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別人來尋求幫忙的時候,如果因為自己這邊有困難沒有幫助他們,自己反而有負罪感???會一個人想很多,會反覆去勸告自己因為自己這邊有困難或者真的不想要幫忙才會沒有幫忙的,但是還是會常常否定自己,為什麼不能吃虧一點幫一下呢?然後會害怕等一下見到需要幫忙的人?關鍵是這個人的態度發生改變自己又有點受不了?但是我們也不是關係特別好?是因為我太在乎了嗎?我這邊應該很在乎,但是我為什麼這麼在乎呢?有什麼心理學之類的解釋嗎?真的好糾結,我不想幫忙,卻因為不幫忙而自己又有負罪感?


謝邀.....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很多個方面來講,比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比如榮格的原型認同,或者弗爺的人格三分等等。

這裡我們簡單聊聊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的說法。

弗爺認為人是分為三個維度的:本我,自我,超我。我們的這三個我,隨時隨地都在吵架。

本我符合快樂原則,自我符合現實原則,超我符合道德原則。

拿題主問的這個問題,這裡面就符合了一個自我和超我的衝突,因此人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

所謂道德原則,就是超我在決定或者權衡某事的時候,它是以是否符合社會期待或者社會道德為最高指標的——即我是不是在做一件「好人」會做的事,這裡的「好人」就是我們超我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是符合我們社會的道德期待的,當我們滿足這種期待,我們的超我就會感到舒服。

而自我呢,則是現實原則為準繩,自我在做抉擇的時候,基本上是「這個事兒符不符合我的現實利益」,當我們的抉擇是滿足了現實利益為原則的時候,超我就開始發話了:你丫怎麼這麼不道德?

這裡的負罪感,其實就是來自於我們的超我對我們人格的攻擊。


我用一個故事結合心理學解釋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思想來自《影響力》這本心理學科普書籍。

我要說的故事是水門事件。尼克松任下,司法部長愚蠢地同意一個膽大包天的手下潛入水門大廈竊聽情報,司法部長按理來說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決定。事實上,那個手下一開始提出的要求更為大膽,用妓女和遊艇威逼利誘民主黨官員,在司法部長拒絕了這個手下的要求後,這個手下降低了要求,司法部長再次拒絕,當這個手下又一次降低要求,即潛入水門進行竊聽時,司法部長感覺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便同意了。

能看出來嗎,不止是你,每當人們拒絕他人時,都會產生歉意,特別是在別人作出讓步時,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做出讓步予以回報。這是人類作為社會化動物進化出來的意識,互相幫助報答才能為自己在社會中活動提供便利,拒絕幫助可能會使自己喪失未來潛在的幫助,這種意識也極大推動了社會運轉。

但是,這種蘊藏在基因裡面,條件反射式的幫助傾向對個人來說,並不總會帶來好處,可能會讓個人變成一個受欺負的老好人。把你的幫助看成商品的話,沒有原則的幫助只會讓你的幫助顯得廉價。也許你會問,幫助的原則是什麼呢?我認為當一個人陷於窘境,只能訴諸於求助他人時,這種幫忙是應該,你犧牲價值十塊的成本,能給另外一個人帶來一百塊的收益,或挽救他一百塊的損失,那麼可以出手幫助。但一個人只是為了偷懶,讓你付出十塊錢的成本,挽回他十塊或十五塊的損失,那他去死好了。

由於基因,拒絕幫助我們都會不適,我已經說過,那是因為我們擔心損失未來的來自他人的幫助。怎麼對付這種擔心呢?換位想想,假如以前一個人拒絕幫助我,他現在來找我幫助他,我就一定會拒絕嗎?如果這個人有資源有能力,我還是會認為他以後可以在某些地方幫助我,即使他之前拒絕過幫助我,我也認為這次我幫過他,以後在我需要的時候他會回報我。怎麼樣,我們不一定會拒絕之前拒絕過我們的人吧,同樣,別人也不一定會因為我們之前拒絕過他而拒絕我們,最關鍵的是別人能否看見幫助你的潛在利益,還有就是你之前拒絕他是否是有原則的拒絕。

所以總結一下:1有原則地幫助。2提升自己的能力(籌碼)能讓你更從容地找人幫忙或拒絕他人的請求。


我可能說的不對,僅供參考。我覺得其實你並不是真的想幫助別人而是擔心不幫助別人別人就對你不好。你的糾結在於怕自己吃虧。人涉及到利害得失才會糾結不已,如果沒有了得失心也就活得坦蕩洒脫了。


總的來說,有這樣想法的人,內心肯定是善良的。


謝邀…

我覺得題主有點討好型人格傾向吧?

自己未能幫助到別人時會產生負罪感的原因,可能關注的重點是人而不是事情。你是因事而幫助人還是因人而去幫助他人解決問題?若你是因事幫助人,那麼你考慮的更多是自身狀況及他人尋求幫助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說這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主要考慮自己,如果自己有事情管別人做什麼,不幫就是不幫嘛。倘若你是因為人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那麼你關注的是人際關係,更趨向於討好別人,更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同時也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感到愧疚,自我否定。後者便是略有討好型人格的傾向。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題主更有責任感,覺得幫助別人是自己的一種義務。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就好比你有權利提問,但我並沒有義務去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乎別人的看法吧,給自己多點寬容,給自己設定一個界限,有時不一定非要做個完美的人


一樣,我也有負罪感,


只能說你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吧!


你在乎那個人,不幫他是會要自己內心不安的。不在乎為什麼要幫


謝謝邀請呦~

emmm……大概可以理解為——生物天生的想幫助同類的心理。

其實也挺好解決的:

①在幫助一個人之前先物化她/他,用所能帶來的收益來衡量是否要幫助他/她。

②在幫助中途只要有一點想反悔的感覺就直接不幫了,越快越好,越絕越好,不用想什麼負罪感,幫人是天性,而人生下來就是要壓抑天性的。為了自己的「存活」,就要抑制住會傷害自身的天性。

③最後一切以自身的喜好來判斷,除了要有求於人啊,要那啥啥啊,啥啥啥之類的事兒昂~不痛不癢的就隨心情瞎搞就成,別為了這破事兒糟心,是番不好看了還是遊戲不好打了。

就這麼多了,在種事兒上,要找到能平衡自己的點,失去和獲得,起碼要等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