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操作

如果為了邊充電邊聽音樂我還得買個好的轉介面,無形之中又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或者是我要買一個藍牙耳機,但在玩音游的時候,藍牙耳機的延遲很嚴重,個人就不太喜歡了。

綜上所述,這玩意是反智操作


已經很久沒有用過手機的耳機孔了,手機一般只連接藍牙耳機聽相聲,有線耳機直接連接播放器~


TypeC耳機不考慮;帶DAC的轉接線也不夠實用,耗電是個問題,只能用海貝這類bug多的應用也是問題;剩下的選擇大概是藍牙耳機...千把塊錢的「真」藍牙耳機還能遇到時斷時續的問題...

千言萬語一句話,他大爺的蘋果和他大爺的跟風者


沒什麼看法,我買一條耳機除了給手機用,還要給平板和電腦,我只能買3.5


沒有typec的好耳機。


怎麼看?我tm。。。我大耳是6.5介面,如果要用耳機聽歌就要在6.5的基礎上連一個3.5轉接頭然後再往3.5的頭上接一個耳機轉接頭emmm是不是聽起來就很燒腦?這三個頭的連接長度要比我的手機還長,搞得我出門都不敢帶大耳聽歌不然會跟個智障一樣。無限轉接成了


強制推銷藍牙耳機


發燒文化的核心要義,乃是聲稱有一種終極完美的聲音,並吸引戀聲癖們(客觀描述,非貶義)去追求它;而發燒產業的主要使命,是製造一些能夠承載這種完美聲音想像的設備。

所以,想要讓type c和發燒沾邊,就必須要讓其承載住發燒的想像。

目前,讓這個介面和HIFI級音質想像完美結合的依據或動力並不充分存在——畢竟,type c音頻輸出的實現,其初衷並不是為了迎合少數人的戀聲癖好,而是為了滿足另一些更為現實,從而也就更為龐大的需求,比如說:騰出內部空間來擴展手機性能。但這樣做的代價是增添了客戶的使用成本。為了不進一步增添使用成本,大多type c音頻走都是「化繁為簡」的路子。但大部分HIFI設備走的是相反的路。

消費主義時代,數量的歧視以及用腳投票的趨勢更為明顯。既然發燒作為一種小眾需求,無法提供足夠的利潤,讓技術革新對其作出傾斜,那麼type c技術,甚至今後將要推廣的無線技術,其本身自主的演進路線,都不會很主動地迎合發燒愛好的需求。但發燒產業依然可以依靠類似搭車的方式,從這些技術背後隱藏的龐大的需求之中分得一杯羹,畢竟,大部分商家都充分了解並掌握了媒體的力量。畢竟,好聽是個筐,啥都可以裝。畢竟,絕大多數的用戶也只是將技術當做「好聽」的註腳。

所以,讓一部分人相信type c可以是很hifi的,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扯遠了,最後還是說說hifi客戶會怎麼看type c,我想,對圈裡那些多金且挑剔的老燒而言,目前很有可能是看都不怎麼看——type c從技術層面上看, 迎合不了hifi的硬核需求,目前也沒有哪個type c器材,可以賣出能提供足夠身份識別的高價。或許,那些時間和資金都不算充裕的,或者要求還不是很高的樂天呵呵派小白,比如我,才會對這個不是很硬核很卻便利的設定感興趣吧。這個玩意兒雖然成不了hifi愛好的主流,但難說卻會在你退燒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蟹妖~

typeC嚴格來說不算耳機孔,因為輸出的是數字信號,實際上轉接線都是帶解碼晶元的(沒錯,蘋果lightning口的塞子,解碼晶元就耳機線上)……

所以,typc口沒什麼討論的意義……因為它對音質影響微乎其微,真的有HiFi需求,買個好點的dac就OK了~


平時都用外接dac後入typec,3.5的音質。。。也就lg和vivo的部分手機ok。


關於充電問題,不用糾結,某寶一個分線器搞定,邊充電邊聽歌簡單得很,至於耳機本身,c口我覺得給耳機帶來更多可能性,3.5是模擬信號,c口可以傳輸數字信號啊畢竟。


只能手機用,平板和電腦用不了。建議還是買個音頻轉介面,買3.5毫米耳機介面的耳機比較好


真不喜歡。整的現在稀奇古怪的。增加負擔


啥?typec轉介面?那玩意兒還能聽歌?你不說我還真忘了這回事。不算燒友吧,但也比普通人燒一點。但我真不用手機聽歌,真的。。。


支持,為什麼呢

dac轉接線了解一下,比什麼HiFi手機要好的多

日常海貝和USB audio player pro

前段時間想入艾巴索的dc01,可惜沒有2.5mm耳機

最後一點,反對type c的耳機,哈哈哈哈


沒用過,本窮逼還沒用過只有Type c耳機孔的設備。

當然以後也不會用哈哈哈哈哈,沒3.5的手機買都不會買的。


出街藍牙湊合聽唄,直推?不存在的。


沒啥感覺,手機本來就追求更輕便的體積和更綜合的功能,取消耳機孔也正常。我對手機音質沒要求,偶爾聽個喜馬拉雅看看b站刷刷抖音,所以藍牙耳機即可滿足所有要求。


職業錄音師。不知道為何就推給我了。

沒怎麼看,我上街用AirPod。type C我能接受。

不是發燒友hh


不知道以後怎麼樣,反正現在很不怎麼樣。我覺得無線跟發燒會是兩種趨勢,慢慢怕是沒有那種一般價格的有線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