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是我老師龍泉文老師的母校,所以也算我半個母校,所以我研究了一下這所大學。但是我閱讀了一些評論,這個複製引用真引起我注意(很尖銳,轉載,原回答匿名,別針對我)

第一段評論評論是否蘭大要在沿海建設校區:

1.我同意,但我也不反對蘭大紮根西部。

但是紮根西部絕對難以發展。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紮根西部並發展起來。

所以蘭大應該分出一部分資源建設一些沿海校區,吸引一些人才,吸引更好生源,做個長遠投資。這個投資,可能十年二十年沒什麼效果,但是,遲早它會有效果。之後再用沿海校區創造出的名氣,學術,資源等優勢反哺西部。沿海區位絕對比中科大那邊好,如果蘭大真在沿海有校區,劉有成更大幾率不會跳槽。還有就是需要一個明智的,有手腕的校長好好整頓一下蘭大的官僚主義作風,糾正一下那幫沙雕的價值觀(原諒我罵人,實在忍不住),以及有策略的在甘肅及蘭州政府一群SB之間靈活變通,讓蘭大利益最大化。然而我知道江隆基和劉冰那個時代,那樣的校長,太少了。蘭大的出路,不這樣我覺得確實非常迷茫。有些東西我了解的可能不是真相,希望您指正。我畢竟才在這裡待了一年。現在蘭大應該利用僅存的聲望積極在各沿海城市那裡要優惠地皮政策,總之自己夠窮的,就要利用一切讓自己少花錢。

1990年代,蘭大排名全國第六力壓一眾C9的時侯,估計沿海搶著要。可是沒一個校長有如此遠見,看到市場經濟對蘭大的巨大衝擊。

趁現在還有機會,蘭大真該行動了。但是沒一個校長對蘭大有很深的感情,他們也不會像江隆基那樣為蘭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他們來說能穩住蘭大衰退局勢那就是可以吹上天的政績。教育部有種就調個蘭大校友當校長。他們對學校情況最了解,並且再恨蘭大也比那些外校的對蘭大愛的深沉。先想這麼多吧,後續想到了再補。

分析一下就能知道,大約這些問題:

1.蘭大跟地方政府關係很不好,引用一段話,大約意思是文革結束後甘肅省政府領導直接到蘭大幫著打掃校內衛生,甘肅省政府和蘭大的這種這麼好的關係之後再也沒有了。

2.蘭大發展機遇很多,但是沒一個有遠見的校長,都失去了。

3.蘭大紮根西部戰略,在市場經濟時代下,本身就是錯誤的,但是那又是國家的政治任務,所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沿海養西部是個很好的戰略,但是沒人搭理。

4.蘭大校長很少有對蘭大有使命感和擔當感,對蘭大發展上心的很少。

5.高度行政化催生的歧視鏈及腐敗。

6.校領導層對問題執行鴕鳥政策。

7.以此加上地域導致的師資大量流失。

事實上某人說的,蘭大在河北雄安新區建分校,我覺得完全可以。對於一所985或211也沒有的河北(當然不包括我們石二大,石二大不是河北的是教育部的,並且石二大竟然不照顧河北woc...),政策優惠少不了。並且錢的問題也不大,可以一點點來,藉助新區豐富的就業潛力,這絕對是筆划算帳,比南通和榆中好多了。青島大連也可以考慮。深圳,我個人研究,戲不大。

第二段評論了一下理想的蘭大和現實中的:

2.網上摘的

1.國立中央大學提出學校行政「應以教授為第一」,「避免學校機關變成行政關」,2.為了能多買一本書,多訂一份期刊,多購一份試劑,中央大學大量縮減行政人員數量,將行政辦公經費壓縮了1/3。3.二教授不媚權貴:胡小石拒為蔣介石寫壽文1946年秋,恰逢蔣介石60大壽。當時,蔣介石權勢如日中天,抗戰勝利讓他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讚譽,全國百姓也尊稱其為「民族英雄」。朝野上下都在忙著為最高領導祝壽。

當時,立法院請在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的國學大師胡小石,為蔣介石寫一篇壽文。當然,酬金只管說,再多也不是事兒。

聽出來意,胡小石一口回絕。來人情急之下,脫口反問:「前時美軍史迪威逝世,那次公祭典禮上的祭文,不是由先生寫作的嗎?」胡小石立刻回敬道:「史迪威將軍來中國幫助我們抗戰,所以我才為他寫祭文。再說,我只會給死人寫祭文,不會替活人寫壽文。」來人看著沒轍,只好空手而去。4.大學回歸學術:中大禮堂不外借中央大學大禮堂前廊有愛奧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頂,堂內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圓頂,頂高34米,三層,可容2700餘人,是當時南京最大的禮堂。所以,政府的很多大型性會議就會來借用中央大學禮堂。比如,「五五憲法草案」就是在這裡通過的。但頻繁的政治會議,破壞了平靜的校園環境,學術聖地也開始變得車馬喧囂,市氣逼人。5.1930年代前期,中央大學辦學經費從每年190多萬元,下降到160萬元,平均每年拿出1/4來購買儀器和圖書。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擴大4倍,可容納1000多學生(當時在校生也不過千人),新買中日文圖書4.8萬冊,英文圖書近2萬冊,雜誌近500種。同時,還鼓勵學生組織物理學學會、數學學會,開展學術研究。得益於學校大力投入硬體建設,營造學術氛圍,當時媒體報道在中央大學學生們「都是埋頭在圖書館和實驗室,到講台上去宣讀提案……」6.用人惟才:有人背地說校長壞話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在重組政府時,蔣介石想推薦羅家倫當「考試院」副院長,可很多大員進言,羅家倫不行!蔣介石想不明白,就問「教育部」部長王世傑。王答道:「據我所知,羅志希(羅家倫)做中大校長時,政府中和黨中許多人向他推薦教職員,倘若資格不合,他不管是什麼人,都不接受,因得罪了不少人。」

羅家倫也回憶說:「聘人是我最心最慎重的一件事。我撫躬自問,不曾把教學職位做過一個情。雖然因此得罪人也是不管的。」中央大學當時大師雲集,國學大宗師章太炎首席大弟子黃侃、藝術大師徐悲鴻、中國現代心理學奠基人潘菽、中國第一位美學教育家宗白華、大詩人徐志摩、中國物理學宗師葉企孫等等。中央大學90%的教師曾留學海外。中央大學拋棄論資排輩,注意為青年教師營造寬鬆的科研環境,只要盡心,就可以七八年埋頭做研究。1933年理學院新聘了10多名教授,其實都是國外大學剛畢業的博士,年僅25歲的施士元因為科研能力突出還被直接聘為物理系系主任。這批人後來基本都成為業內翹楚,中央大學理學院實力也更上一層樓。中央大學用心建設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發展學校教學、科研,進而確立了在當時國內高校中的領先地位。對比下今天蘭大:1.教學高度行政化,效率低下,有職稱的小職員可以隨意訓斥德高望眾的教授;大學論資排輩,新來的只有被使喚。2.蘭大的經費,校慶花掉近3個億,卻說自己沒錢退訂資料庫;

3.等級分化過嚴重,資格老的,職位高的簡直不可一世。

4.用人腐敗,超過其他高校數倍。內幕不太了解,據說來自一個老師的吐槽。5.不想說,參考2。6.參考4。再吐槽一下,蘭大現在極其保守,基本處於「莫談校事」的「白色恐怖」,如果在校內公開評價某領導的沙雕作為,直接處分。唯一能做的,只有噤口不言。剛來那陣,嚴純華校長放開提意見,也沒見採納什麼。據說是校領導班子,一群頑固,僵化,保守,自以為是的人阻止了一部分有遠見的建議的實施(我沒提,後來知道的)。別的方面,氣的我不想再寫。蘭大就被這群人搞的烏煙瘴氣,未來?呵呵。我只是想說,我兩年以後走了,這輩子都不想回來,如果蘭大沒什麼改變的話。

3.(2019/10/14補充)

這是一個同學(高中我們班的)發給我的照片,我看完非常不舒服:

評論:

一場和團活動沒有任何關係的籃球賽就可以取消評團積極分子的資格?這tm什麼邏輯?也就是說老子辛苦為團跑腿一年就因為不去這破球賽就白乾了??!

竟然用行政手段權力反逼威迫學生做一些他們並不想做的事。。

(ps:這個評論也能說明一些東西,學生對學校的做法非常反感(深層含義就不說了,自己想吧))

看到蘭大發展成這樣,更多的是心痛與惋惜。在龍老師在蘭大求學的1988年,蘭大在全國大學中排名第六,1995年,蘭大排名第十。師資的流失不僅與地域偏有關,更多因素還是人,這7點中的6點點點扎心,都是硬傷。這點無可奈何。我也希望這些是傳聞,但各群里各論壇里這樣說的不僅一個,這就不是傳聞了。不過這樣也好,這說明地域偏這個改變不了的硬傷外,其他的主要因素都是可以改變的。它們改變了,蘭大仍然大有可為。衷心希望蘭大能變好,這也是我敬愛的龍老師最大的願望。誠摯祝福。


大一升大二啦!

補充:

5. 住宿條件各有千秋

我住的新建教學樓:

優點:1.住宿條件優越,上下鋪,床鋪是全新的。有自習室,有討論室。因為是新建的教學樓嘛,所以條件真的是很好的。對了,樓下還有咖啡機,自動販賣機。

2.離圖書館很近,去學習很方便

缺點:1.這個宿舍樓是趕工趕出來的,聽說我們住進去前一天才趕著涮完牆,趕著弄好桌椅,所以有點味道。

以後的住新宿舍樓的童鞋可能就沒有這種問題了。

2. 離後市(現在好像關掉了)比較遠,購物,列印文件不太方便。總之就是離哪裡都遠,除了圖書館(如果你擁有一輛自行車,這都不是問題)

我去過幾次的舊宿舍樓:

優點:離後市,購物,列印文件的地方都很近!視野廣場(有學生活動的廣場)就在這附近,所以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最新資訊。離食堂超級近,我上次看到一個男生趿著拖鞋去買飯,好羨慕哎,,?^?,,

缺點:舊宿舍樓,上床下鋪,沒住進去過,缺乏實踐,不好評論。

6.教學樓環境

大部分是投影儀,桌椅有種百年老校的氛圍。也有電子屏幕的教室。我覺得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自己打算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若是處於華麗殿堂卻是心如腐木,那也沒有什麼意義。

遇到什麼樣的老師,要靠自己運氣。每個大學肯定都有所謂的好老師,壞老師。來到蘭大能夠增加你遇到好老師的概率。最重要的,是你在大學,想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我認為,大學更加側重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又及:真的有所謂的好老師,壞老師嗎?老師或許沒有好壞之分,更多的只是教學方法上的差異)

7. 食堂飯菜

前面有一個回答已經說的超級好了,嘿嘿嘿。我就加點細節,有自助餐,點餐,麻辣燙,小籠包(跟南方的小籠包有點差距),羊肉泡饃(我吹爆!!!13塊錢,好多羊肉啊啊),燒烤,炸雞排

食堂挺好吃(??ω?)?,但是想到要吃四年總有點不寒而慄。。。

8.圖片(很多都是風景照,蘭大的天空真的好好看(??ω??)??)

這個紅房子就是宿舍樓,其中一棟是院辦

管院鷹~

這個是舞蹈房??我覺得很復古,溜進去拍的

這個是後門那附近,根據街景可以參考一下(後門附近會更加熱鬧一些)圖中那倆二貨是我爸媽,買了自行車忘了孩子,我在後面追他們時拍的照片

這個是在市區的城關校區,環境很好

我拍的這些圖片反應的其實都是挺表層的,而且人在大一,也沒有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以後感受到了可以再補充~

之前的回答

1.老師都挺負責的。

2.學校分榆中校區,城關區。 大部分人會在榆中校區。我只簡述一下榆中的環境:離市區距離遠,坐車去市中心要大概一個多小時。榆中是一個山裡面的小鎮,挺偏僻。有外賣有快遞有火鍋,但是不要指望吃到肯德基麥當勞了,以及有水有水有水!!!!(前面有一個缺水的回答是認真的嗎?蘭大在西北還是不缺水的哈)

(這點補充一下,以後榆中可能要建一個天貓旗下的購物中心)

3.有很多的優秀的同學,學習環境好。

總的來說,還是挺好的。如果你想磨練自己吃苦的能力,蘭大還是可以的。像我這種比較懶的人就不太出榆中區,一個月大概開銷不到一千。


對於我而言,真的超級超級幸運可以來到蘭州大學。

當時填報志願的時候父母還擔心西北過於偏遠,怕我不適應(吃不慣睡不好之類的叭),擔心沒有水之類的問題(???)還擔心那兩千多公里的距離?

來到蘭大第一天

第一印象?學長學姐好熱情啊啊啊啊

第二印象?宿舍超級超級棒哇

來自晨曦姐姐的圖

第三印象?食堂好棒哇!!!

某一天我的午飯

校慶那天的big蛋糕 以及校慶晚會的演出真的超棒der

軍訓時期,恰逢中秋節,院里和學長學姐們送來了慰問品!(牛奶和餅乾)吃到了學校的月餅!

顏值超高!!!愛了愛了

綜上,蘭州大學的基礎設施真的挺好,歷史感濃厚,學習氛圍真的超棒der(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師資力量也很強,老師真的很認真很細心?教導我們!

對於蘭州大學,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多多了解,多多考慮。


蘭州大學是不是「最弱985」?

不是,起碼後面還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從報考角度來看,西北農林無論從綜合學科實力、本科教學質量、學生入口(生源質量、提檔線)出口(畢業生就業/出路)等方面,都不如蘭州大學,地理區位上其實也沒有很大優勢。蘭大的實力也不低於中國海洋大學(但中國海洋有突出的優勢學科即海洋科學與水產,或者說有優勢學科群落——加上生物、環科、食品科學和藥學)。中央民族大學的學科綜合實力也明顯不如蘭州大學。第四輪學科評估,蘭大上榜學科共35個,中央民大是19個,民大上榜的很多也是比較「冷門」的學科(參評單位少)。但民大地處北京,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起薪都高於蘭大。蘭大本科生畢業時點的就業率,就是我們說的「一次就業率」近年是大約85%,在985高校中是較低的,但也超過高校平均水平大約10個百分點。

蘭州大學學科覆蓋面廣,基礎學科特別是基礎科學實力強,數理化生和地理都排在全國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前10—20%。眾所周知基礎學科在我國較為「弱勢」(特別在民眾的認識層面),蘭大在人們心目中甚至不如同在985後段的湖南大學、重慶大學和東北大學,就與此有關。基礎科學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包括對學生髮展的重要性——例如從52年院系調整開始,好多年裡北大理科(基礎科學)的學生規模只有清華(基本工科)的大約一半,但同期畢業生中兩院院士數,北大可與清華比肩。未來我國基礎科學地位將進一步加強,蘭大作為真正意義的「大西北」(中國地理中心應該是陝西咸陽附近)的唯一一所985院校,必須成為一流大學。

?但是,不可否認蘭大多年來都在下滑,下滑幅度甚至超過東北大學,第四次學科評估蘭大有四分之三的學科是退步的,這應該引起各方面的足夠重視。


不說情懷,講點乾貨

1.為何知乎上很多人噴蘭大?

原因1.蘭大分數線低;2.人才流失嚴重;3.沿海新興學校崛起;4.打苦情牌的外宣,如「西部文章」。5.同學不滿的學生會等「官僚主義」

2.蘭大是怎麼樣的一所大學?

a.性價比最高的大學

高考和考研分數線最低的學校,為發揮失常但是想上雙一流a,985的同學提供最佳選項。

b.產出比最高的大學

教育部這塊,生均經費和中流985差不多,但是規模小,所以總量偏後。地方這塊,甘肅財政收入困難,近似忽略。而廣東、江蘇對高校的補貼是教育部的幾倍。算下來總投入是其他985,比如華科的20%左右。

但是培養的科學家,比如傑青、長江、院士,名列前茅,比很多合併多所高校的巨無霸都多。

c.最有話題的學校

與其說是「最受尊敬的學校」,不如說是「最受同情的學校」,新聞只要寫有人才流失,孔雀東南飛,必定要寫蘭大。自媒體寫最委屈的學校,不用看,第一名就是蘭大。

3.蘭大就這樣衰落了嗎?

蘭大衰落原因就是地域,成在計劃經濟,衰在市場經濟。蘭大以前衰落就是因為地域劣勢。但是如果走出去與發達地區聯手,同時反哺甘肅,情況大不一樣。

現在如果即將變成現實,當長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城市與蘭大攜手的那一天,就是蘭大真正開始騰飛的那一天。大量流失人才迴流,大量海歸人才加盟,江隆基時代將再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