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進入一個新領域,有大量的未知知識,有的人能夠很快掌握這個領域的知識脈絡,考慮問題很全面,有的人卻學的很膚淺,考慮問題單一片面,因此,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快速的掌握到一個領域的知識體系呢?


瀉藥!!

你怎麼知道我知道這個QaQ

提綱挈領地講,要想「快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目錄的重要性超過內容。

包括總目錄、二級目錄、三級目錄等。

具體方法:

1.建議多採用樹狀圖

2.將同級標題的關係理清楚。

可能是時間先後順序(史學偏多)

可能是地點區域的轉變

也可能是遵照某種邏輯順序

這一點對於知識體系的記憶來說至關重要。

3.培養深入思考能力。

嘗試找到課本作者未提及的未編排的內容,對於很多領域而言,課本知識僅僅局限於「介紹」,談不上明確甚至是「研究」。如果你找到了編者沒有選編的重要內容,說明你對本領域已經有了基本全面的大體認識。

4.藉助演示文稿。

學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教

愛因斯坦也講過,如果真正理解某一知識的話,那麼一定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它。

能給他人講明白某一內容時,自己的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絕不再局限於「認識」層次。

個人的做法是,到期末有不學習同學來求助,我便拿出了一學期總結整理的筆記,針對他的問題,做出簡短的配有文字和其他便於理解方式的ppt給他,傾囊相助。

4.採用聯想記憶法、循環記憶法。

相近意思的專業名詞,相近名稱的專業解釋,意思相反的、相近的內容…等等。再對比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強化區別。

5.抓住書上過渡性的語句或詞語。

如果有老師的話,聽清楚老師用什麼話引入某一章節的。

期末剛考完…看到了就順便來答一波…

因為,我用的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學習方法從高中開始就完全顯現出來了…只能說,這才是真正的學知識,但是不是很適合應試教育……

也是從那時候,出於某種原因,嘗試總結自己「怪異」的方法,講出來不算很陌生。

以上,自己對學習的一點小認識,希望能幫到題主一些。


謝不妖~

鄙人覺得,搭建知識本身有兩種方法:

1、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積累羅列需要掌握的具體知識模塊

2、參考現成的知識框架,在日後的學習中不停完善該框架

根據題主的背景, 可能比較合適的是第二種。

之前在「玩 Dota 真的純浪費時間嗎?」一問題中,有從打遊戲的角度,提出過個人的一些看法,供題主參考~

玩 DotA 真的純浪費時間嗎??

www.zhihu.com圖標


我對於知識體系建造的認識有以下幾點:

1.建立一個腦海圖書館,把圖書館的書籍分類的地方摸索清楚,當你輸入知識的時候,你先確認你的這個知識屬於什麼類型的。

2.對你輸入的知識深度化外廣度化,只有當你理解這個知識的來龍去脈後,再去想與其他知識的聯繫。這樣你就可以從從知識的點線面連成一套系統的知識體系。

3.還要清楚一點就是不要去跟隨外界的信息隨流走,知識體系做的就是你要把外界的信息整理成你的,而不是去把自己的信息放入外界的信息中。就像有人向客戶推銷,為什麼會有差別。一些人是根據每一個客戶就制定每一個策略,但聰明的人,自己會總結一套策略,針對客戶,會首先判定這個客戶屬於哪一類人,然後根據自己總結的經驗來去實行。所以知識體系就是這樣一個作用,你要做的是把外界的東西都變成你的,把知識歸類–聯繫–應用


謝邀,針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思維導圖是很有用的一種工具,如果用好了對於構建知識體系還是很有幫助的,有時間的話也可以閱讀一下斯科特·楊的《如何高效學習 1年完成MIT4年課程的整體學習法》這本書,應該也會有所幫助。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經歷和想法,想看的可以看一下,預計閱讀5~8分鐘。

之前不了解的時候,看到很多人說思維導圖很有用,用起來怎麼怎麼方便之類的,一些平台上還有人專門講課分享怎麼更好地建立思維導圖,教人怎麼用這些的。當時覺得人們對於思維導圖是不是過譽了?不就是一個工具嗎?畫個大括弧寫點兒東西,畫幾個箭頭,分成不同項,有那麼大的作用?

後來真的學習和使用了思維導圖之後,覺得確實很有用,而且還有很多玩兒法和用法,這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下去了解一下~

思維導圖的有用,不在於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是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知識條理的清晰,在整體的大框架下,對於其分支的脈絡有所了解,然後再細化分支,最後形成一種整體的結構,也就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了,也不一定是思維導圖,也可以是目錄啊知識體系結構啊,流程圖啊之類的,具象化的整體知識體系的描述都可以,對於題主所說的快速構建某一領域的知識結構應該比較符合,如果想要再加深學習,也更清楚自己應該著重學習的方向。

比如這裡有一個高等數學的知識框架,對於沒學過高數的同學,看完了之後可能不知所云,但是最起碼知道大概分成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包括哪些內容的大體情況,如果高考畢業生想要提前預習,也會明白從什麼地方著手,怎麼分配時間精力之類的。

這種學習思維的轉變有時候還是挺難的,但認真思考和對比之後,就會發現其高效性和必要性了。大家在讀書期間,就拿高中來說吧,我們國內的的學習模式,大多數學生都是從局部入手的,比如高中上來就是高一的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這些,親戚朋友有時候會問,你在高中學的什麼啊,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有些同學卻會覺得很難回答,說就是語文數學那些啊,一共九科,比如語文學了幾篇散文,背了幾首古詩詞之類的吧啦吧啦……對於真的學習的知識的整體情況卻不太清楚,也概括不出來自己學的究竟是什麼?等高二高三局部的學習完了,總複習的時候梳理一下自己這幾年學的東西,才恍然大悟,哦我這三年學的東西大概就是這些啊然後腦子裡大概有個印象,再整理出來一些所謂的知識點考點,然後系統的進行複習……

這種學習方法很多人都在用,也是有些人從小用到大甚至現在都還在用的,讓我們認真回顧一下當年的記憶,這種學習方法真的高效嗎?

我們茫然的學了三年,把細碎的知識點學完之後拼接起來,發現拼出來的是棵大樹,然後恍然大悟,哦原來學習的知識體系是這樣的啊。和我們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學的東西是棵大樹,構建樹形的知識結構,主幹是什麼,幾個大的分枝是什麼,每個分枝包括什麼內容,然後再去一個個尋找細枝末節,完善和豐富樹的層次,其實效率應該是有很大差別的吧,有點兒像是盲人摸象的感覺,對於整體沒有把控,不僅在事物的理解上可能會有影響,還可能會有誤解,錯誤的第一印象是很難更正的,到時候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很多大學的學校不重視導論課,同學們學習的時候也不認真,我覺得這樣很不好,導論這種課程的設置,其實就是應該告訴同學們大學四年,我們究竟要學些什麼?我們學習的結構是怎麼樣的?學習的方式是怎樣的?除了上課,大家還應該汲取哪些知識,豐富我們知識大樹的枝丫葉片?怎麼讓自己的知識框架豐富豐滿?等等,了解了這些,對於整體的學習才更容易事半功倍。

(圖片來自於網路,主要是為了給大家分享和舉例方便理解,侵刪~希望我的個人看法對大家有所幫助。)


瀉藥,個人認為可以去找點初級,入門課學,然後目錄,思維導圖,看書,思考。或者再學深一點的。在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敢於質疑的品質。


學習區分能力,任何領域的高手,都是這個領域區分能力最強的


最好的辦法找一個課題去做,哪裡不懂就學哪裡,每一個疑問都去弄清楚,這樣下來基本差不多了解個大概。然後整理這個過程,參考比較經典的書,了解一下你沒接觸到的部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