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心理諮詢的必要性,電話和網路心理諮詢的便利和成本的節約優勢不言而喻,那麼討論面對面心理諮詢會不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呢?


二者也許不是一種簡單的誰更大的問題,而是會隨著技術、時代的發展,交替成為第一名,最終達成某種平衡。

我最初接待來訪者還是3G時代,那時候網路諮詢就是笑話,只能打字,效果差的不言而喻。

4G成熟後,視頻諮詢應運而生,很多心理諮詢中介平台也成長起來了。

之前很多人構想過VR諮詢,並認為在5G時代,它會隨著網速的發展而發展。具體怎麼樣,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談網路諮詢發展時,僅僅考慮了「方便、效率、成本」這一個維度,並沒有考慮「質量、體驗」這個維度。如果要參考這個維度的話,你會發現,技術只是在儘可能彌補網路諮詢的短板,無限接近,似乎永不相交。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產業。

本以為隨著網速的發展,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會越來越少,在電腦手機上看電影的人會越來越多。可事實上,前幾年(大約2014-2016年?)電影院卻發展的超級好。

這是因為,影院的體驗更好,更有沉浸感,甚至更有儀式感。

再比如去livehouse聽現場,跟你聽mp3的區別也是很明顯的,甚至跟你用大音響聽無損都有明顯區別。

所以我大膽預測一下,5G會讓網路諮詢發展至一個新高峰,甚至催生出更貼近現場諮詢的技術。

但是如果經濟、社會文化繼續發展,各地技術達標的心理諮詢室能夠和電影院一樣多,人們也會大量湧入線下實體店。

甚至,有可能催生出o2o的心理諮詢模式——線上自助,線下針對性解決問題。這樣來訪者和諮詢師面談的頻率極低,一名諮詢師可能同時為幾十位來訪者服務,這就為心理諮詢產業化又推動了一步。

(p.s. 兄弟我正在嘗試製作這一類的工作模式,目前還沒有跟真人操作過)

不過,未來人們若是越來越忙,越來越焦慮(焦慮不容易催生來訪者,抑鬱更容易讓人接受諮詢),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地面諮詢就有可能隨之枯萎,只成為極少數發燒友的消費場所,那網路諮詢即便有很多短板,但還是會大行其道。

卡爾羅傑斯讓心理諮詢徹底成為了人文主義宗教的傳教工具(這樣說不知道會不會有爭議……),心理諮詢一定是在以人為本的環境中才能存在。

過去不行,未來可能也不行……

很久以前,你出軌了,於是你找個宗教人士說:「我愛上了別的男人……」

對方說:「我親愛的孩子,我們的神不允許你做這些事的,去捐個門檻吧,它能讓你得到寬恕。」今天你出軌了,去找心理諮詢師,他們也許會說:「你的感覺如何?你怎麼看這件事呢?」你說,我很愧疚,生不如死。諮詢師說,那太糟了。如果你說,雖然有點怕被發現,但他真的是個很體貼的男人。諮詢師說,看來你很享受~未來,也許當你剛剛體驗到緊張、愧疚時,你的手錶就震一下,詢問你,看起來你的心情有點糟糕,點擊「同意」,(是的,最終選擇權仍然在你,這是你的手錶為你的人性留下為數不多的尊嚴)我們將為你寄送一顆定量設計的藥丸,還是你喜歡的巧克力口味嗎?

腦洞大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小廚plus


面對面的心理諮詢是真正的心理諮詢來訪者有改變的動機,有改變的目標,當然市場並不大。主要是有資質的諮詢師比較少,而且尋找的途徑比較混亂,另外收費也相對較高,一般的人很難支付得起。

而網路的諮詢並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心理諮詢。它是混雜的。從籠統的意義上來講,算得上是流行文化消費。有些網上心理諮詢只是為了尋找一些建議,這些建議他滿意的可以採納,不滿意的則可以不理會,或者雖然很有道理,但也未必去真正實施。

還有一些網路心理諮詢屬於宣洩,類似像發朋友圈。將一些負能量通過文字、視頻宣洩出來。

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通過網路進行的心理諮詢,它與面對面心理諮詢的唯一區別是方式不同,但進行心理諮詢的目標、流程、方法和設置都是嚴格並且符合倫理的。

所以後者看起來「市場」很大,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心理諮詢的市場,而更像是一個消費型的市場,因為心理諮詢不僅要有目標、有設置,更主要是經歷一些痛苦,然後才能帶來改變。


瑞興與星巴克;拼多多與淘寶京東。

我從中感受到的是一個時代的氣質。便利、門檻低、適用於普羅大眾應該是一種趨勢。

面對面諮詢依然會有他的市場,但更加方便的網路和電話諮詢應該會有更大的發展。

順便說一句,即使心理諮詢本身,也會有非常大的變化,「原教旨主義」的諮詢很難對抗時代。


心理諮詢是對專業性要求很高的職業。但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頂級大咖一年吸金幾千萬。都是靠各種講課培訓,真正靠諮詢賺的錢少之又少。然而有這種能力的,一來不差錢不差地位,二來萬中無一。

普通諮詢師的話,收入和一般的職業沒啥區別而且大概率強遠遠不如。

美國這麼發達,職業精神分析師三千人。平均能達到認證水平的都在四十歲以後了。各類心理工作者加起來滿打滿算不超過五萬人。這樣一個從業狀況可想而知,用市場眼光來看是很小一個的。

至於視頻還是地面差別沒有那麼大,更多取決於當地的很多情況。有時候視頻諮詢動力更強。兩者沒有本質區別。

地面諮詢是有他的不可替代性的。很多諮詢工作室都是依託於當地醫院建立起來的。相互補充。

視頻諮詢還是需要來訪者有想對完整的自我功能的。功能差一點,問題更多更嚴重的,只能做地面。


面對面心理諮詢市場更大。

你可以想一下,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你是更願意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發泄情緒呢?還是抱著個手機在哪裡噠噠的碼字,或者電話哭訴?

我不知道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但是明顯碼字,傾聽方不能很快的理解傾述方的訴求。並且碼字聊天,得不到很好的反饋。電話作為溝通手段,缺乏一些感覺。比如,巴拉巴拉說半天,並不知道對方有沒有在聽,是不是認真的在聽,能不能夠感同身受。當然,面對面也有一些缺陷,有時間、地點等方面的問題,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情況是傾述者願不願意見面聊。

畢竟心理諮詢在國內還有一定的誤解,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見面聊這種事情。

可以肯定一點,網路在發達,電話溝通在能說明意義,有些事情還是需要見面坐下來聊一聊。


長久一點,面對面的,分布在各個社區裡面,形成心理門診,可能形成的規模會很大。

網路諮詢滑脫率太高了


覺得兩個市場差不多大吧,但面對面效果好很多。


以格式塔療法為例,當處理一些核心未完成事件時會有實驗的設置,類似於我們大多知道的空椅子等,這些工作可能是網路諮詢無法完成的,網路諮詢在我的經驗裡面,更多的是與來訪者呆在一起,給予他整體的呈現,允許他的呈現以及陪伴,而一些深層次的工作,還是必須需要面對面進行諮詢的。


我只能說,面對面的諮詢效果更好。


最好做面對面的諮詢,因為張力會比視頻更強,效果一般來說更好(並不絕對,有些社恐人群一開始可能更適合視頻諮詢。)

視頻諮詢可以作為補充,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或者時間限制(只有晚上有時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