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了一下,問題答案分成了兩個極端,請各位賜教。

原題已修改,哪些遊戲對性能要求高,配置要求在什麼水平?


除非你的CPU差到一定程度,或者個別特別吃CPU的遊戲,一般情況來說,都是GPU性能更重要一點。

當然,特殊情況下,例如頂級顯卡,但是帶低解析度顯示器,或者遊戲畫質設置的很低,那麼CPU的性能差異可能會比較明顯。

Talk is cheap,上數據:

6個遊戲,4K解析度下面只有殺手差距大一點,2700X落後5FPS,差距達到6%;其它5個遊戲,要麼打平要麼差2~3FPS,不超過3.2%。而2K解析度下面,除了CPU渴求的殺手,平均幀速基本也就差個5%左右。到了1080P,兩個遊戲落後將近25%,兩個遊戲落後10%左右,只有地平線基本保持一致。然而2700X最差也不過落後25%。

換成GPU的差別的話,就用上面CPU差異最明顯的殺手的數據來對比好了:

從最低1070的次旗艦顯卡,4K下1080Ti就輕鬆超越37.5%,新一代的2080Ti則是50%+。有興趣的可以從參考鏈接[2]進去看其他更多遊戲的表現。

數據來源:

[1]:Intel Core i9-9900K Re-Review

[2]:Nvidia GeForce RTX 2080 2080 Ti Review


題主的問題比較籠統,實在沒法簡單下結論,想到一種比較好的說法:

現在的遊戲PC,應當盡量選擇剛好夠用的CPU,以及儘可能更好(更貴)的GPU,以達到高性價比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高性價比」,脫開價格談側重,一點意義都沒有。

如果不考慮太多價格問題,目前一套准頂級PC機(i7 8700K,1080Ti或2080),16000元內不難搞定。只要肯花一萬五組裝電腦,就不用太在意這些細節。高端遊戲CPU i7 8700K幾乎是唯一選擇,更高或更低都沒必要了——換成 i9 價格高太多卻有利有弊,換成 i5 省下的錢還不夠顯卡的零頭。

顯卡根據預算選最好的,沒什麼好糾結的。

所以高端玩家根本不用考慮側重CPU還是GPU,只有組裝5000~9000元主流遊戲主機才會糾結這些問題。

那主流玩家如何選?簡單來說:GPU大體決定了遊戲解析度、特效能開多高,而CPU會制約GPU的發揮,影響幀率

奔騰G4560 + GTX 1080,i7 8700K + 1050Ti這種極端的搭配都不可取,無數評測師都已經幫你測過了,只要按主流意見選,就不會差的太多。

下面列舉一些事實,間接說明CPU和GPU的搭配關係:

1、8代酷睿沒有擠牙膏,8代 i3 是7代 i5 的馬甲。這就為預算不足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選擇:i3 8100。

2、i3 8100 最合適的搭配顯卡就是 GTX1060 這個級別的,主流通吃,省心。類似價格和性能的顯卡還有RX 580、GTX 970。

3、由於i3 8100隻是剛好夠用,大部分人更喜歡i5 8400。i5 8400這個CPU屬於萬金油,人見人愛。配GTX 1060也可以,換成GTX 1080也不過分。

4、另外別忘了AMD,一般AMD CPU和Intel的對比測試貓膩很大,每個主播的測試結論都不盡相同,可以參考,不可全信。(數據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在內存頻率、是否雙通道)

5、AMD的Ryzen 1600、2600、2600X都是性價比神器,對比Intel(單論遊戲性能)大約就是從i3 8100到i7 8700的範圍,算上主板套裝價格更合適。(核心多,兼顧了主播、編輯視頻需求,顯得性價比高)

6、想要進一步提高性能,CPU就要考慮到i7 8700K,ryzen 2700X這個範圍,到了這個範圍主板、內存都最好跟著升一級,因此整機價格會上升一個台階。

裝機配置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問題,看看大部分內行人給出的配置清單,可以發現由於價格的限制,到最後大家的思路其實是趨於一個合理範圍之內,不會有極端情況出現。

如果真的注重最終實際體驗,就必須要考慮純固態硬碟、雙通道高頻內存,這些價格也不能忽略不計。

而且同樣是遊戲主機,根據電競、單機大作的需求,要求又有不同。比如LOL電競領域特別看重內存頻率和CPU頻率,要想穩定144幀,雙通道高頻內存必不可少,CPU還要考慮小超一點頻率。這樣內存加高端主板,預算要漲一大截。

再重複一次:GPU大體決定了遊戲解析度、特效能開多高,而CPU會制約GPU的發揮,影響幀率

說了這麼多,題主會發現,綜合價格因素以後,每一個檔次的CPU、GPU都有其合理搭配的區間範圍,這點Intel、AMD、nvidia已經通過反覆市場調研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裡我們先了解一下CPU和顯卡工作的分配情況,就能清楚遊戲到底是吃CPU還是顯卡了。

首先,我們在電腦內部生成一個大的三維空間,讓一個小球自由下落,它落到地面後會彈起來然後再次落下彈起,直到停止。

那麼這裡面CPU的作用就是計算小球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下落的速度,空氣阻力,落到地面動能的轉變,並根據各自參數去計算小球的運行軌跡。同時告訴顯卡它應該渲染什麼東西。

那顯卡的作用是什麼呢,顯卡在這裡面需要把這個三維圖像建立出來,他需要給空間附著顏色,還需要給小球也附著顏色,這個部分我們稱之為「貼圖」,除了貼圖外,顯卡還需要讓這個貼圖跟著小球質點運動的軌跡一塊運動,最後還需要把三維的圖像二維化並輸出到屏幕上去。

這裡答案就顯而易見了,CPU主要負責邏輯運算部分,而顯卡的作用就是圖形化。

那麼,遊戲元素少的,畫面精美的遊戲,就對於顯卡的要求比較高,而畫面一般但是遊戲元素多的,他就吃CPU。

這裡就拿孤島危機來舉例,孤島危機就屬於那種畫面很好,但遊戲元素不多的,一般來講,場景主要就是環境構成,他不需要CPU進行多少運算,反而是需要顯卡去進行複雜的貼圖工作。那麼這類遊戲,基本硬體瓶頸就出在顯卡上面了。

另外一個遊戲就是坎巴拉太空計劃,這是一個給你部件讓你造火箭的遊戲,他的畫面不算好,但是物理系統非常出色,你想一下幾百個組件的火箭在發射的時候,各種空氣阻力,氣動模型,重力,分分鐘把你的CPU吃滿,這時候顯卡除了給火箭貼上幾乎是色塊這麼簡單的貼圖外就沒什麼工作了,所以類似這樣的比如「我的世界」這個遊戲,他們都是對於CPU要求比顯卡要求高。

而戰地1這種,64人一張地圖,各種爆炸物飛濺,子彈飛行,下墜,碎片亂飛,各種場景破壞,這就需要大量的CPU運算,同時,戰地1的畫面也可以算非常好了,所以戰地一對於顯卡和CPU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64人征服,尤其吃CPU,不少I7都能輕鬆滿載。

那麼我們就很容易就能判斷到底是CPU瓶頸還是顯卡瓶頸了:

元素多畫面差的,吃CPU;

元素少畫面好的,吃顯卡;

元素也多畫面也好的,CPU顯卡都吃;


遊戲側重GPU性能啊,如果不需要交互的話,哪CPU可有可無的,CPU的開銷在支持GPU這方面是很小的,而使CPU開銷大的遊戲,應該是交互層非常多,邏輯非常多,需要很大的玩家配合才能完成的遊戲。

你看NV發個RTX也沒見隔壁廠不擠牙膏了,說明CPU完全夠用的。

我見過對CPU和GPU壓力都大的應該是BF系列了,BFV就是很好的例子。

實時保證64人的各項數據,彈道,遊戲邏輯,引擎效果。

順帶一提,BF這種遊戲如果有人用垃圾CPU,你還真不一定秒的掉他。

如果他的PING動輒200+ 那他就是污染伺服器netcode的人。


當然要看什麼遊戲,每個遊戲引擎不同,有的吃CPU有的吃GPU,有的吃硬碟,有的吃內存,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3D遊戲的話,還是GPU比重大些,但是其他幾項也不能出現拖後腿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