路上不慎遺失自己的跑鞋,最終不得不借了一雙Nike Vaporfly跑鞋參賽,最終他以打破紀錄的成績奪冠並拿到了高達6萬美元的獎金。

4. 上面這位選手是跑鞋不慎遺失才借了跑鞋參賽,而另外一些就比較離譜了。他們身為其他品牌的贊助選手,但卻以很奇葩的方式把Nike Vaporfly或這雙鞋的一部分穿上。比如今年廣州馬拉松的女子冠軍,穿的是一雙adidas x Nike的改裝鞋(下圖後面白色跑鞋,明顯的adidas鞋面和Next%鞋底)而從其他圖片看起來她穿的是一身adidas的服裝。

最後。

縱觀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跑鞋市場。Nike在運動員成績、技術研發方面都非常強悍,目前全馬拉松時場最佳也不為過,但四大由於悠久的歷史在普通人群中依然佔有不小的比例,但無論話語權還是影響力都難與Nike相提並論。

Nike的跑鞋在市場擁有這相當大的話語權,這從一雙跑鞋影響國際田聯重新制定規則也能看出來,可能和當年國際乒聯修改用球大小的決定有得一拼。當然這和Nike的公關能力有著莫大的干係,當然產品上確實非常出色。受到Vaporfly系列的影響,Nike這一系列的降階款Zoomfly,以及經典的Pegasus系列都為眾多跑者所喜愛。

最近,Nike也推出了他們的全新跑鞋Alphafly Next%(鞋底厚度39.5mm,規則之內),搭載由Zoom Air氣墊+ZoomX+碳板共同組成的中底,AtomKnit斜面技術。同時還推出了降階款Zoom Tempo Next%,以及採用Next%系統的籃球鞋、釘鞋等一系列產品。

而adidas和四大也急需創新,來找到與Nike跑鞋抗衡的辦法。最近adidas也推出了最新的競速碳板跑鞋adizero Pro,採用了全新的Lightstrike+Boost混合中底材質,看起來依舊是"薄底"競速跑鞋的理念,具體能否創造神奇還有待檢驗。

而四大也正在嘗試推出類似的鞋款,比如Saucony同樣採用Pebax中底材料的Endorphin Pro、New Balance FuelCell Racer、Brooks Hyperion E。而國內跑鞋前有李寧飛電,後有特步160X,都試圖在競速跑鞋領域與Nike一較高低。


很開心又遇到一個自己特別想回答的問題。

Nike的跑鞋天下第一,這句話對,但是不全對。如果要聊,可以聊的非常細,所以我們暫時先說清楚現狀吧!


跑鞋的市場份額是一個非常難以統計的概念,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一個人買跑鞋到底是為了跑步還是日常穿著。而現在大部分品牌反而願意統計在各大馬拉松賽事中的市場份額。那麼如果從這個層面來說,Nike已經碾壓了所有的品牌。也許ASICS可以抗爭一下,但也就是一下下吧。

這一點,我們不用多聊,因為這是大部分人都能看見的現狀。我要聊就聊一些大家看不到的。


比如在跑鞋的圈子裡,Nike也有完全觸及不到的市場,比如多威的市場。

或者更準確的說,貨品單價在300人民幣以內的市場,是目前耐克跑鞋完全無法觸及的市場。

我依然相信,所謂的「球鞋圈」在2020年依舊小眾,真正願意花上千塊買一雙跑鞋的人在中國的球鞋消費者中佔少數。Nike的統治力更多體現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在二線三線四線小城市裡,有大批的穿著最居家的衣服和便宜的跑鞋在小區路邊,或者學校操場上跑步的消費者群體。只是他們消費的利潤率,自己在「圈子內」的話語權和信息量都很低,導致品牌方無法捕捉到他們的需求和信息。但這不代表沒有市場,就像現在國內的幾個品牌,匹克在學adidas(軟中底+3D列印),361°在學ASICS,李寧的?在學Nike,唯有安踏的跑鞋被提起的不多。因為安踏所針對的市場就是一個這樣「大範圍,低參與度,低價格」的市場,但反過來,安踏也是國產里最薄利多銷的品牌。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總結一下,Nike穩穩的拿下了中國市場中最精,最肥的那一塊精瘦肉,而除此之外大部分「柴一些」的肉,他們還沒有觸及。


同時,提問者和幾乎所有的回答者都沒有提到這一點:

Nike跑鞋不僅在和同行對比,還在和同僚對比。

誰說跑鞋一定要和跑鞋比了?Nike的跑鞋還要和Nike NSW,Nike BB或者Jordan Brand相比。

都是Nike的,誰不想做點潮流單品?誰不想像Jordan做的AJ1,NSW做的AF1一樣做一個超級爆款?

Nike RN好不容易抓住了Vaporfly,不得折騰點東西和同門師兄弟比一比?

特別是今年的Summit,這一套黑綠下來它不帥么?


最後總結一下,在單品類的競爭下,Nike RN已經無敵。在廣泛的市場和多品類的競爭下,Nike RN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而這些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兩年Nike跑鞋發展的方向。


我永遠喜歡阿迪達斯,但是為什麼我的耐克比阿迪多?


在2019年一整年。耐克的Next毫無疑問是碳板跑鞋的標杆 耐克的飛馬,超級飛馬。還vomero 14,都是一款不錯的跑鞋。在頂級緩震上epic react infinity run fk的表現也很讓人驚喜。但是說耐克一家獨大,實在是有點過了。

阿迪達斯的boost系列,雖然說材料沒有太多的新意了,但是其表現依然穩定。

布魯克斯的甘油17和魔鬼12在頂尖緩震上給人的感覺仍然十分優秀。

new balance也開始認真做跑鞋,今年的fresh foam zante pursuit beacon第2代 fuelcell rebal 和propel的表現和飛馬和超級飛馬相比,只能說各有其優勢的地方。

就連以前在跑鞋上並不怎麼出名的彪馬,斯凱奇,安德瑪。也認真做了幾款不錯的跑鞋。

跑者世界推薦的銳步的forever floaride energy可以說在性價比上比飛馬還高。floatride run fast在專業競速上的評價也非常高。

saucony出款的新材料,使原來的跑鞋重量能下降20%左右。

還有不太為人熟知的奧創,牛頓。在提倡自然跑法的跑鞋中,也是十分出名的。

說耐克一家獨大是不行的,雖然說亞瑟士我也不喜歡。但是所謂的最自然的跑法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在長期跑步的過程中,由於肌肉力量的下降,就必然需要跑鞋具有一定的支撐,抗扭轉性和後跟的保護。要達到不需要這些保護,則需要一定的天賦和從小的鍛煉,但是有一大部分的跑者是沒有這個基礎的。所以如果進行長距離跑步的話,亞瑟士的保護還是十分到位的。並且就跑鞋的缺陷來看耐克的跑鞋,我一直在亞馬遜,還是各種海淘上,都找不到加寬的鞋。其實中國人的腳是偏寬的,雖然說稍微窄一點也能穿,但對於耐克這個大品牌來說,就顯得不是那麼有人情味。

所謂的四大跑鞋,雖然是由新聞媒體杜撰出來的,但是平心而論,這4個品牌在跑鞋矩陣上很完善,且都具有加寬的鞋碼,而且都具有一些十分出色的鞋款。

而且我認為跑鞋並不需要太過於追求美感,如果想追求自然的跑姿,那麼為什麼不去去試試奧創?奧創的鞋頭做的很寬大,看起來很醜,但那種加寬的前掌卻可以讓人的前掌充分放鬆,充分利用前掌的肌肉.

所以耐克雖然在競速的碳板跑鞋中目前無人超越。但是說Nike一家多大就過於誇張了。畢竟對於普通人跑跑步來說,耐克這個品牌並不是最適合的。而普通人跑步才是真正的跑步的主要受眾。雖然說馬拉松跑步很吸引眼光,但能配得上next配速能進三小時以內的又有多少人?

且不說這些,耐克這幾年的做工開膠問題也是十分嚴重。而相對於耐克,其他品牌的跑鞋製作的質量就相對來說要高了。甚至有些可以比耐克的使用壽命高達2~3倍。所以白菜蘿蔔各有所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