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嗄辏戳嗽搯栴}里的諸多回答,大多是個人主觀觀點論述,缺乏實際數字來支撐,下面我將剖析 2019年 Netflix 的財報,來闡釋「為什麼 Netflix 是盈利?」是一個偽命題。


TL;DR(長話短說版本):通過「聰明」的會計調整,讓 Netflix 實現賬面盈利,而其真實的現金流仍然是每年負增長。

為什麼說 Netflix 是賬面盈利?

當我們說一家公司已經盈利的時候,我們通常指的是其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上顯示凈收入(Net Income)是正值,即收入減去支出是正數。

那我們就逐一看看 Netflix 2019 年的收入與支出構成。

Netflix 收入構成

Netflix 是一家商業模式極其簡單的公司,你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Netflix 收入的 98% 都是來自於會員費

Netflix 2019 年收入來源

以上是 Netflix 2019 年的收入構成,其中來自美國地區的會員費是 92.43 億美元,來自非美國地區的會員費是 106.16 億美元,同時傳統的 DVD 販賣業務仍然有 2.97 億美元的收入。

全球會員費合計 92.43 + 106.16 = 198.59 億美元,佔全部收入 201.56 億美元的 98.52%

Netflix 支出構成

我們再先看看 Netflix 2019 年年度的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如下圖:

Netflix 2019 年年度利潤表

2019 年全年營收是 201.56 億美元,主營業務成本是 124.40 億美元,市場營銷花費 26.52 億美元,研發投入是 15.45 億美元,一般與行政支出是 9.14 億美元,這麼一算,營業利潤是 26 億美元

第二部分是公司債務的利息支出與收入,兩者合計為負的 (5.4) 億美元,所以到目前為止稅前利潤是 26 - 5.4 = 20.6 億美元,扣完稅後的凈利潤是 18.67 億美元,即表中的凈利潤(Net Income)是 1,866,916,000 美元。

所以,當我們說 Netflix 是一家「盈利」的公司,就是指它在過去的一年的凈利潤是正值。

主營業務成本的計算

我們看到,在計算凈利潤的時候,主營業務成本(Cost of revenues)是 124.4 億美元,佔全年營收的 62%,是很相當大的比重。

在 Netflix 2019 年財報[1]中(第 22 頁),它是這麼對主營業務成本(Cost of Revenues)解釋的:

Amortization of streaming content assets makes up the majority of cost of revenues. Expenses associ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licensing and production of streaming content (such as payroll and related personnel expenses, costs associated with obtaining rights to music included in our content, overall deals with talent, miscellaneous production related costs and participations and residuals), streaming delivery costs and other operations costs make up the remainder of cost of revenues.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流媒體內容資產的攤銷佔了主營業務成本的絕大部分,收購許可過程中的人工費、雜費、內容中的音樂版權、流媒體的網路傳輸以及運營成本則佔了剩下的部分。

所以說,主營業務成本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凈利潤(Net Income)是正數還是負數,即賬面上的是否「盈利」,而流媒體內容資產的攤銷則決定了主營業務成本的多少。

因而我們可以下這麼一個結論:凈利潤(Net Income)與當年內容資產的攤銷(amortization of streaming content assets)關係十分緊密。

如何公允地計算流媒體內容的投入與產出?

Netflix 是一家媒體公司,它需要做的是數字內容的分發,並不涉及具體實物。因為內容製作涉及到製作的長短期合約,不同內容也有不同的製作周期,直接購買內容版權時簽約長短也不一致,因而每月的花費也不盡相同。

為了解決這一會計問題,媒體公司會把內容的製作成本當做資產一次性注入到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中,當做內容資產(Content Assets)處理,然後再按不同的時間長短攤銷(Amortization)這一部分的資產,攤銷的金額則被當做主營業務成本(Cost of revenues)則會被納入到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而當年的內容製作支出則被算入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heet)中來計算當年現金流表現。

通俗地說:在內容未上線之前,該內容的製作支出均不算入當年的利潤,而是算作內容資產,當該內容上線後,該部分內容資產將在 N 年內被逐漸攤銷, 內容的所屬權將決定 N 年的大小。

Netflix 在其投資者關係網站[2]也對這一套會計方法如何公允地計算其內容的收入與支出做了介紹[3]

Netflix 流媒體內容的組成

要釐清 Netflix 的攤銷方法,首先需要理解不同內容的所屬權,Netflix 將其媒體庫的內容分成了三個部分:

  1. Netflix 完全獨立製作的內容(自主擁有內容,擁有完全知識產權)
  2. 第三方工作室或公司完全獨立製作,或與 Netflix 合作製作,完成後由 Netflix 獨播(許可內容,有版權期限)
  3. 第三方工作室或公司完全獨立製作,在有線電視上播完後,再由 Netflix 提供流媒體播放(許可內容,有版權期限)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影片開頭都有 Netflix logo 的五秒開場畫面,與第三部分內容很容易區分。第一部分是自身擁有的,第二與第三部分是許可的。

目前的趨勢是,Netflix 正擴充第一部分內容(自主擁有內容),製作更多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電影電視節目;而第二部分因為需要和其他工作室合作,Netflix 通過招兵買馬、成立所屬工作室,將第二部分的投入慢慢轉移到第一部分去,減少中間商賺差價,還能擁有完全的版權;第三部分也在快速減少,因為傳統媒體行業都開始自建自己的媒體平台,比如 Disney 的 Disney Plus,當現有合約結束後,他們也會把曾經賣給 Netflix 的內容轉移到自家媒體平台上獨播。

下圖是 2016 ~ 2019 年,Netflix 自主擁有內容與許可內容的比例,藍色部分(即許可內容)增長緩慢,而黑色部分(即自主擁有內容)增長迅速。

Netflix 許可內容與自主擁有內容增長比例

流媒體內容資產的攤銷原則

關於如何攤銷流媒體內容資產,Netflix 的財報採用了 ASC 920: Entertainment - BroadcastingASC 926: Entertainment - Films 這兩個會計準則,它們規定了什麼樣的內容可以認為是公司的內容資產,以及如何多年攤銷這筆屬於公司的內容資產,具體細節可參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這篇指引[4]

概括起來有這麼幾個準則:

  1. 攤銷時間表是按歷史觀看數據來估算的,且每個季度會重新計算一次
  2. 內容是按加速攤銷原則來計算的
  3. 內容資產的攤銷期限是計算到版權到期日截止,沒有到期日(即原創內容)則按十年估算
  4. 超過 90% 的內容資產會在其上線後四年內被攤銷完成

Netflix 流媒體內容資產有幾何

說完攤銷原則,我們來看看 Netflix 財報中有多少內容資產需要被攤銷,其時間表又是如何。

根據 2019 年年報顯示,Netflix 的內容資產有如下幾個部分:

Netflix 2019 年內容資產細分

內容組成的第二與第三部分,即許可的內容資產(Licensed Content)有 147.03 億美元,第一部分即自身擁有的內容資產(Produced Content)有 98.01 億美元。其中,許可內容以及自身內容中的已上線的內容可以納入年度攤銷中去,即圖中的紅圈部分,英文小字則註明未來三年具體的攤銷金額,我已整理成表:

Netflix 未來三年需要攤銷的內容資產

上表顯示,未來三年需要攤銷 156.65 億美元的內容資產,占可攤銷內容資產 190.86 億的 82.08%,而可攤銷內容資產又佔全部內容資產 245.05 億的 77.89%。

為什麼說 Netflix 其實是逐年虧損的?

這是基於其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得出來的結論,同樣,我們看一下 Netflix 在 2019 年的現金流量表:

Netflix 2019 年現金流量表

可以看出,雖然 2019 年凈利潤雖是盈利 18.67 億美元,但最後的凈現金流量是負的 (28.87) 億美元。

主要原因是紅色區域的兩個數字,即 2019 年當年的現金支出是 146.10 億美元,而攤銷費用只有 92.16 億美元,進而導致最後的負現金的產生。兩者相除,即 146.1/92.16 = 1.59 倍,就是現金支出與內容攤銷的比率(cash spend on content to Produced and Licensed content spend ratio),該比例越大說明現金支出與內容攤銷差距越大,即我們常說的燒錢速度,數字越大,燒錢速度越快

下圖是過去幾年的現金支出與內容攤銷的比例:

Netflix 過去幾年現金支出與內容攤銷的比率

負現金流的情況也發生在過去的 2018 年和 2017 年,因為每年產生大量的負現金流,為了維持當年和未來的開支,Netflix 需要舉債度日,這就解釋了下圖紅色區域的長期債務逐年增加。

Netflix 過去幾年負債增長數字

更多的債務,也會導致每年利息支出的逐年增加,數字也印證了這一點,因而美聯儲的基礎利率也對 Netflix 很重要,高貸款利率意味著更低的利潤率。

Netflix 過去幾年利息支付

盈利的本質

所以到現在,大家也應該看明白了 Netflix 盈利的本質:財報當年的攤銷費用實際上是三四年前較少內容製作支出的一部分,而當年的攤銷費用則占當年主營業務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為當年收入是沒有「延遲的」,所以導致收入大於支出,財報顯示「盈利」。而實際上,當年的現金支出已經顯著增長,延遲的攤銷無法覆蓋當年的現金支出,因而當年的現金流是負數,即 Netflix 收不抵支

Netflix 成本會計存在的風險

綜上所述,Netflix 在財報中顯示「盈利」是通過會計手段「粉飾」出來的(此處「粉飾」是中性詞),把內容製作成本算成自己公司資產縱然沒錯,當然很多媒體公司也一直這麼處理,因而如何攤銷這筆資產顯得格外重要。

截止到今天 2020 年 2 月 17 日,Netflix 目前雖然顯示盈利,但每股每年僅僅盈利 4.13 美元(TTM),其對應的 PE Ratio 是 92.11 倍(TTM),面對未來幾年逐年增加的內容製作支出和每年需要攤銷的金額,給賬面維持盈利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所以說,盈利和正現金流對於 Netflix 來說是一個蹺蹺板,目前攤銷小、支出大就會顯示盈利但有負現金流;如果未來 Netflix 減少內容製作,攤銷延用這幾年的大筆支出,就會有攤銷大、支出小的情況發生,那時便是錄得正現金流但是利潤是虧損的;最理想的狀態是,維持較少的內容製作,但擁有龐大又穩定的用戶基數人群,這樣收入可以完成覆蓋當年的攤銷,顯示有盈利的同時也可以錄得正現金流

Netflix 的未來

Netflix 每年都在擴大其資產負債表,儘管現金流量表里是負數,但利潤表里仍然顯示「盈利」。

今年內容製作的開支相當於是在透支未來三到四年的營業收入,即「寅吃卯糧」的行為,該商業模式沒有對錯之分,但需要未來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支撐起來,一旦訂閱人數被其他媒體平台蠶食後人數降低,Netflix 會很快陷入負現金流和快速虧損的境地。

當然,我個人預計該情況不會發生,儘管目前美國市場的流媒體之戰打得非常火熱,但依舊是「一超多強」的局面,「一超」是 Netflix,「多強」有 Disney+, Amazon Prime Video, Apple TV+, CBS All Access, HBO Max 等等,國際市場更是 Netflix 獨領風騷。

未來幾年,可以預計 Netflix 訂閱人數增長會有所放緩,但其他流媒體平台也無法支撐長久的價格用戶戰,合併與收購也有可能發生,退出競爭後的媒體公司則會再次專註於內容製作並售賣版權,最終留下三個左右的巨頭壟斷全球的流媒體市場,而 Netflix 必能分一杯羹。

參考

  1. ^Netflix 2019 Annual Report https://d18rn0p25nwr6d.cloudfront.net/CIK-0001065280/4b247013-f3f1-4881-92d2-13088d2bd8d7.pdf
  2. ^Netflix IR Website https://www.netflixinvestor.com/ir-overview/profile/default.aspx
  3. ^Netflix IR - Content Accounting Overview https://s22.q4cdn.com/959853165/files/doc_downloads/2020/01/IR-Content-Accounting-Slides-Jan-2020.pdf
  4. ^Ernst Young - Accounting for digitally distributed content https://www.ey.com/Publication/vwLUAssets/EY_accounting_for_digital_content_download/$FILE/EY-m-and-e-accounting-for-digitally-distributed-content.pdf


核心問題在於Netflix從剛開始建立就一個封閉式付費生態(無論是租借DVD時代還是流媒體時代都是建立在用戶付錢的邏輯中),而中國的視頻網站是先有了互聯網生態的邏輯即免費獲取用戶-流量進行變現。Netflix本身走的是就是付費閉環邏輯(雖然財務技巧上採用債務技巧,把影片採買成本分攤10年,隨後獲取用戶-抬高股價這種玩法),用戶從一開始就被培養成為內容付費的習慣。而中國長視頻格局從一開始大家都是免費獲取用戶未來跑馬圈地的燒錢圈地的互聯網思維,用戶也已經養成免費的習慣。但是可惜中國的發展太快了,短視頻的崛起造成了在流量分發和流量變現上的效率都是降維打擊長視頻平台。

所以長視頻平台傳統互聯網思維那種跑馬圈地的打法已經看不到未來了。但是現在誰也不敢輕易變回純封閉式付費的狀態,所以有了各種神奇的VVVVVVIP的操作,但是VVVVVVIP的操作是一種飲鴆止渴,但是確實沒辦法。


網飛的內容開發團隊,極其專業且經驗豐富。坐在矽谷會議室的內容團隊,大多數僅僅在近幾年才加入網飛,基本上是從傳統的好萊塢系統里被挖來。他們來自不同的種族、性別和取向,這樣能使網飛的作品與儘可能多的觀眾共鳴。團隊中的幾名高管,是具有極強觀眾感知力的女性。

Netflix 這個科技巨頭,正在對原創內容如賭博一般傾情投入。


《羅馬》劇照

《羅馬》劇照
《羅馬》劇照

蘋果、迪斯尼和其他影視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地位挑戰,因為 Netflix(以下簡稱「網飛」)這個科技巨頭正在對原創內容如賭博一般傾情投入。


2019 年 7 月 4 日,網飛的原創劇《怪奇物語》第三季開播,一如往常地一口氣放出 12 集,再次掀起話題熱潮。


這部以 20 世紀 80 年代初印第安納小鎮為背景的科幻劇集,自 2016 年第一季播出以來,一躍成為現象級。它講述了一個擁有神秘力量的女孩的故事—她被發現是政府絕密實驗之下,利用來開啟另一維度世界的鑰匙,在逃脫控制之後,她與小鎮上結交的朋友們,開始了和政府以及異次元怪物的鬥爭。


到了第三季,《怪奇物語》的宣傳打通了各種渠道,比如與漢堡王、可口可樂、耐克和樂高都進行合作,推出了聯名產品,一時被哄搶。


取得這樣的成功,網飛自然是高興不已。7 月 8 日,這家通常並不愛自誇成績的公司表示,有近 4100 萬家庭在四天之內觀看了《怪奇物語》最新季,超過 1800 萬家庭已經把整 8 集全部刷完。如果需要對比數據的話,4 月份 HBO 發布的《權力的遊戲》最終季首播集觀看人數為 1740 萬。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好事。

價格戰

壞消息是,9 天之後,7 月 17 日,網飛在第二季財報中透露,公司八年來首次在美國境內經歷了用戶數量下滑,約有 12 萬的美國人取消會員訂閱;而境外用戶增長也低於預期。

《怪奇物語》第三季劇照

《怪奇物語》第三季劇照
《怪奇物語》第三季劇照

Apple TV+的訂閱價格僅為每月 4.99 美元,遠低於其他頂級流媒體。

總體而言,第二季度實際增加了 270 萬用戶,但要知道公司的原本目標是 500 萬。網飛官方認為,這樣不溫不火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歸咎於,本季的內容創作稍顯薄弱。在過去的三個月,網飛的內容庫里沒有出現太多新鮮的東西,股票也曾在一天內暴跌過 10%。


相對於網飛這樣的公司規模來說,一個季度的疲軟算不上危機。目前,網飛在全球 190 多個國家,擁有 1.51 億的用戶,算是一流的全球娛樂品牌了。去年,公司收入飆升 35%,達到 158 億美元,在財富 500 強中排名第 197 位。


自 2006 年以來,網飛每年以至少 30% 的銷售額增長,呈現出爆炸式擴張,因而成為華爾街寵兒。在過去十年,網飛股價飆升了約 4300%,在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上漲了 280%。


網飛仍未滿足於現在的成就。在當下這場流媒體大混戰中,作為流媒體成功典範的它,必須繼續創新。


是的,流媒體戰爭已經來了。


迪斯尼、NBC 環球、ATT 和華納等好萊塢巨頭,都將推出自己的「網飛式服務」。網飛可能會因此失去很多內容庫中的作品版權,比如《老友記》會轉到華納,《辦公室》會轉到 NBC 環球。據分析師預估,這兩個擁有龐大粉絲的經典劇,可能會導致網飛 5% 的用戶流失。


網飛還要面對另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財大氣粗的蘋果公司。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雜誌查看完整 32 篇內容

雜誌

看世界 2019年21期

繪製全新的世界圖景

¥15.00 會員免費


先用一句話簡單說下我的答案:內容行業盈利的關鍵在於內容變現大於內容成本,netflix能盈利是因為他的會員收入已經足以覆蓋掉高額的內容成本,而愛奇藝虧損的原因在於變現跟不上內容成本的增長,影響因素有各自市場的特點、各自商業模式、以及業務規模(Netflix最開始也不是盈利的,越過了那個收入與成本的規模平衡點後,才會開始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盈利)影響等等。

接下來,詳細理解netflix和愛奇藝經營結果差異的關鍵,我認為首先需要理解其公司模式以及流媒體行業的特點。

第一、兩家公司商業模式

兩家公司可以說都是流媒體公司,而這一類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高額投入去生產優質內容以變現,這一點相信各位都不陌生,隨著製作愈加精良,一部網劇或者網路大電影的成本越來越高,上億的製作成本已經不足為奇;而變現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重要的是會員付費,其次還包括諸如廣告、內容分發、遊戲、周邊等等。

這一點,從兩家公司財報里的收入結構就能看的很清晰,以兩家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為例:

愛奇藝2019Q3收入結構

Netflix2019Q3收入結構(1%為DVD業務收入)

這兩張圖對比起來看會有很多有意思的發現

第一個發現是,可以明顯的看到,愛奇藝的變現方法是以付費會員為主的多元化變現,多元化包括廣告、內容分發以及其他,這裡的其他包括遊戲等等;而Netflix的變現方法是付費會員。

那有人就要問了,愛奇藝這麼多渠道變現,怎麼還是虧?

這是一個因果倒置,正是因為付費會員的收入無法cover,才要尋求多渠道的變現,去儘可能的彌補成本。

第二個發現是,Netflix的國際付費會員收入超過國內付費會員收入。這一項其實挺牛的,Netflix目前在全球多個地區推出火爆內容,憑藉的一個關鍵手法就是採用本地化的創作,比如他們在南美洲的內容會交由南美洲本地的創作團隊去創作,這樣因地適宜的經營方法能夠讓他們的國際化業務同樣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國際化對於愛奇藝來說,個人認為目前是比較困難的,原因則太多了,資金量,跨國內容的經營風險等等。

第二、中美視頻行業的特點

中國的長視頻行業主要就三家,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其實主要就是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三家公司在你追我趕的同質化競爭中相愛相殺,比誰的爆品更爆,比誰的金主更有錢,說明一下三家長視頻公司背後的金主,優酷的金主是阿里,愛奇藝的金主以前是百度,騰訊視頻的金主是你們猜,這裡插個題外話,騰訊視頻是目前為止比較大的長視頻公司中唯一沒有上過市的,誰更有錢你懂了吧。

中國的長視頻內容無非是劇和下飯綜藝,尤其是劇,基本是各大長視頻公司的主要內容產品,拼的就是用戶是更愛你的還是更愛我的,不過這其中三家巨頭偶爾也會播放同樣的內容。

可以幫大家記起一件對於這個行業來說很重要的事:

緊接著我們再來看一句行業大佬的表態:

【愛奇藝CEO龔宇曾表示,內容成本增速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得益於「限薪令」頒布後演員片酬的下降,從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演員片酬已經從此前的8000萬-1.2億降低到5000萬以內。】

看明白了吧,限薪令就是視頻行業巨頭組成的一個類似於卡特爾的組織(可自行科普卡特爾),這一規定為內容成本的下降提供了極大地幫助,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中國的長視頻行業競爭太激烈了,不僅是與同行競爭激烈,與上游的競爭也很激烈,激烈加激烈就註定了這個行業成本高企,收入難拿。

那麼有的小夥伴就要問了,既然古裝這麼多人拍,為什麼不拍拍其他劇,比如權力的遊戲或者紙牌屋那樣的呢?

這就來到了中國長視頻行業第二個我認為很重要的特點,即:建國以後人不許成精...(手動狗頭,懂得都懂)

大致說完了中國的長視頻行業特點,應該說美國的了吧,可很抱歉功課做得不足,美國行業格局了解的確實不多,但有限的了解是,美國題材更廣泛,行業中用戶付費意識與意願是強於中國用戶的,光這兩個特點其實就能夠為Netflix的盈利帶來很多有利條件。

第三、想說說關於長視頻公司盈利的一些小看法

結論是,前期虧損是必然,後期盈利則不一定是必然。

首先為什麼說前期虧損是必然的,從道理和證據來分析:從道理上講,你作為平台,前期用戶積累不足,而積累的前提就是有優質內容吸引用戶,而內容端成本巨大,你能盈利才怪了(這麼粗暴的解釋,我們還是來看看證據吧);從證據上看,見下圖

Netflix營收情況

紅色柱子是收入,藍色柱子是凈利潤,黃色線條是會員數

這裡主要是想給大家展示趨勢,具體數據大家可以自行去扒拉。

可以看到的是,Netflix在2003年才扭虧為盈,並從2003年開始,凈利潤逐年擴大

關於原因,我個人的看法是,從2003年左右開始Netflix整體的規模效應跨過了這個行業的盈虧平衡點,也就是說他的整個會員變現體系支撐起了巨大的內容成本,並且隨著這個規模效應越來越大,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強。並且Netflix全球經營他的內容,為其業務提供了更多的延展性。

而愛奇藝目前還處在這個行業公司發展的前期,在中國特有的長視頻行業格局以及特點下,暫時無法跨越那個平衡點,即使是依靠廣告,內容分發等方法,也暫時無法盈利。

我個人的猜想,未來長視頻行業的格局有可能是:內容上逐漸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而新技術融入內容的製作以及會員的運營等方面,出現更勝一籌的一方或兩方,巨頭吞併其他小蝦米,一家或兩家實現盈利。


我的其他文章:

Rafael在海邊:迪士尼的併購擴張歷史?

zhuanlan.zhihu.com圖標Rafael在海邊:漫威的財務模型估計?

zhuanlan.zhihu.com圖標Rafael在海邊: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zhuanlan.zhihu.com圖標Rafael在海邊:現在的中國相當於日本哪一年??

zhuanlan.zhihu.com圖標Rafael在海邊:「平成廢宅」與「佛系青年」是一種事物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的其他回答

你認為現金會完全消失嗎??

www.zhihu.com圖標

歸根到底是平台方的認知程度和受眾的認知程度之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的,而且不難發現國內流媒體和國外流媒體在向著兩個不同的極端方向同質化發展。(以下內容只為個人觀點,且涉及到的群體也只是個人認為的大多數群體)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代表了國內流媒體的頂峰,無不是一打開來看各種音頻資源滿滿,看似內容覆蓋到各種群體的邊邊角角,但是細品就會發現還是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受眾認知程度:一,頂流明星、綜藝、空洞的古裝愛情劇、穿越劇、都市門不當戶不對愛情差距劇還是代表了大部分的審美趨勢。二,正版引進電影的偏好,大製作燃片和現象級更新劇的同步獨家首播絕對是最大的流量。三,直播,體育,VR, 時事新聞,遊戲等各種「周邊」,客戶端的運營。

平台方認知程度:我相信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每個平台的投資和偏向都是基於受眾的大數據分析不斷改進的,因此國內平台方面基於以上觀眾的認知程度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一,砸重金請頂流明星上節目,買綜藝版權,獨家簽約熱劇,請明星為平台站台。二,砸重金引進國外大片,其中又牽涉到國內平台間殘酷競爭導致國外片商的惡意抬價,特別是Disney這種把國內市場研究的徹徹底底的。三,直播頂流up主的簽約,體育轉播簽約,各種周邊項目的開發、引流、運營,最後能展現在觀眾時間軸上的的也只是極少的成功的項目。

因此,國內平台所面臨的成本問題也就空前巨大,簽約明星和直播主播的費用放眼世界範圍也都能震驚所有人,大筆引進片和體育直播轉播的費用,無不是大手筆。且平台似乎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發展自身的「立命之本」,反而陷入跟著受眾態度不斷改舵的怪圈。其中的各種成本,最快的回本方式就是會員費,套娃會員費,單片、單集、點映、超前點映的套娃套娃費,而在此過程中平台並沒有強有力的觀眾凝聚力,且觀眾會有耍猴感,平台完全跟隨資本風向走,由此陷入觀眾體驗感下降,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買賬,平台還不得不比著競爭對手的腳步,成本快速增加,從而發明出越來越雞賊的套娃組合,由此形成了惡意的循環怪圈。

Netflix則代表了國外流媒體的頂峰,較之於國內流媒體儘可能在一個界面塞入成噸的信息和喜好類型,Netflix走著相反的道路,盡量減少分類內容,扁平化界面,僅會員的體驗,儘可能降低一切影響觀感的因素,各種一鍵傻瓜操作。拋去前面這些,最重要的是拚命的加大「立命之本」的投資,同樣的操作也不斷發生在Disney +, HBO MAX, Apple TV+上。

受眾認知程度:一,雖然話聽起來比較刺耳或是偏見,但不得不承認,國外觀眾的審美更加「務實」(此務實不是字面意思的務實,害,我是解釋不清)。紀實性,人性討論和家庭倫理一直觀眾所喜歡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不同方式的藝術加工往往得到受眾的歡迎。二,觀眾的「明星敏感度」較低。三,作為另一類「受眾」的明星,其與平台的契合度更高,把如何做出好劇的重要程度放在如何賺錢的前面,自降身價,因此我們才能看到最近大火的《婚姻故事》、《愛爾蘭人》等片子。四,還有一類「受眾",即投資人的角度,而投資人又分為資本投資人和平台方作為導演的投資人,此類受眾的認知是為了給普通受眾更好的體驗而作為受眾去發掘那些被傳統製片商埋沒的劇本進行投資,之後再作為受眾去享受因此帶來的名譽和金錢,基於此我們才能看到《羅馬》這樣的片子。五,受眾版權意識使得人們感覺看片付費是默認的」遊戲規則「,資源下載監管到位和數十年積累的完善法規,都使得流媒體不會有太多的」額外損失「。

平台方的認知程度:其實在講受眾認知程度時已經講了一些平台方的認知,即平台方也為一類受眾。此外不得不再次感慨,國外頂級流媒體的平台方一直在試圖簡化受眾體驗,高質量下的視頻壓縮演算法和相關推薦演算法,簡潔UI設計使得整個操作有著絲滑的體驗,也讓Netflix成為CS畢業生去向的又一比肩FLAG的新貴。平台方對危機感的認知使得各個如Netflix的平台都在近兩年拼了老命的發展自創劇集和電影,以應對對手所建立的競爭壁壘,在此過程中受眾才能享受到越來越多創意十足的連句劇集和電影。

完善健康的受眾付費機制和平台方斡旋與資本和受眾的成本節約,使得Netflix可以取得盈利的局面,雖然前期也是需要大量的融資和連續虧損中不斷發展。但是國外流媒體從去年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博弈,各個大廠不斷從Netflix收回授權,並自立相似門戶,比如當年我進Netflix的坑就是為了《老友記》這一個劇,然而從今年1月1日,HBO不再給Netflix授權續約(多少錢都不給的那種),並將其放在自家HBO MAX上進行獨映,Disney也收回了很多電影的授權,放在自家Disney+上,Apple TV+也上線成為了攪局者。各家都在瘋狂砸錢拍自創並取消其他平台授權,好處是我們可以看到Netflix的《sex education》、Disney的《曼達洛人》、HBO的各種黃暴大製作、蘋果的《For All Mankind》等等優秀劇集,但壞處就是每個平台每個月15刀左右的費用勢必需要觀眾做出趨勢而產生分流。Netflix一家獨大且資源全的時代已經逐漸尾聲,盈利能力受損,但是此次流媒體市場的重新動蕩,也會進一步刺激藝術創作,國外平台方如何應對,是用內容鎖住用戶?加入廣告?開發套娃?拭目以待了。

不難感覺出,國內的流媒體也在試圖做出各種改變,但是愛奇藝和騰旭這種體量的流媒體似乎有些後知後覺,或者說在小心翼翼地評估風格改變所帶來地影響。個人感覺此時國內另外兩家優酷和B站的理念就相對不錯(全是同行襯托),優酷著眼於畫質的提升和經典老片修復(愛奇藝和騰訊的藍光和杜比什麼的,emmm),B站基於本身龐大且消費力最強的年輕用戶,豪擲千金引入多題材大片,為了平台其他項目的發展引流,都是不錯的思路。

PS: 最後附上愛奇藝和Netflix的界面,完美代表了現階段國內國外流媒體的認知和受眾認知的博弈,不知道大噶喜歡哪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