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人的部分刪掉了,沒有想特別針對誰,嘴賤了一下而已....)

-------

懟人懟完了,回答問題,我也從個人主觀角度講好了。。。。如果你覺得國內轉行率高,不妨來國外看看。。。

前幾天在KITP開會,一個剛畢業做博後的天體物理博士吐槽找工作壓力大,Risa Wechsler的回答讓我想了很久,她說當你成為一個天文博後的時候,你已經比大多數和你當初一起開始學習天文的人走得更遠了。比賽進入加時賽只會更加殘酷,最終只有大概3%的人(這個數字我沒有考證過)能真的拿到教職。與其惦記著這些壓力,不如好好享受過程。

作為剛開始第二期博後,思想上剛剛理解做博後意味著什麼的我,馬上又要著手準備申請後面的工作,這份壓力我是切身體會的。過去3年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失眠和焦慮里度過,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如此被逼著直面自己的無能。看著N多自己認識的同學,同事轉行,多少拿著fancy fellowship的傑出青年主動或者被動地離開天文,我一個國內土鱉博士,沒有任何光環,文章也還不夠多,我的位置在哪?我相信堅持到博後位置上的天體物理博士們,我絕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

回到問題上,我覺得總結如下幾點:

1)不要再把轉系,轉專業,轉行看得多嚴重,成為教授不是學術領域的唯一出路和最終目標,人的興趣會變,也要應對現實需求。在國外的就職市場上,天體物理PhD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人家看得不是你的專業和技術,而是你在嚴格的PhD訓練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個人能夠在學習科研期間按這個標準要求自己,院系能夠按這個標準引導和指導學生,那麼轉不轉行什麼的也就可以看淡了。國內的院系有的時候還會勸學生不要轉系轉行,甚至對這些學生區別對待,在我看來這點是可以改進的。即便在天文領域內,不做教授也有很多的職業選擇,科學教育,公眾推廣,技術工作,軟體編程。天文領域裡有一些很重要的趨勢值得關註:所有的大項目都專門設立Public Outreach部門;天文專業軟體社區變得越來越開放和規範,軟體編寫者的貢獻也更加得到認可。如果從入學一開始,就能夠告訴學生有這些職業選擇,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對號入座,也許就可以以更健康的方式留住好學生了。(我附上了我非常喜歡的Ada Lovelace Day poster,裡面的這10種職業是非常好的總結)

2)同時,也應該從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學生,如果你的志向就是成為一名職業科學家,那麼你要面對的就是非常殘酷的競爭和挑戰,和你一起起跑的有聰明到你都不太能理解的怪物,也有用功到你看著都難受的禽獸,你要把你自己的興趣,志向,能力客觀地和這些人去比較,看清自己的位置在哪,要知道自己要做出什麼犧牲,要在拚命的同時有成熟的備選職業方案。成為一名合格的天體物理博士,意味著你成為了某個小領域的專家;而博後研究則是證明自己獨立科研能力,拓展視野,能力,學習合作,學習推銷自己;到了教職階段,你得按照超級英雄的標準要求自己,不僅要證明自己的科研能力,還得證明你對一個研究機構有關鍵的作用,你研究的縱深要能起碼支撐起一個小組的工作,你得在反覆的磨練中學會申請基金,觀測時間,學會教課,學會指導學生,同時保持自己的科學活躍程度,保持文章的輸出的同時還要讓別人看到你在挑戰新的事物。。。。而等到你明白這一步的時候,也就不會問為什麼轉行率這麼高這個問題了。。。

我自己當年是非常傻逼的,天真的覺得天文專業就應該是留給那些真心熱愛天文的同學來讀的。記得本科做學生工作時,還會配合院系和要轉系的同學聊天,勸他們堅持著看看。。。讀到本科畢業這種意識就已經完全改變了,現在更是為當初的自己羞愧不已。本科專業,博士學位,一份工作,都真是人生的一小部分,遠遠不足以定義一個人。我非常有幸地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追求,但到了現在也深深地體會了做科研的難度。與其期望留住學生,我覺得國內的天文院系不如給學生以充足的理解和自由,以合適的方式引導他們慢慢找到自己的追求。不把自己當成職業天文學家的生產線,而努力做一個有開放心態的科學教育機構,應該是更適合未來的趨勢吧。

Posters | Ada Lovelace Day

高中畢業抱著學天文的目標翻志願目錄,翻了三遍最後無奈放棄了,為什麼呢?因為我考不上北大、北師大、南大、科大,最後猶豫再三又放棄了廣州大學,因為畢竟父母還是希望我去一所211。

現在我本科二年級,兩年的大學生涯讓我幾乎已經放棄了天文,轉向理論物理,並參加了學院的量子信息小組。

今年3月初,很偶然的一次機會看到了某天文台的官網,看到了中科院科創計劃,然後我聯繫了意向的老師。

不出所料的被拒,然後以一種自暴自棄的心態給這位老師所處的研究室的主任(感謝@葉攻師姐)發了郵件。很快老師回了郵件,並且和老師通了電話,電話里老師說,以前也有類似的本科生找過他,但最後學生要麼是去別的地方了要麼是出國了,總之留下來做天體物理的人很少很少,而且他的項目周期很長,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下來。

我在電話里跟老師講,我說,這個機會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這次機會我沒有把握住的話我以後應該就不會做天文了,而且本科階段我們學校沒有天文課程,所以這個機會又彌加珍貴。

結局就像大家預想的那樣,老師同意了。到目前我和老師素未謀面,只是通過郵件聯繫,但我由衷的感謝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暑假裡我會去天文台跟隨老師學習,並且這件事也讓我原定的本科畢業出國宇宙學的目標發生了變化。

我其實很想暑假裡同老師聊一下,老師研究生和本科都不做天文,只是博士階段才接觸(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和我的國創還是一個方向),所以暑假裡有機會的話我會讓老師看一下這個問題,聽聽老師當初學天文的心路歷程。

南七技校物理學院(天文在物理學院里,大三才分專業),十二年前,大一第一次班會上,班主任就說,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雖然你們都是來學物理的,以後想做研究,但是我想提前告訴你們一個事實,你們以後要有20%最終選擇科研為人生事業就上天了,只有10%也是正常的;大家要想開一點,我們學物理的啥都可以做,我還有同學在賣尿不濕很賺錢呢。

十二年過去了,班主任的話得到了驗證。現在還留在科研圈的也就頂多20%了吧,過幾年再看肯定還要低。當年GPA第一的去了王子屯,聽說現在在芝加哥做高頻交易;GPA第二的去了斯坦福,現在在矽谷。。。大家做IT,搞金融,去創業,一個個不都生龍活虎嗎。

所以,轉行才是主流,從來都是。

是去是留,問自己,只有自己知道內心想要啥。不要自我欺騙對科研和天文多麼熱愛,或許只是想逃避現實罷了。不過不管做什麼選擇,都不要有很重的心理包袱,人生是自己定義出來的,要活的精彩,活的瀟洒。


哪個申天文phd的不是一腔熱血想要混一輩子學術圈,5年之後又有幾個人願意留下來。

一方面本來這個圈子就沒有那麼多的教職來容納這麼多人,另一方面科研擁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很多時候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做出來的。有人會被導師坑,有人會被項目坑,坑的多了工作最後都白做了,只能放棄最初的理想轉行了。

我第一個項目沒坑我,做的非常好,paper也發了。第二個項目被導師坑了一小下,因為我本來就交流4個月結果他以為是1年。本來我走的時候導師說他覺得我已經有publishable result了,問我想不想回國把項目做完,結果我回國之後他就沒空管我了。雖然我導師本身是個很nice的人,但這事兒還是讓我傷心了挺久,最後只能扔下做了一半的東西不管了。然後現在,我在做的第三個項目,是項目本身把我坑了。當時設計題目的時候導師和師兄覺得我們把公式一推代碼一寫就能三天出結果,一年就能把兩篇paper寫出來了,結果我到現在也什麼都做不出來。模型永遠是錯的,我到處去問相關的人他們怎麼看,然而目前沒人想得明白為什麼模型不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個postdoc回我郵件說,他在兩年前嘗試過跟我現在做的東西類似的題目,然後somehow it never came into a published form。所以我已經什麼都不指望了,反正不可能做出來了。

其實我真的很羨慕我師兄,雖然他的第二篇paper也是什麼都做不出來,寫了個初稿到現在也還在那兒放著,可他有別的項目啊,別的項目能發好多paper啊,我卻只能在這兒耗著了。這根本不是一腔熱血和努力工作能解決的問題,換做Michele Cappellari來做我的題目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是因為他不相信prolate galaxy存在於觀測之中所以他不屑於做。

不論是本科還是phd,這麼多年的考驗不是很容易就能走過來的。我馬上要經歷phd的洗禮了,我同時也深刻的知道5年後我一定會面臨要不要轉行做程序員的問題。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不僅是科研上的壓力,還有peer pressure,因為每個人入學的時候看起來都比自己優秀。雖然我說過我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轉行,但我也只能隨時做好轉行的準備。

#############################

5月30號更新:

昨天我導師說T大教授圈都在轉我這個回答。。卧槽………………

原本只是科研做不下去了過來吐個槽結果被導師和師兄看見了hhhhh......

不過我覺得這個項目還是可以拯救一下的,就算模型怎麼做都是錯的我也要找到理由說出來它為什麼是錯的,不然多對不起自己這麼長時間以來的努力工作啊是不是...

『可以用情懷鼓勵自己,但是絕對不能用情懷安利別人。』

因為我對一些導師調查得比較清楚,我的同學經常讓我給一些專業上的建議,比如選擇什麼專業,去什麼單位,我也能夠把我的建議告訴他們,但是上面一句話是我的底線。

一些學校能否留住一個想學天文的人,是看這個學校的發展潛力,對學生是否有吸引力;一個專業能否留住人,是看這個專業的發展潛力,一句話:我留在這個專業,10年之後我能不能找到教職?

前一個問題,一個學校的發展潛力如何?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的是中國沒有哪個大學敢說自己天文第一。目前國內幾家天文單位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也有自己的短板(短到極限的就是沒有一個老師在做那個方向)。我個人總結的發展潛力有兩點可以考慮,一個是歷史積累實力,比如幾家老牌的天文單位,某些方面就特彆強,這是長時間積累的實力,但是缺點就是這些單位一般也會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很難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另外一個就是新起之秀,兩家我比較了解的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華和上交,這兩家單位很久以前就有老師在做天文了,但是一直不成規模,是這幾年突然很快速地發展起來,引進了很多大牛和青年人才,隊伍壯大得非常快,但是缺點就是學生隊伍的增長速度沒有導師增長速度快,所以這兩家單位還沒有一個能夠與導師隊伍相媲美的學生隊伍,不過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後一個問題,天文確實發展潛力比較大,但是畢竟是基礎學科,出路就是天文台和高校,也就是『教職』,畢竟這才是穩定的職業(博後收入雖然相對可觀,但是比較不穩定)。從這一角度來看,學天文的門檻就高了很多,當然,一些人非常的熱愛天文,卻沒有相應的實力的話,我的態度是:不建議但是支持你的選擇,因為這是你個人的選擇,沒有人能干涉。如果一個人能夠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離開了天文,這對個人而言,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時候,用情懷去約束別人就成了狗拿耗子了。

最後回答一下問題:『天文系是否可以更好的留住學生?』

回答:『天文系應該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未來的發展,結合自己的需求,做出自己的選擇。在這個問題上,旁人只能提供客觀事實作為參考,不能干預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