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邀請賈樟柯導演拍攝的新年短片《一個桶》講述了每一個離家在外的漂泊者都會經歷的過年後離家的故事。看完之後很感動~影片的一個特點是用 iPhone XS 拍攝,你如何看待這個短片?

《一個桶》

相關提問:

  • 普通人能否用 iPhone XS 拍攝《一個桶》?
  • 賈樟柯的《一個桶》用到了哪些設備?


我也學著拿自己的X給爺爺奶奶拍攝了一部片,關於記錄豆腐製作的過程,因為每年過年都要吃豆腐花,也算一個傳承的記錄吧。

一碗豆腐花


01.27更新-

分享一波拍攝花絮

只要用心

iPhone也能改造成自行車

以下是原文-

24號一天一夜完成。

演職人員基本是我。

iPhone8拍攝/iPadpro 後期製作。

同名短片《一個桶》隔空支持賈樟柯導演。

iPhone8拍攝

去年春節,陳可辛用 iPhone X 拍了《三分鐘》,今年春節,賈樟柯用 iPhone XS 拍了《一個桶》。頂級華人導演用 iPhone 拍了什麼大片,我們又能從中學會什麼手機拍攝技巧?不妨和 A 君一起來看看。

蘋果春節短片:一個桶

《一個桶》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一個桶》片長為 6 分 37 秒,講述了一個在城市打拚年輕人的春節返程故事。

春節結束後,兒子準備離家重返工作,媽媽將為兒子準備的東西裝在一個白色的塑料桶中,並用黃色的膠布嚴嚴實實地封好。

兒子的返程需要乘坐摩托車、渡輪、小巴士,中途還不小心把塑料桶的提手提斷了。

短片最後的場景是兒子回到城市的家中,打開那個桶,從滿滿的一桶細沙中拿起一個個土雞蛋。

在鏡頭語言上,賈樟柯主要用景深控制來表達角色的視角、引導觀眾的視線,並用慢動作來拍攝部分場景,以突出父母對子女的愛。

《一個桶》是賈樟柯首次全程採用 iPhone 拍攝的短片。賈樟柯把這次拍攝稱為一次「旅途式的拍攝」,外景取景地在長江和烏江交匯的地區。這一次,賈樟柯需要用 iPhone XS 拍攝出既要有大山大水,又要呈現人們細膩的情感。

我們從山村拍起,一直拍到鎮。從鎮開始需要變換交通工具,從步行到摩托車,從摩托車到船,從船到大巴,一直回到大城市。人在旅途的感覺非常強烈。

賈樟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享了幾個拍攝時的場景。

比如兒子跟母親分別的場景,要拍一個「母親站在那兒,先是跟著走,然後停下來,接著是一個摩托車的視野,母親越來越遠」的鏡頭,拍那個畫面時,攝影師拿著手機自己往後退。

比如兒子在摩托車上的場景,攝影師就坐在旁邊平行駕駛的另一輛摩托車上。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個航拍鏡頭,不過整個影片蘋果想要表達的更多是——iPhone XS 拍攝很厲害,景深效果很棒,低光下表現出色,支持立體聲錄製並實現分離度更高的立體聲播放效果。

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中堅力量,曾拍攝《小武》《三峽好人》《天註定》《山河故人》《江湖兒女》等影片。他能夠將本鄉本土的真實感與現代主義敘事手段結合,用影片中的基層人物和故事場景,體現出他對中國基層社會的感受和理解。

某種程度而言,讀懂賈樟柯電影里巨大的時代和社會隱喻,就能讀懂某一部分的中國。

不過這次的《一個桶》,作為一部商業廣告短片,主要目的是呈現產品功能,在這一點上,賈科長做得挺好的。

去年陳可辛的《三分鐘》講述了一個列車員與兒子僅在火車停站 3 分鐘時相聚的故事,在情節上更緊湊和扣人心弦。相比之下,今年《一個桶》的故事更加平緩細膩,講述了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在他身上也能看到很多人的縮影。

如何用手機拍出有鏡頭感的故事?

要想拍出蘋果春節廣告片這樣的作品,首先你要有一群人:導演、編劇、演員、道具、化妝師、服裝師、攝影師、美術、燈光師、配音師、後期、摳圖師……

接著還需要一些比 iPhone 手機還要貴的手機配件作為「外掛」。去年《三分鐘》的花絮中,我們發現了 Beastgrip 支架和轉接環、大疆的手持雲台和航拍無人機、售價八千的日光可視高清顯示器、多個鏡頭拼接起來的拍攝鏡頭……

雖然《一個桶》的幕後拍攝花絮還沒有出來,但賈樟柯給大家教了兩招如何拍出有電影感的鏡頭。

第一招是通過控制景深,營造視覺焦點。「想紀事一點就景深大一點,讓整個空間看得清楚一點。想要突出人物,就可以讓景深虛一點。」

第二招則是使用慢動作,讓情緒滿起來。比如《一個桶》男主角打開桶的時候,可以把手機放在桶中,使用慢動作拍攝出從正下方仰視主人公抓起細沙的鏡頭。細沙從指縫落下,襯托主人公豐富的表情和情緒。

全程使用 iPhone 拍攝的長片也有不少,比如美國導演肖恩 · 貝克的《橘色》(Tangerine),索德伯格的《喪心病狂》(Unsnae)等。要想只用智能手機拍短片,各類剪輯 App 也是要用上的,賈樟柯這次蓋章推薦的兩個剪輯工具分別是 FiLMiC Pro 和 iMovie 剪輯。

除了正片,蘋果還放出兩個關於慢鏡頭拍攝和景深功能的使用花絮。

《一個桶》拍攝花絮:慢鏡頭《一個桶》拍攝花絮:景深

文藝短片鏡頭裡的中國春節

今年的《一個桶》是蘋果連續第五年面向中國消費者推出的新春廣告片了。

▲《老唱片》

2015 年的《老唱片》中,講述了一個孫女聽到奶奶年輕時錄製的唱片後,將唱片中的歌曲改編並用 iPod 重新錄製,再給奶奶聽。

2016 年的蘋果短片里,台灣著名歌手李宗盛和徒弟李劍青、白安拿著 iPad Pro,把新年歌曲《恭喜恭喜》改編成了《送你一首過年歌》。

2017 年則是《新年製造》系列短片,由六支廣告講述了不同的蘋果產品新年場景中。2018 年的春節則是陳可辛的《三分鐘》刷屏。

除了蘋果,支付寶找到香港導演許鞍華也拍了一部 9 分 30 秒的新春五福短片《七里地》。文藝片導演出手拍攝春節賀歲短片,短視頻已經成為人們記錄生活和表達的重要方式。

那麼,短視頻的流行對電影藝術會有什麼影響,當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拿起手裡的智能手機進行拍攝會對專業導演有什麼影響呢?

賈樟柯認為短視頻的影響是一定會有的,但還處在一個朦朧的時期。

將影像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將影像作為一個藝術表達方法還是有區別的。…… 當這種生活方式對我們越來越重要時,它一定會迫使藝術家去理解它是什麼,然後由此衍生新的拍攝方法和新的表達內容。

當短視頻提升到藝術表達的層面,它會催生出新的電影語言。賈樟柯也在鄭重考慮使用蘋果手機拍攝一部長電影。

「離不開的是一份家味」,智能手機逐漸成為手裡一個離不開的工具,沒有專業團隊也沒有那些手機「外掛」也不用怕,果斷拿起手機想拍就拍吧。


一些觀後感

「我就知道,是蘋果全家桶」

「我還以為,桶里裝的是 AirPods 2 呢」

「你看這個桶,它又大又圓……還不趕緊買」

「大中午的,眼淚都給我蒸出來」

「我們這裡帶雞蛋出遠門都是用鋸末防震,沙子是不是重一些」

你看完短片的感受是什麼呢?過年父母往行李塞各種好吃的實在太真實了,返程的時候父母都給你準備過什麼奇葩、有趣的年貨呢?一起留言曬一曬吧。


蘋果的廣告為什麼這麼好看,AppSo 之前盤點了 15 個蘋果經典廣告,告訴你答案

最讓你印象深刻的蘋果廣告是哪一條??

www.zhihu.com圖標AppSo:iPhone 壁紙有多貴?光一朵花就拍了 285 小時!這篇文章告訴你它們都是怎麼來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前半部分很寫實,很有共鳴。

最後結尾打開時,沙子裡邊裝的雞蛋也還行,邏輯欠缺但可行。

裝雞蛋,我們這邊如果沒有特製的蛋槽,更多的是用鋸末木屑等質量比較輕的來做緩衝。

而且父母真要讓你帶東西,選品一般不會是雞蛋,而是家這邊的特產最多,特別是那些外地不好買,或者不正宗的。

電影中的雞蛋,說到底最好的程度也只是放養雞吃天然飼料,誕下來的土雞蛋而已。

每個地方總有那麼幾個味道是只能回家才能吃到的,導演選了雞蛋,也是個小小的敗筆。

另外不知道導演用沙子,是為了刻意製造出原本不存在的矛盾(重、要不要繼續帶著或者直接丟在路邊、期間的心理鬥爭以及行為實施),還是沒有想到這點。

雞蛋上邊用水筆寫的日期和畫的笑臉,更是打破了寫實感。

老一輩的家人親戚,表達情感不是這樣表達的,換做是每個人的爸媽,有過這樣的操作嗎?很少。

短片也屬於那種,看了開頭部分,就能給大眾猜想到劇情走向的類型,情感屬於直接流露,換句話說就是故事有些老套。

無論是在節奏上的把控,還是在情緒上的渲染力,以及最後懸念揭開帶來的反轉,遠遠不夠。

看完也就那樣,再深刻下去,也沒什麼可以討論的,要表達直接展現在視頻里了。

尤其視頻片尾那個雞蛋上的日期和笑臉真的是敗筆,讓前半部分建立起來情感上的共鳴都打破了。


先不去評價科長的導演功底了吧。

畢竟比如為什麼不用方言,為什麼末尾一個雞蛋上會有笑臉,這種細節上科長也一定是有所考量才做出來的決定,又比如大家如同去年吐槽《三分鐘》一樣「所有設備中iphone是最便宜的」之類的話了。

畢竟最貴的不是器材,不是人工,而是創意。

剛打開看,就被片中的幾處細節引起共鳴。特別是男主抱著桶,對面女生相視一笑的那個鏡頭,簡直就像自己外出上學,寒假回學校的情景如出一轍。

另外關於為什麼用沙子的問題……講真的,我媽剛開始還真的也用過沙子,後來改用了稻穀和米。我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後來尋思著,剛開始用沙子,可能跟我媽沒經驗有關,另外那年剛好趕上家裡院子圍牆翻新,可能……我媽尋思著沙子無處安放,就給我帶學校來了。至於稻穀,暑假回家的時候就用這個,為什麼年底不用,因為年底農村牲畜都宰殺了,可能很久沒加工過米了,所以稻穀冬天可能真沒有,我記得後來冬天來都用米,不過那家裡的雞蛋,外殼有的還有是雞屎,那個米都沒吃過我就給扔了,只是沒告訴過我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