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但不努力的人,我痛恨;

努力,但不聰明的人,我嘆息。


老師只喜歡成績最好的那一個
聰明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但我們大都達不到自己的上線,所以努力纔是最好的

我認為老師更加偏愛於努力但不聰明的人。

以我個人而言,從小就聽著「這孩子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是不肯努力」「這孩子很聰明,就是懶了點」……等類型的話,可見我屬於聰明但不努力類型的人。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只要臨時抱佛腳也能考出好成績的僥倖心理一直到初中,才突然明白努力的重要。

我承認有些時候,老師更偏愛於向聰明的學生教更多的知識。但是如果那個聰明的學生因為不用功而沒有達到老師預期的目標和給予「回報」的話,相信沒有老師是不失望的。

比如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在做練習冊,我和幾個同學花半節課就寫完,老師就會開始教我們奧數。然而,一學年過後,我這種不努力的人也只是停留在瞭解奧數「表層」的水平,但那些努力的學生,聰明的自然錦上添花,不聰明的學生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不斷做數學題,甚至挑戰奧數。我相信這是老師願意看到的—主動性

奧數比賽在前幾年都有叫我去,但我太馬虎和不熟練(公式方面)就被換下,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我曾經覺得不如我的人。區別就在於努力。

小學的差距也僅僅只是這些活動,成績上依舊讓我沾沾自喜。真正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高中時期,那些努力的學生個個都一天一科的刷題,而我還毫無危機感。直到看到排行榜上的差距越來越小,老師和他們的對話越來越多,才明白,聰明只有1%的功效,努力纔是真正的王道。


我上學時候就是聰明但不努力的人,我一直成績很好,老師都挺喜歡我的,然而老師更喜歡聰明而且更努力的,不止一個老師跟我私下裡說過,其實你比某某某(總是年紀第一的)聰明,但是你就是沒他努力


老師這個職業是個良心活,本真的認知態度告訴老師,要同時幹預這兩種狀態,但從內心深處和老師所受的教育的影響,一般比較喜歡努力的孩子。對聰明的孩子也不是討厭,但在積極幹預的程度上說,對努力的孩子,要多於聰明孩子的關注。另外,世界上沒有聰明不聰明,學得快不見得聰明,多元智能理論瞭解一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