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體型大小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說,以人類常規的體型是最適合在地球的地理環境和生物環境里生存的。如果發生偏差,可能就會產生不能預估的後果。回到假設中,假如人類體型只有現在百分之一大小,按照長寬高開根號來大約只有四分之一出頭,以一米七計算,差不多42公分高,10公分肩寬,身體厚度5公分。以這樣的質量,這樣的能量輸出。我的結論是不可能,人類能不能存活下去都很難說。

1。食物鏈的威脅。這麼小的體型,在人類早期的搖籃非洲大陸上,幾乎任何一種動物都是危險的掠食者,包括中大型食草動物對人類來說都是致命的,甚至老鼠也是危險至極。除非從生態多樣化的草原,森林,平原遷徙到青藏高原這種生態相對單一,動物稀少的地方。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類存活下來,繁衍生息,併產生了新的進化。若干年後,人類終於發展出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在武力的輸出量極遠遠超過大型動物,只有到那時候,人類才有機會重新回到低海拔的平原上。

2。食物獲取和農業。體型越小所需的食物越少,但獲取食物的方式也越困難。打獵只能打小型的嚙齒動物,老鼠兔子之類的或小型鳥類。畜牧業飼養倉鼠之類的溫順的小型嚙齒動物。人類食譜里肉食的成分大大減少。除此之外,我覺得以體型體質力量種植不了倒米,小麥,高粱之類的糧作物,可能會種植一些塊莖的作物,紅薯土豆之類的。農業不一定能發展起來,而且高原環境只能發展比較單一的農業。農業發展不起來,人口沒有保障,文明始終處於自給自足的低階段,若干年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按比例縮小嗎?那人類就是傻子了。大腦縮小了。


非常可能會更好,文明程度更高。

1.體積縮小到百分之一,那麼尺寸僅僅縮小到現有的四分之一,大約40多公分的身高,和猴子差不多,還大一些,這身高不會影響人類的智力發展到現有程度。

2.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資源大大降低,體積這麼小,可能地球上夠生存1000億人口都是可以的。在物質沒有那麼匱乏的狀態下,更多的人口和更多參與科學研究的人口會更快速的提升人類的文明和物種進化。

3.做點比較,從恐龍滅絕到人類稱霸地球就是體積較小的智慧種族優勝。這地球能夠1個億的恐龍生存么,恐怕很難,畢竟它們不夠智慧,不會配置資源,利用效率沒這麼高。本身消耗極大。反過來,數量不夠,又限制了它們的進化速度和智慧提升速度。看類似情節,推薦你看看小說《微紀元》(當然書中的細菌尺寸的人類是不可能出現現有以神經元為物質基礎的智慧,但是從一個極端假設下,反映了尺寸小對資源的依賴是多麼低,一個小玻璃球的物質內部生存了一百萬微人類)。

作點補充,當然在文明建立之前,人類會面臨巨大生存壓力。學會使用工具之前,是要強大的身體才能生存,這個可能是命運的眷顧,讓人類最先於其他物種認識到工具的價值。但這和體積又無關了。(推薦電影《2001太空漫遊》片段,地面出現一個上下無盡頭黑色石碑,猩猩觸摸以後,開始仰望星空,學會了使用骨頭作為武器。。。。人類稱霸全球。。。)


可能還會,不過可能會是另一種形式,


當然有,人類建立文明靠的從來不是體型,是智慧。

建立的文明應該也會縮小


64億螞蟻可以建設他們的文明嗎?


如果質量不變,我們就都是超人了。

大概可以徒手建立現代文明。


現代人類,本身就是原始生靈縮小十倍得來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