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答摘自我的文章:【QA】成人學鋼琴問題匯總,你想問的這裡都有

我從裡面挑了一些對初學者練琴很有幫助的點,梳理後發在這個回答裏,有興趣拓展閱讀的歡迎點上方鏈接閱讀全文。

27、什麼是最科學的練琴方式?

明確具體目標的練琴,努力實現目標的練琴過程,就是最科學的練琴方式。

在坐到琴凳上時,明確今天練琴的主要目標,確定大方向(比如完成一首曲子),然後拆分目標(按樂句把曲子分成n段),細化小目標(規劃在n分鐘內完成一段),再各個擊破(開始第一段練習),實現練琴時間大量有效化。只要是篇幅較長的曲目,都不可每次練習一直反覆從頭練到尾。

我一般是這樣完成一首新曲子的:看完譜後先從頭到尾大致視奏一遍,接下來就開始拆分樂句樂段,一段一段地練習至熟練,中間適時地從頭連起來鞏固一遍,鍛煉已完成的樂句之間的連貫性。

一個小竅門:如果有一句感覺練了半個小時以上都練不好,怎麼都有瑕疵,放下它不管,去睡一覺,第二天起來再彈會有驚喜。

有很多人練琴是漫無目的的,只給了自己一個籠統的目標(今天我練這首),甚至沒有目標,這個彈彈,那個彈彈,然後一遍一遍的反覆,時間到了就結束了,回想一下也不太清楚自己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其實這樣練琴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個機械性循環的不動腦的練琴方式,科學練琴,一定是有具體實行的方法,並且在過程中積極調動我們的學習器官(大腦意識),才能獲得實際的收益。

另一方面,切勿把「達到目標的手段」當做是「目標」本身。比如「我今天要練一小時琴」,這是達到目標要使用的手段,你還要想好目標是什麼。如果把過程和手段誤以為目標,那這樣的練琴也是無效練琴。

我貼在琴上的便利貼

28、平時要上課/上班,擔心沒時間練琴?每天練琴多久合適?我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練琴時間?

對於初學者來說,若能達到第27條中有效練琴的條件,一天20~30分鐘的有效練琴時間已經很足夠,性價比也最高(因為初學的作業內容相對簡單)。如果持續較長時間的練琴,可能導致狀態衰減,失去興緻,從而陷入無效練琴的循環中,還不如集中精力練30分鐘的有效時間,然後就好好休息。

對於高階學員,任務更困難,練琴目標類型也相應變得豐富,持續1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也不會顯得太枯燥。只要你不以成為知名鋼琴演奏家為目標,每天1個小時的「有效練琴」已經非常足夠。當你找到音樂中的樂趣,你可能會坐在鋼琴前研究3個小時都意猶未盡哦。

29、音階、琶音、哈農應該每天練1~2小時,再開始彈曲子嗎?

不應該。各個調性的音階琶音是古典基本功,該練,但練1~2個小時的行為,絕對是盲目練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因此就拿時間來堆,純屬一種給自己懶找藉口找安慰的行為,你的時間很不值錢嗎?如果你的目標是練熟一條音階,那15分鐘專註的研究早已足夠,如果你的目標是在音階琶音中找高抬指/爆發力/獨立性的感覺,那每次10分鐘也綽綽有餘,如果你只是為了在一首曲子之前熱熱身,5分鐘不能再多了(彈琴前手指熱身不是良性需求,現在的眼光鼓勵大家直接彈琴能發揮80%以上的效力,如果過於依賴熱身的習慣,就很難應付表演性質的彈奏,需要直接表演的場合你第一遍發揮的效力就會越來越低)。

21、都說《哈農》是基本功訓練的必備教材,每天應該練一小時,這樣對嗎?

不對,《哈農》這種東西就應該徹底的丟掉。

1,任何孤立性的手指訓練,時效性都是非常低的。我們彈鋼琴是為了製造音樂,不是為了做手指體操。以聲音結果為導向的練琴是最科學的練琴方式。

2,沒有音樂性的練習,無法調動起我們的學習器官(大腦意識),沒有經過大腦意識的學習,都是無效學習。你聽聽哈農裏那都是啥玩意?

3,所有的技巧都是為了音樂服務的。

4,退一步講,即使你要進行專項手指訓練,也不要選哈農,因為哈農的設計根本不合理,一是全部都在白鍵訓練,二是雙手都彈的相同內容,三是有些技巧訓練根本是為了「技巧」而創造了技巧,是實際應用中根本不會出現的東西。什麼?你叫我在哈農裏練移調?我看起來像這麼閑的人嗎,放著Pischna不練在哈農裏移調?

在知乎上,反哈農的大V們即使態度激進,說話還是要留三分,只說「少練」,不說「別練」,否則就會被保守固執派們反噬。無奈哈農在我們這代鋼琴人的觀念中已經如此根深蒂固,就像999感冒靈一樣,你告訴他們病毒性感冒喫藥沒用等自己好就行了,他們會像看神經病一樣看你,或者告訴你,感冒雖然只能自愈,但是喝葯還是會好得更快,像極了那些告訴你「哈農每天必練1小時」和「哈農還是有用的,只是你沒有用對的方式,按照書上練當然沒用,我們得變著法來練」的那些人。

我的學生從來不用練哈農,他們可以從無意義的長時間的哈農練習中解脫,去彈更多有趣的、好聽的、他們喜歡的練習。人生嘛,總應該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拓展閱讀

@Fazioli 老師的回答:學鋼琴必須學哈農嗎?哈農到底地位如何?

@biubiu 老師的回答:彈完一整本哈農琴技會有怎樣的變化?(極其推薦閱讀!)

30、為什麼要慢練?慢練的意義在哪?

很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一定慢練,可是從不說為什麼,導致學生無法體會到慢練的好處,習慣於在快速的磕磕碰碰中完成作業。首先要定義這個「慢」:慢到你能夠流暢完成整首曲目或片段而不中斷的速度。慢練有如下三個意義:

1、保證音樂節奏的流暢、完整性。我們一直強調,音樂的聲音纔是是彈琴的結果,儘可能慢的彈奏允許我們流暢的完成音樂,讓我們明白好的音樂,慢下來也是美妙的、值得享受的。如果你一直沉迷磕磕碰碰的練習之中,說明你還沒從根本上學會理解、聆聽、享受音樂。節奏甚至比音準重要:懂音樂的人,不為偶爾的錯音而中斷,注重於完成整體的演繹,這是鋼琴演奏應該具備的素養。

2、大腦能接受到手指技巧上、音樂處理上更豐富的細節信息,對手指和聲音的控制力會更強。你的一切彈奏行為是由大腦控制的,練琴的本質是練腦,只有大腦清楚你要彈什麼,怎麼彈,你纔可能彈好。任何沒有經過腦力活動的肌肉記憶彈琴,都不是有效的練琴。你快起來的時候,下一個音是什麼有時候經常來不及反應,好不容易彈對了,又要急著準備下一個音,大腦根本沒空接受和理解信息。因此慢下來,在每個音符被拉長的空隙間,大腦可以接受到手指的觸鍵感,音樂的細節,手指活動的距離,鍵位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都幫助你在熟練以後更好的完成加速訓練。

3、保證準確彈奏的過程是可以被複制的。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一遍錯的斷開的位置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個怎麼都彈不好的困難樂句「一不小心」彈對了,還特別開心;完整彈個十遍最多隻有三遍不中斷的。這些「彈對」的過程無法被複制,每次能不能準確彈完全靠僥倖,這種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成作業。而慢練允許你可以複製每一次準確的彈奏,在準確的基礎上逐漸加速。

拓展:覺得慢練不好聽?來聽聽慢速版的土耳其進行曲,它不香嗎?

快版:郎朗 - 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 331:III

慢版:古爾德 -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for Piano, K. 331:III

31、認譜很慢,有什麼科學提升的方法?

基礎打紮實了,認譜就快了。任何學習中會出現困難的原因,都是因為過程基礎細節沒有鋪設好,斷層太大導致的。識譜不過關也是由於老師沒用有效的講解和內容給你鋪好基礎路徑。我在這方面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基礎補全工作,詳見:成人鋼琴課(1):什麼是五線譜的結構感?讓初學者識譜視奏加快數倍的底層框架

39、總是靠肌肉記憶背下來怎麼彈之後,就完全不看譜了,同時導致讀譜很慢,怎麼辦?

首先,成人學鋼琴入門最開始的一個階段,主要在建立眼→手→耳聯結的一個過程:眼睛看到音符,反應出他的音高以及時值,並通過處理反應到手指,去彈鍵盤正確的音,再通過耳朵得到音的反饋。每個環節缺一不可:

  • 當你養成了習慣一首曲子就背著彈的習慣,「眼」這個環節就缺失了,或者把眼從音符嫁接到了鍵盤上,識譜能力會逐漸下降;
  • 而在「手」這個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用五度內的音簡單映射五指指法,而忽略了意識到自己在彈什麼音的這個過程。比如:看到do,就想動1指,看到sol,就想動五指;並且在遇到超過五指範圍或者手位不一樣的曲目時,無法正確視奏曲譜。
  • 耳朵,在初期必須長期保持關注我們彈出來的音高,音色如何,才能在逐漸提升的過程中,學會不僅限於以下的能力:判斷自己彈的音準是否正確,音樂性處理是否達到要求等。

所以如果彈琴發現了自己在背鍵位而不看譜,沒有捷徑,就是強制自己看完譜再認鍵,把之前的「看鍵-彈」的環節,變成「看音-對應鍵位-彈」。

同時,彈琴過程的本質就是一種背譜,看譜只是階段性地給我我們提供一次索引,讓我們看每看一次都能反應出下一段的內容,所以也不用過分糾結全程背譜有什麼弊端,只要確定自己學琴初期有努力在看譜,而且看的懂譜,就沒有問題。

41、學鋼琴有哪些基本功是每天要練的?

基本功的練習會隨著自身水平的成長和個人目標的設置不斷改變。學古典初期,可以以必要的各個調性的大調小調音階和絃琶音屬七減七作為基本功的練習;到了中期一定程度,豐富的練習曲資源可以為你提供基本功的練習,這個時候你可以放下固定的音階琶音,直接從練習曲中熱身並汲取營養;到高級階段練啥?根據目標和需求自己編!看視頻高手是怎麼warm up的吧:(視頻來自youtube:Nahre Sol)

高手是這麼warm-up的

44、手指獨立性不夠,特別是四指五指沒力氣,怎麼辦?

首先澄清一點:四五指獨立性的能力,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具備的能力。所以前期過度地訓練可能會讓你達到滿意的水平,但性價比實在不高,不如把重點轉移到學琴初期更重要的事情,如認譜讀譜、音樂節奏的穩定性、曲目完成度、音樂性處理,然後某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四五指其實彈的也還不錯了。

另外注意:四五指無力,那就在標準姿態下用你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去彈它們就好了,不怕音響很弱,就怕為了表達強,而用其他部位的借力來代償,比如下壓手腕,肩膀緊張,手肘翹起等。

46、每個樂句、每個小節之間會卡一下頓一下,才能繼續往下彈,怎麼辦?

可能你從來沒有嘗試在慢速的狀態下把兩句之間的銜接做好。別懷疑,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沒去做過,沒有靜下心來嘗試慢練。很奇怪,大家明明都知道鋼琴慢練是好的,甚至知道自己慢練的時候能連貫下來,就是不做。慢練的意義詳見第30條。

解決方法:在慢練狀態下將它們銜接起來,一個速度彈三遍連著不出錯,然後一點點提速。比如目前速度60能三遍順下來,接下來就63三遍,66三遍,70三遍,以此類推,花個半小時一小時早解決啦,不用費時間在知乎上等答案了。

47、完成一首曲子的標準是什麼?怎麼判斷我是否完成了作業?

完成一首作業的最低標準,是不出錯不中斷。只有在學生對一首曲子完全熟練倒背如流的情況下,作為老師纔可能來指導更深層次的東西。所以不要擔心音樂性,表情術語之類的東西暫時沒做到(雖然練習過程中就要一邊嘗試努力做到),熟練彈奏是最根基的東西,其他的老師會在你熟練之後指導。不要把鋼琴課變成陪練課。

49、什麼是音樂性?怎麼做到好的音樂性?

音樂性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好聽。彈的好聽,初學者需要注意到以下方面的處理:

  1. 強弱:除了遵循譜面的記號,另外也要學習其他不成文的常用規律,如每一種拍子有何種強弱規律,兩句相同樂句之間形成對比,上行漸強,下行漸弱,學會在一句樂句中找最高點,高點兩邊的力度依次向下衰減,等等。
  2. 彈性:初學者掌握漸慢,加速,a tempo(回原速)即可。
  3. 句子感:音樂中的句子感非常重要。什麼是句子?在我們都知道一段話,是由許多個句子組成的。其實一首音樂一首歌也是由許多個句子組成的。所以句子句子之間要呼吸,就像我們說一句話要呼吸一次,有一個氣口。學會找到合適的氣口給音樂分句是音樂性非常重要的成分。
  4. 旋律聲部的突出: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常會習慣於兩隻手用同樣的力度彈奏,在一般的左手伴奏右手旋律的主調音樂中,旋律聲部就容易被基於物理特性的更大聲的左手蓋過,變成渾濁的音樂效果。這部分主要鍛煉兩隻手用使用不同的力度的彈琴。

50、為什麼我彈的總是沒有專業人士彈的好聽?

大部分鋼琴音樂,本身旋律就是非常好聽的。作為普通人、初學者,我們非常容易只沉迷於旋律本身的優美動聽而帶來的快感,而忽略了音樂的「好聽」裏還存在其他重要的東西。所以在我們聽專業人的演奏時,能夠非常直接地聽出他們彈的比我們好聽很多,但卻不知道好聽在哪裡。只有經過老師的引導,我們才知道我們與專業人士的差別在於第49條裡面的那麼多的音樂處理元素。總之,我們得先知道了有這個東西,我們才能嘗試努力去做到這個東西。今天知道了專業人士的演奏具體好聽在哪裡了,就從現在開始嘗試吧!


用心練,高標準,無論初學還是老鳥都一樣。


應該是怎麼學鋼琴,我建了一個鋼琴交流羣~

可以私信我加入~


你好,初學者學鋼琴一定要配合節拍器去練,這樣練才能訓練好節奏,節奏在60以下,慢慢再往上調。

可以買一個節拍器,也可以手機下載一個節拍器,加油!


初學者這個定義有點模糊,不清楚作者目前的水平是如何?是自學還是是否有專業老師輔導?家裡是否有鋼琴?還是在琴房學習呢?但目前經過考究,比較科學的練琴方法可以提供給作者,暫且作為參考。

  在學習鋼琴的大軍中,因為學生的主體、個性及目的均不相同、並且每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而很難制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只有根據個人的情況,由教師安排出相應的練琴時間表。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純技術練習和樂曲在練習時間的安排上必須科學合理。另外,聽覺訓練和視奏訓練是學好鋼琴必不可少的科目,也應該把它納入在個人的練琴時間表裡。(學生和成人版的可能會有稍微的區別,但整體影響不大,可一併參考!)

每日30分鐘練琴方案——僅供參考

每日1小時練琴方案——僅供參考

每日2小時練琴方案——僅供參考

每日3小時練琴方案——僅供參考

每日4小時練琴方案——僅供參考

  以上的方案,是經過鋼琴老師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施坦威藝術家郎朗也曾被父母逼著每天苦練至少6-8個小時的鋼琴,他現在的成就是非凡的,但是他曾經的付出,也是建立在枯燥卻科學的練琴基礎之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