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骗子,还经常把他当作反面的论据。


谢邀。

个人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叔本华并不认同黑格尔的霸权式理性主义的哲学,以及黑格尔全面批判康德哲学的原因。

@Dr.Yao 先生说,叔本华之所以讨厌黑格尔,是因为二人都以康德哲学的传人标榜自我。从引据叔本华的文本上看,我只看到了叔本华不友好的一面而已。其实更大的一个问题是,黑格尔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继承康德哲学的。

虽然黑格尔是踩在康德的尸体上前行,但从《逻辑学》来看,康德一直被黑格尔认为是他的要超越、批判的最大的对手。这种批判并非是扬弃式批判,那只是勉强可以说傲娇的马克思对黑格尔情有独钟的表现,在黑格尔之于康德这里,并不存在。

黑格尔要批判康德的,不仅仅是他预设了物自体的理性幻象,还更在于他要批判康德武断使用的逻辑工具,即对形式逻辑的批判。

康德哲学在黑格尔眼里极具重要意义。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在论述了康德哲学后说,康德哲学「是很好的哲学导论」。按照斯蒂芬?普里斯特的说法,黑格尔这里的意思其实是在表明:康德哲学是他自己(指黑格尔)哲学的先导。

但「先导」的意思绝不是说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视为在康德哲学的原则基础上,完成康德哲学没有完成的任务。黑格尔说过:「 费希特的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完成」,「完成」在这里的意思是「并没有超出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最初他把他的哲学看成不过是康德哲学的系统发挥罢了」。

由此可见,罗伯特?皮平将黑格尔哲学解读为对康德哲学的完成是相当牵强的。黑格尔绝不会认为自己的哲学像费希特哲学一样,只是康德哲学的完成而已。

相反,在黑格尔早年,即法兰克福时期,便已经开始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了,并且此批判直指康德哲学的根基,「即拥有认知能力的精神与『物自体』之间的对立,转而倾向某种哲学元论"。 「他拟了一个大纲,出发点是生命概念,生命被理解为无限,他把生命概念等同于精神概念。从此告别了康德!」更为重要的是,现存的有关黑格尔思想发展的原始资料也并不支持「黑格尔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完成」这说法。

事实上,黑格尔不仅从未认同过康德的基本观点,相反,他从开始就把批判康德作为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特殊方法。

黑格尔不但在相当程度上把康德看作到他为止近代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和「近代德国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且还把康德视为把握和克服整个西方哲学根本问题的枢纽;认为只有从根本上克服和超越康德哲学,哲学的根本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所以,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不但是根本性的,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康德的三大批判,康德哲学的所有领城,如知识论、形而上学批判、实践哲学、判断力理论,乃至康德的自然哲学、法哲学和国家理论,无不涉及。

同时,黑格尔的康德批判始终从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原则立场出发来展开阐释和批评,许多康德主义者对此甚为不满,认为黑格尔这样做,对康德无疑是不公平的。当然,还应当看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虽然是全方位的,但因为他的批判不是从所谓「学术」出发,而是从真正的根本问题出发,所以,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他批判的主要对象聚焦在二元论:「康德哲学的所有领城中,黑格尔关心的主要被告是二元论。」这其中有著极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哲学原因。

所以说,黑格尔对康德的根本性批判,使得叔本华非常不满意黑格尔的观点,所以才以如此恶毒之语攻击黑格尔以及他的哲学。

以上,便是我的见解了。可争议。


这里有张原图,看看叔本华到底是怎么骂黑格尔的。

说黑格尔是plump愚蠢的,ekelhaft恶心的,Scharlatan江湖骗子,pernizios恶性的,以康德传人自居,腐蚀了年轻人的头脑。

叔本华讨厌黑格尔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康德学说的正统传人,但是明显黑格尔比叔本华要红。

一句话,文人相轻咯。


我们来讲讲为什么叔本华这么有底气骂黑格尔,以及为什么他最后赢得了巨大的名声。

叔本华骂黑格尔,自然也不会喜欢黑格尔的哲学。叔本华是康德思想的继承者。


我们前面说过,康德哲学的一大问题是,物自体这东西其实是自相矛盾的。黑格尔的解决办法是取消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关系,也就是说,「我」的理性就代表了真实的世界,根本没有物自体这个东西了。


叔本华的解决方法不同。他认同康德的形而上学,但是不认为物自体是完全不能认识的。理由很简单。


因为「我」自己就是物自体啊。


没错,物自体是超越理性,不能用理性知识体验的。但是我们观察自己的时候,可以不靠理性,而是靠非理性的「直觉」。用文绉绉的话说,叫「审视内心」。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物自体。


而且物自体只有一个。


前面讲康德时那个「蓝色眼镜」的例子,可能会让很多人认为物自体是有很多个的,而且和表现出的事物一一对应。比如桌子有一个它对应的物自体,「我」也有一个「我」对应的物自体。


叔本华说,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区别两个事物的时候,离不开空间概念。比如两个东西形状不同,摆放的位置不同,等等。可是物自体不具备空间属性啊,所以我们不可能把物自体区分成一个一个不同的样子。

叔本华认为,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只有一个。


这个物自体,叔本华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生命意志」。


既然物自体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而叔本华又认识到了物自体,那么也就等于他认识到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因此叔本华和黑格尔一样,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全部的哲学问题,世界的终极答案已经在自己手里了。


在具体说「生命意志」之前,我们先说一件别的事。


哲学研究的东西很抽象,每个哲学理论之间的差别又很大,这就使得哲学有一个特点:每个流派都有很多自己专属的名词,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有些词像「物自体」,这个词是哲学家自己创造出来的,含义比较独特,各派哲学家们对它的定义都差不多,我们随便用没什么问题。


但是「生命意志」这个词呢,在叔本华的理论中有专门的意思,跟我们平时聊天时的含义不同。我们在谈叔本华哲学的时候,大多就直接写「生命意志」或者「意志」、但请记住这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要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


除了「生命意志」,后面尼采的「权力意志」,存在主义的「存在」等等术语,也属于这个情况。


那么生命意志是个什么东西呢?


简单地说,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这股力量驱使著万物去运动,去发展。


比如人和动物的食欲性欲,比如植物破土而出的欲望。

动物没有理性,可是动物生下来就知道觅食、交配、躲避危险,在很多情况下比人的求生能力还要强。动物这么强大的生存能力哪儿来的呢?叔本华认为,这是背后的生命意志驱使的。


生命意志的概念比一般的生物欲望还要宽泛,还包括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内。叔本华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背后都有生命意志在驱动。小到磁石相吸,大到星球运行,背后的本质原因都是生命意志。


在叔本华看来,生命意志是世界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不可抗拒的,是永不停歇的。


因为物自体是非理性的,所以生命意志也是非理性的,也就是盲目的。


对于人来说,生命意志主要表现在人的生存欲望。中国儒家主张用理性的人伦纲常来克制男女私欲,这在叔本华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求生欲望来自于物自体,比理性更本质。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林欣浩

读客出版社

¥10.21 会员免费


叔本华攻击黑格尔,善意地想是他与黑格尔在哲学上的巨大分歧,而恶意地想就是叔本华嫉妒当时统治德国哲学界的黑格尔了。

以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如果说黑格尔是江湖骗子,觉得黑格尔哲学荒诞不经,那么叔本华和他的哲学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糟糕。

从作为康德哲学的继承者来说,其实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都是超出了康德的,尤其是谢林和黑格尔,虽然他们的哲学确实与康德有著密切的联系,但他们的哲学已经远非对康德哲学的单纯继承和发扬,而是彻底的超出。

而叔本华的哲学,老实说,相当粗糙,简直就是康德、柏拉图、婆罗门教等思想的大杂烩。当然,从叔本华抓住作为物自体的先验意志大做文章,应该说是比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更准确地把握了康德哲学的本质。

可是叔本华把意志视为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并且教导人要平息这个生命意志的原始冲动以摆脱痛苦的人生,这就与康德那乐观主义背道而驰了,并且叔本华的这种悲观主义也是令尼采极为不满的。叔本华是悲剧的,他在哲学史上最大的意义恐怕是作为先行者为尼采开启了意志哲学的道路吧。


1818年12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与叔本华想像中不一样的是该书反应寥寥无几,加上德国出现的穆尔危机(叔本华得到遗产的三分之一强交给穆尔打理,但泽A.L.穆尔的银行停止了付款)让他缩短了义大利的旅行,为了传播自己的哲学,叔本华决定找一个学术职位——在大学执教。

叔本华先后向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抛出了橄榄枝,但最终决定前往后者,因为柏林大学的动物学教授马丁?海因利希?利希腾施泰因(Martin Heinrich Carl Lichtenstein)写信告诉叔本华,黑格尔在柏林大学重新燃起了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加上柏林大学的学生大约一千一百多,比其他大学的多。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1770年,比叔本华大18岁,黑格尔1817年在海德堡大学开「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这门课时有20名学生选课,「哲学史」有30位学生选课,「形而上学和逻辑学」更是有70位学生选课,在当年出版的《哲学科学全书》更是让他声名鹊起,1818年更是被邀请到柏林大学哲学系担任讲师,每周五次课,时间在下午4点到6点,开的课分别是「哲学科学全书」和「自然法与政治科学」。

叔本华写给柏林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菲力普?奥古斯特?伯克的信中提出了一个要求:每周开课六次,与黑格尔同一时间段授课。这样明显的挑衅虽然引发不少教授的狂怒,但他涵盖了四类不同动机的试讲还是安排在1820年3月13日13点,这也是叔本华和黑格尔第一次正面交锋:

黑:当一匹马卧倒在大街上时,其动机究竟何在?

叔:是那身处其下,与这一疲劳的马容易出现的倾向息息相关的大地。如果它所站的地方濒临深渊,那它就不会卧倒在地。

黑:你认为动物的机能类似动机?因此说,心脏的跳动、血液的循环等都是诸多动机的结果?

叔:这些不叫动物的机能。在生理学中,人们将它们称之为动物身体的有意识活动。

随后叔本华引用了阿尔布莱希特?哈勒(Albrecht Haller)《生理学》(Physiology),黑格尔接著问「哦,但人们并非将其理解为动物的机能。」在叔本华回答前,利希腾施泰因却打断了对话,声称叔本华用的动物机能这一术语准确无误,口试结束。叔本华后来告诉一位友人,他通过这次试讲揭露了黑格尔「一无所知先生」的面目,和叔本华不一样的是,黑格尔看来,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无薪教师举行考试一定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当时黑格尔一方面为自己的助教问题被怀疑为「民众煽动者」而担心,一方面忙于和施莱尔马赫论战,还有忙于写作《法哲学原理》。这样黑格尔投票让叔本华通过了试讲,此后黑格尔的生活也没有因为叔本华的出现而改变。而叔本华在1820年夏季学期开的课上仅仅吸引了5个学生,这些学生也没有完整听完一个学期,叔本华也没有把这门课程讲授完,他这些「一般哲学」的讲座课程从未讲完过任何一门,他对黑格尔发起的挑战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

叔本华对黑格尔的讨厌可以延伸到他在大学时对费希特的反感。怀著崇拜,他在1811—1812年间选修过费希特的课程,在他死后留下的遗稿中有两百多页的讲座笔记,开始记载是「这是晦涩难懂的,解释得也不够清楚,但也许是我未能理解一些观点,因为费希特的授课确实是清晰的,而他说话的语速也很慢。」不久他发现费希特讲解重复啰嗦,自己得出的观点总是与老师的相反,到最后崩溃地写道「在这次讲座(第十一次讲座)上,除了他所写下的东西以外,他还说了一些逼迫我产生想要允许拿手枪顶著他胸膛,然后对他说出这样一些话的愿望:你现在必死无疑,毫无逃脱之侥幸。但为了你那可怜灵魂的缘故,告诉我们,你说了那样一大堆杂乱无章的话,究竟是因为你对于某种东西有著明晰的概念,还是因为你仅仅是在愚弄我们。」与之相同的是黑格尔在耶拿大学时的讲演被称为「好像结核病人一样」,他的口吃和喜欢用「因此」开始每句的第三部分或每第三句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叔本华看来把深奥的思想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是最困难的,而费希特和黑格尔所为就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观点,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掩盖自己思想的贫乏。

叔本华第一次在文字上攻击黑格尔是在1836年出版的《自然界中的意志》,即黑格尔逝世后的第五年,书的导言写道「此为,和以往一样,绝对无意义的黑格尔哲学(其3∕4是现金交易和1∕4是胡思乱想)也可能还是深不可测的智慧,而没有人会想到在他的书面前提上莎士比亚的话『疯子的舌头和没有头脑的废物』,以及印上一条写有『用我的黑雾保护自己』字样的墨鱼作为这些书的饰徽,墨鱼在自己的四周放出一片黑雾,使人看不清它是什么东西。」还有1844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1847年《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第二版,1854年《论视觉与色彩》第二版,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这些作品比初版增加了对黑格尔谩骂的部分。

1837年4月叔本华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挪威皇家科学院的有奖征文竞赛,题目是「人类意志的自由能从自我意识得到证明吗」,对此产生兴趣,于是1838年6月挪威皇家科学院收到了他的答案,并在1839年1月科学院授予叔本华的文章以桂冠,除了金质奖章,还任命他为科学院的成员。这让叔本华欣喜若狂,随后他在1838年5月看到丹麦皇家科学院的一则有奖征文竞赛,题目是「道德的来源和基础可否在直接蕴含于意识(或良心)之中的德行的理念中和在对其他由此生发的道德基本概念的分析中谈得,仰或可否在另一个认识根据中探得?」再接再厉叔本华于1839年7月把回答寄出,但是丹麦皇家科学院却是在1840年7月才做出了回答,虽然只有叔本华一个人投稿,但科学院认为他的这篇文章对题目有误解,加上「好几个近代杰出的哲学家竟被不得体地提到,这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恼怒不快」而不配获奖。这让叔本华怒火中烧,他认为丹麦皇家科学院说几个杰出的哲学家是费希特和黑格尔,随后在1841年出版的《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的序言中叔本华用了最长的篇幅把黑格尔狠狠的骂了一顿,并在黑格尔的成名作《哲学科学全书》中找到三段话分析一番,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黑格尔连普通人的智力都没有。

叔本华把自己哲学的失败归根于黑格尔,这无疑是叔本华讨厌黑格尔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柏林大学的失败,接踵而来的是在有奖征文上的失败,这无疑加深了叔本华的怨恨,加上叔本华本身的性格「天生多疑、敏感、狂暴、骄傲(叔本华《手稿遗稿》)」,让他缺少了平常人的冷静,他对黑格尔的一些批评甚至是人身攻击,比如在《论观相术》中「所以,我要劝告明智的国人,若是他们大吹法螺,要鼓吹某位极平庸的人30年过后便是一位伟大的天才,就不要选那长的像啤酒店老板模样的人,有位哲学家就具有这么一副长相,大自然在他脸上打下的『凡夫俗子』的烙印是何等地清楚」,黑格尔曾经是《班德堡报》的编辑,叔本华便在《论美》中指桑骂槐地写道「因此,由于职业的缘故,报纸写手都是危言耸听的高手;这是他们增加吸引力的手段。正因为这样,他们就像那些一有风吹草动就狂吠一番的小狗。」对比两人的哲学,人们可以轻易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观点,除了学术上的分歧,叔本华看不起黑格尔的就是为了饭碗,随意修改自己的观点来迎合政府或者潮流的发展。

若说叔本华讨厌黑格尔,倒不如说他讨厌自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一派。但细究起来,叔本华和黑格尔也有一些相同之处,比如两人都说 「任何真正纯粹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两人都为传播歌德的色彩理论做过努力,两人对女人的看法都不高。有趣的是两人对中国的看法也不一样,黑格尔认为象形文字不如拼音文字,中国的历史是静止的;而叔本华则大大赞扬中文,甚至说朱熹的思想与他有相同之处。

参考资料:

《叔本华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1版

《黑格尔传》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1版

《叔本华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8次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6次

《叔本华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4次

《叔本华思想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4次

《自然界中的意志》商务印书馆1997年

《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商务印书馆2014年9月1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