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蓟@兩點就足以產生石油。即便沒有產生過碳基生命,其實也可以產生少量石油【無機成因】。如果沒有板塊運動呢?同樣不排除無以成因的一絲可能。

如果沒有產生地球呢?

安啦,宇宙這麼大,你還怕找不到點石油?如果沒有產生宇宙呢?……

好吧我承認是偶然。


油氣的形成是必然,但油氣聚集後形成油氣圈閉是偶然


你下次乘坐轎車、公共汽車或火車旅行時,可以想一想:為你的旅行提供燃料的東西其實是成為化石的陽光,它們已經有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不見天日了。石油是現代文明的命脈,對於我們的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人們一直為爭奪石油而戰,一旦石油被用光,人類將如何生存,對此我們並沒有什麼清晰的方案。我們每一天都要用掉近 9000 萬桶這種東西,足以裝滿倫敦的 5 個 O2 體育館。

浮游生物的力量

世界上絕大多數石油都始於漂浮在古老海洋上的浮游生物,它們通過光合作用靜靜地將陽光轉化為有機分子,這一切真是宏偉非凡。浮游生物死後,其屍體沉到海底,那裡氧氣過於稀少,屍體無法分解。它們富含能量的遺骸積聚成一層厚厚的有機油泥,混雜著粉砂土、砂土和其他無機物,逐漸被一層層沉積物所掩埋。


過了數百萬年,隨著更多的沉積物堆積其上,油泥被埋得越來越深。一旦深度達到 3 千米,來自下面的熱量和來自上面的壓力就開始聯手壓迫有機分子,將它們分解成更為簡單的烴鏈。最早的產物是一種被稱為油母岩的蠟狀固體。它被進一步分解或「裂解」,形成一種被稱為石油的液態烴混合物,此外還有甲烷或天然氣。有時溫度過高,所有有機物都被分解成了甲烷。如果沉積物深度超過 5 千米,通常就會發生「烘烤過度」的情況。

但如果條件剛剛好,就會形成石油。最終產物的組成取決於初始材料及其受到的熱和壓力。低溫石油厚而黑,像焦油;更高溫度的石油薄而清,像汽油。顏色從黑色到棕色、綠色,甚至還有黃色。真正有價值的化合物——可以加工為燃料的煤油所佔的比例從 15% 到 60% 不等。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萬物起源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博集出版社

¥40.99 會員免費


必然的


偶然中的必然
必然中的偶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