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用通俗的話講一下~


謝邀,

答題之前我看了下別人的答案,發現……沒真正回答問題,邏輯上沒有真正解釋為什麼——究其根本,怕是他們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吧。

像他們說得 ,頻率1:2,相容性高,為什麼呢?你一直問為什麼,問下去,會發現沒解釋清。

這東西其實要從聲音的本質說起,聲音是什麼?聲音就是震動。

震動除了有頻率、振幅之外,還有個基本概念叫音色。

音色是什麼,音色就是除了主震動之外,還有一堆額外的分震動,產生不同的音高,這些不同的音高共同發聲,產生了物理概念上的「音色」。

為什麼會產生分震動?我們簡化模型用粗細均勻的琴弦來舉例子。一根琴弦,彈奏之後,他是自由震動的。十分自由,所以除了他本身按超全長震動之外,只要不受干擾,就還會以更短的分段分別震動。

比如,按照一半長度,分成兩段,兩段互相不干擾,就可以震動

比如按照3等分長度,分成3段,三段之間互相也不干擾,也可以分別有自己的震動……

可以無限的等分下去,都有自己的分震動。

然而,全長震動是直接琴弦的正常長度,聲音最大,越細分下去,聲音也越小。以至於小到可以忽略。

所以,需要特別注意的,就 2等分琴弦3等分 4等分(相當於2等分的2等分)5等分,後面6等分其實可以看做3等分的2等分。7等分聲音又太小太小……

然後我們僅考慮琴弦主要的震動頻率的話,2等分琴弦長度,固有震動就是2倍,物理法則這個不多說了。

那麼全長震動的時候,裡面最明顯的分震動2等分,就是2倍頻率了。

說明啥?自然界中,隨便啥東西發聲,都自帶了非常明顯的倍頻震動。啥東西都這樣……

這時候,你單獨拿出來這個倍頻,一聽,呦,這不就是之前原聲的一部分么。所以,這兩個聲音當然就十分自然,十分融洽了,就像是你去飯店點一份炒肉,點一份炒雞蛋,點一份炒木耳,再點一份炒木須肉……你會發現自己實際上只點了一道菜。

因此,這種自然本身就到處都存在的倍頻,就是最自然的存在。甚至可以認為就是原來聲音的一部分。所以,聽起來也及其相似。

因此,我們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民族就把這種倍頻視作同一個音了。


通俗地說就是高八度怎麼聽怎麼像同一個音,所以樂理就按照這個來編排音階了。


多高八度不叫多。


我想用頻率的角度來說一說

假設一個Do是100赫茲(hz),那麼大部分情況下,它還會有以他本身頻率呈整數倍的諧波,比如200hz、300hz、400、500、600......一直延伸到能量幾乎沒有的頻率或者聽不到的頻率

當我把這個Do升高了一個八度,也就是將其頻率翻倍,變成了200hz,這個時候,它的諧波就變成了400hz,600hz,800hz.....

升高了一個八度的Do在頻率上與原來的Do實際上有很多位置是重疊的,甚至高八度的Do所含的頻率可以完全對應到原來的Do裡面,這也許是導致Do升高了一個八度還是像Do的原因

個人理解,可能有誤,僅供參考


升高八度的意思就是在此音頻率增加一倍,例如A=440Hz,那麼升高八度就是880Hz,聽覺上他們是一樣的,如果深究,就是他們的波峰模式(波形)是一樣的,就很像俄羅斯套娃,只是大小不同,但是長相一樣,給人的感覺一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