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上來說,沒有一個片段是真正讓人滿意的。三個我都沒看過原劇,但從介紹里的片段就可以斷定這三個都不如原作品。

一個一個說吧:

《說法》張國立 李宇春

劇本來說有些啰嗦了,完全可以簡練一些。故事人物都簡單易懂,秋菊就是想讓村長道歉,而村長就是拉不下這個臉,同時又真不是壞人。張國立的表演還是全場第一,只不過這個人物對他來說太容易了,太沒有挑戰性了。觀眾都覺得他太舒服了,所以評價不高。但是你若真給他挑毛病,很難。幾場和秋菊的衝突戲都是他帶的,沒有了他的帶動,李宇春立馬失去節奏。

李誠儒的點評還是對的。李宇春節奏是有問題。但她的問題遠不止節奏,還有整個人物的塑造。顯然村姑這個設定離她太遠,更何況她剛剛結束演唱會。這個村姑是單純的,勇敢的,黑白分明的固執。她堅持的是基本的對錯,是為了對錯可以上縣裡討說法的一個人。生活里她熱情,勤快,麻利。若是梁靜留下來演秋菊可能就找到舞台了,因為這種基層,質樸的人物需要閱歷和了解。李宇春明顯不搭。

《王貴與安娜》

郭濤的表現沒大毛病。他這個人物單一了一些,但是老實是他的基本調。他的堅持和單一是符合人物的。

黃夢瑩的表現也是可信的。

但是寧靜。。。只能說,表演不會撒謊。你理解多少就傳遞多少,不會更多。寧靜從一開始就表示自己對人物的不理解,而最後也很勉強地接受了。也許是這個壓抑的糾結的人物和寧靜這種直來直往的辣妹子距離太大? 這個人物是自卑的,壓抑的,同時又非常愛老公。我覺得她對王貴的質疑其實出於她對自己的質疑。她其實一直都相信丈夫還是那個難得的老實人,但是通過照片和情詩她有了發泄的出口,也有了更多胡思亂想的空間。寧靜很大的毛病就是她對自己演技的自信導致她不能放下姿態去對待人物和戲。她想突出自己的魅力和氣場,卻忽略了人物不是個女王或公主。她是個有缺陷的,自卑的人。寧靜沒有壓制自己的那種驕縱,導致人物很尬,並且看不出她對王貴的愛和珍惜。

《李米的猜想》

其實是很有問題的一段表演。但是因為情緒的放大,看現場可能更容易入戲。我不同意李誠儒的大肆誇獎。

馬思純一上場我就有點兒懵。她那麼一驚一乍幹什麼。自力更生開出租四年,什麼風浪都是小事,只有方文才是大事。她關注的只是那本相片,只是如何找回方文。她的情緒一開始就太過飽滿,讓我感覺看戲很累。而且李米的過去是什麼? 是家境較好所以父母看不上方文,還是家境不好所以父母想讓她嫁得更好,或者是窮知識分子家庭看不上方文和李米的超市夢想? 全沒有答案。

還有,方文交貨失敗是因為他救李米背叛同夥兒嗎? 那麼他對李米的出現是不耐煩看都不看,還是欣慰之餘一定要讓李米把自己忘了,所以和身邊的女孩靠得更近? 我理解他是不想被警察查出來。但是你躲了四年卻深愛的女朋友找到你了,你不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尤其是你有巨大的理由不被她認出來。假身份是一個層面。他變成了毒販,他們不可能在一起是更深的一個層面。為什麼老警察說馬冰有問題? 肯定是因為他的某種反應背叛了他。這是個大戲眼,需要極強的反應和剋制。佟大為太鬆弛了。我覺得佟大為是時候發掘一些戲了。他一味得做減法,把應有的戲都減沒了,人物就顯得呆板而平面。

但是結尾監獄裡的那段,他更耐看。馬思純的戲演著累看著也累,因為情緒不可能一直爆發。他們最後那段對話應該讓他們相戀的一幕一幕呈現在我眼前,但是我沒看到甜蜜和回天乏力的悲劇。

等著看看秦昊和李冰冰吧。。。


我只說下《李米的猜想》,因為這部電影是我每年必翻看的電影,我太愛這部電影了!不對比不知道,馬思純演的李米和佟大為演的方文我全程從頭尬到尾。佟大為永遠都是在演自己,跟他以前的演的角色根本沒什麼區別,沒有演出原劇方文的外冷內熱,馬思純演的李米和周迅真的差太多了,無論是台詞還是演技,周迅的李米太靈動了,我一想起李米就是周迅那張臉,可以說李米就是周迅


這個節目真是越做越不行了,作為忠實追過前幾期的觀眾,有點追不下去了。

  1. 每段時間實在太長了,情節又比較乏味,中間耍手機了好久,真不看不下去了。
  2. 誇誇群模式,有人開頭批評一下,馬上就給圓回來了,沒有爆點。李成儒只敢批評年輕人,老的他估計礙於面子也不好說。
  3. 寧靜,以前很愛她的戲,小時候和媽媽追她的孝庄秘史,呂不韋傳奇,慢慢就很少看見她了。我還在想怎麼回事,今天發現了,毛病也不少啊。
  4. 唯一的收穫,粉了秦昊。很喜歡第一期的半生緣,第二期的如父如子,所有的情緒都在眼神里,靜靜散放,裊裊如茶香。

喜歡了兩年的節目,從17追到19,真不想棄,但今天真是一半的時間都在玩手機,再這麼無聊,只有棄了。


看了這幾期以後,我聯想到前兩季的節目,不由得想知道,為什麼節目組非得給所有演員規定短時間內出好作品?

這本身就不合乎常理,慢工出細活無論在影視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是有根據的。

所以就感覺節目組是為了製造這種緊張的氛圍而刻意為之,從第一季到現在貌似一直這樣,作為觀眾,剛開始可能還,好我們接受,可是每一季的每一期都這樣,那就有點兒不大行了。

管虎導演說得對,還是把這節目當看熱鬧吧。


馬思純的驚艷感覺她還是非常適合演情感類劇情的,張國立穩的一批百變金剛,他來絕對是帶後輩的,應了那句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這類老演員的存在,讓我看到中國影視文化的存在,他們才是中國的影視文化的代表,有文化的火種在,我相信中國的影視劇一定可以創造出權力的遊戲這類全球現象級的作品。

中國影視文化加油。

ps:李成儒老師懟導演那個沒什麼毛病,感覺他很像一個從影視劇里走出來的人,讓人回想起他演的角色不像是演的,而像是他過去就是這樣生活的人,特別是我這一輩子里的老大,感覺李成儒老師那會兒就在干那事兒,然後又去當了警察,今年又到節目里當嘉賓,保不齊哪天又要去影視劇里演真人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