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600分出頭,真的很想考到復旦!!!


本人復旦大一新生,看到這個問題彷彿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感慨很多,稍微回答下。

首先我想說,努力本身沒有量化的標準,生活不是打遊戲,能看到血條,經驗值,藍條。任何事都不是那麼明確和直觀的。所以對待生活,不能用一種特彆強烈的因果邏輯,做到盡人事,聽天命就好。

我曾經思維也很直,但是經歷了高考後我很明白這個道理了。我一個高中同學,初中成績很好,高中考進來,高一就有點浪,一度年級甩尾,我們學校中下就沒有985讀了,更別說頂尖大學。但是他浪子回頭,高二文理分科後十分努力,加上本來人就聰明,最後高考前一度年級前100,甚至我倆都互相鼓勵爭取復旦再會。

然而他高考失利,少考了30多分(全國卷考區,滿分750),更慘的是他志願填報也失利,第一到第四志願全部差1-2分,最後被第五志願錄取,不然就沒書讀了。

高考失利全是他的錯嗎?不盡然。志願填報出問題全是他和他父母的錯嗎?不盡然,按照之前的錄取線填的,應該都能取到,然而今年就是差一兩分,你找誰說理去?

現在他也在某大學開開心心的學著,進了裡面的試驗班(分高的進),也很喜歡自己的專業,這樣不是非常好嗎?他沒有糾結於結果,知道自己努力了,接受結果,繼續進發。

高考這件事,本來就不是努力和結果能百分之百轉化的。能不留遺憾,不是因為結果多麼美好,是因為你知道自己為了這個考驗做出了足夠多的努力,下定了足夠堅決的決心。如此,就夠了。

同時,你也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弔死。說實話,進來之前我對復旦有很多幻想和嚮往,進來後,生活仍然是生活,有酸甜苦苦苦苦辣,學習上被競賽強省大佬虐,活動上也被大佬虐,生活上要忍受一些習慣不好或者沒公德的人干出的噁心的事(任何一所學校都不是天堂,總有素質低下的人在裡面,因為學校不是按照素質選拔學生的),要面臨績點的壓力。有的時候甚至還更羨慕其他同學。我感覺自己沒有選擇好,當初覺得學校最重要,進來後才發現不能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真的很痛苦,感興趣的專業在復旦很弱,而其他同學沒有因為復旦這個牌子就被吸引來,而是選擇去了其他學校,專業優先。如果你有感興趣的專業,可以考慮下其他的學校。儘早確定興趣也方便填報志願,以免像我一樣陷入窘境。

所以我建議你先想清楚你為什麼那麼想進復旦?是不是被他的名聲迷惑了?人生很長,一個大學不能決定你的一生,最後陪你走下去的永遠是你的興趣和你愛的東西,愛的人。這個大學是不能陪你一輩子的,所以不要輕易把這麼重大的選擇的選項局限成一個。

當然,如果你覺得能進來,讀啥都行,或者說你本身就是啥都可以的類型,那就當我考慮太多了。

最後,珍惜現在的時光,珍惜高中的同學情,友情,和老師的關係,老師的關懷,父母在身邊的陪伴,等到了大學,這些都將不復存在,然後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不要把自己逼得太死,對自己好一點,生活最重要,過好當下,靜待結果。


我天津大學大一新生,剛高三的時候還只有5百六十,寒假一模到600最後637一路努力飛奔,不負努力。

我想你應該比我牛逼,所以拚命努力是很有機會的,高考的那幾天的心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穩住平常心,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注意學習效率和總結,這些你應該懂。

加油加油!


先努力到足夠對得起自己目標的程度,少想這種有的沒的,水到自然渠成,別定一個具體多努力的目標,先不說每個人千差萬別,努力也沒法量化效率和性價比,運氣心態狀態更無法計算測量……這樣我會覺得你沒啥腦子,雖然沒腦子也不一定影響人考上復旦就是了……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高考=


利益相關:本科FDU

考上XX大學是一個目標,具體到你這裡,就是怎麼由600出頭提到6XX分。為了實現一個目標,沒有「作出多大的努力」,只有「做什麼/怎麼做能實現目標」。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更多信息,比如高考省份/城市,文理科,目前各科水平,高中教學水平(兩個通用指標:一本率/清北數量),有無其他干擾因素(如同父母關係緊張等)。

期望題主補充信息。

以及一條個人觀察:你旦高考裸分進來的朋友們讀高中的時候多半想考北京那兩所……所以您要不定個小目標考北大?


當年我的夢想,可惜南轅北轍了


為什麼不考清北和上交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