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才凈流入率上海落後了?恐怕還要看絕對數量和質量

近日,有媒體稱,人才招聘網站獵聘網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人才凈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杭州、深圳、蘇州、上海、成都、北京、南京、廣州悉數在列,與GDP前十的榜單高度重合。

上觀數據找到獵聘最新發佈的《2020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大數據報告》,發現,2020年上半年全國城市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佔比TOP20城市中,上海居首位,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佔比分別為11.96%。北京、深圳、廣州位居第二至第四位。

而獵聘發佈的《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中則顯示,從2018二季度到2019二季度,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前10位為杭州、寧波、長沙、西安、武漢、成都、佛山、深圳、貴陽、鄭州。在前20位里,有9個新一線城市、3個一線城市,8個傳統二三線城市。

如何理解這兩個報告呈現的不同排名,為何需求最多的城市,按照人才凈流入率卻排名靠後,「北上廣深」對人才沒有吸引力了嗎?其實不然,人才凈流入率並不能完全說明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凈流入率,並非指人才流入的絕對數,而是人才流入數與流出數之差與本地流動人才總數的比率。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流入2個流出0個,也要比流入200個流出100個要強得多。

送錢、送房、送戶口,自2017年起,一些新一線城市打響了「人才大戰」的槍聲。這就導致流動人才留在這些城市的機會大大加強。

按照智聯招聘的數據,2016年至2019年二線城市(包括新一線)人才持續集聚,流出數相對平穩。近4年平均人才凈流入佔比分別為0.6%、3.2%、3.6%、1.1%。而一線城市為0.8%、-0.5%、-0.9%、-2.7%。

一線城市失去了吸引力嗎?並非如此。從吸引人才的絕對數量看,一線城市還是具有優勢的。

根據智聯招聘2億用戶的數據調查,上海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都是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2019年最吸引人才集聚的前四位還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

其中,北京、上海的人才流入佔比(該地區流入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數)依然排在全國前兩位,分別為6.3%和5.2%。人才流入佔比越高,代表著該地區流入人才總數越多。這說明京滬兩城流入人才的總數量還是最多的。

其次,從人才結構來看,流入一線城市如上海的,更偏向於年輕高學歷人才和海歸高學歷人才。

細分來看,2019年應屆生和海歸流入城市中,上海皆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且都高於總人才流入佔比。如果考慮到北京有更高的流出率,說明了年輕高學歷人才和海歸高學歷人才更傾向於上海。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由於人口控制和產業結構調整,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明顯放緩甚至下降。不過,相比總人口增量的下降,2016-2019年,上海人才流出佔比還是相對平穩的,分別為4.9%、4.9%、4.7%、4.8%。

另一方面,上海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其實在連年增長。

獵聘五千萬人才求職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城市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佔比TOP20城市中,上海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佔比分別為11.96%,活躍中高端人才佔比14.32%,均居全國首位。北京、深圳、廣州位居第二至第四位。

「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全球高端人才都是上海人才引進的重點。截至2019年11月底,上海發放了超過18萬份《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其中,外國高端人才(A類)3.2萬余份,佔比約18%,引進外國人才數量和質量均保持全國第一。上海連續7年在「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排名第一;《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已成為全球科學家首選的中國工作城市。

在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的人才流入幅度是非常大的。根據領英(Linkedin)發佈的全球人工智慧人才數據,國內70%的AI人才集中於北京和上海,上海佔33.7%,超過三分之一。上海將符合條件的人工智慧人才和核心團隊納入「人才高峰工程」,提倡「一人一策」,為其生活、就業、創業保駕護航,並配置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事業發展平台。

過去一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等一批國際頂級人工智慧專家落戶上海發展,創新人才隊伍開始形成。

可以說,相比於新一線城市的人才增量階段,以上海、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已經進入了人才結構調整的階段。當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人才也越發走向高維競爭。

原標題:《人才凈流入率上海落後了?恐怕還要看絕對數量和質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