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聲和唱作品時,嗓子放不開,雖說要做到忘記嗓子,但是做起來還是很難,底下氣息越用勁,上面嗓子就越緊,放不開,像擰毛巾一樣,弄到最後嗓子沙啞。怎麼樣才可以在練聲和唱作品時做到真正的「忘記嗓子」呢?


解決方法

1 越用力會越用不上力,所以不要那麼用力。找那個巧勁,比如就像驚訝的說「啊!」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用力,你太局部用力過分了,而發聲是整體用力。

2 其次橫膈膜降下去,並在發聲時保持住橫膈膜的下降或者保持上腹部的膨脹(因發聲而膨脹),才能更好的利用到小腹和後腰的力量,這個對抗才能被用到,說的深入一些你盆底肌和「丹田力」才能更好的用到。但不是越用力越好,而是剛好,歌手的聲音是不是柔和而飽滿的?

3 聲音的起點低,大概在胸口,原則不超過鎖骨(不要過分憋也不要通暢到漏氣,找到那個中間值吧,又通又不漏)

4 軟齶要在發聲時,始終抬起,這樣才能啟動高位置共鳴。非常重要!!!!

5 聲音的高位置,它是自動出現在眉心的。聲音並不是從軟齶後邊上頭的,軟齶與咽壁之間在發聲時是堵死的,聲音在這裡繞彎往硬齶走,引起硬齶震動,然後引起面罩眉心附近腔體的共振的高位置共鳴,這樣你不會覺得往上無止境,造成擠壓嗓子,還可以有更好的口咽腔共鳴。聲音有厚度音色統一更有穿透力。你可以認為聲音是到上顎部分即可,不要再往上把聲音抬太高。抬的太高,你下部會不斷過分用力,橫膈膜也無法保持,氣息支撐就會丟掉,以為氣息不足,其實並不是而是聲音的打到的位置定的太高了。

6 站挺拔,才能更好用到整體該用的肌肉,比如背部、腰腹部等。

都是需要實踐的東西,試試吧!


謝邀

如何忘記嗓子主要分為兩個層面:

一,聲帶與氣息的不良對抗狀態造成的聲帶緊張狀態

二,我們在呼吸的時候有兩種不同的屬性,吸氣的時候,聲音的管道趨向於打開,呼氣的時候,管道趨向於收縮。初學演唱的階段要做的就是這個基礎的抵禦。

這兩個要求我們實現的就是完成氣息與發聲的良好匹配和做到打開喉嚨,下面我們具體提供一下教程:

氣息與發聲匹配:

氣息與發聲的匹配有聲唇顫音

打開喉嚨:

如何打開喉嚨如何做到吸著唱


建立一個正確的聲樂認知,加上科學的思考你自己就明白了

首先,忘記嗓子是最終目的,不是具體方法,我國所有教音樂的老師有很多為什麼教不好學生最根本的問題是把「最終目的」當「具體方法」講給學生聽,什麼忘記嗓子啦,什麼完全不要用力,輕鬆唱啦,什麼一點不要緊啊放鬆在放鬆啦,什麼不要用耳朵聽伴奏要在心裡數伴奏啦,什麼用感情別用技巧啦,等等,將演唱的高標準最終狀態當具體方法傳授給學生,並且還舉例子說某某歌手演唱就是如此怎樣怎樣來論證你也應該這樣,這就相當於我沒打過籃球,我的體育老師說我是不放鬆所以運球不好,說我手太僵硬所以投球不準,步伐不夠隨心所欲,跳的不高所以不能灌籃一樣,並且給我看了詹姆斯輕鬆灌籃過人的視頻和我說,看吧,你應該像他一樣放鬆放鬆等等 這下你明白了嗎?功夫不到緊張是必然的,功夫到了比如你天天吃飯吃習慣了,請問你吃飯還緊張嗎?

講完最終形態,在給你分析分析為什麼我們的唱功到不了完全忘記嗓子的狀態,一樣的舉個例子你也就明白了

你仔細想想你忘記一樣東西的前提是什麼?一定是做這件事已經不用腦子了,不能引起你注意力,信手拈來,比如說話,比如睡覺的時候有個蚊子吸你血,等等你都會存在忘記他忽視他的地步 那為什麼你說話的時候會忽視嗓子呢,很簡單因為說話的時候,一個是習慣了,一個是平時說話力量夠了,但唱歌一個是你並不是天天唱,二個是你的喉內肌肉力量也不夠,所以一旦你唱高音的時候,氣壓猛增,一定會將力量運用到你的喉部,因為你聲帶的力量不夠就要周圍的力量和他抗衡,不然就會破音,所以喉嚨周圍的肌肉緊張這是必然的,然後隨著音高越來越高,只會越來越緊越來越上扯,所以這部分肌肉的緊張導致你無法忘記你的喉嚨,就像我說的睡覺的時候,蚊子吸你血你感覺不到,但如果是一支十公分長的蚊子呢?同樣的,平常說話你會忘記喉嚨,但大聲唱高音呢?所以這是你為什麼無法忘記喉嚨的原因

那該怎麼辦呢?

增加你喉部肌肉的力量,並靈活控制他

這部分肌肉很多老師強調要全部打開,放鬆,但我認為這太片面了,因為喉內有很多肌肉,如果全部打開放鬆,那麼誰去承擔氣息衝擊的力呢?有人會說聲帶,但你要知道聲帶是很小很薄的肌肉加上部分軟骨粘膜組成,怎麼擋的住呢,而且如果他真的擋得住為什麼別的肌肉會不自主幫他呢,其實身體比你聰明,真擋得住的時候比如低音小聲這些肌肉都不會參與工作,就是知道聲帶力氣不足所以才幫忙,所以我建議,有目地的做無聲練習,讓聲帶周圍肌肉更強壯,或者做有聲練習讓聲帶慢慢強壯增加擋氣力量,能真正幫到你平衡底下的力量,這樣你在唱高音的時候自然他們參與工作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扯嗓子了,因為他們力量夠,這就相當於你完全抬起來費勁的一個啞鈴你天天想怎樣輕鬆抬起他,結果你看別人輕輕鬆鬆抬起來所以你也要學會輕鬆,這是不對的,你應該將自己肌肉練發達了再去抬,懂了嗎


先將「忘記嗓子」的發聲狀態練習到自然條件反射的程度。然後,練熟作品,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含義,並投入在表達音樂上。


其實忘記嗓子的意思,就是用氣息去控制聲音,不用咽部肌肉去控制


音樂生的話應該就多練多唱吧,能把正確的練習狀態帶入到演唱中。把技術練成習慣就可以忘掉嗓子了。彷彿是把技術練成一種樂感。能把練習唱歌有效融合就做到了,加油^0^~


沒有捷徑,打好紮實的基本功,一切表現形式都是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