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幫忙鑒定下這串海黃,質地如何,現在市場上價位。謝謝?


一、海南黃花梨油梨和糠梨

  我們俗稱的海黃並不是說海黃樹,類似我們說的沉香並不是沉香樹一樣。海黃樹橫切後可看到樹有三層:樹皮、白木和芯材(即製作手串的用材),平時我們見到的樹是兩層,樹皮和白木。如「圖1 」是完整一顆海黃樹,而我們俗稱的海黃只是中間顏色深的那部分。

  在海南本地,我們會把樹心長成的海黃叫做「格」。比如:新料叫嫩格,糠梨叫黃格,油梨叫油格。格也是白木慢慢成長轉化成的,經常有料是糠油共生。

  海黃樹在整個海南島都有分布,樹長在山頂、山腰和平原地帶長出來的都有區別。

主要是樹在生長過程中,汲取養分和氣候條件有區別,海黃樹號稱十年長一格,不同環境形成的格不同,大概是環境越惡劣生長越緩慢材質越好,和印度小葉紫檀一樣。

環境造就了油梨和糠梨的區分,當然也有不易區分出的又像油梨又像糠梨的,還有糠油的共生體。這些都是大概的概念。沒有一個嚴格的界限區分。

  對於手串來講,盤玩久了顏色都會加深,特別是喜歡直接手盤的朋友,建議選擇糠梨,盤後會有類似油梨的色澤。油梨需要更精心用手套盤,適合偶爾上手把玩。

二、海黃的顏色

  海黃色彩的變化極其詭異,而且有屬於自己的特點,往往色彩隨著紋路都會有大拐彎式樣的變化,同一顆樹也能展示出不同的色彩,在樹的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顏色出來。這也是痴迷海黃的一個原因,它總是給你驚喜和新奇。

大致變化範圍在黃到黑之間漸變,在這範圍內經常有紅色和紫色的跳躍點綴,讓整個色彩異常豐富。這讓海黃在色彩和紋路上確定了每條手串的唯一性。

三、海黃紋路和毛孔

  毛孔也就是棕眼,但凡木頭一定要有,類似人的血管是樹就有。同一顆樹,所長的格也有不同,枝杈、樹榦、樹根形成花紋和毛孔粗細各有不同。枝杈料毛孔最細,紋路疤結最多,容易形成俗稱的鬼臉,特別適合做手串和小把件;在原料稀缺的年代小樹樹榦也起了枝杈料的作用。

  重點講下海黃裂心問題,基本海黃樹心都會有裂心,采芯材做成手串就是在孔位位置,對眼手串就是眼睛位置,只是裂心程度不同,有的非常輕微,有的比較明顯,好的料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油性會自動修復有裂的。大部分不裂心的就是大料避開樹心來車珠子,裂是避了,紋路卻不美了。不排除小部分完美品,碰到就是緣分了。

  樹榦料粗壯,毛孔相對枝杈料和樹頭料明顯粗長,特別適合做傢具,大開大合之美。靠近地面部分的樹榦料還容易形成水波紋,原因是要承受整棵樹的重量,這部分木料,密度好,有些幾乎不見毛孔。

  海黃樹根料是樹輸送營養的大本營,根料首要特點是毛孔粗大,但和樹榦料比,切成平面後毛孔長度不如樹榦料,是因為樹根多扭曲,根料形成多奇形怪狀,而有部分細而長的根料看似好,但多為密密麻麻的棕眼,這種料幾乎做珠的人都上過當。

  大家容易搞混的就是但凡看到毛孔略大就全部認為是越黃,難免斷章取義了。

  海黃的紋路確實是個大類,也是人迷戀的根本。每個海黃都是獨一無二,一珠一世界,一珠一菩提,盤古開天,峰巒疊嶂,飛禽走獸,古文象形,似人物風流倜儻,如佛祖偉人莊嚴肅穆,各種鬼臉鬼眼穿插其中。完整的紋理很難在小小的珠子上實現,只能在傢具的大面積板材才能完美顯現。

四、海黃的味道

  市場流傳著「海黃是甜香味,越黃是辛辣味」。等投身到實踐中,大家會發現迷茫了。其實就是專家天天聞,讓他閉眼來區分,也區分不出來。一般聞味道都是確認是黃花梨,再看紋路,顏色,分量,產地等來確認是海黃還是越黃。原因下面慢慢分析給大家聽:

  1、同一顆樹枝杈料和根料味道都會有不同;

  2、油梨和糠梨也有不同,相對油梨味道濃郁持久,糠梨味道清淡易失;

  3、放置時間長短味道不同,新砍下來的樹的味道和它再放置一段時間後味道不同。類似沉香在野生環境被埋了很久後的醇厚味道和樹里新刮出來的味道對比差不多的概念;

  4、有很多早期被遺棄到山裡,現在被揀出來的海黃。表層味道幾乎沒有,下鋸後卻奇香無比。現在工業開發從地下河道等翻挖出來的海黃等。在地下埋久了的海黃有天然的霉味和海黃的味道參雜一起。也有不同。

  所以首先要學會的是黃花梨的味道,經常聞來加強嗅覺記憶,不是上來就學海黃的味道和越黃味道的區別。往往連黃花梨味道是什麼味都不知道,不能只靠書上描述就來確定海黃和越黃。

  對海黃手串來講,味道自然也有濃淡區分,千年以上老料油梨味道最為濃郁。新做出來的珠都是久久不能散盡,但經過精工打磨後味道就變淡得多,時間長了更淡!

  很多海黃上手說沒味道有幾個原因:

  1、海黃的味道不是香水那麼濃郁,是個相對概念,還是淡淡的香味,要近距離耐心聞,邊抽煙邊聞,味道就是看你抽的啥煙就是啥味了,呵呵。

  2、時間久表層味道揮發了,這和沉香特別像,可通過密封,快速搓揉,適當的加溫(比如套在熱水杯上)等來讓味道重新積攢起來,就容易聞到。一般海黃做的盒子等密封器具打開後就奇香無比,就是密封的原因。火燒打磨等也可以,但會有破壞性,請三思後行。

  3、盤玩久了後已形成包漿,表層已形成氧化層自然味道就被封住了,老的海黃傢具和老料鑒別都是需要在不起眼地方用刀刮掉表層後來確認味道。所以海黃買料必備刀具一把,在木料市場的買料商人人帶刀滴,作用就是刮開表層來聞味道。

  4、有些埋地料會讓木料表層味道霉化,剛好霉化層做了手串,味道會夾雜霉味。但不是說地下料不好,我只是說地下料的表層味道不怎麼好聞。

  本文的宗旨是希望大家對海黃有個大概了解,別指望海黃買幾個手串就能成專家,不要期望速成,要有點科學的精神來看待,學無止境,更何況我們已經幾乎見不到海黃大料,談何鑒定。

特別是看到很多有證書的,自欺欺人,有證書出具的一般都是賣假貨的,從原料到木料商再到加工商,沒有哪個環節可出鑒定證書,包括國家林業局鑒定只會講是黃花梨,證書也寫「降香黃檀」,目前凡是鑒定證書上寫著「香枝木」的都是假證,要麼自製,要麼是完全沒有權威的私人機構鑒定結果的。所有木材的權威鑒定結果都是標註木材的學名,而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的學名都是「降香黃檀」並非什麼「香枝木」「海南黃檀」「海黃木」花梨木」等俗稱。

  舉例來講:

  1,有些專家聞不出的味道,但一些用心的常年開料師傅卻可輕易靠味道分辨。

  2,很多海黃和越黃靠味道紋路等難以區分,但雕刻師傅在下刀時可輕易區分出來,海黃韌性比越黃好,師傅在長期雕刻中接觸的感覺讓他能一下區分出來。

  3,經常遊走在一線買料的木料商能根據外皮來判定海黃和越黃,這也是多年形成的專業技能。

  關於手串佛珠開光問題,純屬誤導,這裡科普一下「開光」的解釋,所謂開光是佛教徒幫助新落成的佛像開光,經過開關後的菩薩特別靈。而並非某位高人幫助佛珠開光就靈而不開光就不靈,那大家就不用信佛了,信哪位高人就行,因為哪位高人說靈就靈,說不靈就不靈。

  最後建議是,打鐵要自身硬,在自己不具備專業技能前,多看書,多實踐,多上手,少下手買是硬道理。找個靠譜的誠信商家多諮詢,多交流增長知識,相信真正的誠信商家都會是絕對的愛好者,熱愛交流,熱愛分享的。

切記「買的沒有賣的精」,一味追求價格,品質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海黃路上有很多靠譜誠信的商家,多耐心觀察和接觸,確定好一個商家可少走吃藥的彎路。

上圖為「圖1」

上圖為紫油梨臉譜紋,特點是深紫間夾帶淺紫紅形成特別養眼的紋理!有時極品不一定整齊對眼,也不一定滿滿瘤疤!

上圖為海黃精品糠梨全對眼

本文由金德佛珠廠-偉伯編輯,了解更多海黃手串可以到我朋友圈看看,圖片水印有。


估計賣你1500上下


挺好的。紫油梨帶虎皮紋。無棕眼。油性密度都不錯

求大神幫我一下,這是海南黃花梨嗎
這種珠子老料 油梨 散紋 花紋很普通 不算精品 價格最高不超過3000
手串不錯,有個別珠子還帶水波紋。價位不好估計,不同的渠道成本會不一樣。貨是對的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